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蔚阁香港
风景这边独好
新加坡及越南现代绘画
厉蔚阁亚洲欣然呈献「风景这边独好:新加坡及越南现代绘画」,聚焦与两地密切相关的现代艺术大师杰作,通过甄选「南洋风格」代表艺术家陈文希(Chen Wen Hsi)、钟泗宾(Cheong Soo Pieng)、张荔英(Georgette Chen)、刘抗(Liu Kang),以及越南现代先锋艺术家黎谱(Le Pho)、梅忠恕(Mai Trung Thu)、阮潘正(Nguyen Phan Chanh)、阮嘉智(Nguyen Gia Tri)、阮忠(Nguyen Trung)及武高谈(Vu Cao Dam)等的标志性画作,探索东南亚现代绘画纷繁而独特的历史叙事。展览更涵括一系列此前从未展出过的美术馆级别珍罕画作以飨观者,暨庆祝香港艺术生态的全面复兴。
风景这边独好
新加坡及越南现代绘画
Scenes of This World:Modern Paintings From Singapore and Vietnam
2023年1月18日至3月10日
厉蔚阁香港
中环雪厂街2号 圣佐治大厦地铺

张荔英
月饼和灯笼
约1960年代作
油彩 画布
作品:65 × 53 厘米 (25 ⅝ × 20 ⅞ 寸)
© 张荔英
展览由艺术历史学家、策展人Karin G. Oen策展,于1月18日揭幕并持续至3月10日。作为研究与品鉴东南亚现代艺术这一长远项目的重要一环,此次展览汇聚的艺术家作品与二十世纪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及立体主义等一众巴黎画派的风格保持了观念及体裁上的亲缘性,展现出糅合亚洲、欧美题材与东南亚风格元素的全新视觉语言,及其所表露的新民族主义、本土且融合的身份。

陈文希
峇里女郎
约1950年代作
油彩 画布
作品:120 × 120 厘米 (47 1/4 × 47 1/4 寸)
© 陈文希
展览焦点包括出自陈文希的六幅重要画作。陈文希为新加坡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先驱艺术家之一,凭借中国绘画的无尽创造力与卓越成就极大程度塑造了当地艺术社群几十年的发展。1940年代,陈文希与同侪钟泗宾、刘抗等画家以「南洋」艺术家之名崭露头角。1952年,一众南洋艺术家动身前往印度尼西亚与峇里岛游学,搜寻创作灵感,并迎来了各自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峇里女郎》(Balinese Ladies,约1950年代作)即为此行的直接成果,体现陈氏自其早期岭南画风的转变。《峇里女郎》背景相对简洁,舞者的面部特征被弱化而棱角分明,其头饰颜色素净,服装面料缀以些许细节,暗示着复杂的视觉背景。画面中显见陈氏与布拉克及毕加索立体派作品的亲缘性,以及他对描绘东南亚风土人情的热衷。

陈文希
晒衣
约1960–70年作
油彩 画布 双联画
每件:96.5 × 96 厘米 (38 × 37 3/4 寸)
整体:124 × 195 厘米(47 ⅞ × 76 ¾ 寸)
© 陈文希
而他回到新加坡之后的创作,包括此次展览展出的《晒衣》(Drying Laundry,约1960-70年作),陈氏对从日常物品中创造抽象几何构图的兴趣愈发明显,画作中织物和服装以完全抽象的形态呈现。这件大尺幅油画以多款大地色系勾勒出不对称的几何图像,呼应了20世纪早期的立体派实践。

钟泗宾
两峇里女郎
1957年作
油彩 纤维板
作品:81 × 61 厘米 (31 ⅞ × 24 寸)
© 钟泗宾
南洋画派另一先驱钟泗宾的创作风格多样、极富实验性,本次展览呈献的六幅艺术家画作横跨三十载,展示出钟氏对南洋画派发展的杰出贡献。同样源自印度尼西亚游学之旅的《两峇里女郎》(Two Balinese Girls,1957年作)中,两名相对而坐、体态姣好的女子以高饱和度的黑、红、黄、绿画就,并以白色、灰色线条勾勒轮廓,将优雅温柔的峇里少女形象与野兽派、立体主义的现代绘画手法相结合。少女纤长的手臂、杏眼及夸张的五官源于印度尼西亚传统哇扬皮影偶戏对钟氏的启发。本作的细节精致细腻:束腰与灯笼裤上错落的印花图案、富有原始部落风情的头饰、散落在地上象征着纯洁与希望的鸡蛋花,将沉静温馨的时光焕然于画面之上,亦印证钟氏对峇里风土文化的深入研究。


钟泗宾
马来生活
1957年作
油彩 画布 裱于木板
作品:43.2 × 182 厘米 (17 × 71 ⅝ 寸)
© 钟泗宾
而另一件钟氏同年创作的《马来生活》(Malayan Life,1957年作),为艺术家创作的最大尺幅的三联作之一。钟氏于1946年离开家乡厦门,移居新加坡,以新移民的跨文化视角描绘着马来亚的见闻。《马来生活》创作于艺术家移居新加坡的第11个年头,以简约而细腻的笔触,创新融合手卷绘画的形态与漫画的分镜式叙事将南洋古朴的乡村场景与城市景观并置,描绘出1950年代马来亚不同民族社群——马来亚族群、印度裔、以及华人的生活群像。

刘抗
水果商贩
1951年作
油彩 画布
作品:98.5 × 132 厘米 (38 3/4× 52 寸)
© 刘抗
而出自新加坡艺术协会创始成员刘抗的美术馆级画作《水果商贩》(Fruits Seller, 1951年作),展现了艺术家在动态街景中营造静谧氛围的非凡功力。刘抗1930年代在巴黎研习了大量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而其在1950及60年代的作品亦如这些大师般,在各构成元素之间取得了巧妙平衡——环境、自然、人物及物件在各自的空间中相得益彰。

刘抗
沉默的美人
1998年作
油彩 画布
作品:107 × 107 厘米 (42 ⅛ × 42 ⅛ 寸)
© 刘抗
而《沉默的美人》(Silent Beauties,1998年作)则创作于更后期,尽管当时刘氏的视力已经衰退。本作亦体现了艺术家对色彩、物体、人物以及所有绘画元素之间微妙平衡的一贯关注。

梅忠恕
顺化茶会
1937年作
油彩 画布
作品:70 × 99 厘米 (27 1/2 × 39 寸)
© 梅忠恕
在越南,黎谱、梅忠恕、阮潘正、阮嘉智、武高谈等艺术家的作品深受该国与中法殖民关系历史以及20世纪上半叶的反殖民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这些艺术家重新诠释了巴黎画派的风格与色彩,以表达抑或质疑战争与文化分崩离析之下仍然留存的美。正如策展人兼艺术历史学家Karin G. Oen所观察的:“ 这些艺术家及其创作不完全契合于任何一种民族或风格类别,但都深受周遭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黎谱
窗幔与女子
1940年作
水墨 水粉 纸本
作品:31 × 23.5 厘米 (12 ¼ × 9 ¼ 寸)
© 黎谱
黎谱被视为20世纪最受推崇的越南具象画家,其作品涵括众多对上流社会女性与孩童的描绘,创新地以油彩、绢本在纤维板上绘就,展现出他对法国及越南绘画技术的精湛融合。艺术家对比利时、意大利与荷兰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深入研究尤其影响了其在1930以及40年代初期的创作:在《窗幔与女子》(Femme au rideau,1940年作)中,艺术家将明丽的红色窗幔与其描绘女性主题时理想化的温婉女性肖像相结合,简单的构图与用色更加突出作品线条之美,也强化了作品的张力。

黎谱
母爱与花束
约1950–60年作
油彩 绢布 裱于纤维板
作品:53.8 × 39.5 厘米 (21 3/16 × 15 9/16 寸)
© 黎谱
《母爱与花束》(Materinité au bouquet,约1950-60年作)则体现了定居法国及印象派与浪漫主义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进而衍生出新的视觉风格。1946年至1962年,巴黎罗马内画廊(Galerie Romanet)代理黎谱,此间的画作郁郁葱葱,色彩丰富,专注于刻画女性与孩童的美好形象,与当时越南动荡与暴力的局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阮嘉智
三女图
1934年作
油彩 画布
作品:117 × 89.5 厘米 (46 1/8 × 35 1/4 寸)
© 阮嘉智
绘画大师阮嘉智以漆画及其对艺术理论及政治的参与而著称,阮氏极为罕见的油画作品《三女图》(1934年作)描绘了两位女性和一个女孩在闲聊场景下的画面,再现了其作品中的一个共同主题——即在安静、私密且模糊环境中休憩的女性群像。在本作中,阮氏运用在印度支那半岛美术学院所受美学培训中的透视渲染,以微妙细腻的笔触处理人物、其服装与姿势——这些细节在他的油画中比在其大型漆画作品中更为显著。而相较于油画作品,漆画中的主体则被置于更明确的景观与建筑背景中。由六部分组成的漆画《乡村》(Provincial Village,1940年作)为阮氏创作黄金期的一件杰作,描绘了群山之中烟雾缭绕,静谧而美好的越南村庄,刻画出了当时越南战乱之下,艺术家心中的绿洲。


阮嘉智
乡村
1940年作
漆画 木板 六联画
作品:93.5 × 201 厘米 (36 13/16 × 79 ⅛ 寸)
© 阮嘉智
Karin G. Oen身兼艺术历史学者、策展人、作家与博物馆教育家,在亚洲现当代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学识。Oen博士持有麻省理工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理论与批评博士学位、佳士得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史、艺术鉴赏与艺术市场史硕士学位,以及斯坦福大学城市研究学士学位,兼修艺术史。她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史高级讲师暨部门主管,此前曾荣获该校亚洲艺术与设计中心首席研究奖金,并曾担任该校新加坡当代艺术中心(NTU CCA Singapore)策展与研究项目副总监,领导团队举办展览与驻留项目。

武高谈
跪着拿着项链的年轻女人
约1940年代作
水墨 水彩 绢本
作品:70.5 × 41.2 厘米 (27 3/4 × 16 1/4 寸)
© 武高谈
Oen博士拥有二十余年的策展经验,聚焦19至21世纪的艺术——她的策展履历涵盖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达拉斯克劳亚洲艺术博物馆(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麻省新贝德福德的「Artworks! at Dover St.」当代艺术中心等,为博物馆的展览与公共项目做出了卓越贡献。由她策划或合作策划的展览包括:「teamLab:延续」(2021-22)、「变与不变:战后日本的野口勇与长谷川三郎」(2019)与「和服回潮」(2019),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艾未未:十二生肖兽首:金」(2013-14),达拉斯克劳亚洲艺术博物馆。她近期参与编辑的出版物包括《SEA:东南亚当代艺术》,以及两本由ipress出版的关于人类环境书籍的再版,以及一则关于1970年代的激进建筑与城市主义的印记。
关于厉蔚阁亚洲
厉蔚阁亚洲由多明尼克·李维、布赖特·格文、阿玛莉亚·达扬、珍妮·格林伯格·罗哈廷及魏蔚联合创立。作为立足国际的联合性艺术企业,厉蔚阁致力于以专业知识及视野为瞬息万变的艺术领域注入活力,并为代理与合作的艺术家及艺术资产实现开创性项目,进一步发展其艺术遗产。厉蔚阁秉持以艺术为先的理念,聚焦洽购一二级市场顶级作品、为客户提供专业购藏建议、强化机构网络及呈献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与学术文献出版。
厉蔚阁亚洲的五位创始人将各自在 20 及 21 世纪艺术领域的专长、其作为团队领导者及艺术风向标的个人魅力,以及各自掌管知名艺术画廊、拍卖行的经验融汇到一起,不论在实践还是理念上都坚持本土性与全球性并重。厉蔚阁在纽约、伦敦、巴黎亦设有空间并深耕当地市场。除此之外,厉蔚阁于世界各地设有卫星团队、呈献快闪展陈。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