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城市空间和大大小小荧幕的光亮似乎永不熄落,数字影像早已超越工具的存在,成为我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侵蚀和掌控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私密地带。我们生活中拥有自主权的空间似乎日渐压缩。
上海外滩美术馆的艺术项目“郑明河:暗游”旨在重新给予人们一种在黑暗中的经历。黑暗不是目的,是为了我们有面对自我与过往的时光,学会闭上眼看见,挖掘埋藏的记忆,让曾经忽视的而真正重要的被呈现……以在黑暗中的体验引发新的认知、思想和想法的方式,不带着预设的想法看世界和周遭。

▴ “郑明河:暗游”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2022年
走出黑暗之后,何以延续这种体验呢?
1982年,当郑明河在塞内加尔做人种学实地研究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拿起了镜头,西非的女性形象、民居建筑等构成了她第一部影片《重组》(Reassablage)。而后,影像成了她最常用、表达最有力、传播最有效果的媒介,观众得以以特别的方式触及了不同的大陆与国度,看到了更多的边缘文化和边缘群体。

▴ 郑明河,《重组》电影截图,1982年,彩色有声单频道录像,40分。艺术家惠允。
我们想说,艺术媒介和观察都不是遥远的。在自己亲身参与和感受后,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媒介表达,民族志、人类学观察的萌芽就产生了。你也可以拿起手中的无论是手机、相机的镜头,记录我们经历的这一份生活:刚看的展览、周边的街道、我的生活中值得被看见的、我的眼中观察到的“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郑明河曾说:“在展览里,观众看到了一个个具象的图像,但实际上,图像中有一整个部分是不可见的,而这一部分对每一个观众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邀请大家用文字(戳此处看了解2楼的集体写作)或者影像来把这一部分拍出来,最终共同完成这一次展览。“无论你展示什么,说什么,或是你让大家听见的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你也在提出一些东西,从而将观看的人带到这个场域。”
如果我们成为产出影像的主体,我们似乎也拿回了一部分生活中观看、思考、记录、表达和想象的自主权。

▴ 郑明河,《中华何如?》影像截图,2022 年,彩色有声单频道录像,135 分。艺术家惠允, 上海外滩美术馆委约创作
这里,我们想提供15秒的创作空间,以一段截取自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委约作品《中华何如?》片头的配乐。邀请大家用自己的素材,非常郑明河的方式,做自己的影像创作:
你可以在蒙太奇的镜头叠加中加入自己的旁白,让诗化的文本成为主要的表达;
你可以展现一个不预设自己的立场的观察,只是让眼前的景象如流水一样在影像里倾泻;
你甚至可以把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起来,把回忆与想象结合起来,尽情打开创作的空间……
🔍上下滑动查看活动详情
⚠️发布时,带话题#暗游 #15秒人类观察 并@上海外滩美术馆,凭展览门票和你发布的视频前往美术馆一楼服务台,可免费领取小礼物一份哦!(每人可领一次,数量有限,领完为止)
最后,来看看已经来过艺术项目“郑明河:暗游”的两位小伙伴儿创作的短片~在同样一段音乐的启发下,他们分别使用了当天来上海外滩美术馆附近记录的街景,和自己在上海、芝加哥曾记录的视频片段。
视频作者:TK Goo
视频作者:Evan
展览终有结束的一天,
希望看过它的我们获得一种意识,
在信息冗杂的生活中能时有抽离,
有一种全新的视角,
去关注到过去不可见的东西,
并且自己也可以成为生活的记录者,
体会到艺术创作的快乐。
当前展览

👆点击上方图片一键进入“暗游”
📅 2022.11.12-2023.02.05
📍上海外滩美术馆,虎丘路20号
如您对参观访问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的企业微信客服“RAM小助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