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游学丨天水到敦煌,深览河西石窟走廊的丝路艺术魅力(3/11-3/19、4/15-4/23)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如果把石窟和佛寺比作书籍,壁画与造像就是这本书里的图片和文字。造像雕塑艺术、壁画图像艺术和石窟佛寺建筑艺术,共同构成了丝路石窟艺术的三大核心。本期河西走廊主题研修课程,从甘肃天水市出发,重点研习麦积山石窟群,炳灵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金塔寺石窟群,文殊山石窟群,昌马石窟,榆林窟石窟群,莫高窟石窟群等,辅以专题课程与讲座,全面而深刻地领略丝路石窟艺术的魅力。
王惠民老师,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学系并到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2000 年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佛教图像学、佛教文化、敦煌文献学等,已刊论文有100余篇,代表作有《关于<天请问经>和天请问经变的几个问题》《敦煌321窟、74窟十轮经变考释》《吐蕃长度单位“箭”考》等,出版《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敦煌佛教图像研究》等专著多部。
董广强老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于石窟考古,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牧弘书院特邀课程老师。出版专著《麦积山石窟栈道考古》,《绝壁上的佛国》,《讲解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史话》等,发表论文六十篇。 王般般老师,佛教艺术史学者,牧弘书院丝路人文素养研学课程特邀授课老师。北京培黎教育中心东亚艺术史研究室研究员,方向为佛教美术图像学跨文化溯源。以丝绸之路地理历史发展为脉络,展开欧亚大陆希腊化后佛教美术的艺术体用研究。开设历代敦煌壁画、历代佛教造像,和中国石窟全景解读以及佛教美术元素西溯等方向的课程。袁李星,牧弘书院创始人,牧弘教育研学课程负责人,丝路文史与艺术爱好者,丝路主题研学课程带队与授课讲解老师,常年行走在河西走廊、敦煌、高昌与龟兹等丝路要道上。深耕于文化与教育事业,致力于以研学教育的形式推广丝路等传统文化。天水麦积山石窟群,坐落于丹霞地貌麦积山,自后秦起,高僧大德镌石成佛,石龛千室,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共有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余200个洞窟里。西秦至北魏时期石窟主要分布于麦积山西崖,以74、78、165等为代表,多是三壁三世佛题材,其宏大的气势和云冈石窟早期的风格类似,但同时期的彩绘则更细腻精致,这是泥塑造像的优势,到了115、76窟尤盛。该时期受到汉化的影响,开始出现世俗化特征的新风格。北魏晚期造像艺术成熟,流行三佛、七佛,等成铺的佛仙组合,流行“褒衣博带”与“瘦骨清像”风格。壁画数量更多,例如萨埵舍身饲虎、维摩诘经变、西方净土变等,例如127窟、133窟、121窟等。
西魏时期,43窟印证了真实的历史记载,也证明这时候的开窟兴盛。造像形貌俊美、生动细腻,除了三壁三世佛之外,还有维摩、文殊对坐及童男、童女等世俗人物。整体风格上在“秀骨清像”的同时,变北魏清秀单薄为饱满圆润,以44窟为代表,其102、103等窟还有富于人情味的世俗性佛像,可谓形神兼备。北周时期,佛风更盛,该时期造像有过渡性特征,上承北魏、西魏风格,下启隋唐新风。东崖的“散花楼”第4窟,是北周秦州都督李崇信为其祖父所建,和第3窟千佛廊、第168号石斛梯同时修建。值得一提的是,文学家庾信为之撰文刻碑。第4窟七间八柱的窟廊,可以说是建筑史奇迹,该窟还有300多平跨越三代的壁画,尤其是“薄肉塑”立体壁画,尤其别致。到了隋朝,作风趋于写实,注重个性刻画,东崖中部的一佛二菩萨大像为代表的。唐代保存较少,但写实与雄浑风格和气势明显。宋代重修了不少造像,例如165窟,修长的体型,鹅蛋小脸,世俗化明显。河西石窟群,选择“凉州石窟群”的代表石窟佛寺为研学对象,包括金塔寺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群,以及张掖大佛寺等。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年的历史。现存包括金塔寺和上、中、下观音洞,千佛洞和马蹄寺南北二寺。其“三十三天”石窟以7层21窟呈宝塔型开凿于悬崖峭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金塔寺石窟保存了大连的北凉原貌彩塑,和其中心柱的形式一起,是北方早期石窟中的重要成就。武威天梯山石窟群,有“石窟鼻祖”之称,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的历史。北魏灭北凉后,所谓“凉州模式”的创造者的3000名僧人,来此建窟,推动了北魏崇佛风气的兴盛,间接地促进了敦煌佛教文化与河西石窟文化与艺术的迅速发展。
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沙门乐僔始凿第一窟,距今1600多年。
前秦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11个时代,14个时期,历时千年。窟长1600余米,现存有壁画或塑像的共492窟,其中共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造像30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瓜州榆林窟,现存洞窟最早建于唐代,经五代、宋、回鹃、西夏续建,终于元。
洞窟分上下层共有43个,窟形、彩塑、壁画的特点、题材和风格,与莫高窟基本相同,同属敦煌艺术系统,故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十六国北朝时期,是第一阶段,浓厚外来风格,不管是在洞窟建筑形制、彩塑和壁画制作等方面都很明显,同时,来自中原的艺术风格也逐渐影响到敦煌。该时期的代表洞窟有北凉275窟,造像犍陀罗风格明显,尤其是窟中那尊高达3.4米的交脚弥勒造像。南北两壁对列的汉式宫阙,内塑交脚弥勒,象征兜率天宫。北魏254窟,中心塔柱窟的代表,塔柱四周的造像和窟壁外来风格的故事画最为著名,其中尸毗王本生故事中的尸毗王形象,颇有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的造型风格。北魏257窟,著名的是九色鹿本生故事画,有中式的长卷画特点。西魏285窟的纪年题记,是早期洞窟明确纪年的禅窟,和古西域龟兹地区禅窟形式一致,也和印度毘诃罗窟遥相呼应。佛像身体修长、面目清秀,是“秀骨清像”风格的代表。更神奇的是窟顶出现了中原式绘画风格的女娲、伏羲等天神,和 “外来神仙”同处一窟。北周时期的莫高窟428、297等窟又出现了一种面型方而圆、五官细小集中、上身魁梧而下身短小的佛像,整体上显得小巧生动,可能又一次吸收了西域风格。隋朝至唐朝前期,是敦煌石窟营造的第二个阶段。隋王朝上升期带来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影响到造像与壁画艺术,直接准备了唐式石窟风格的到来。以方形殿堂窟隋朝的420窟为代表,造像造型敦实、比例匀称,从西龛外观音造像长裙描绘的波斯连珠狩猎纹样看来,中西交流依然明显。窟顶四披的法华经变,是其代表,也是唐朝大幅经变画的发展先河。唐代莫高窟彩塑,可以看到“大唐气象”,造像整体上体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倾向,并且注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的表现,艺术家擅长在群像中塑造不同任务的神韵和风貌。比如唐代莫高窟328窟,龛内彩塑群像,身材修长、庄重慈祥,阿难虔诚谦和,菩萨高雅圣洁。盛唐45窟龛内的阿难造像,身披红色袈裟,内着锦绣长袍,纹饰简洁而单纯,恭谨中透露出属于青年的朝气。比较而言,该窟北侧的迦叶则老成持重,颇有长者风范,慈祥的眼神中充满了睿智的光彩。唐代彩塑在写实性加强的同时让佛像又和蔼可亲,大型彩塑还能显得庄重高大,比如莫高窟96窟、130窟中的大型坐佛,148窟和158窟中的大型卧佛,榆林窟6窟中的大型佛像,这种崇高感明显的造像,正是唐人的雄强与自信,同时也是唐式石窟造像艺术风格和技法的成熟。唐代石窟壁画也是空前的创造,尤其是经变画,以宏大的构图,细腻的描绘,表现出理想中的佛国世界,其中的人物、建筑、山水画艺术水平都很高。比如莫高窟220窟南壁的无量寿经变、北壁的药师经变、东壁的维摩诘经变图,加在一起达20平米,人物与场景众多,细节生动。比如莫高窟盛唐172窟南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画面中央是西方净土世界,两侧分别绘未生怨和十六观内容,画中人物、建筑、空间处理,堪称唐代经变的杰出代表。该窟北壁经变画中的唐式建筑,让我们窥见长安与洛阳唐代宫廷建筑的宏伟。类似的还有榆林窟中唐25窟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华丽的宫殿楼阁表现佛国世界的景象,中央的乐舞图尤其生动,北壁弥勒经变中还有不少当时的社会生活细节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晚唐至宋西夏元时期,是第三个阶段。莫高窟晚唐156窟南北壁的“出行图”反映了“归义军时期”的特殊历史,在后来一百多年的特殊而相对安定的时期里,敦煌石窟营造得以延续,甚至出现了规模更大的“家窟”,例如莫高窟98、61、55窟等。北宋“沙洲回鹘”时期,有一批重绘的壁画,比如莫高窟409窟、榆林窟39号窟,在前期的洞窟中重绘回鹘风格的作品,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又有一部分新建或重修,榆林窟29窟和3窟是该时期的代表,第29窟水月观音、金刚曼荼罗等,线描和敷彩颇有西夏风民族风格,最典型的是该时期世俗人物形象上,民族特征明显。榆林窟第3窟是显密教结合的题材内容,既有汉传的净土变、文殊变、普贤变等,又有藏传的曼荼罗图像。壁画还表现了古代生活资料的场面,玄奘取经的场景,其中胡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拉弦乐器图像。该窟人物画也是奇葩,颇有李公麟画风精髓,刚柔相济,自然得体。还有千手观音壁画,以遒劲的铁线描勾勒出人物躯体的轮廓,淡彩晕染绘出肌肤,向背分明,而衣饰处理上却采用中式的传统画法,生动多变的折芦描来变现。其他班期请咨询客服。第一天周六晚上18点前自行抵达甘肃天水市指定酒店集合,第九天周日下午13点前统一送至敦煌机场散团。活动默认提前15天截止报名,或者额满即截止。本期培训课程内容以丝路艺术素养专题内容为主,原则上年龄14岁以上的参与者均可,满6人开班,最高单团仅限10人。要求身体健康并有自理能力。费用包含行程中说明的指定特窟费用,默认包含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全部开放特窟,金塔寺石窟,昌马石窟,榆林窟4个特窟,莫高窟4个特窟。不含单房差1800元每位,不含额外的加床费用,不含额外的个人消费。1.费用默认包含全程食宿包车门票费;落地旅游包车;购买旅游保险;默认拼房入住四星酒店双人含双早标间;费用不包含单房差;最后一名报名者若不能拼房的须补齐单房差。2.包含所列行程中景点的全部门票费用,包含全部老师讲解费用和课程费用,包含所列区域石窟的特窟费用。3.费用不含个人消费;不包含来回与分段大交通费用;门票只包含进景区的门票和部分讲解费用,不包含内部个人娱乐活动等消费。1.活动开始前15天截止报名,或者额满提前截止,请尽早报名;满6人成行,未成行全额退款;活动开始30天内取消报名的退款50%,15天内取消的退款20%,7天内取消的费用不退。2.行程安排因景区临时不开放等具体原因会有所调整,请依据最终的行程清单或者相关合同中列举的行程为准。所有研学活动均由具有出入境资质的大型旅行社承接,并为所有参与者购买出行旅游保险。3.研学培训活动行程过程中,请参与者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和相关场所的规章制度,非允许拍摄的区域请勿拍摄,否则组织方有权拒绝参与。8.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丛书.樊锦诗.江苏美术出版社。推荐拓展阅读书目仅供参考,可选其他同类的或者其他出版时间的书籍,以及相关影视与纪录片作品。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