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策展人:范迪安、吴为山、马锋辉
展览总监:傅中望
分策展人:盛葳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武汉美术馆、合美术馆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汉口馆)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8日——2023年5月31日
参展艺术家(按姓名首字母排序):阿娜伊斯·唐德、安迪·莱提宁、安东尼奥·纳瓦罗、奥列格·米哈 伊洛夫、芭芭拉·梅德森 、陈焰、后天计划(陈荣新、洪荣满、张云峰、孔德林)、胡泉纯+央美雕塑系五工、黄锐、黄于纲、焦兴涛+羊蹬艺术合作社、康剑飞、李琳琳、李牧、刘建华、刘商英、彭显锋、切莉尔·霍茨博格、任前、隋建国、苏珊·安克、汤南南、谭大利、唐影、吴观真、武小川+关中艺术合作社、王景春、徐冰、徐累、许江、许毅博、彦风、杨心广、袁晓舫、章燕紫、曾健勇

对美好生活,尤其是亲近自然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无论是陶渊明笔下的“悠然见南山”,还是古罗马维吉尔的田园牧歌诗,都能看出自古以来就存在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将自然对象化,改造自然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流,但也因此造成了对生态的忽视和破坏。最近几十年,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气候变暖,碳排放、污水排放超标,森林和草原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等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退化让我们开始思考和应对这些风险与挑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聚焦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视觉艺术也深度参与到这一关系到全人类命运和我们每一个人实际生活的潮流之中。无论是批评与呼吁,还是参与和建构,艺术家通过环保主题、生态艺术、生物艺术、绿色科技、艺术乡建等各种不同的当代艺术方式,实践和创想着人类古老而又现代的自然之梦。因此,绿色生态不仅是一个自然命题,同时也成为重要的文化命题。其中,中国古代哲学所提供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观看角度,在今天的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这样的实践。
武汉毗邻长江,是九省通衢的千湖之城,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但也在都市化的进程中面临环保压力与挑战。本次展览一方面将绿生态主题作为一个全球、全人类在今天面对的共同议题,另一方面也在地化地关注到本地的努力和艺术表达,旨在通过艺术感受自然文化和哲学传统,理解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验绿色科技和艺术乡建等社会介入行动对环保的积极响应,展望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与美好生活,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绿色生态”专题策展人:盛葳

“Gold”,Creation
金/创造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要素,它们相生相克,形成一套生态系统,成为古代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金”本意为金属,《尚书·洪范篇》记载,金曰从革。“从”取顺从、服从之意,“革”取变化、改革之意,说明金具有两方面不同,但又能够彼此转化的特性,即刚柔相济。更进一步而言,引申为创造。艺术正是人类文明中最富于创造性的重要领域之一,本单元所展示作品,正符合从金之本意、文化含义,到对创新的强调。




△展览现场
“Wood”, Growth
木/生长
“木”本意为植物,《尚书·洪范篇》记载,木曰曲直。“曲”取弯曲、卷缩之意,“直”取伸展、伸直之意,说明植物能屈能伸的双重特性及其辩证关系。更进一步而言,则可引申为生长、生发、条达。植物是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环境的重要自然条件,也是人类文明、文化中的久远而广泛的主题,在自然和文化两方面的生态系统中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艺术史中,植物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重要元素,在当代艺术中,它们不仅是主题和题材,常常也是现成物和材料来源。





△展览现场
“Water”, Nourish
水/滋养
“水”本意为液体,《尚书·洪范篇》记载,水曰润下。“润”取柔顺、滋润之意,“下”取流动、下行之意,说明水往低处奔流、滋润万物的基本特性。液态水不仅是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滋养万事万物的源泉、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水被视为“智”的表现,能够流动和变通。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中,水化为江河湖泊,与“山”一道,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两种主要形象,二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和谐自然观与世界观。



△展览现场
“Fire”, Empowerment
火/赋能
“火”本意即火,《尚书·洪范篇》记载,火曰炎上。“炎”取燃烧、炎热、光明之意,“上”取向上、升腾之意,说明其能量之源的作用,引申为赋能。能量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万事万物的运转,莫不取决于能量。无论是宇宙和恒星的生成,还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能量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炎帝即以“炎”命名,似乎象征了一种源动力。今天,无论是航天、深潜等人类前沿科技领域,还是艺术等文化领域,积极的赋能都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源泉。



△展览现场
“Earth”, Nurture
土/孕育
“土”本意即土,《尚书·洪范篇》记载,土爰稼穑。“稼”取种植谷物之意,“穑”取收获谷物之意,说明土具有承载、受纳、化生等作用。土为万物之母,万事万物莫从土中生,且终归于土。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中国的女娲以黄泥抟土造人,西方的亚当同样由泥创生。说明土孕育生命的理念很早就被人类所接受。在哲学文化领域,土被视为大地,具有厚德载物的寓意,也引申为贤人的美德。此外,本单元还以作品结合文献的形式,展示了一系列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艺术乡建项目。




△展览现场
相关阅读


交织辉映 | 首届武汉双年展武汉美术馆展览现场

重要通知丨武汉美术馆声明&参观须知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