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展名 / Title: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Seeking the Way and Forgetting the Far - Cross-strait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策展人 / Curator: 皮道坚 Pi Daojian

展期 / Duration: 2022.11.12 (Sat)-  12.25 (Sun)

地点 / Venue: 
大新美术馆(2-3楼)
Daxin Art Museum (2-3 Floor)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云峰路46号
No.46 Yunfeng Road, Xiuquan Street,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

亚洲艺术中心艺术家李玉双《夏风微凉》、《惊蛰》,沈勤《片石山房-2》李真《旧棉麻 194.10》、《水墨 1910.14》、《水墨 1910.15》王绍强藏海青雾之四》、《深山之二受邀参加由皮道坚担任策展人,于广州大新美术馆举办的“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序言
皮道坚

《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中国水墨艺术历来讲究澄怀观道涵咏天地,品味人生,以观道适澄怀,视觉感受与哲学思考并行不悖。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当代水墨艺术自觉延续了这一传统文脉,藉由水墨艺术的内部方式远离形而下之尘寰,静观形而上之虚境。“寻道由是成为两岸当代水墨艺术共同的精神诉求。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两岸当代水墨在对“道的追寻、叩问与审美体验中,呈现出多姿多彩、超越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形而上精神表达。它贯穿于水墨艺术的当代性演变,在不同区域文化的时代变迁中形成丰富的“文本抒写,成为当下文化构成、个体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变迁之皱褶纹理中的一道可传、可受、可得、可见的艺术风景。

两岸的水墨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符号和集体的审美经验,分别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开始,在本土和全球文化的张力关系中被进行集体经验——人与过去和未来关系的重新塑造,将个体和集体经验放置于不同的空间和更新的时间性中,并通过现代经验来结合全球维度与地方维度,由此而成为一种相当国际化的当代艺术表达方式。水墨艺术行至今日,依然难以回避关于传统现代性民族性和“全球化等问题的讨论与思考。一方面,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墨艺术不断地尝试拓宽艺术边界,突破表达上的壁垒和概念上的束缚——从由媒材生发行为的“水墨实验到革新传统水墨语言的“实验水墨“流动的现代性杂糅着不同区域的文化视角,重塑着水墨艺术的不同面貌。另一方面,从传统艺术中秉承的民族文化精髓,随着对传统的重新审视,一种水墨中的文化属性——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亦逐渐向其他艺术形式蔓延,潜在地促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一种文化主体性。在“道的追寻与守望中,两岸的当代水墨亦因此而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艺术形态。

在当代性的区域生态特质和文化表述中,历史意识文化主体性的主张,往往呈现出丰富而多样化的视角。此次“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试图将两岸在地文化的研究引入至新水墨艺术的谱系观察之中,过比较呈现其发展中的异同。“绵绵葛藟,在河之浒《诗经·葛藟》)海峡两岸彼此观照、自我审视,是谓之忘远两岸同文同种,文化上同根同源,都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天然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文化血缘关系,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又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中国台湾地区的当代水墨艺术,蕴含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内涵,亦深受社会景观的影响。新世纪以来,艺术家开始将视角从宏观历史转向于对个体经验的美学表达,尝试在民俗性与日常性中逐渐建立个体的艺术风格。这样的风格性,更加接近于具体而鲜活的时代生活脉搏。与之相比较,内地当代水墨艺术家在经过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仍然延续传统文脉,在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中呈现了古典以来的文人水墨精神的复兴,将水墨精神融入个体语言,延续传统文化的审美主张,将观念、情景与媒介统一于一体。以面貌各异的形态维系水墨文化这一集体经验的文脉,并推动这一“集体经验的当代转换或重塑。而这当代转换或重塑的背后,是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观察与思考,是现代经验对全球维度与地方维度的整合以及个体抉择和集体身份辨证关系的充分体现。总而言之,两岸当代水墨艺术关于一系列时代命题的思考与答卷,不只是构成一部现代水墨史的基本元素,同时亦将当代水墨史书写成为了一部思考的艺术史。

大新美术馆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化艺术人才的发展进步,自成立以来已举办了多项两岸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受到各方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先后举办了版画、影像、雕塑等艺术形式的交流展之后,对当代水墨的关注成为大新美术馆新的观察视角,希望能在相关学术背景的引导下,对两岸当代水墨艺术相互促进的脉络和当下发展有所呈现,以之进行阶段性的记录和交流。祈愿此次"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的举办,不仅能让观众对海峡两岸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面貌获得鲜活印象,更能引发大家对中华文化未来之路的思考。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参展作品 · Artworks  


· 李玉双 Li Yushuang ·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李玉双 Li Yushuang
     夏风微凉 Cool Summer Breeze
    77x144cm
     纸本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Paper
     2022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李玉双 Li Yushuang
     惊蛰 The Waking of Insects
    77x144cm
     纸本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Paper
     2022

李玉双用七十余年时间进行了他自己的绘画实验看,以无间断的写生与视觉研究探索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光编码”画法。作品就是他的实验方式。他的速写无一天间断,他的笔记无一天间断,他绘画的方式也很特殊,完全直面大自然。时间积累到一定阶段,写生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人与自然最直接的相处。
“李家山水以表现自然之美为追求。我们在传承并且发展它。自然界的未知永远大于人类的已知,自然界的密码永远大于译码,所以说,这种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李玉双这样说。他在写生的过程中,加入科学和哲学的方法,逐步发现自然界的本体规律,就是二维光编码,这成为他绘画的根本原理。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参展作品 · Artworks  


· 沈勤 Shen Qin ·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沈勤 Shen Qin
     片石山房-2 Mountain House of Sliced Stones - 2
    180x392cm(180x98cmx4)
     纸本墨设色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022



这次参展作品《片石山房-2》,是继21年在亚洲艺术中心我和陈琦‘片石山房’展的主打作品:六联组《片石山房》的四联版。是今年心情混乱下试图自我解套的和救赎的作品。


水墨作品独特的,不可逆的创作过程,会有许多不可控的不能改变的惊喜和遗憾,这也是水墨创作能够不断激起我兴趣的地方。


对照俩组作品,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心境变化对水墨创作隐藏不住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可控的水墨在纸上的变化,又会创造新的突变。


——沈勤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参展作品 · Artworks  


· 李真 Li Chen ·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李真 Li Chen
 旧棉麻194.10 Vintage Cotton and Linen 194.10
 180x37cmx2
 旧棉麻水墨  Ink on Vintage Cotton and Linen
 2019



人的视野需要深度和广度,当我回顾历史,各种伟大的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希腊文明,我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当我发现我们无法超越历史,那么能做的就是面对自己,当面对自己的时候,就是建立自己风格的开端。外在所有的感动都是我的养分,而向内关注自己才是创作最重要的事情。我曾经说‘写意中的无意’,就是因为你想要去寻求‘无意’的时候,是没办法找到的,这只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一直想传达生命的沉重和精神的轻盈。我们是无法称取精神的重量的,但精神却一直与我们如影随形。而有一种力量,就是轻盈的力量。青烟是有机的延续,自我繁殖,不着于天地。青烟也是一场即兴演奏。


——李真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李真 Li Chen
 水墨1910.14 Ink 1910.14
 53.2x38.2cm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9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李真 Li Chen
 水墨1910.15 Ink 1910.15
 53.2x38.2cm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9


李真“青烟”系列的创作始于2011年,之后发展出现各种诡谲多变如枯木,人兽,又如怀素之狂草。其形怪异,宛若深邃宇宙中的飞石,产生写意抽象的对峙与张力。而作品更可任意旋转观看,李真曾说:“若创作初行是以一摄多,那今日之青烟法影即是众流归一。” 不论何种角度皆自成一体,“一相四观”是青烟系列作品的独特魔幻视角,正是李真寻找古典又具当代性的新东方精神,真切表达青烟“不着于天地”的状态。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参展作品 · Artworks  


· 王绍强 Wang Shaoqiang ·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王绍强 Wang Shaoqiang
     藏海青雾之四 Tibetan Sea & Cobalt Fog 04
    123x123cm
     纸本墨 Ink on Paper
     2021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藏海青雾之四(局部)
Tibetan Sea & Cobalt Fog 04 (Detail)



基于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理解,对当下艺术的观察,创作致力于古今中西共通,将当代思维方式与创作视野介入传统文化情境的重构中。我们循着抽象形态这个古今中西共通的元素,回溯到中华文明最初的几何图像系统‘河图、洛书’,进而将‘地图’的概念引入创作。作品并非仅仅沿袭传统文人的价值,对技法表现方式做了全新的研究及实验。同时扩展了‘后山水’的表达范式,既有文人画的迁移想象,也带着自然地理的记录性,作为‘图’和‘地’的山石和坐标网络,在视觉形式上也给山水意象带来了更加宏阔的视觉空间。对中国水墨、纸本材料的尊重与谙熟让我将个体情怀投入艺术创作,从而形成独到的视觉逻辑、当代视野及审美观念。


——王绍强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王绍强 Wang Shaoqiang
     深山之二 Deep Mountains 02
    125x123cm
     纸本墨 Ink on Paper
     2021

创作借助水、墨、色在宣纸上的渗透,通过现代绘画方式与当代构成手法,将深山与自然界的图像景观相融合,是艺术家对自然抽象的一种感性认识与理性表达。笔墨所到之处皆为自然象相的重叠与渗透,在有限空间中默默延展出无限的宇宙时空观,成全了水墨当代性的他样化表达。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皮道坚1941年生于湖北武汉,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美术史论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创办及编辑《美术思潮》,任编委、副主编。1988年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92年调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先后任美术系副主任、主任,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曾策划和主持多种展览及学术研讨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馆客座研究员、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艺术顾问。

出版有论文集《当代美术与文化选择》、《中国美术理论批评文丛·皮道坚卷》、《皮道坚理论批评文选》;专著《楚艺术史》、《楚美术图集》;主编《90年代中国实验水墨》、《黑白史》《中国·水墨实验20年》、《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等著作。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s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李玉双,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母亲苏娥为沪上戏曲名家苏少卿长女,少年在家学熏陶下开始了创作之路。1956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的李玉双赴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学院进修,之后分配到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教授工程力学,在工作之余坚持艺术创作,这一时期以水彩画创作为主,多为描绘学校及周边村庄的景色,创作了大量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和速写作品。1969年,开始常赴河南鲁山、平顶山等地写生。1971年,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1986年返回北京,逐渐开始探索水墨、丙烯等综合材料的运用,探索中国材料对色彩的表现力,并坚持写生创作从未间断。2010年,工作室建好,不过所有写生依然在室外完成。李玉双开始大幅面的作品创作,使用综合材料,尝试西方材料与中国传统纸张的结合。2015年,今日美术馆举办六十年艺术个展,共展出作品60余幅。2017年,前往日本、台湾、新西兰等地写生;2018年5月,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绘画展。
 
艺术理念:李玉双先生认为绘画系统与认知系统是同一个系统,作画的过程就是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而李玉双的画就是其生活本身。六十余年埋首于科学研究与绘画艺术,并近于朝圣般地热爱着自然。李玉双先生六十余年如一日以自然为唯一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和独立研究。在李玉双看来,“光编码”是上帝传递给人类的最初信息,艺术家只是忠实地将这些信息呈现出来,并无丝毫增减。而能看到“光编码”,则是其基于视觉研究、长期不懈的观察训练的结果。李玉双的绘画既非机械的“画物本体”,也非主观的“画心像”,其眼光已经超越了绘画的光影色彩,而触及到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本质。在探索“光编码”奥秘的艺术之旅中,李玉双看到的是一个无穷尽的世界。作为一位八十五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李玉双是中国艺术领域罕有的坚持以自然为题材、坚持在自然中创作的艺术家;有工程学背景和科学知识背景,以系统化的科学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又在科学之眼的帮助下,用艺术表达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

重要展览:“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大新美术馆,广州,2022)、“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2)“山水有清音”(玉双美术馆,汉中,2022)、“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李玉双同名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0)“玉双的写生——2018年越洋行走写生展”(白盒子之家,北京,2018)、“田野的色彩——李玉双艺术巡回展美国站”(世界粮食奖总部,得梅因,美国,2018)、“画我眼中所见——李玉双绘画艺术展”(国家大剧院,北京,2018)、“自然——李玉双艺术·展览·雅集”(圣之空间,北京,2018)、“自然而来:光编码观照下的风景——李玉双写生创作六十年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5)等。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沈勤,195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1978年至1982年于江苏省国画院研究生班学习。“85 美术思潮”时期因其绘画创作的突出表现,被誉为水墨革新的代表之一。


重要个展:“仿宋体 - 沈勤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一意孤行 - 沈勤个展”(湖北美术馆,武汉,2019)、“沈勤 · 文献 1989 - 2019”(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武汉,2019)、“‘玄 - 沈勤个展”(UNAC TOKYO,东京,日本,2018)、“空远 - 沈勤的空间”(玉衡艺术中心,上海,2017)、“叁拾年 · 沈勤个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6)“隐者”(K空间,成都,2016)、“沈勤:那时·此时”(艾米李画廊,北京,2015)、“洇 • 氤 • 霪 • 滢 - 沈勤个展”(苏州博物馆,苏州,2015)、“十年 - 2014沈勤作品展”(金彩画廊,杭州,2014)、“墨· 隐· 田· 园 - 沈勤水墨画展”(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石家庄,2012)、“风月同天 - 井上有一书法、沈勤水墨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2011)、“净界 - 沈勤水墨艺术“(华艺廊,广州,2009)、“沈勤水墨画展”(汉堡美术馆,汉堡,德国,2007)、“沈勤画展”(新北京画廊,北京,2006)、“沈勤画展”(精艺轩画廊,温哥华,加拿大,2004)、“世的界 - 沈勤画展“(金彩画廊,杭州,2004)、“沈勤画展”(W画廊,温哥华,加拿大,2002)、沈勤画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1991)、“沈勤画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1982)


重要群展: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大新美术馆,广州,2022)、“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2)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安美术馆,北京,2022)《江南再造》首展|致意:从未消逝的黄金时代”(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22)“片石山房——沈勤 · 陈琦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1)、“沈勤-沈烈毅双个展“(瀚阳画廊,杭州,2019)、“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8)“沈勤、陈琦:零度”(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6)“枕流漱石 - 当代文人艺术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5)“‘四维向度’ - 陈琦、梁铨、沈勤、朱建忠四人展”(玉衡艺术中心,上海,2015)“沈勤 & 陈琦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5)、“我 1985-2015”(凤凰艺都,北京,2015)、“山外山 - 沈勤、朱建忠作品展”(玉衡艺术中心,上海,2014)、“东学西渐 - 中国当代水墨五人展”(皇家美术学院,伦敦,英国,2014)、“墨向 · 非常态 - 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江苏省美术馆,南京,2014)、“改造水墨:新的历史观”(金陵美术馆,南京,2014)、“中国当代水墨状态 · 鸿蒙变 - 玉衡艺术中心开幕展”(玉衡艺术中心,上海,2014)、“水墨档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3)、“乘物游心 - 水墨展”(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石家庄,2013)、“第二届重塑东方美画展 - 现代生活 · 水墨心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上海多伦美术馆,上海,2013)、“原道 - 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香港艺术中心,香港,2013)、“水墨新维度 - 2013批评家提名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3)、“再水墨:2000 - 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湖北美术馆,武汉,2012)、“盒子外的空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中心,温哥华,加拿大,2012)、“虚薄绘画展 - 首届庄子国际会议平行展”(元典美术馆,北京,2012)、“墨变·陌生的当代 - 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汉堡美术馆,汉堡,德国,2012)、 “改造历史 -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0)、“意派 - 世纪思维”(今日美术馆,北京,2009)、“NO · 没关系”(南京市博物馆,南京,2005)、“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广东美术馆,广州,2001)、“抽象绘画联展”(汉雅轩画廊,香港,1994)、“后‘89‘中国现代艺术展”(汉雅轩画廊,香港, 1992)、 “中国现代水墨展”(世田谷美术馆,东京,日本,1990)、 “‘89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红色 · 旅 - 第二驿画展”(江苏省出版大厦, 南京,1987)、“红色 · 旅 - 第一驿画展”(南京艺术学院,南京,1986)、 “江苏十人中央美院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6)、“江苏青年艺术周 · 大型现代艺术展”(江苏省美术馆,南京,1985)


公共收藏:美国布鲁克林美术馆(美国)、德国汉堡美术馆(德国)、广东美术馆(广州)、湖北美术馆(武汉)、苏州博物馆(苏州)、武汉美术馆(武汉)、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 上海 | 台北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李真1963年生于中国台湾云林,目前创作于台中、上海两地,以其兼融东方气韵及西方美学的雕塑作品,获得国际关注。

李真早期涉猎佛学道家等,在自由创作的精神中融入自我摄心之情感,吸收东方传统与西方雕塑及原始非洲大洋洲等艺术养分,更结合当代思维,作品不受单一传统束缚,呈现既重又轻、浑然天成的效果。李真透过艺术进行个人的“精神疗伤”,在俗世中寻找乐土,在作品中创造灵性空间,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暗喻世事,希望欣赏者能察觉其中的精神元素。
 

重要个展:“青烟——李真新作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9)“古往今来——李真个展”(震旦博物馆,上海,2018)“‘世’一场自愿非自愿的游浮“(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2017)“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4)“「华人艺术纪」 - 李真文献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3)“李真2013巴黎旺多姆广场大型雕塑个展”(旺多姆广场,巴黎,法国,2013)、“造化之「不生不灭」: 千岁与草民”(弗莱伊美术馆,西雅图,美国,2012)、“李真台湾大型户外雕塑首展——大气”(中正纪念堂,台北,2011)、“天燧——夜光盈昃新系列发表”(ShContemporary,上海,2010)、“李真:精神 ‧ 身体 ‧ 灵魂”(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2009)、“神魄”(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08)、“寻找精神的空间”(中国美术馆,北京,2008)、“虚空中的能量,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意大利,2007)、“李真雕塑展”(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2005)、“大气神游”(古豪士画廊,纽约,美国,2003)、“李真雕塑1998-2000”(大河美术画廊,台中,2001)、“虚空化境——界中界”(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2000)、“虚空中的能量”(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1999)


重要群展: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大新美术馆,广州,2022)、“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2)“[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亚洲艺术中心台北旗舰空间开幕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21)“2020——松美术馆邀请展”(松美术馆,北京,2020)“佛陀.中国—甘肃省博物馆藏早期佛教文物展”(苏州博物馆,苏州,2019)“延伸的空间——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旗峰山艺术博物馆,东莞,2018)、“文兮归来——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美术馆,深圳,2018)、“枕流漱石 - 当代文人艺术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5)“文化 ‧ 精神 ‧ 生成,第 55 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2013)、“灿烂的伦理学”(Interalia Art Company,首尔,韩国,2011)、“新东方精神 II—承启”(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0)、“新东方精神 I—沉积”(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08)、“天行健—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07)、“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07)、“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 1966-2006”(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哥本哈根,丹麦;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以色列,2007)、“威尼斯第十届国际雕塑及装置大展 OPENASIA”(威尼斯,意大利,2007)、“「虚拟的爱-当代新异术」国际展”(当代艺术馆,台北,2004)“威尼斯第七届国际雕塑及装置大展 OPENASIA”(威尼斯,意大利,2004)、“「无疆界的中国」华人当代艺术联展”(苏富比曼哈顿总部,纽约,美国,2001)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王绍强,号后山,196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现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参与策划广东百年美术大展,是2017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广州影像三年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总策划与文献展策展人。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09年入选广东省“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2017入选“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艺术权力榜”上榜人物,被评为《国家美术》风云人物。现生活工作于广州。


重要个展:“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广州,2022)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1)“二即一:王绍强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1)“后山 · 心花”(七棵树艺术中心,广州,2021),“后山心图——王绍强作品展”(《湖上》杂志社林泉山房,杭州,2019),“‘后山——王绍强个展’艺术广东主题展”(广州流花展贸中心,广州,2019)

 

重要群展:“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合美术馆,武汉,2022)、“和鸣南粤——第二回展”(广州画院美术馆,广州,2022)、“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大新美术馆,广州,2022)、“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2)“岭南新气象”(广东美术馆,广州,2022)、“玄思卧游 · 全国当代山水画邀请展”(岭南美术馆,广州,2022)、“青绿调成见天工——山水画色彩研究展”(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2022)、“第14届哈瓦那双年展「中国单元」‘共振·中国当代艺术’”(古巴国家图书馆,哈瓦那,古巴,2022)、“臆象——粤港澳当代水墨艺术谱系(2000-2022)”(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2022)、自然非然”(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广州,2022)、“早春图——向郭熙致敬”(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广州,2022)、“岭南意象——从巴黎到广州”(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广州,2022)、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安美术馆,北京,2022)“花非花”(新加坡画廊,新加坡,2021),“思想与践行:新中国广东美术叙事(1949-2021)——广东美术馆藏品专题展”(湖北美术馆,湖北,2021),“自然的双重性——第二届西安山水邀请展”(崔振宽美术馆,西安,2021),“新潮动力——2021当代艺术与设计展”(潮州美术馆,潮州,2021),“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21),“新潮动力——木星美术馆NFT艺术展”(木星美术馆,深圳,2021),“山河锦绣——山水画名家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北京,2021),“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新锦灰堆——当代绘画的新感知”(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变奏’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大匠之门安仁文化中心,成都,2021),“第19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釜山美术馆,釜山,韩国,2021),“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人与自然——中欧当代艺术邀请展”(广州紫泥堂六号仓艺术馆,广州,2020),“在思想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脚踏何地”(尚榕美术馆,广州,2020),“‘第三届大湾区生活艺术节’——‘重构现场’当代公共艺术展”(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广州,2020),“空间的再造——深圳首届抽象艺术展”(罗湖美术馆,深圳,2020),“臆象——粤港澳大湾区当代水墨艺术谱系(2000-2020)”(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济南国际双年展”(山东美术馆,济南,2020),“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青青熙春”(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广州,2020),“正如所见·观空间五周年特展”(观空间,广州,2020),“未来历史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20),“2020水墨艺术实验研究展”(宝龙美术馆,上海,2020), “中国表现 - 第一回展”(华泰顶层艺术社区,上海,2020),“水墨进行时:2000-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同构——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罗湖美术馆,深圳,2020),“岭南意象——广东当代水墨八人展”(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2019),“中国写意”(立陶宛国家画廊,立陶宛,2019),“南京水墨艺术双年展——纸性的语言”(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9),“典雅艺博·水墨艺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2019),“新征程:第三届当代艺术双年展”(海上世界文化中心,深圳,2019),“深圳·洛里昂美术作品联展”(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2019),“墨与物·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武汉,2019),“历史的凝视”(木星美术馆,深圳,2019),“墨攻——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武汉,2019),“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2018),“时代新风·当代中国画大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2018),“墨因:当代艺术邀请展”(春美术馆,上海,2018),“脚本——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展”(斯坦福大学艺术空间,美国,2018),“五柳先生的弦”(东莞万江壹号美术馆,东莞,2018),“水墨的地理与地理的水墨——十四人新水墨探索展”(21空间美术馆,东莞,2018),“闽江——关于水的想象”(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州,2018),“时代风华·翰墨天河——广东名家中国画精品展”(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广州,2018),“足迹——广州美术学院粤东校友美术作品展”(陆丰甲子广东岭南美术馆,汕尾;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2018),“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框架——当代绘画邀请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广州,2018) 


策展: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纪以来岭南风物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边界的自觉”(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为水:林若熹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青年力量”(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珠江夜游’——后珠三角景观“(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般若·明悟:郑泽生深圳个展”(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2019),“磅礴:杨识宏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注疏韶华——广州雕塑院优秀成果回顾展(1956-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时代印记——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收藏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弥散的光影:许永城油画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幻——鸥洋、杨缨双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墨尚大观——当代长安、当代岭南中国画邀请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优秀作品展暨院史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莽园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润物细无声——许川如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站)”(参与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巡回展(广州站)”(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作品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第六届广州三年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总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共生·未来——社区当代艺术计划”(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佛山,2018),“未来进行时——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紫泥堂艺术中心、5号仓艺术馆,广州,2018)

公共收藏:中国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山东美术馆(济南)、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西安美术馆(西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 上海 | 台北

 

相关阅读

亚洲视频 |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新生、开放、无限

亚洲评论 |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 第一单元:“新生”

* 亚洲视频 | 广东美术馆“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 亚洲现场 | 广东美术馆“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 亚洲展讯 | 广东美术馆“山高水长 心曲万端——李可染、李玉双父子艺术对话展”

亚洲视频 | 李玉双同名个展

亚洲讲堂 | 光与观看—李玉双同名个展

* 亚洲评论 | 李玉双《未明系列》作品解读

亚洲评论 | 漓江山、水——我与父亲的桂林绘画

* 亚洲评论 | 方志凌 “一超直入,独晤自然——李玉双的‘编码画法’ ”

* 亚洲现场 | 李玉双同名个展

* 即将开展|李玉双同名个展

* 亚洲展讯 | 李玉双同名个展

* 亚洲访谈 | 李玉双:“光编码” 绘画谱系的知识生成


* 亚洲评论 |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 第二单元:“开放”

* 亚洲艺术家 | 沈勤、陈琦、王绍强受邀参展安美术馆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

* 亚洲艺术家 | 沈勤、陈琦受邀参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江南再造》首展|致意:从未消逝的黄金时代”

* 亚洲视频 | 片石山房——沈勤·陈琦作品展

* 讲堂 | “建筑自然对语” - 郑东贤

* 亚洲讲堂 | 注雨观瀑——沈勤、陈琦的艺术创作

* 亚洲报道 | “片石山房——沈勤·陈琦作品展”入围雅昌月度(2021年4月)画廊影响力榜单

* 亚洲艺术家 | 沈勤&陈琦:一画明,画可从心

* 亚洲现场 | 片石山房——沈勤 · 陈琦作品展圆满开幕

* 亚洲展讯 | 片石山房——沈勤 · 陈琦作品展

* 亚洲艺术家 | 湖北美术馆 “一意孤行:沈勤个展”

* 亚洲艺术家 |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叁拾年 · 沈勤个展”

* 亚洲艺术家 | 沈勤参展 “书法的解放 —— 纪念井上有一百年诞辰暨对话井上有一艺术展”

* 亚洲艺术家 | “零度”之沈勤

* 今日开展 | 沈勤、陈琦:零度

* 亚洲展讯 | 沈勤、陈琦:零度

*「枕流漱石 - 当代文人艺术展」 沈勤 | 李真 | 邵帆 | 沈克龙

*「洇 · 氤 · 霪 · 滢」沈勤个展

* 苏州博物馆「洇 · 氤 · 霪 · 滢」沈勤个展

* 沈勤:我们这代人处在大时代大文化的变迁中

*「沈勤&陈琦作品展」诠释一个纯净的世界

* 沈勤 & 陈琦作品展


亚洲艺术家丨李真受邀参加“2020 - 松美术馆邀请展”

* 意态青烟 - 李真新作 I

* 意态青烟 - 李真新作 II

* 意态青烟 - 李真新作 III

* 意态青烟 - 李真新作 IV 

李真2012年青烟系列作品《风狂》

* 青烟 - 李真新作展

夏可君 “李真艺术的新阶段:青烟的意态幻化”

展讯 | 青烟 - 李真新作展

* 现场 | 青烟 - 李真新作展

* 意态青烟 - 艺术中的浑然天成

* 青烟 - 李真新作展入围雅昌月度画廊影响力榜单

* 亚洲艺术家 | 李真受邀主讲苏州博物馆“法相庄严”:铜雕的实践与精神 - 佛陀•中国”特展之“艺术讲堂”

* 亚洲现场 | 上海震旦博物馆“古往今来 - 李真个展”即将落幕

* 明日开幕 | 震旦博物馆“古往今来 - 李真个展”

* 亚洲展讯 | 震旦博物馆“古往今来 - 李真个展”

* 雅昌月度(七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吴洪亮 | “世”一场自愿非愿的游浮-李真个展

* 亚洲现场 | 台北当代艺术馆:“世”一场自愿非愿的游浮 - 李真个展

* 亚洲展讯 | “世”一场自愿非愿的游浮 - 李真个展 将于7月1日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开幕

* “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于今日下午3点盛大开幕

* 阔别六年再度重磅来袭“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即刻开幕

* 「华人艺术纪」- 李真文献展

* 在传承与突破中寻找精神的空间:李真2013巴黎旺多姆广场大型雕塑个展


* 亚洲评论 |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 第三单元:“无限”

* 亚洲现场 | 何香凝美术馆“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

* 亚洲展讯 | 何香凝美术馆“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

* 亚洲视频 |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 亚洲评论 | 从地图到心图——王绍强以人文地理志为中心的水墨实验

* 亚洲评论 | 王绍强作品《列宿垂象》系列

* 亚洲评论 | 王绍强:二即一

* 亚洲评论 | 张子康:人文山水景观探索

* 亚洲报道 |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入围雅昌月度(2021年7月)画廊影响力、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 亚洲讲堂 | 王绍强:我的创作

* 亚洲现场 |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 亚洲展讯 |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广州大新美术馆

编辑 / Editor:陈婉婷 Sherry Chen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s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亚洲艺术家 | 李玉双、沈勤、李真、王绍强受邀参展广州大新美术馆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