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到
西西弗斯艺术小组8岁啦!
感谢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为方便大家查阅往期文章
新年第一期将推出年度回顾录
祝大家新年快乐!
西西弗斯艺术小
组
西西弗斯艺术小组是一支长期致力于翻译和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史论的团队,延揽海内外青年才俊,潜心于书目遴选、原典翻译、理论诠释。希冀以西西弗斯精神为勉励,积累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文献,促进艺术知识和学术思想传播,推动当代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小组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编辑出版“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该丛书力图涵盖西方重要艺术史论文本,为国内美术学与艺术理论学科建设提供基本参考。
西西弗斯,典出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反复劳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在过去的2022年,西西弗斯艺术小组分
51 期推送文章43 篇,新增6636位读者
有29 位辛勤的写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文章
在此向各位供稿人以及读者表示感谢!
周厚翼 | 从“躯体”到“大脑”——具身媒介视域下现代电影的本体论转向
董丽慧|美国当代艺术转向中的中国因素:莱因哈特的艺术与“理性禅”
周厚翼 | “贫乏影像”的复活与僭越——黑特·史德耶尔论“后电影”时代的影像流变
周厚翼 | 反“肉身公式”——德勒兹论塞尚绘画的“感觉”重建
金舜华 | Representing and Experiencing Islamic Domes(上)
金舜华 | Representing and Experiencing Islamic Domes(下)
黄涵煦 王志亮 | 后现代艺术批评中的反中心主义——论克雷格·欧文斯的理论主旨
金影村 | 从“再现”到“显形”:论当代艺术中时间意识的媒介化转变
鲁明军|艺术作为世界的“代理人”——大卫·乔斯利特(David Joselit)访谈录
高薪 | 物质、情感与现象 ——艺术史实践在中国的问题与方向(上)
高薪 | 物质、情感与现象——艺术史实践在中国的问题与方向(下)
诸葛沂 | 空间的“真实”:T .J .克拉克论毕加索的艺术
董丽慧 | 作为时期术语的“当代艺术”概念:一个中西比较的历史脉络
鲁明军 | “新前卫”及其之后:替代性批评的兴起与艺术写作的扩张(上)
鲁明军 | “新前卫”及其之后:替代性批评的兴起与艺术写作的扩张(下)
夏天|新前卫究竟“新”在何处?——评《随机秩序:罗伯特·劳申伯格与新前卫》
高薪 | 感性的歧见——评托马斯·克洛《60年代的兴起:异见时代的美国与欧洲艺术》
诸葛沂 | 曲径通幽——《词语与图画》与夏皮罗的艺术符号学路径
诸葛沂 | 反具身化的绘画实践:论T.J.克拉克对塞尚的保罗·德·曼式解读


《18世纪巴黎的画家与公共生活》
刘超 | 艺术与社会实践的交流互渗——托马斯·克洛《18世纪巴黎的画家与公共生活》译后记
高薪 | 物质、情感与现象 ——艺术史实践在中国的问题与方向
沈语冰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新的一年
我们将在艺术世界继续与您同行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