
近代大师,其生活经历多传奇,其交游亦广泛。陆俨少先生曾说:“如果功夫十分的话,四分读书,三分写字,画画也不过三分。”这里所说的“读书”个人认为是广义的“读书”:不仅仅在于“开卷有益”,也包含了“从先生游”,更包括了与益友的应酬往来。如今的我们,想要窥见那个年代名人交往中的点滴,信札无疑是最好的渠道。本次上海泓盛迎春书画拍卖会中,便有一批各路名人致曹大铁先生的信札出现,可以构筑铁翁的交友圈。
曹大铁先生本人涉猎广博,诗词从杨云史先生,绘画从张善孖昆仲,书法在家传之外得拜入于右任先生门墙,篆刻从同乡赵古泥先生,起点可谓极高。广博的学识基础,足以支撑起曹大铁先生广交天下人的才情,其交游极广,世人评其“中年慷慨任侠,目不容俗”,可为佐证。
而交往之中,亦有亲疏,谭敬便是其中交往极深的一位,可谓情同手足。
谭敬照
谭敬(1911-1991),字龢盦,广东开平人,公私合营上海房产公司董事。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与张大千、郑振铎等友好,因而精于文物鉴定,亦富于收藏。其造伪之作足以乱真,时人称之为“谭敬造”,杨仁恺先生在《国宝沉浮录》中亦专有论述,足证其水准。
曹大铁先生与谭敬先生二人曾在上世纪40年代时,在上海开办公司:由张葱玉先生任董事长,谭敬先生任副董事长,铁翁任总经理,他们三人在十里洋场搞得风生水起。并在公事过程中,爱好相投,秉性相近,最终三人磕头交换契帖,成为了把兄弟。
本次谭敬致曹大铁信札共二通,一通内容较为轻松,记载了曹大铁先生《丽人行》得以出版于《半野堂》中,颇为感慨。并言及上海酒肆虽有叫花鸡供应,“但是弄得非牛非马,眉目全非,根本谈不上色香味也。”老饕形象,跃然纸上,使人莞尔。
信中所提及《半野堂诗集》
而另一通较为严肃,一来1981年1月时两人年事已高,嘱咐铁翁胃病需好好保养,二来张葱玉先生遗照我处也没有,需寻顾湄夫人(张葱玉先生夫人)。三来提及叶文寥先生帛书已题完并询问张善孖折扇价格问题。
是年张葱玉先生已逝世多时,其弟兄几人想在二十周年纪念时为其共绘画像以志纪念,后1981年5月时曹大铁先生完成了此幅作品,亲自提笔为张葱玉造像、赋词,唐云补景,黄异庵署端。先后题赞者有谭敬、钱仲联、谢稚柳、徐子鹤、刘伯年、曹仲道、钱定一、陈巨来、许姬传、启功、顾翼、周鍊霞、徐邦达、胡一骏,可谓一时大观,亦表达了铁翁对张葱玉先生的深切怀念。可推断此信中索要照片,当为作画寻求参考。
韫辉斋主像
而此次许姬传先生的一通二页信札,可视作为这通谭敬信札的补充的补充。此函写于1982年1月,信中称龢庵兄(谭敬)所托巨作完成,有诸多老友参与其中,五六十年前种种,浮现眼前。铁翁所绘《韫辉斋主像》(张葱玉)大家都说神似,我也作一律,题于画心(画心正中靠右一首),该诗与堂妹蘋南二人推敲完成。
陈从周先生4月4日一函提及《大集》已请赵朴初提眉。另鉴真遗容即将回国。按当时信件往来推断,1980年鉴真坐像回国,1980年4月11日由专车运抵扬州,时间吻合。唯独大集指何书,难以推定,目前市见铁翁诗集题跋为唐云及许姬传先生题《大铁词残稿》,以及未署名但书风类似启功先生的《梓人韵语》,抛砖引玉,带大方之家再加以考证。
大铁词残稿二种
另有其大风堂师弟何海霞信札一通,谈及台湾友人来京订画中产生的不愉快,并讲述其中关于张大千手卷交易的细节以及自身作品在铁翁处销售如何定价的问题,其中辛秘,不足为外人道也。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