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年大展“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以来受到热烈欢迎。当观众们从展览中的华夏神话艺术作品出发,纵观古今中外的神话题材创作,就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
东西方艺术家在演绎远古神话故事或图像时,几乎无一不是采用、延用考古发掘的成果,并且按照古典(似乎越古老越原始最好)的法则和风格、技术、语言去展开想象、描述、描绘,绝少有用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去言说远古神话。
作为艺术行为,哪怕是再创作,也有循古的责任义务在内。艺术家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想象和意愿去任意杜撰远古神话。参与“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的艺术家们,亦是循着历史上的神话“痕迹”,梳理创作,激发古老故事的新时代“生机”。
历史上,
对神话的记录不仅仅只是文字。
随着历史更迭,
神话人物的形象也在流转变迁。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
历史上的神话“痕迹”



神话:贯穿民族历史
早在黄帝时,已经有臣史皇知造画;神农之臣白阜也能甄四海、纪地形而图画之,以通水道之脉。至于“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先秦到两汉
我们追溯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可见,神话传说题材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两汉以后更迭有发展。

镌于遂公盨底部的98字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和划分九州两件大事,与传世文献《尚书·禹贡》的内容相吻合。这件器物是当代可见的记录大禹神话的最早实物,也是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雏形在西周已经出现的实物证明。

西周 遂公盨 现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贺兰山岩画

壁画上的西王母像

画像砖上的《黄帝战蚩尤》

伏羲轺车画像
伏羲斗拱画像(上下滑动查看全图)
不同朝代的伏羲女娲图(左右滑动查看)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绘画从形式上看,是青铜器、漆器上的装饰占主导地位。以后逐渐让位于宫殿、墓室壁画与棺盖、招魂幡及画像石、画像砖。

战国楚墓帛画《龙凤仕女图》
汉代
神话题材的壁画,如多见于洛阳各地的汉墓壁画,包括卜千秋墓壁画、浅井头墓壁画、烧沟61号墓壁画、北郭石油站墓壁画等;多见于山东各地的画像石,包括肥城、平阴、嘉祥、枣庄、安丘等地的考古发现,还有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战国楚墓帛画《龙凤仕女图》和西汉绢本设色《轪侯妻墓帛画》等,尽管表现的都是虚渺的神话人物和故事,寄托的却一例是实实在在的现世人生及其内心诉求。
西汉绢本设色《轪侯妻墓帛画》(上下滑动查看)

西汉绢本设色《轪侯妻墓帛画》局部

东汉画像石上的神农氏像(拓片)
魏晋南北朝 至 唐宋

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其中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神话表现的承上启下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人神交杂的阶段。
随着“神文时代”向“人文时代”的过渡,以及人鬼难易、形神互见等观念的发明与形成,人物画逐渐有了一整套以形写神的规制法度,有了宣扬礼教德化的高上理想和记录事件的叙述能力,神话才渐渐褪去了神圣的色彩,并因唐宋后宫廷画、风俗画的兴起,渐渐减弱了声势,但并未消亡。
1 唐 传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2 北宋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3 元 张渥《九歌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左右滑动欣赏)
1 敦煌《降魔变图卷》局部
2 明 陆治 《搜山图》局部
3 明 刊本《山海经》郭璞(注),蒋应镐(绘)
(左右滑动欣赏)
仅就敦煌《降魔变图卷》这样的壁画,乃或由此而后,历代都流行摹状夜叉、龙女、盘瓠、人鱼、蛟龙和白泽等各种山精木魅的《搜山图》,到明胡文焕、蒋应镐以下,直至清吴任臣、汪绂等人好作《山海经》图注,甚至今人俞欣仍有《〈山海经〉异兽图志》和王旭龙的《人神异兽录》等,足可知艺术创作中的神话题材的生命力。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流传千古,正与它找到了自己最适切的表现方式与存在形式有关。
近代以来
晚清以来,随着西画的传入与普及,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神话题材的创作。如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复兴中国艺术运动》一文所说,中国神话“历史之题材则甚丰富”,这些神话故事“皆有极好之场面”可供艺术家发挥,“只不过少为先人发掘者”而已。
徐悲鸿所作《愚公移山》,就来源于《列子·汤问》
(左右滑动查看细节)
改革开放后
待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极丰富的题材资源,连同其背后所隐蓄的历史文化被有意识地整理、发掘与转换,更多被人结合着当下的理解,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加以图像化的呈现。如吴作人等前辈大家就特别鼓励神话题材的创作。



中华创世神话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创世神话因其包含了天地宇宙的创造、人的来源、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创制、制度文化的创制等五个部分,而铸就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格局,成为文化源头的核心。
从中华创世神话中,我们可以寻绎到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渊薮,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大同、协和万邦、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源流,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中外文明对话的生动题材。
本次“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对于中华文化神话探源而言,是先行军,是铺路石,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示范,更是一个未完待续的开始。
温馨提示
入馆参观观众须完成在线预约,现场测温体温正常。参观期间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