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时代的神话
钟敏熙、汉珗宇、扎迪·车
2023 年 1 月 6 日—2 月 25 日
Thaddaeus Ropac 首尔堡垒山

扎迪·车,《回家》,2022年
油彩、布面,240 x 260 厘米 (94.49 x 102.36 英寸)
Thaddaeus Ropac 首尔空间欣然呈献群展“我们时代的神话”(Myths of Our Time),展出三位韩国艺术家钟敏熙(Heemin Chung)、汉珗宇(Sun Woo)和扎迪·车(Zadie Xa)以韩国的艺术、文化和社会景观为灵感的新作。
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彰显各自独特的视角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创作方法,而本次展览的主题“我们时代的神话”则强调了她们对神话故事传统的共同兴趣。这些为展览特别创作的雕塑、纺织品和绘画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提取叙事,并通过当代的镜头被重新想象,探讨与技术发展、身份和自我概念相关的紧迫问题。
钟敏熙(Heemin Chung)的六幅大型绘画和一组落地雕塑作品拥有诗意抽象的视觉语言,其灵感来自罗马神话中山林女神爱可(Echo)的命运。爱可被惩罚重复他人的话语,因此成为语言限制的隐喻——这在信息的数字流通中尤显突出。在下笔绘画之前,钟敏熙采用建模软件“勾勒出画布”,并绘制数字物件,然后将其切分为纤薄的横截面或平面。她再用透明凝胶介质将其打造为膜状薄片,创造出一种她描述为“让人联想到皮肤组织”的物质。在用柔和的色调着色之前,设计的材料被覆盖、折叠和拧入画布,与原始模型对象相呼应,重新定义静物绘画的风格。
“随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转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我认为我们对事物感知和联系的 方式也正在变化。我感兴趣的是从原始事物中发掘出不同的含义,对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提出质疑,并使用传统材料来实现这个目标。”
—— 钟敏熙
钟敏熙将她的画作视为传统绘画技术的延伸,并认为自己是这一传统的守护者:“绘画拥有悠久的历史,我认为它能毫不费力地察觉人们观看和感知方式的变化。而这正是它极具吸引力的原因。”钟敏熙的雕塑作品也由此延伸,其生物形态的线条使用相同的数字软件建模,促成爱可从骨头到石头的最终身体转变。
“钟敏熙追求的是超越图像之物体的状态,它们拥有独特的厚度,而这种厚度本身已经成 为独树一帜的行为和世界观,而非具介导性质的平面[...]绘画的物理厚度与它背后的意义息息相关。”
—— 高元硕(Wonseok Koh)
首尔美术馆总策展人

钟敏熙,《遥远的呼唤》(细节),2022年
丙烯酸、油彩、喷墨转移凝胶、画布,230 x 190 厘米 (90.55 x 74.8 英寸
汉珗宇(Sun Woo)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三幅水彩作品体现了技术对她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她将视角投射到过去,参考假肢和中世纪盔甲的历史,探讨技术将身体延伸到物理范围之外的潜力。她的画作中充满支离破碎的身体和与机器、物体和风景纠缠的混合肉体形式,令人联想到神话中的蜕变状态。

汉珗宇,《在笼中》,2022年
丙烯酸、炭笔、画布,220 x 166 厘米 (86.61 x 65.35 英寸)
她认为,这些“改善的”身体超越了人类,“被搁浅为活生生的碎片——千疮百孔,充满脆弱感。”
“我反思这种生物体和机械体的奇怪融合,思考在社会中身体意味着什么。在这个社会 中,技术使我们能够过滤现实,同时放大自身的弱点,甚至我们的重要性。”
—— 汉珗宇
汉珗宇从不同的来源收集图像,为她的绘画提供信息,她使用 Photoshop 创建混合的数字图像,并称之为“草图”。这些图像被放大后,使用喷漆和传统绘画技术绘制,令其具有 “类似计算机纹理”的片段,并与更明显的绘画部分并置。这种实体与数字的融合也延伸 到她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中。她说:“我把数字图像想象为居住在虚拟环境中的分离的‘身体’。我将它们带出屏幕并通过体力劳动增加它们的重量。”
在装置艺术家扎迪·车(Zadie Xa)的作品里,技巧和主题同样密不可分。在“我们时代的 神话”群展中,她将三幅画与三件纺织作品(包括她镶嵌在绗缝面板上的标志性长袍)背靠背放置,在画廊空间内创造出三维的作品。该装置是扎迪在韩国首次展出的新作,彰显艺术家韩裔加拿大背景对其不断探索自己侨居身份的重要性。
大型绘画作品《回家》(Homecoming,2022 年)等一系列自画像被镶嵌在用韩国绗缝技 术“褓”(bojagi)制作的拼布框架中。通过对传统工艺技术的改造,扎迪令不知名的韩国艺术家和工匠再次被外界看到。正如她所解释的,这些职人“在作品实现的过程中逐渐被隐去”,从而也将她的艺术实践置于关于生产的历史脉络之中。
“扎迪的作品关注原本不为人知的艺术创作方式[...]这是一种用全新主题挖掘和重新格式化古老技术的方法。而她的故事叙述本身实际是一种政治姿态的展现。”
—— 塔里尼·马利克(Tarini Malik)
扎迪·车于 2022 年在伦敦白教堂画廊的展览“宅神、动物向导和五种宽恕方式”
(House Gods、Animal Guides & Five Ways 2 Forgiveness,2022 年)策展人
韩国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扎迪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她将自传式的主题与口述故事传统的象征意义相融合,建立起跨文化并与个人密切相关的独特神话。她的狗被想象成獬豸(haetae),一种辨别是非、公正不阿、善于进行道德评判的生物。而原产于韩国济州岛的贝壳则作为家的象征再次出现,成为其他生物身体曾经的容器。尽管扎迪通常不会在作品中描绘自己,但“我们时代的神话”中的自画像被认为是她艺术“归乡”的象征。身着为她在伦敦白教堂画廊举办的个展而设计的服装,扎迪通过一种自我暗示的方式,将新作及现有的作品串联。
“我将神话作为一个更大型项目的骨架或骨干,以将自己和其他艺术家,尤其是历史的特殊时间线联系起来。[...]这是我思考同时代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的一种方式。”
—— 扎迪·车
“我们时代的神话”是 Thaddaeus Ropac 画廊首次举办韩国及其侨民艺术家主题的展览,由此体现首尔作为现今活跃的当代艺术市场,拥有卓越的全球影响力。钟敏熙、汉珗宇和扎迪·车的作品揭示了她们对神话传统和技术革新的共同兴趣,从而在她们独特的创作之间建立了趣味盎然的联系。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钟敏熙(Heemin Chung)
钟敏熙(韩国,生于 1987 年)的创作将数字图像转化为绘画和雕塑媒介,并探讨改革过程中数字图像的物质潜力。她的作品质疑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塑造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她通过诗意的视觉隐喻重新构想艺术历史流派,包括风景和静物绘画,并采用实验技术探索作品中纹理和体积的功能。钟敏熙出生于韩国,现于首尔生活和工作。

汉珗宇(Sun Woo)
汉珗宇(韩国,生于 1994 年)将数字工具与模拟绘画技术结合,探索消费、身份和身体的主题。她收集不同的图像,用 Photoshop 创建数字拼贴画(或 "草图"),然后转移到画布上,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层次丰富的作品。她的创作研究技术对人类经验的影响。她将生物体、机械体和扩展的身体之间的融合可视化,提出关于身体界限的问题,重新定义我们存在于当今社会的价值。汉珗宇出生于韩国,在加拿大长大,现于首尔生活和工作。

扎迪·车(Zadie Xa)
扎迪·车(加拿大,生于 1983 年)以自身的身份背景为灵感来源,探讨侨居混合身份、全球历史和民俗,以及精神和宗教仪式的主题。她的装置作品融合绘画、雕塑、纺织品、声音和表演。扎迪的艺术致力于振兴被西方和占领国抹杀和压制的叙述。对她而言,艺术是一种通过化装舞会、戏剧、服装和讲故事的镜头来分析社会政治状况和文化行为的手段。扎迪·车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现于伦敦生活和工作。
- 画廊地址 -
伦敦伊利府邸 | LONDON ELY HOUSE
37 Dover Street, London W1S 4NJ
+44 (0)20 3813 8400
巴黎玛黑 | PARIS MARAIS
7 Rue Debelleyme, 75003 Paris
+33 (0)1 42 72 99 00
巴黎庞坦 | PARIS PANTIN
69 Avenue du Général Leclerc, 93500 Pantin
+33 (0)1 55 89 01 10
萨尔茨堡卡斯特别墅 | SALZBURG VILLA KAST
Mirabellplatz 2, A-5020 Salzburg
+43 (0) 662 881 3930
萨尔茨堡哈雷 | SALZBURG HALLE
Vilniusstrasse 13, 5020 Salzburg
+43 (0) 662 876 246
Yongsan-gu 04420, Seoul
+82 2 6949 176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