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2年12月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由国内各出版单位联合发布,推荐每月最值得关注的哲学思想类新书,本期是第12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
从莫尔到莎士比亚
Renaissance Self-Fashioning:
From More to Shakespeare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著
吴明波 李三达 译
拜德雅丨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11月
重构文艺复兴的知识世界,开启文艺复兴研究新范式。往返于美学奇想与历史反思,带来持续的智识冲击,挑战我们的思想陈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经典开山之作,T. S. 艾略特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彻底改变了批评的格局。
在本书中,格林布拉特探讨了莫尔、廷代尔、怀特、斯宾塞、马洛和莎士比亚这六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主要人物的自我身份结构问题。莫尔是教会的产物,廷代尔是国家的拥趸,怀特臣服于绝对主义国家,斯宾塞拥抱国家权威,马洛在对权力的不懈反抗中构建自我,莎士比亚则表达出对权威的颠覆性服从。就此而言,自我塑造亦是自我毁灭。或者说,他们热切地融入制度与权威,由此塑造自我认同,但这般努力最终往往取消了作为个体的自我,因此造成了自我的丧失。

拜德雅 paideia2015

全世界受苦的人
Les damnés de la terre
[法] 弗朗兹·法农 著
汪琳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2年11月
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前夕,活跃于反殖民运动前线的弗朗兹·法农因病离世,弥留之际,他始终关切尚未获得解放的受苦的人,并将反帝斗争的切身经验和深刻反思凝结在《全世界受苦的人》中。
这部出版伊始即引起轰动的杰作,充满了对殖民地当下和未来的担忧。在书中,法农不仅对可能误入歧途的解放斗争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更对胜利果实何以被攫取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提醒读者,唯有团结贫苦人民,全面打破殖民者以暴力方式施加的经济、文化、精神枷锁,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解放。半个多世纪后,法农通过激情澎湃的文字所发出的呐喊,早已超越了反殖民语境,对于全世界反抗不平等的斗争,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东方出版中心 orientpc

新音乐的哲学
Philosophie der neuen Musik
[德] 特奥多尔·W.阿多诺 著
罗逍然 译
商务印书馆
2022年12月
音乐在二十世纪初之后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剧变: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在十九世纪写下的作品,从问世以来直到当时对于人们仿佛从来都还是“新音乐”。应当如何接受这些作品,如何理解音乐的这次剧变,如何面对貌似混乱的诸多流派,如何将音乐看作社会与时代的一部分,阿多诺在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最为有力,也有着最为强大且持续的影响力。
直至今日,对于思想界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的发展史构建出的图景,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的接受史来说,起到决定性影响的除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依然是德奥思想家们在二十世纪中期所写下的一系列美学论著,而这其中最重要、最具奠基性的无疑是阿多诺的《新音乐的哲学》。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 shangwuxueshu1897

风景的意义
Senses of Landscape
[美]约翰·萨利斯 著
杨光 译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2年11月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约翰·萨利斯(John Sallis)的最新力作。他从哲学史和艺术史上有关“风景”的画作和著作入手,在深入探讨莫奈、塞尚、大卫·弗里德里希、保罗·克利等画家画作,以及康德、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风景”和自然的独到理解,通过将风景构想为“元素性的自然”,提炼出风景画的三重含义:大地的、自然的和场所的。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借助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从哲学角度对中外历史上的风景画和山水画进行审视,将风景的本质概括为元素性和大地性,为美学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独到的视角。尤其是,作者同样关注了中国古代画家李成、郭熙等的画作,尤其注重对中国山水画中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的显隐运作方式的阐发,可以为读者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思考提供借鉴意义。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shangwusd

卢梭导读
Rousseau : A course offered in 1962
[美]施特劳斯 讲疏
马克斯 编订
曹聪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22年11月
施特劳斯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卢梭专题研讨课,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而成。
《卢梭导读》篇幅巨大,共计十七讲。前四次课,施特劳斯以《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两翼,提纲挈领地提出阅读卢梭的基本问题,为学生和我们提供了在卢梭思想迷宫中穿梭的引线团。第五次课,施特劳斯给出他阅读卢梭的经验。之后的十几次课,则专门围绕卢梭的《爱弥儿》展开讲解、点评。
施特劳斯认为,《爱弥儿》“包含了卢梭对于人与人类生活的更加清晰细致、极为详细的总体看法”(第十七讲),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卢梭最根本性的作品”。

六点图书 vihorae

僧肇辩证思维研究
张彤磊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12月
本书尝试在中印思维方式融摄的视域下,立足佛教中国化的大背景,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以僧肇“中道思维”“即体即用”思维为切入点,从辩证思维方法论层面探讨僧肇对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思维、大乘空宗般若学辩证思维的融汇与转换,阐释了僧肇佛学思想的特质,并一定程度揭示了佛教中国化的理论特点和复杂性。

社科文献 ssapcn

企鹅哲学史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英]A.C.格雷林 著
赵英男 张瀚天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2年12月
A.C.格雷林教授以洗练、精确、睿智的笔法,指引读者穿越横跨东西、纵贯2500余年的思想丛林。《企鹅哲学史》上承刘易斯、罗素等哲人著哲史的传统,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的脉络,又续写了自杜威以降、20世纪下半叶直到今天的哲学版图与前沿思考。
尽管自己身处西方分析哲学传统,但格雷林对欧陆思想的了解和介绍同样清晰深刻。此外,他还大胆地将印度、中国、波斯、非洲等传统上游离于西方哲学主流话语之外的思想也纳入哲学史的视野。在格雷林笔下,哲学史不再是冷僻艰涩的苦旅,他的“铁口直断”让人不再迷惑于传统哲学教材的曲折论述,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各个更为专精的哲学分支的大门。

艺文志eons eonsbooks

现代性之殇与犹太哲学——
阅读列奥·施特劳斯及其时代
高山奎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2年11月
本书聚焦于对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的研究。犹太问题是施特劳斯哲学思考的隐秘起点和重要关切,对犹太处境的触悟和思考使得施氏极为关注启蒙运动的得失问题,这让他拔锚驶向古今政治哲学之争的源初现场,进而清理自中古犹太世界便十分看重的“神学政治问题”和“耶—雅冲突”问题,并最终回返到柏拉图视域中的诗与哲学之争(“城—哲冲突”问题)。本书包含七章内容,全面梳理了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的问题关切、理论脉络,以及和同时代哲人的思想论争。全书视野广博宏富,既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又有深入细致的文献耙梳,遮可见作者近十年学术思考的力度和方向。

上海三联书店 sjpc1932

知识论的未来
Epistemology Futures
[澳]斯蒂芬·海瑟林顿 著
方环非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
《知识论的未来》以探究知识论的未来发展为主旨,收录了十三篇在当前知识论界富有活力的领域与问题,试图描述出未来知识论的可能图景。书中包含众多的提议与推测,例如要放弃什么样的知识论论题与方法,什么样的知识论论题与方法应该赢得更多的关注,我们能否清楚地识别知识论的限度,知识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以及把什么样的概念作为知识的核心能够使得知识论走向繁荣,等等。这些提议与椎测来自当前才思敏锐的知识论学者。本书彰显了知识论的雄心壮志与探索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xueshushouwangzhe

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
何益鑫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年11月
由于文献的匮乏和思想上的疏离,孔孟之间儒学思想史的面貌一直处于晦暗之中。战国竹简尤其是郭店竹简的出土,不但弥补了七十子文献的不足,也为其它传世文献的定位和重新理解提供了可靠的坐标。于是,这一阶段的思想史忽然之间变得信而有征。然而,出土文献的解读和传世文献的重新理解,都是极为困难之事。前者之困难,是因为两千年来无人知晓;后者之困难,则是因为经典解释史在给出前见的同时也构成了一种约束。
思想史的叙事,来自于文本的研究;文本的研究,又依赖于思想史的标尺。以文本的研究为基础,才能避免思想史的描述成为私人的臆语;以思想史的脉络为关照,才能避免文本的研究陷入支离破碎的窠臼。两者构成了彼此的约束条件。但这种约束不是消极的,它是解释方向的路标和解释有效性的标准。如果一种学说,能在强约束中实现解释上的圆融,那么它无疑是更为可信的。本书的写作,即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努力。
本书的特点,一是深入挖掘思想演进的内在线索,从孔子思想的内部引申出七十子后学的问题意识和思想线索,凸显思想史演进中一以贯之的统绪;二是抓住关键人物(颜回、曾子、子游、子思、孟子)的核心文本(《大学》《性自命出》《中庸》《五行》《孟子》)作深入的专题研究,通过对文本作如其所是的解读,刻画相关人物的独特的思想性格。故在结构上,本书采取了“以点带面”的写法,每一个专题研究都追求信实、可靠且完整,合在一起又自然构成了思想史演进的有机环节。

上海古籍出版社 shanghaiguji

现实+:每个虚拟世界都是一个新的现实
Reality+: Virtual Worlds and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美] 大卫·查默斯 著
熊祥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12月
当你沉浸王者峡谷,拿着手机寻找精灵宝可梦,当你用视频软件组织工作会议,或用约会软件模拟与恋人的未来时,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对真实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
随着技术提升,虚拟现实头盔可能过渡为隐形眼镜,最终变为视网膜或大脑植入物,像《黑客帝国》一样,虚拟世界将与真实世界别无二致,你将在虚拟社会中度过大量时光,开展工作,进行社交和娱乐。
“移居”到虚拟社会的好处和坏处都是什么?
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更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才能在虚拟世界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有虚拟社会可能存在的问题都被作者思考了个遍,读者将在书中邂逅过去千百年来的历史伟人,还会了解到近几十年来的当代人物和观点。作者将涉足大量核心哲学话题,包括:知识、现实、心智、语言、价值、道德伦理、科学、宗教,等等。他将运用数百年来哲学家们设计的强大工具,来思考关于虚拟社会的话题。
这本关于人类命运的未来之书,将带你领悟虚拟世界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好地理解现实本身。

中信出版 citicpub

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
Spheres of Justice: A Defense of Pluralism and Equality
[美]迈克尔·沃尔泽 著
褚松燕 译
译林出版社
2022年11月
《正义诸领域》是从分配的角度对正义所做的研究。作者认为,在任何社会,正义都存在于社会诸善的分配之中,而不同的物品意味着不同的分配原则。作者顺次研究了成员资格、安全与福利、商品、官职、艰苦劳动、教育、闲暇、神恩等一系列重要因素,归纳与证明了三种不同的分配原则,即市场交换、需要与应得。不同的物品应遵循不同的分配原则,这便是作者所说的多元的正义、复合的平等。

译林出版社 yilinpress
本期书单,由以下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商务印书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联合推广媒体: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文汇讲堂工作室
欢迎其他出版机构加入,书讯请发送邮箱:philosophical_booklist@protonmail.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