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刘娃作品展出于麻省理工学院美术馆及北京双年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期:2022.12.17
地址:麻省理工学院美术馆,剑桥,美国
刘娃近日于麻省理工学院美术馆展映其最新影像作品《伽马花园》,音乐由鲍杨创作。这件作品关注于人类军事科技和改造自然的野心,正在如何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滋生不安。展览现场,刘娃《伽马花园》2022,单频影像,10分28秒。音乐:鲍杨
一战期间,加州水下的海藻森林被焚烧成灰,用来制造黑火药和炸药。然而现在,这些海藻正被转化为生物燃料,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工降雨技术最早由美国武器化,在越战中用来延长越南的雨季。如今随着干旱加剧,很多亚洲和中东国家广泛使用人造雨技术,竞争降雨。在二战后的原子时代,人们建造了很多“伽马花园”,通过伽马射线来诱发农作物的基因突变,从而培育优秀的新品种。近些年,这种辐射诱变育种技术正在用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危机。
展览现场,刘娃《伽马花园》2022,单频影像,10分28秒。音乐:鲍杨
讽刺的是,很多曾经为战争所开发的技术,正被重新打造成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法,这些科技通过食物、天气和新闻,逐渐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影像静帧,刘娃《伽马花园》2022,单频影像,10分28秒。音乐:鲍杨
这件影像作品揭示了一系列矛盾与对称关系:人类之间的战争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战争、人类追求权力的肆无忌惮与剥削自然的理所当然。当我们在不断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世界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在我们的身体里孕育不可逆转的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正在展开。
影像静帧,刘娃《伽马花园》2022,单频影像,10分28秒。音乐:鲍杨
展览现场,刘娃《伽马花园》2022,单频影像,10分28秒。音乐:鲍杨
展期:2022.12.31 - 2023.03.12
地址:北京友谊商店,北京

(海报致谢北京艺术双年展)
刘娃2019年的影像作品《月乳》近日受邀参与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主展览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作为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的主题意象,幻方既像是汉字书写与文本布局的缩影,亦如同北京城市空间规划的模型。不同方格中数字之间奇妙的对称与互补关系,呼应着北京自古作为多元生态与文化交会之地的特性,也为我们思考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共生”带来丰饶的启示。

影像静帧,刘娃《月乳》2019,单频影像装置,8分20秒
《月乳》开始于开颅手术麻醉状态下的一场梦,最终延伸为对于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升级号召的讽刺性评论,并实体化为影片中出现的一系列道具雕塑。
影像静帧,刘娃《月乳》2019,单频影像装置,8分20秒
纪实的开颅手术,与卡尔维诺的魔幻小说《宇宙奇趣全集》相互呼应;医生切除脑部肿瘤的过程,似乎也是在梦中的工厂里净化月乳的仪式。借用意大利文和中文叙述,本片主角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逾越物质与非物质的界限,重新想象人性的多种存在可能。
影像静帧,刘娃《月乳》2019,单频影像装置,8分20秒
刘娃(1994年生)是一位多媒介艺术家,其艺术创作透过多物种民族志的视角,探究人类、机器与自然之间相互渗透和依存的权力关系。她毕业于耶鲁大学人类学与艺术双专业荣誉学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艺术文化与科技硕士学位。刘娃以影像、装置、绘画、虚拟现实和神经技术为媒介,创造多感官的环境和体验,激发观众打开自己的感知,去体会不止于人类的广阔世界。她多元化的作品敏锐地洞察寻常生活中的植物和事物,来隐喻矛盾复杂的社会和地缘政治现象,并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质疑人类在知识生产和世界建构中的主导角色。刘娃对神经科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她创作一系列脑电交互装置,追问机器对于欲望与感知的量化、预测和影响,并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由意志。她的研究型作品旨在思辨当代科技在多物种的生态网络中,所引发的存在主义和环境危机。
刘娃曾荣获国际艾美奖青年创意奖、福布斯 30 under 30 亚洲区榜单、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麻省理工学院 Ida M. Green Fellowship 等重要奖项。刘娃曾受邀参加釜山双年展(2020)与广州三年展(2018)等国际性展览。她的作品展览于多个国家的重要机构,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釜山当代美术馆、纽约贾维茨会展中心、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木木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刘娃的重要个展包括:末日告解(歌德学院,波士顿,2022)、午夜魑魅(Cc基金会&艺术中心,上海,2021)、Hear A Century Ahead(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2021)、月乳(没顶画廊,上海,2020)、Glimpse(Asia Now,法国巴黎,2019)、 Glimpse: a passing look(Sabsay Gallery,丹麦哥本哈根,2018)。没顶画廊成立于2014年上海,由当代艺术创作及策划平台没顶公司所发起创办,公司创始人徐震是一位深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没顶画廊致力于推广优秀的艺术家和项目活动,推动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交流。自成立至今,画廊已为新锐艺术家和知名艺术家举办了众多具有策划性的、高品质的个展与群展,成为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艺术平台。没顶画廊善于挖掘和培育具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活跃于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舞台。没顶画廊代理艺术家包括:蔡坚、陈英、丁力、冯至炫、傅斯特、何岸、李汉威、刘成瑞、陆平原、苗颖、莫少龙、佩恩恩、商亮、沈莘、苏予昕、汪建伟、王思顺、王梓全、徐震®、杨深、杨扬、尭、郑源、周子曦。
没顶画廊合作艺术家包括:陈冷、艾略特·多德(Elliot Dodd)、方阳、葛辉、龚剑、刘娃、郎港澳、陆博宇、蒲英玮、善良、史莱姆引擎、宋琨、夏诚安、夏云飞、张联、张珂、张文怡、钟慰。
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周一闭馆)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