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艺术阅读】徐勇民 | 过去了的日子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心归宁,思属往。事物万象,不会所有都能简单待之。也许我们还年轻,也许我们还不能云淡风轻,但我们总会成长,总会有天能够真正谈笑风生。 在徐勇民老师笔下勾勒的景象, 清新活泼,伴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时光在前进,今时生活正在退却,漫漫的人间烟火味终将会重现。日子的过去伴随着改变,成长的蜕变总是脱不开经验与教训,喧嚣混乱的环境,望君珍重。
/
一大早驱车汉口站。隧道中,看不到其它的车。车轮飞转,碾在路面发出的声响,像新车广告片情景。很长时间没有起早赶路了。出过江隧道。街边好多店铺没开门(不知是不是就不再开了)。各式各样招牌晃过。隔着车窗,任意想象着店主人利落地讲起话来,该是什么喜气或怨气的口音。如抖音的片断。洒水车走过,如城市初醒的惺忪。薄薄的晨雾,想起了几十年前宣传画中背景中城市的淡蓝色。随匆忙的乘客出示健康码安检入站。选了僻静点的位置候车,方便面混杂的味道。动车西行。保温杯放在窗台窄窄的沿口,窗外景色向后退去。翠绿色多了起来。

书上注释多字号又小,眼一会儿就看花了。便翻看手机中昨日参加朋友展览开幕的画面。朋友个头高,加上眼睛习惯向上,和你交谈时也总是越过你头顶,不知看向何处。这时节一惊一乍的,开幕时客人捧场到的多,不容易,故朋友表现得比平日多了十二分谦逊。我一直在想他的几幅画,像他人一样,印象中,挥不去。邻座换了乘客,隔座和同伴论着家长里短,大声嬉笑说哪次微信转了红包,人却封在家里,没赶上吃喜酒,亏了。恩施站。正午阳光直射,空气透彻,青黛色隔开了远山。出站口通道尽头,核酸检测的白色简易房有些刺目。相约成行的鄂西大峡谷乡村采风写生活动,正好可以避开武汉酷暑。因赴约朋友展览开幕,比同伴们晚到了一天。住的民宿叫搬木忘山,名字想来有趣,想问几个为什么。窗外马路对面的房舍后是山峰轮廓硬朗的朝东岩。恩施大峡谷离这不远。山区村子散落,远的相距几十里路。不像当年下放江汉平原的天门,过年前我们知青相约,挨家问有没有黄花菜。村子一眼望到头。那是记忆了。山路旁,不少茶园,绿色爽目。一处茶园顺坡往下看是清江。一大块白云的影子歇在对岸山坡上,再飘开去。得知茶园主人的茶叶今日已如贡品一般。多年下的功夫值得。和咖啡比起来,茶叶真的是沸水一注,顿时博大精深,讲不完的故事跟着就来。鄂西民居洁净,阳光下尤其耀眼。边喝茶边写生清聊好不爽快。约好今天画村支书。脸色黝黑的汉子,端坐面前,尽量不让自己的微笑走样,这表情是有备而来的。昨日见支书谈笑风生,一身阳刚,我便与同伴取乐须用夸张手法把他画得有些发恼才够意思。边画边聊,知他上午去自治州汇报工作,难怪眼前与电视里见到开会时清一色的衣装相似。白衬衣领让他的脖子和我的脖子都感到有些不自在。我只得配合画他成聆听指示时应有的模样——咧嘴笑着。画完,我喝了一大口可以生津回甘的藤茶,恍惚间不知拿错了杯子没有。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品评,书记一旁谨慎地回应大伙的夸奖。嘴角看上去有些累,说又要赶去开会。我干脆看着他的画像。接到旁人听起来显得似乎很忙的电话,又有推辞不得的活动,要提前返程。采风活动,本已迟到,又要早退,有些不好意思与同伴们道别。店主的儿子小谭开车送我去机场。其实他才是掌柜。因每日奔波在外打理事务,难见上几面。去机场路上闲聊,知他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曾在南方就职,近年回家经营民宿与自家茶厂。出山是下坡路。早晨的太阳迎面,闭了一会眼。昨夜坐在民宿后院仰看夜幕,深沉的只剩星光。聊天内容全无诗意。有些愧对了星空。一睁眼,树影光斑掠过,有些眩目。他边开车边接一个外省预订客房的电话,礼貌、自信的必答题,听起来顺耳。我看向窗外。白色村舍散在山坡,有连成一片的,有的却靠近山顶,你想不明白为什么有村民要独居住在那么高。载着满客的上山大巴如履平地,转弯都不减速,从我们左侧轰鸣而过。车经过一个镇子,以往路上鸡飞狗跳的情形没了。路上堆着水泥砂浆和来不及挪开的工具,留出刚够车过去的路面。修建的店面靠路边,大门洞开,似乎有期待。我说看你们一家每日忙忙碌碌,与天南地北的人打交道,所见所闻蛮有意思的,他笑着说起几年前打地铺都一铺难求的游客高峰季节。他平静地看游客的兴奋与饶舌,已如每日看山景。天天如此。他说他正打算把自家民宿改造升级,流露出些许憧憬。我自作主张建议说,门口台阶的宽度可以考虑收紧些,与庭院形成收放的呼应关系,他说是的。还告诉我依当地习俗步梯台阶的级数是有讲究的。我想起阿城写过一本文明造型探源的书,提到少数民族习俗中至今仍保留了许多洛书河图的图像形符,自然存有星宿的数目关系。

大山的阻隔,使读书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向往。小谭说他母校的校长来过这里考察。他得意自己取的店名。我说起两年前住过的另一家可以直面大峡谷的民宿,叫云前山房,也是店主自己取的名。谈起来他们之间原来认识。那店主也是谭姓,曾在北京做过大厨,自己从不提起。赋闲时光,住民宿不需赶路看景的。古人说心期万类中,山峰无不有。看真山水极长学问,山里的风水滋养心性,也足以引起心灵奇变。看过一个航拍鄂西山区画面,山山相连,一望无际。山峦间,大片云影挤出了山峦的明媚与逶迤。如今好些故事都被铁路和公路上的车轮转动串起来了。农耕文明的水墨诗意,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另一番色彩。东扯西拉,不经意冒出的一句话会让对方马上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继续的话题。忽而,阳光耀眼,忽而,山影重重。不觉已入市区,机场就在恩施市区里(据说是八十年前抗战时期形成的交通格局)。主人约好的朋友等在停车场送上了两盒茶叶。这儿山高,茶叶没有不好喝的。他们相约有事要办,我在衣兜里翻了好一会儿,戴上了口罩。蓝天背景下挥手道别。候机。记起客舍里留言簿上有“仰首见大山,极目看白云”,还是毛笔写的。落款是一武汉游客。这地方空气好,要常来。我边想边翻看手机中这几日的照片。想起登顶大峡谷,一览众山小,山顶上也有那么一刻,恍惚明白我们不过都是在地壳的褶皱中经历每一个酷暑和寒冬。有些,是忘不掉的。排队前面一个孩子可能是飞机上口罩捂的时间长了,憋得慌,不停动弹,跑来跑去,还拔出了红管使劲摇晃,身后背着大包,手提几个袋子的父亲吼来吼去,已精疲力竭。桌后的护士看不出是何表情地重复自己的手臂动作。当时我在想什么,已记不清了。忽而我想小谭途中联系预定客房的外省客人,怕是有可能被封住,出不来了。算算日子,应该不会太长,还能赶上避暑的旺季。/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