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问题作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累积的结果,而问题的解决也无法一蹴而就,必须依靠广大的社会力量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一步步解决。深圳国际低碳城 · 2022公共艺术展开设了“公共实践行动”板块,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和深圳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展示了“低碳”与“可持续”相关的实践成果、科普内容等。公共机构的参与带给展览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断迸发的艺术灵感与多元群体的共创,引领公众去探索新的视野,共同勾画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愿景。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Beijing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01 德迦零废弃社区
王五之











2017年,“花火计划”项目组成员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的家访中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最大的困境不在于缺吃少穿,而在于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未来除了遵循父母的旧业,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面对当下乡村的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一本造建筑工作室的建筑师团队发起了“花火计划”——为留守儿童提供建造与艺术教育课程设计与服务,专注于用教育连接城乡,让乡村的孩子拓展职业可能性,给孩子们带来更具想象力的未来,为乡村发展带去永续支持。





04 余物新秩序
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







红树林基金会
Mangrove Wetlands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红树林基金会(MCF)是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致力于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践行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目前已启动“守护深圳湾”、“拯救勺嘴鹬”、“重建海上森林”三大战略品牌项目。
2012年7月,基金会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热衷公益的企业家以及深圳的相关部门提倡发起。王石、马蔚华担任创始会长(创始理事长),深圳大学前校长章必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任会长艾路明、现任会长孙莉莉担任荣誉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担任理事长。
01 守护深圳湾
The Guardian of Shenzhen Bay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EAAF)」地理位置上中间位点的「深圳湾」,每年为数以万计的候鸟提供重要的停歇和栖息地,并拥有超过300公顷的红树林,它们防风减浪,滋养丰富的动植物生长繁衍。但随着人为干扰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深圳湾的滨海湿地面临着众多挑战。
为维护深圳湾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守护深圳湾」项目启动了以下行动:
科学保育:科学有效地逐步恢复近海湿地生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降低人为干扰,为迁徙候鸟和本土生物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
湿地教育:帮助市民走近湿地,提升环境素养,壮大湿地保护队伍;
区域及国际合作:加强深港合作,促进绿色湾区建设,以深圳湾为起点,共同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的国际合作,提供科研和可持续发展培训。



02 重建海上森林
Mangrov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红树林被称为“海上森林”,是滨海社区抵御气候灾害的关键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固碳效率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然而,20世纪后半叶,全球的红树林消失了35%,中国更是损失了73%的红树林面积。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对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至关重要。
为推动中国和东南亚区域红树林湿地的有效保护和修复,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了「重建海上森林」项目,并致力于:
红树林湿地修复:将退塘还林/湿、外来物种治理、自然恢复、退化红树林修复列为重点工作方向,支持相关科学研究,打造示范项目。
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红树林蓝碳、非木制林产品等方向探索合理利用的方式。
保护地有效管理:与关键保护地在生态监测、湿地教育、社区共管等方面开展合作,举办专项培训,助力我国红树林保护地管理水平的提升。


03 拯救勺嘴鹬
Saving the Spoon-billed Sandpipers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是湿地保护工作关注的重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迁徙水鸟数量正以每年5-9%的速度锐减,成为全球保护形势最为严峻的迁飞区。我国是EAAF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EAAF的旗舰物种,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全球仅存约800只,是全球极危(CR)物种、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伞护种、旗舰种,加强对勺嘴鹬的保护,可更好地保护整个迁徙路线上的迁徙水鸟。
红树林基金会(MCF)与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联合启动「拯救勺嘴鹬」项目,致力于:
监测与研究:探明迁徙水鸟及其栖息地现状,了解水鸟对现有湿地威胁的响应与适应,为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重点水鸟栖息地保护:识别重要水鸟栖息地,分析保护管理空缺,制定保护策略,总结与迭代生态监测、湿地修复与管理、自然教育中心建设与运营等的方面的经验;
国际协同: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以勺嘴鹬为代表的迁徙水鸟的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基于EAAF推动全球保护行动的协同。
深圳市大鹏新区
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
潜爱(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系深圳市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和“磨房”网共同发起,由环保工作者、海洋科研人员和潜水员组成的珊瑚保育组织,致力于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维护之余,通过在渔村、社区、企业和学校,宣导珊瑚保育理念,改善公众对待海洋的方式,为珊瑚礁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01 大鹏半岛珊瑚调查
潜爱作为国内首家民间珊瑚保育组织,截止目前已凝聚超过3800名志愿者,其中超过1/3为持有国际潜水员资质的潜水员志愿者群体。潜爱将通过赋能培训的方式,将其中的潜水员志愿者转化为具备珊瑚调查能力的“珊瑚潜水员”。再通过潜爱发挥自身社会组织的跨界能力,充分联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校及相关部门,通过卫星数据进行定位,通过水下无人机进行快速排查,辅助志愿者在大鹏半岛海域实施珊瑚调查工作,以期形成大鹏半岛珊瑚范围、健康度等的基础数据,通过推动政府、社区等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珊瑚保育的工作中。



02 海底清洁 废网编织
大鹏作为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和滨海旅游胜地,海洋垃圾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潜爱在开展珊瑚保育工作的过程中意识到,破坏的速度远远大于保育的速度。2017年3月,一头来自深海的抹香鲸在深圳大亚湾海域被发现时,身上遍布缠绕的渔网,虽然在第一时间潜爱组织潜水员志愿者进行了清理,但在过后三天,这头怀孕的抹香鲸依旧无法返回深海,而死亡在城市的边缘。
经由此事之后,潜爱意识到需要开展常态化的打击海洋垃圾行动,旨在通过由潜水员打捞废弃渔网、潜爱课堂组织和培训教导将废弃渔网重新编织成收纳袋,在互动过程中把海洋环保理念传达给公众,激发公众海洋环保理念的产生,减少垃圾入海的情形发生。此外,潜爱以赋能培训的方式,让潜水员能够快速掌握打击海洋垃圾的相关技巧,再以常态化、高频次、随手做的形式开展海洋垃圾的清理,并通过邀请本地潜店加入,发动潜水界更多专业力量带动更多潜水员志愿者参与海洋生境保护行动。而潜爱课堂与社会各界跨界展开合作,通过系列课程与宣发、海底垃圾固化展览、宣导等工作激发更多公众关注海洋环保行列中来。


深圳海鹏半岛
海洋图书馆
深圳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是一家民间投资、民政登记、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专题图书馆。图书馆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距市中心35公里,距海1公里。前身是工业厂房的一部分。海洋图书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阅读区是整个图书馆的主体部分,藏书4000余种,涵盖海洋生物、海洋历史、海洋文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书籍。
01 海洋数字文献港
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海洋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参考服务,针对读者的具体问题,提供针对性的书目介绍和档案介绍。除此之外,为了让读者看到古老稀缺的文献,同时节省检索时间,海洋图书馆在进行常规海洋类图书收藏和筛选的同时,也将古代的航海图和地图、海洋生物视频、海洋声音文件、海洋旧文献、渔民账本、已故海洋学专家手稿、信件、已绝版散逸的出版物孤本等古老出版物和民间散件以及海洋实物以不同方式数字化,建成数字档案,并建立关键词库、标签云,让读者可以在线且方便地检索查阅。
为了匹配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属性,海洋图书馆也产生以海洋科普教育为主的数字知识内容。以一份海洋通识教育大纲为基,邀请教授级专家来图书馆讲座,并录制、剪辑成慕课视频上传网络平台。随着讲师队伍壮大,将形成一个横跨生史地多种学科的海洋通识教育框架。




深圳国际低碳城 · 2022公共艺术展以“艺能永续”为主题,围绕“低碳”、“能源”两大关键词,邀请了中国深圳、中国北京、中国香港、日本名古屋、日本京都八组艺术家,将绘画、雕塑、建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融入深圳国际低碳城多元空间场域与自然生态环境中。以创新力的表达、前沿的国际视角、开放包容的思想维度,同时以艺术实践的表达⽅式重新认识能源与生态,思考艺术创作和自然、空间、⼈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希望人们可以重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平衡之道。
END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诚挚感谢您的捐赠支持!
请和我们携手努力,促进文化公益福祉
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多元化的人文公民社会
我们热忱地发现并支持原创性、开放性、个性化的艺术与思考,关注由行动构成的民间现实与未来。BCAF在全球20个国家开展了800余场富有活力的人文项目,涵盖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国际交流、智库研究领域,支持了1375位创作者,资助金额累计超过4300万人民币。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屡获嘉奖的独立公募性艺术基金会,BCAF享有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3A级社会组织评定。欢迎您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支持艺术介入社会议题,将捐赠资产用于兼具社会影响力和专业美誉度的慈善事业中。
我们值得更好的时代,期待与⼤家达成建设性的合作。
【合作接洽】
胡斐,BCAF秘书长 |hufei@bcaf.org.cn
1/文化公益创投、慈善信托
以文化公益创投、影响力投资、家族慈善信托的创新方式深入“儿童艺术美育”、“可持续设计”、“生态艺术旅行”、“⻘年人才创投”、“艺术疗愈精神健康”等社会议题,推动社会公平。2022年,BCAF成立了专注于“乡村儿童美育”的慈善信托,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可持续设计”领域的文化公益创投。欢迎您考虑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与BCAF携手前行。
2/专项基金
从2019年起,BCAF与捐赠方陆续成立了“可持续设计”、“中国新民艺”、“乡村儿童美育”、“人才资助”、“艺术电影基金”、“国际文化合作”、“国际艺术驻留”等专项基金。我们欢迎志同道合的捐赠方,双方洽谈感兴趣的合作方向,联合成立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专项基金。
【公益捐赠|银行转账信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BCAF进行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均享有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资格,诚挚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万国城支行
账号名称: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银行账号:0200209119020121596
请在转账附言栏内备注您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捐款支持的BCAF系列名称。
我们将为您邮寄BCAF捐赠证书、公益捐赠收据。
【公募捐赠通道】
“BCAF艺同生长 | 乡村儿童美育”
请通过扫码(微信支付、支付宝),支持BCAF在全国各地乡村学校开展的“艺同生长|乡村儿童美育”系列(艺术、音乐、电影、街舞、诗歌、家乡美学绘本等等),让所有的孩子生⻓出独立而自信的美。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