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aXu,深圳本地最国际化的画廊是如何炼成的?
版式设计 | 乐天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和徐文的访谈一共花了两天里的三个电话才聊完。他很忙。讲座,导览,接待藏家,与其他同行见面,接受媒体采访……“火力全开”的背后,源于他创办了第二个画廊空间——科纳艺术中心(KCCA)。“深圳第一位拥有两个空间的画廊主”,是徐文身上的新标签。这几年,当代艺术在深圳这片新鲜土壤上发生了许多事,徐文裹挟在热闹之中,也参与并推动其中。
科纳艺术中心主理人Kenna Xu
所有认识徐文的人,都习惯称呼他英文名Kenna。
Kenna算是“生在罗马”那类人,1985年出生的深二代,父母都热爱或从事当代艺术行业,并且涉猎收藏。当Kenna还是婴儿的时候,床头就挂着一幅康定斯基的油画(复制),钢琴上摆放着塞尚静物的版画。从小跟随父母参观展览、听音乐会、看芭蕾舞剧和拜访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早已组成他生活的点滴。
Kenna艺术事业的起点,是担任深圳e当代美术馆馆长的四年。他从场馆的建筑施工阶段就开始跟进,到肩负美术馆前进理想,访问艺术家、计划展览、策展……完整地经历了这座美术馆所有的成长历程。Kenna说,自己一直是一个有很强美术馆情结的人,即便如今已转换跑道成为一名画廊主。
Kenna在e当代美术馆为观众导览,乔治·巴塞利兹个展“天外天”展览现场,2017
Kenna在“潋滟:范勃个展”展览现场,e当代美术馆,2017
为了运营好美术馆,Kenna研读了近20本世界知名美术馆馆长的自传以及各大美术馆年报,拜访了海外多间美术馆、基金会,包括很多隐于山林或村落、鲜为人知却有着庞大收藏脉络体系的展馆;
他认真参与筹划了每一个展览——尽管e当代美术馆仅运营四年,但仍推出了很多梳理中国当代老中青艺术家的展览,名单包括罗中立、范勃、刘芯涛……
他组织策划了多场艺术家讲座,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艺术——尽管大多时候“除了两三只小猫,并没有多少人来听讲座”。
当然,如今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深圳出现了越来越多私营美术馆、画廊,打卡看展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艺术消费、艺术收藏……如果说早年间的深圳当代艺术的影响如同湖面上的涟漪,那么Kenna就是其中一位积极向湖里掷石子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一步步行动,才有了今天更大的波澜。


Kenna在艺术深圳为观众导览 2021
Kenna血液里伴生的艺术因子,因为遇见了美术馆这片热土,被加倍催化。他热爱艺术,并迫切希望能将艺术分享给更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只有消费艺术、收藏艺术,才能真正让艺术走进生活。
“我很幸运,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找到了真爱(一眼就看上没有任何理由的爱)”,Kenna如此形容开画廊这件事。
在告别美术馆生涯后,Kenna野心勃勃地开启了新事业,他最初希望把画廊开在深圳最好的写字楼,就像香港大多数重量级画廊都集中在中环一样。但这样的想法却被深圳一名资深藏家劝退:“一个新人何德何能去这么贵的地方去开画廊?哪怕只是一个偏远地区的铁皮房,只要内容是优秀的,再远也会有人去看。”
于是,Kenna想到了自家的住房,一座位于福田老社区里的两层复式。掩映在绿树成荫的道路后,也将社区的喧闹隔绝在外。他彻底爆改了这所老房子,作为他新事业的起点——2018年,KennaXu画廊诞生。


KennaXu画廊外景
即便是没有去过KennaXu的人,都能一眼从楼群中看出它在哪里。一座白到与周边“格格不入”的房子,一尘不染的外立面,阳光穿过树叶跳跃着落在透明的玻璃门上。从门口望去,彩色的抽象作品或纯粹的极简主义挂在同样洁白到克制的墙面上……
正因如此,KennaXu画廊一对外开放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除了看展的艺术爱好者之外,还有专门来看装修的设计师和装修经理、自带服装道具来拍照的网红,甚至还有会上手摸画的人。为了作品的安全以及看展的环境,Kenna将画廊改为预约制。在他看来,对待艺术要有敬畏之心。
“彩轮说明书丨颜磊研究展”现场,颜磊、收藏家乌利·希克与Kenna,2020
当我第一次踏入KennaXu时,它已装修好数月有余,却还并未正式对外开放。Kenna把第一个展览献给了自己,展出的作品一半为他的收藏,另一半是KennaXu未来合作的艺术家作品。他说,以前自己对画廊的理解只停留在卖画上,直到真正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廊,才明白这是一个要对艺术家和市场负责的职业。

2019年,KennaXu预热阶段,以收藏展拉开帷幕
而Kenna的确也是这么做的。他曾前往世界各地拜访多位画廊主、艺术家,为画廊“取经”;他精心挑选客户,坚持不把作品卖给不尊重艺术的人——他的客户几乎都不以纯投资为目的,而是纯粹热爱、收藏艺术;他致力于消费升级,积极架起一二级市场业务的桥梁……
“我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画商,我希望能在美术史上留下我的痕迹。单纯卖画是留不下任何东西的,我要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Kenna说道。

“册页·富春丨严善錞”展览现场,2022
如果要给KennaXu画廊下一个最直观的定义,或许“深圳本地最国际化的画廊”就很贴切。
尽管疫情割裂了这个世界,并带来更高的运输、保险成本,但KennaXu仍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位德国艺术家个展:恩里科·巴赫(Enrico Bach)、让-伊夫 · 克莱恩(Jean Y. Klein)、莱因哈德·罗伊(Reinhard Roy);在每一次参展博览会时,也呈现了极高比例的国际面孔,既有活跃于国际美术馆、画廊的新生代力量,如英格丽·弗洛斯(Ingrid Floss)、斯蒂芬·库尔滕(Stefan Kürten)、艾琳娜·伯克纳(Alina Blrkner)、丹尼尔·舒伯特(Daniel Schubert);也有已在二级市场多年的成熟明星,如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阿尔伯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等。


“让-伊夫 · 克莱恩:中国诗话——1999-2021时间之瞥”展览现场,2021
“莱因哈德·罗伊:点·网”展览现场,2022
事实上,KennaXu能走通“国际化”这条路,凝结了徐家两代人的心血和资源。
Kenna的父亲是深圳第一代“移民”,见证了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有着深度的交往;并且曾在国内多家美术馆任职,与国际诸多美术馆、基金会、收藏家亦有很深的联系及人脉资源。这也是KennaXu“赢在起跑线”的先天优势。

Kenna与父母亲合影于装修中的KennaXu画廊
我问Kenna,对于一个当代艺术市场刚起步的城市,太国际化的名单是否会太超前?
他答:“我不能跟着市场走,我要做的是引领。超50步和超100步都是超,我为什么不领先多一点?”
这让我想起了20世纪中期,传奇画商里奥·卡斯特里(Leo Castelli)从最初的收藏家、策展人,最后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画廊,并将纽约艺术圈从巴黎、伦敦之外的另一个艺术市场,转变为全世界最先锋的艺术中心。
今天,Kenna也是从收藏者(尽管他自谦只能算是个小买家)、馆长,到建立属于自己的画廊,矢志不渝地推动着当代艺术。他的实践,无形中也为深圳提供了另一种参考。
他的确做到了领先。在Kenna创办画廊的第四年,KennaXu的第二空间——科纳艺术中心(KCCA)诞生,这也是深圳第一家扩张的画廊。
这一次,Kenna还是没有选择艺术区。科纳艺术中心所在的南山区源政创业大厦位于科技园,毗邻腾讯、西门子等多家科技企业。
Kenna直接签了十年租约,他这种不给自己留余地的“贸然”也招致了反对:明明有成本更低、空间更大的地方。但Kenna看向的却是未来:深圳是一个带状城市,因此需要的是多点覆盖。KennaXu所在的福田区可以向东影响龙岗、罗湖、坪山;而科纳艺术中心所在的南山区则可以在西边覆盖宝安、蛇口等,两个空间从地理位置上可以串联起整个城市。
“这样可以降低客户的时间成本。能买艺术品的人,谁不忙啊?”Kenna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深圳的务实。

科纳艺术中心首展“史鉴未来”展览现场,深圳 2022
科纳艺术中心首展“史鉴未来”呈现了31位中外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他们分别代表了以史为鉴的过去、传承历史的当下,以及即将开拓的未来。这正符合Kenna经营画廊的观念:既要有有积淀的成熟艺术家作为支撑,同时发掘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和他们一起迈向未来。
一位参观过现场的资深同行私下透露,科纳艺术中心的硬件设施,比如灯光地面及墙面,已经超越了当地的很多美术馆。这座面积700多平方米的全新艺术空间,直接对标国际上的最专业的艺术空间,让人有去到纽约的感觉。
在Kenna看来,这个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的专业空间满足了他“画廊美术馆化”的愿望,也是他日后合作更多国际艺术家、开展大型项目的底气。


科纳艺术中心首展“史鉴未来”展览现场,深圳 2022
认识Kenna的人,都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乐观、热心肠、易于相处的人。一路以来他结交了很多朋友,每次展览都宾客如云。
他将一路走来的收获都视为贵人帮忙:“我不是一个多勤奋的画廊主,我只是运气不错。”
但所有看似毫不费力的背后,都是竭尽全力的付出。Kenna是个工作狂。白天被工作、社交填满,晚上回邮件、与国际艺术家开会。他的生物钟是“反人类”的:凌晨四五点才睡觉,九十点起床继续工作。此前我曾有过几次和他的采访,Kenna都是在半夜回复。他甚至得出了一个“熬夜也是休息”的“谬论”。
因为热爱,所以Kenna有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精力进度条。他明明有“躺平”的资本,却选择亲手凿开一条别开生面的能力边界。他有远大的目标——不仅只开两个空间,不仅只在深圳;却也保持清醒——匀速前进,关键时刻冲刺,不会大肆开疆拓土。
也许正是这样,他才走得比别人快一些。

Kenna于福田区KennaXu画廊门口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开画廊前,你曾有过四年的美术馆从业经历,这对你现在的工作有哪些影响?Kenna:我是从一个艺术消费者成为美术馆人,也做过策展,再到画廊主的,所以我会从很多视角去看待艺术圈的事情,会更能理解不同角色的做法和行为。当我是只处于买方视角时,只用对自己负责,喜欢我就买,不喜欢就不买。但是做了美术馆之后,就增加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最开始我以为画廊只是卖画,但开了画廊之后,多了一份对艺术家的责任,对市场的责任。市场很重要,但不能只有商业没有学术,这是我的底线,也是美术馆从业经历给我的影响。
Hi:KennaXu画廊成立四年,运营中最大的成本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正式盈利?Kenna:KennaXu是在我自家的房子里成立的,没有租金成本,但国际运输的成本很高,远高于房租。其实从一开始就做好一个作品都卖不掉的心理准备,但第一个展览就基本卖光了,然后就比较顺利的运作起来了。

KennaXu画廊成立后的首个展览,“色 · 物 · 空间丨马树青作品展”现场,2019
Hi:画廊经历过哪些发展阶段?现在又处于哪一阶段?Kenna:我觉得刚经历完第一个阶段。我从一个不是画廊行业的人开始做画廊,已经完成了入门的热身阶段,接下来我就要发力去跑了。Hi:在这时开辟新空间,也是“发力跑”的表现?有没有哪个契机让你觉得“是时候”扩张了?Kenna:去年聊到“深圳画廊的元年来了”,其实今年又开了近10家画廊,有一些可能因为刚起步或者没有参加过博览会,还没有被艺术圈注意到。深圳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画廊在这边有office,还有一些国际蓝筹画廊在跟我谈合作,再下一步深圳再成熟一些,可能他们就会直接来了。但我不是按照外部的信号,我是跟着自己的节奏,我想走在前面。比如上海虎丘那几家画廊落地,的确带动了很多变化。科纳艺术中心首展“史鉴未来”展览现场,2022
Hi:在一个城市开两个空间有必要吗?你没有考虑其他城市吗?Kenna:我认识很多广东一带的客户,以及香港的客户,他们都在深圳消费了很可观的艺术品。我希望先把深圳做好,才有实力往外走。而且我这个人不太喜欢去抢别人碗里的饭,我自己做好了,我能吃得饱饱的,干嘛去抢别人的呢?Hi:科纳艺术中心和KennaXu画廊的区别和关系是什么?Kenna:其实就是KennaXu画廊的(福田空间)和(南山空间),科纳艺术中心定位还是画廊,保留画廊业务的同时,会做更多研究型、探索型的项目。这边交通非常方便,未来会做更多和这个城市的人们发生各种关系的事情,内容会更跨界的一些,但是核心还是当代艺术,所以命名上也叫艺术中心。我早就想有这样一个大型空间了,只是时机一直还不成熟,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空间。以前我在国外和著名的艺术家谈合作的时候,很多人上来第一句话就是给我看看你的空间。他们已经功成名就了,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好卖的展览,而是一个好展览,所以一个专业的空间是第一位的。这次开幕展有一些体量极其大的作品,是普通家庭根本不会买那种。但正是在这些作品面前,很多人会获得很强的这种视觉冲击,会感受到艺术的震撼和美好,就会喜欢上艺术,同时拉高艺术消费,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消费升级的事情,只有在这个空间里才能做到。

闫博《无题》370×330×17cm 木板上混合媒介 2022 展览现场,科纳艺术中心

英格丽·弗洛斯《奇迹》80×400cm 布面油画 2019 展览现场,科纳艺术中心Hi:预计每年运营成本比之前增加了多少?是否获得了新的投资人或者赞助?Kenna:的确随着租金、运输、保险、团队人数增加,成本会增加不少,给我的运营带来不小压力。但我是ENFP人格(又称竞选者人格、激励型人格),我需要一些压力变成动力推着我往前走,向我的最终目标前进。工作上我是个霸总,在画廊这个阶段我需要绝对的掌控力,所以我婉拒了其他投资。我需要合伙人,我需要的不止是资金的合伙人,而是由和我工作十年以上的伙伴,变成的价值观高度一致、专业过硬的合伙人。Kenna:目前是以家族式企业来运营的,也有一些员工。两边画廊的团队是重叠的,但肯定是需要更多人手了。我也正在寻找如何以性价比更高的运营方式,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因为画廊的核心就是人才。我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我现在也有在正式员工之外还在带一些徒弟,有的正在纽约上学,有的明年要去英国读书,有的在家里的企业上班……可能有的过几年会加入我的团队,也有的可能并不会回来,不过也没关系,只要我发现特别优秀的人才就会培养他们。
KennaXu 福田画廊装修期间来探访的李振华
Hi:KennaXu可以说是深圳本土最国际化的画廊了,你的优势是什么?Kenna:我的家族在艺术圈积累了很多人脉资源。我父亲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程度,让很多艺术家十分尊重。加上他曾经在国内多家美术馆任职,和国际很多艺术机构、艺术家都有很深的联系,他退休之前就和一些国际机构和艺术家谈好了展览计划。另外,我在美术馆从业过程中,也积累一些这方面的资源。这些艺术家了解我的为人、做事风格、理念,很支持我,开画廊就水到渠成。另外,我无论到哪个新城市,都可以在24小时内进入本地人的状态,这种松弛感和外语水平让我和国际艺术家可以深度交流没有壁垒,这也算是我作为新一代画廊主,和很多上一辈画廊主比起来的小小优势吧。这些都造就了我确立国际化路线的优势。
Kenna在艺术家瑞安·门多萨工作室Hi:疫情时代无法去国外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合作国际艺术家有哪些困难?你怎么弥补这个短板?Kenna: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很多国际艺术家沟通,他们都不同意人不来中国就做展览,所以当时有一段时间我连续做了一些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后来随着疫情的长期发展,全球的艺术圈也在慢慢恢复,这些艺术家发现即便来不了现场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或者其他方式和国内的观众和藏家交流,这样也就慢慢接受了。没有办法去现场看原作的影响一定是有的,但是对于已经疫情前拜访了很多次、充分了解的艺术家,通过互联网图片看作品其实影响算太大,但对于新合作的艺术家肯定是有影响的。
Kenna:我比较乐观,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困难。我在海外有一些团队,他们是我足够信任、品味够好、有丰富经验,和我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审美趣味,我们对彼此有高度认可的朋友,他们在当地也有很强的艺术圈人脉资源,都是独当一面的很厉害的人。主要负责KennaXu在海外拓展和挖掘艺术家的业务。
Kenna在艺术家Imi工作室
Kenna在艺术家朱塔工作室
Kenna在艺术家恩里科·巴赫工作室Kenna:画廊和艺术家就像谈恋爱一样,处久了才能知道合不合适,比如对方的人品,对方的专业度,对方对艺术上的坚持与热爱……当然选择艺术家第一还是要是作品,艺术家要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第二点是真实,作品和艺术家高度一致,画如其人。Hi:KennaXu画廊在自身的脉络里,很重要的线索是极简主义和抽象艺术,为什么会关注这一点?Kenna:因为喜欢,就这么简单,画廊刚开始做的时候,需要一条主要线索,要有研究方向。你不能什么火就做什么,这样你永远是被市场牵着走。我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画商,我希望参与到历史进程中,世界上有很多进行中的艺术流派,它们还没有定型。如果你不参与其中,那就会错过最精彩的部分。我自己很喜欢极简主义,就从这一条线索开始做。当然,随着我画廊空间的增加,团队的增长,我也会研究梳理更多的艺术类型。


Hi:深圳是个艺术市场还比较新的城市,你的品味是否会太过超前?Kenna:深圳特色就是没有特色。深圳不像北京或上海,对某一类的艺术已经有了一个认知,深圳就看你怎么去培养,怎么去引领,怎么去告诉别人什么是好的艺术。对于很多人来讲,当代艺术都是新的,所以就不存在什么超前。但反过来说,其实你超一步还是超一百步,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Kenna:我的藏家从年龄职业上分布挺广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真正享受艺术的一群人,我从来没有把作品卖给纯投资且不尊重艺术的人,我身边有很多买了作品从来不卖的藏家,他们收藏作品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正的热爱艺术、被作品打动,想用艺术区滋养自己与自己的家庭,我觉得这样的藏家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Kenna在为观众讲解《抽象与极简艺术》Kenna:销售好坏不是我选择博览会的第一衡量标准,我更多思考的是我想跟什么样的机构一起出现,这对我有很大帮助。想成为谁,就多跟谁在一起。Kenna:我一直都有对二级市场业务有长远计划和相应准备。我想做的是画廊消费升级的事情,如果只做一级市场就会很难。二级市场的客户已经非常习惯买100万、1000万的作品了,在画廊买一张几十万的作品对他们而言非常容易。我要做的就是像桥梁一样,把二级市场的客户转到一级市场来。另一方面,深圳目前还没有拍卖行,藏家眼界提高了或者口味变了,希望把以前的藏品卖掉,再买新看上的艺术家,只能去北京或者上海、香港。所以无论从拓展客户的深度和广度角度,还是说从深圳本地市场更完整的角度,深圳需要二级市场。
KennaXu参展2021JINGART博览会展位现场

KennaXu参展西岸博览会,展位现场
Kenna:深圳是大湾区的中心,中国发展大湾区的过程中会创造大量的高净值财富人群,无数的上市公司,无数因政策发展的既得利益者,这就是最大的机遇。在我看来,很多深圳之外的专业机构进入深圳之后,会给深圳的画廊带来很大挑战。就像香港中环那些海外画廊,它们的进驻给了香港本土画廊带来的挑战有目共睹。目前深圳这个挑战还没到,但我觉得一定会来,而且会越来越快。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就在头顶,随时会掉下来。在这之前,你一定要把品牌打响,硬件做好,软实力提升起来,这才是你的竞争力所在。否则这些机构一旦进来,你的发展空间就很小了。KennaXu首次参展博览会,2018艺术深圳现场Hi:据悉你还有其他领域的工作,艺术是你的主业还是只占据一小部分?Kenna:以8小时工作制来讲,艺术工作的投入是200%以上。我的工作和生活零界限。Kenna:我最开始是这么想的,后来发现运气不错,完全不需要。Hi:据你观察,近些年深圳的当代艺术生态有哪些变化?Kenna:深圳并非是一个没有艺术的城市,90年代就有很多国画艺术家来深圳办展了,当时深圳遍地画廊,几乎是个酒店就有一家画廊。深圳一直是有艺术市场的地方,只是都被快速的经济发展掩盖了,深圳从2000年开始做了很多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展览,但是没有跟这城市发生太多的关系。深圳最大变化来自香港巴塞尔,人们开始见识到什么是当代艺术,从一开始觉得自己也能做个一样的艺术品,到后来大量深圳人在香港巴塞尔的消费,然后深圳本地也有当代艺术博览会和更多的画廊的出现。深圳有很多扫地僧式的藏家,他们在纽约、伦敦的拍卖会买到很多好东西;也有大量新崛起的藏家,他们也是卧虎藏龙。就看你如何输出正确的观念,引导更多的人做好艺术收藏,你需要孜孜不倦地做教育工作,这也算是目前深圳的短板吧。Hi:在你的艺术从业道路上,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Kenna:首先肯定是我父亲,没有他的话我不可能这么喜欢艺术。我的艺术审美、口味、观点都受到他的影响。
一路走来我遇到很多贵人,他们对我的做人和事业都有很大帮助。深圳有一位藏家,她和她先生对我影响很大,因为他们我开始思考:我是否要开放性地善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出头?在这个行业里是应该更多输出一些正确的观点,还是闷头做事?是否去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我觉得我很幸运,感谢艺术让我认识到这些我正常完全无法接触到的人,因为这些榜样,在我信念松动时会让我更坚定,让我对这个世界饱含善意,永远保持好奇心,让我明白成功的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是挫折和跌倒,撞上南墙后不能躲,就是要翻过去,只有越挫越勇才能一览众山小。

Kenna儿时在天津的家Kenna:短期目标是去国外参加更多的博览会,与世界发生更多的连接,因为我最终目标是想在世界更多主要城市开画廊,代理全世界更多艺术家。原计划是5-8年在深圳站稳之后,找合适的时机走出去。我可能会先去柏林,这是目前世界上很重要的一个艺术发生地,有很多年轻艺术家聚集。从去年开始,我也在关注首尔和东南亚,因为首尔离得很近,市场也符合我做的这些极简和抽象艺术家;而东南亚这些年经济崛起,并且很容易接受东方文化。当然终点肯定是纽约伦敦巴黎,现在一步步与时俱进调整节奏向着目标,扎实的去做吧。2022 Frieze Seoul 现场 Photo by Lets Studio. Courtesy Lets Studio and FriezeHi:你的从业经历非常丰富: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画廊主、收藏者、收藏顾问……哪个身份面临的考验更多?还有什么想要尝试的吗?Kenna:我除了拍卖行啥都干过了。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了,没有plan B了。画廊太有挑战了!要负责的事太多了!平衡商业和学术的点太有趣了!世界上没有比做画廊更有趣的事情了,干就是了!Hi:如果给刚入门的收藏家/艺术爱好者一个建议,你会说什么?Kenna:多看少买、多看少听、多看原作,多看!多看!多看!不怕交学费,但是要更多的去享受艺术本身,让自己与作品发生关系与连接,切忌收藏一张作品前要咨询身边所有人的意见,先用真实的自己与作品对话,艺术就是一门语言,同时接触十几门外语一定会晕头转向,可以先从一两门外语入手,再逐渐丰富自己的收藏类型,只要用心去喜欢,才能买到对的作品,作品的升值是买对作品的附加值。
关于KennaXu画廊 / About KennaXu GalleryKennaXu画廊成立于2018年,立足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福田区和南山科技园设立两个画廊空间,展览空间总面积1000多平米,定位为“国际视野、个案研究、实验未来”,学术性、实验性的艺术机构。致力于为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爱好者服务的国际性艺术交流平台。KennaXu Gallery was established in 2018, based in Shenzhe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Two gallery spaces located in Futian District an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Shenzhen, with a total exhibition space of more than 1000 square meters, positioning itself as an academic and experimental art institution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case study and experimental future". It is committed to serving artists, collectors and art lovers as an international art exchang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