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介绍
祖籍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蒙古族。传统羱羊角弓(蒙古弓)制作及蒙古式骑射射术传承者、作家、独立非虚构纪录片导演、音乐制作人。
奔腾在蓝色草海,波浪的尽头在天上。驻足在莫日高勒,长河的尽头在天上。他时常回望草原,而每一次坚定又无畏的眼神,都在同我们诉说他飘渺、踟蹰、疯狂、执着过的过往。
采访视频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蒙古射术文化?
就像今天的管制刀具一样,满清时期,已经不再让蒙古人用蒙古弓了。蒙古弓盛行于合布勒汗时代, 13世纪开始起名噪全球。它跟所有的角弓都不一样。在冷兵器时代,一张突出的弓相当于现在的导弹,会让军事团队占有绝对优势,不亚于现代战争中拥有了核武器。当时它影响了西亚以及欧洲的所有射术。到了满清时代,当局非常担心蒙古人再度崛起,采取团结上层打压基层和底层的策略,让蒙古人丢掉自己的文化,在它的行政辖区内禁止蒙古弓和骑射马具。牧民们要求打猎生产使用,那么当局给你发。像北京东四箭厂,就是当时满清的兵弓厂,生产出来弓就发给蒙古牧民。这个时代火器已经成熟的登上战争舞台,当局制式的弓,已经不会充当十三世纪时的角色。


刮角面
如何开启了蒙古射术文化推广的呢?
粘胶角面(羱羊角弓最核心技术)
然后我就开了个帖子,开始推广蒙古弓制作工艺和蒙古式射术。从2012年到现在10年了,我一直在推广。现在朋友们帮助和我自己的调查,以及一些专业机构的考察统计,发现现在全球三分之一的射箭爱好者已经有开始练习蒙古式射术了。已经相对普及了。2018年我创始了第一届蒙古式骑射世界大赛——“阙薛克杯三鼓九箭蒙古式骑射公开赛”。这个大赛到今天也没有被超越,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骑射大赛。
劈角面(羱羊角弓最核心技术)
“阙薛克”世界蒙古骑射大赛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蒙古射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着什么样的表现?


如何看待蒙古射术文化淡出当代生活?
锡盟这边好多孩子真的是在网上每天给你发微信,每天自己放完羊,放完马回来,要拍个视频发给我,那我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这些年轻人真的没有任何目的,他不是要有利可图,我说你为什么学习骑射?他说我就想传承下去,我想将来教我儿子,就这么很朴素的一句话。所以我觉得一点儿都不悲观。在人类文明历程中,好的东西它不会被埋没,一定会轮回。

今天这个时代,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变得很复杂。好多练习其他射术的年轻人否认蒙古射术。我从不争论,拿现实说话就可以。我们蒙古人不应该是种族主义,更不应该是极端民族主义。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好东西拿出来奉献给这个世界就可以了,爱谁学谁学,爱谁玩儿谁玩儿,爱谁造谁造,都是好事儿!哪怕真的300年之后人家已经忘记了这是蒙古文化也没关系,长生天会知道蒙古人的文化被流传下去了。
学习蒙古射术文化过程中,最不能忽略的是什么?
如果你不具备一个长生天的信仰,你是不可能做到的。弓的基本作用是杀戮,可在今天这个时代,在蒙古人手里它是什么?我觉得它更是一种文明的荣耀,不是我们去射杀了什么,而是我们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荣耀。
很多人一说到用羱羊角弓,大部分人想的是去捕杀羱羊。其实你把牠杀死,你也做不了蒙古弓,为什么呢?你把牠的角取下来,角的水分没有到年头是用不了的,蒙古人的先祖在制作这张弓的时候基于强烈的信仰,有一句老话叫“南山出名药,北山出弓角”。我们蒙古人制造弓,是绝不可能杀生的,他一定是去捡那些自然死亡的,它符合自然规律,因为只有那些自然死亡的羱羊的角是自然脱水的。因为它是在山或者丘陵地带活跃,死在南山的羊角捡回来是药材,做不了弓,因为它水分挥发太多了,已经干燥不能用了。北山出弓角,阴凉地儿死的那个羊才可以。这是一个缘分,而蒙古人相信这个缘分。

一张羱羊角弓需要大概40几只这样的羊角,你如果不抱有这种与自然融合、和谐相处的信仰,你有可能去制造蒙古弓吗?你有可能去用你制造那张蒙古弓学习蒙古射术吗?没有可能。
就比如,在家里我们做石头烤肉吃,我会让我儿子去捡石头。我儿子才12岁,他会到他妈妈那儿要奶食。到河边去挑能用的石头装在口袋里,最后把奶食放在石头原来的地方,这就是蒙古人的信仰。那块石头属于大自然,不属于我们,我们是借石头。我们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果食去与大自然换那块石头。你没有这个信仰,即便学会射箭了,有什么用呢?你打什么杀什么?哪个该杀哪个不该杀?什么来左右你的正义?什么来确定你的善良?你连长生天都不信,连自然规律都不信,最好也别去学习射箭,因为学了就是祸害!这就是我一直想对这些学射箭的人说的。
蒙古射术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答:比如人文价值或社会价值,大家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射术是对颈椎最好的保护和锻炼,它直接起到一个有氧训练的作用。蒙古骑射训练的马术与马场马术有很大不同。它源自于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应用式马术。想把马用好了,前提首先就是人马亲和,有一个漫长的人马亲和过程。这种关系是与动物之间、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实际上马是你的战友。把脑子里那个畜生观念转变成为战友概念,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过程之一。它是社会正能量。因为骑射每一个动作无非是肌肉记忆,这些又不难,而且它不像很多运动一样门槛特别高。只要你有耐心去人马亲和,有耐心去做蒙古射术的基本功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大众对游牧文化的理解误区是什么?
答:今天对游牧文化的认知误区,可以说已经是一个主流了。因为全世界都在宣传风暴帝国。有一个定义说13世纪成吉思汗的征战是什么呢?是落后战胜先进,野蛮战胜文明的奇迹。我就告诉你,这不符合人类的逻辑,野蛮永远不可能战胜文明,落后更不可能战胜先进。这个误区就不用再说了,基础就已经错了。提到游牧这两个字,脑子里已经有了符号了。
机枪是先进的,长矛是落后的,长矛能战胜机枪?有可能吗?只能说游牧文明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一直充当了机枪的角色,它一直是先进的,文明的,他建立了世界秩序。难道一个野蛮文化团队能够建立一个世界秩序吗?可能吗?比如说贸易,比如说银行,比如说金融货币这些东西,有可能是一个野蛮的文化建立起来的吗?我从来不敢相信,这种误区已经让人很无奈了,就是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回到一个冷静的状态里去研究历史。
您如何理解人生的不确定性?
答:我觉得不确定性就是确定性,历史中的任何危机,有危就有机。在这个所谓的不确定的时代里,我们肯定有更多的机会。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你的希望反而被放大被巩固。或者说每一个人内心的希望都被强化了。我们蒙古人的历史就从来没有确定过。我觉得蒙古历史中的不确定性一直在伴随着我们。不确定就是蒙古人的逐水草而生,确定了反而就不是游牧文化了。

未来在蒙古射术文化推广中有什么期待或计划呢?
答:推广蒙古式骑射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推广的是一种文化。至于说箭到底打得多好并不重要,因为今天我费那么大劲做的传统弓,它真的不如现代材料效能好。之所以复原出来,是为了传承这个弓箭文化所承载的历史中那些美妙的东西。

另外,准备在锡盟建立国际蒙古式骑射中心,向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教授,可能都免费给他们提供住宿,哪怕就学到一点东西,将来也有可能传承下去。当然也欢迎资金注入,有一些立志于发展文化传承,或者说寻找到商业机会的人,只要不影响我正常的文化传播,我们都欢迎。

您坚持的源动力是什么?
-蒙古骑射步训及弓箭制作 -
2.有史料记载,蒙古式射术“左射而右顾”……向左射箭时,眼睛已经向右去寻找另外的目标了。也就是说,真正的蒙古式骑射是不用眼睛瞄准的。这就需要一整套独特的训练系统。取箭,装箭,手指的动作堪比绣花一样细腻,这套动作在奔跑的马背上都不可能用眼睛看自己的手。在取箭时,拇指和食指就已经是一个喇叭口的形状,做好放大箭尾弦口的准备了。另外就是节奏,蒙古式骑射需要计算马的步伐,每四步一箭,第一步前蹄落地时取箭,你自己要知道每一次前蹄落地时,你的箭壶颠簸到的位置。第二步,四蹄腾空时,是人马最稳定的时候,就是装箭的时机。第三步前蹄再次落地时开弓。第四步四蹄腾空时撒放。
3.在完成弓胎后,就要像驯马一样进行驯胎,胎不正箭会偏斜,乱伤无辜。胎正了才能一层一层铺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射箭民族,都传承下来了,各异的开弓方法各有优势。我这里主要讲的是蒙古式骑射的基础手法。左脚的脚跟和右脚的脚尖要形成一条直线。肩一定要沉下去,严禁耸肩,一耸肩弓弦就会把小臂的肉打翻,一沉肩全解决了。持弓的手不要握弓,推弓才是正确的动作。肚子自然下垂,身体重心下落,就是被马前蹄落地时带下去的感觉。但此时双腿要用力蹬地。拉弓的手和肘与推弓的手要形成一条直线,推弓的前手的肘部自然下垂,形成一个小小的弧度,后手的肘绝不要上翘或者下垂。
4.关于蒙古式骑射步训基础问题,第一,装弓弦。这是一种蒙古弓骑士坐于马鞍上的传统装弦方法,当然在地上步训时也可以这样装弦。装弦时要搓好弦,弦丝通顺。弦丝扭在一起的弓弦或多或少的会使弓梢扭偏,虽然很微弱,但还是让弦丝通顺为妙,很多人不注意这个问题。弦装好后要查看调整一下,弓梢正了就能用了。建议新弓上弦后一周不要下弦。在正的状态上放一段时间,让弦耳和弓梢产生记忆,然后就可以下弦了。第二,关于箭羽打破手的问题,打手主要源于弓弦中间点的位置,初学者一般认为箭应该装在弦的中心位置,其实这就是打手的原因。正确的装箭应该偏高一寸。第三,拉弓的手型。蒙古式骑射忌讳开弓后僵持满弓瞄准撒放,步训时一定要做到满弓即放。看看拇指拉弦的慢动作,装填后旋转手同时压箭尾贴紧装箭扣,拇指入弦同时拉弦开弓,熟练后其实就不用下压了,甚至不需要装箭扣。最后说一下射高与射低的动作,射高与射低都不能改变上身的所有动作要点,而是要靠腰来调整箭飞出去的高低。
本期采访/拍摄/后期/推文:额日乐勤工作室
2022“游牧计划”传统文化单元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