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13日,由上海大学、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担任指导单位,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2月24日结束。上海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冯远为本次活动总顾问,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为本次活动总策划,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担任学术主持,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马琳、中华艺术宫副馆长张悦担任本次展览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程雪松、翟庆喜、毛冬华、李谦升担任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
“蝶变宝武”单元展出了65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钢铁生产的历史记忆、宝武的现在和上海美术学院的未来。“艺术社区场域”单元选取了近两年来自全国各地24个艺术进入社区的相关案例,推进艺术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公共文化政策的创新,充分发挥学院、美术馆、社会志愿者在艺术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2022风自海上:
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
展览现场





我们将为大家分期推介参展作品及展出案例
此条为“蝶变宝武”单元第一期
作品推介
(“蝶变宝武”单元第一期)
李詠森 林风眠 陆抑非 朱梅邨
俞云阶 杜家勤 陆一飞
1
李詠森
李詠森,1898年2月生,江苏常熟人。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图书部。1922年创八四年常熟美术学会,并举行美术展览。1924年回上海和丁光燮等创办《太平洋画报》。1928年进中国化学工业社任美术设计工作,并同时进行西画风景写生和创作。抗战后受聘任苏州美专沪校主任即水彩画教授,后为该校副校长。解放后居留上海,1959年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水彩画教授,同年又协助筹建上海轻工业学院美术专业建设工作。并兼任上海美专国画系、油画系、工艺美术系教学,1962年始退居在家,从事艺术创作。

李詠森 《钢铁厂工地》水彩 56x57cm
年代不详 中华艺术宫藏
作品赏析.
《钢铁厂工地》以近处的工地为主要的描摹对象,在运笔上充分发挥水的流动与渗透、色彩的渗化,加上颜料的颗粒沉淀水渍的斑斓变化,以及柔和细腻的肌理效果,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画面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洋溢着一派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近处的工地钢材俨然,远处的工厂建筑线条笔直,有一种属于现代化的效率感。然而,在宽广的天空的映衬下,在水彩画种透明氤氲的质感的衬托下,这种“高效率”却全无冰冷的感觉,反而让人看着便生出一股子对祖国、对未来的信心来。

李詠森 《钢铁厂工地》水彩 56x57cm
年代不详 中华艺术宫藏
作品赏析.
此画是李詠森先生对上海第三钢铁厂工地,热火朝天生产钢材景象的写生。当时为了自力更生研究“两弹一星”,加强国防建设,上海钢铁工业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精、尖”的新材料,为国家填补空缺。上钢三厂在这个时期新建冷轧薄板车间、改造扩建中板车间等等,生产发展如火如荼。作品大致可分成三部分赏析:近处的工地、主体的工厂、工厂的天空。泥土地、积水洼地、冒了绿意的杂草、随意摆放的钢材,这些凌乱的组合,被李老的画笔有条不紊的描摹出来,也正是这样,给画面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生产环境。稍远处的工厂是画面的主体,李先生用冷硬的冰蓝色与透视原理,勾勒出几分现代性,“时间就是钢”的横幅,则充满了时代感。画中鲜艳的色泽亦值得称道。蓝、绿、橙黄、红、褐色、白色,多种颜色相渗透融合,使得画面始终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向上朝气。

李詠森《上钢三场扩建工地》 纸本水彩 35x51cm
1958-1960年 中华艺术宫藏
2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毕业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兼教授,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

林风眠《轧钢》纸本设色 45×48cm
20世纪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作品赏析.
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社会主义大建设的气氛下,林风眠完成了《轧钢》这幅以工业及工人劳动为题材的画作,这在其作品中也是尤为特别的一件。林风眠在中西艺术间以比较、吸收的方式进行融合、出新,他的绘画不重造型准确,而表达的是中国画中恬和柔美的意境,《轧钢》中的钢铁虽是刚坚之感,画家通过柔和恬淡的描绘,反而多出了一份自然的美感。画中人物造型提炼概括,造型极具几何感和构造性,形象明晰。画家用刀劈斧凿利落的描绘手法,塑造出具有力度的艺术形象。林风眠以其独特的风格呈现出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景象,也是其高超绘画技艺的由衷表现。
3
陆抑非
陆抑非(1908-1997),江苏常熟人,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著有《非翁画语录》。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

陆抑非《时间就是钢 钢就是力量》纸本设色
镜片 136x70cm 1958 上海画院藏
作品赏析.
这件作品作为陆抑非红色绘画精品,有着真实的地理痕迹,是表现祖国特殊历史时期大炼钢铁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红色题材的经典之作。该画用笔迅疾洒脱,近景人物的用笔脱略而仔细,以大远眺的概括手法进行艺术处理,表现出大炼钢铁如火如荼的全景,恢宏中见苍茫,形成意境的虚实对比。
4
朱梅邨
朱梅邨(1911-1993),别名独眼半聋居士,江苏吴县人。擅长中国画、年画。1949年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员,并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同济大学等院校事美术辅导工作。1950年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朱梅邨《抢修炉子快出钢》纸本设色立轴143×56cm
1959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作品赏析.
《抢修炉子快出钢》为朱梅邨绘画成熟时期的一件作品,其画面构图选取了上海钢铁厂工人如火如荼炼钢的一角。在画面的近景部分,两名工人正在铲除废渣。顺着升腾的烟雾,将观者的视线转移到画面主体部分两名正热火朝天抢修炼钢炉子的工人身上,台下人的目光与台上的两名抢修工人形成了顾盼互动的关系。炼钢所产生的强烈火焰与炉子、工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突出了画面主体部分工人抢修锅炉刻不容缓的形象。画面远景部分以升腾的烟雾进行表现,衬托出工人热火朝天抢修炼钢炉的场景。

朱梅邨 《转眼高炉顶上天》纸本设色立轴 136×70cm
1959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作品赏析.
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新中国经历曲折,在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农田水利建设和国防尖端技术等工作上都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见证了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诸多重大成就。为了记录上海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当时一批画师深入工厂、工地,创作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作品。《转眼高炉顶上天》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完成,师法宋元名家的朱梅邨深入工农生活,创作出表现工厂生产大场面的作品。画家用焦点透视的方式表现工厂热火朝天的景象,高炉耸立,烟囱直插云霄,烟云缭绕,工人都鼓足干劲投入生产,传统笔墨中的晕染、留白、勾线以新的方式表现,极具时代特色。
5
俞云阶
俞云阶(1917—1992),现代著名画家。江苏常州人。其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徐悲鸿等名家。1955年入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进修。1960年起在新创立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执教。1979年为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艺术顾问,上海画院兼职画师。

俞云阶《炼铁工人》(水墨草稿) 速写 56x45cm
20世纪7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

俞云阶《梅山钢铁厂》布面油画 51x48cm
20世纪7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

俞云阶《炼铁工人(喝水)》布面油画 75x63cm
1976年 中华艺术宫藏

俞云阶《炼钢取样》布面油画 68x84cm
1957年 中华艺术宫藏
6
杜家勤
杜家勤,1924年10月出生于天津。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艺术系,曾任上海市职工美术协会理事、南市区职工美术协会副主席。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杜家勤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国画、速写、书法、篆刻和剪纸作品,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各项展览。她以工厂作为创作基地,长年累月生活在钢铁工人中间,所创作的钢铁工人美术作品得到上海及全国美术界的好评,成为上海工人女画家的典范。

杜家勤《钢城喜增生力军》中国画 174x108cm
年份不详 中华艺术宫藏
作品赏析.
杜家勤于1954年进入上钢三厂,从事工会美工工作整整30年。在担任工会宣传、美工的日子里,她以工厂作为创作基地,长年累月生活在钢铁工人中间,工作在钢花飞舞、紫烟轻飏的十里钢城。除了做好美工工作,杜家勤还从事写生和创作。火红的炉台、轰鸣的轧机、繁忙的码头、高耸的塔吊旁,都能见到她啃着干粮埋头速写的身影,红火的工业建设和炼钢工人的生活成为了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钢城喜增生力军》表现炼钢一线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
7
陆一飞
陆一飞(1931-2005),生前为上海中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师从吴湖帆、陆俨少。

陆一飞《上钢三厂小景》 纸本设色 31×44.5cm
年份不详 上海中国画院藏
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
展览地点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15、16号展厅、0米层前厅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16日-2023年2月24日
总顾问:冯远
总策划:曾成钢、陈翔
学术主持:李超
策展人:马琳、张悦
联合策展人:程雪松、翟庆喜、毛冬华、李谦升
指导单位:上海大学、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美术家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特别支持单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
- 温馨提示 -
入馆参观观众须完成在线预约,现场测温体温正常。参观期间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