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年殿前的祈年门,是一个绝佳的取景框。
摄影/高江峰
天坛的部分建筑细节。
摄影/吴学文,制图/九阳
其实“天坛”里没有天坛
说起天坛,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它——祈年殿。它是天坛中当之无愧的“明星”,也由此成为了整个天坛的代表符号。但是,祈年殿并不是皇帝祭天的所在。清代北京皇家祭祀建筑合称为“九坛八庙”,天坛包括了其中的两个:行祈谷礼的祈年殿与祭天的圜丘。
与北京城的规划类似,天坛也有自己的中轴线。
摄影/马文晓
天坛平面图。
制图/鱼一条&九阳
制图/鱼一条&九阳
历史上的祈年殿。
制图/鱼一条&九阳
一层一层剥开祈年殿,我们能看到哪些细节?
制图/鱼一条&九阳
象征着天的祈年殿,与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
摄影/高江峰

199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兰德·席尔瓦来到天坛,
他觉得皇穹宇内的屋顶完全没有大梁结构,像一把张开的巨伞,
相比横梁斗拱交错支撑的祈年殿更接近自然界中的天穹。
图/视觉中国
圜丘东面,通往神厨与宰牲亭的走牲道。
摄影/吴学文,制图/九阳
空旷的圜丘之上,承载的是古人为天搭建的至高圣殿,
是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皇帝的新殿”。
摄影/龙脉航拍
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祭坛。
图/《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制图/九阳
“崇崇圜丘,隆隐天兮”,
这是圜丘在古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
制图/鱼一条&九阳
乾隆皇帝在85岁的高龄时,依旧顶着冬日的寒风亲自来到圜丘,足见皇帝对于上天的敬畏与虔诚。
清朝皇帝祭天流程。
制图/鱼一条&九阳
👇🏻点击查看天坛营造尺度示意图👇🏻
祈年殿正俯视图。
摄影/龙脉航拍,制图/鱼一条&九阳
丹陛桥中路是专属于上天的“神路”,就连皇帝祭天时也只能走在右手侧的路上。
摄影/吴学文,制图/九阳
从圜丘丹陛桥远眺祈年殿。
摄影/吴学文
天坛与紫禁城面积对比。
制图/鱼一条&九阳
冬至清晨的圜丘,一如古时皇帝祭天后所见的景色。
摄影/吴学文,制图/九阳
圜丘回声原理。
制图/鱼一条&九阳
天坛回音壁航拍。
摄影/马文晓,制图/九阳
天坛回音壁声学原理。
制图/鱼一条&九阳

如今的祈年殿,早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皇家禁地。
摄影/闻家麟
你所不知道的天坛趣事。
制图/鱼一条&九阳

古老的天坛与新时代的国贸天际线。
摄影/龙脉航拍
祈年殿的日落。
摄影/张旭鸿

编辑 | 赵逃飞
图片编辑 | 奈福
制图 | 鱼一条&九阳
头图 | 吴学文
封图 | 高江峰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