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项目以青州古城城墙建筑为空间载体,依托青州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融入“天演海岱、大哉青州、文字光华、广固江山、钟灵毓秀、大美青州”六大地域特色文化主题,结合三维扫描、点云算法、裸眼呈像、实时渲染、全息投影等计算机图形技术,数字化展示青州的丰厚历史,让游客置身于山海、花丛、古画、佛造像的虚拟与现实艺术空间。
项目特点
相较于其他文旅项目,“青州古城时空隧道”通过数字交互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地域文化的再现,以新颖的视角带领游客了解青州本地文化。
▲ 青州古城时空隧道内部
青州历史文化深厚而丰富,其独特的地域性别具魅力。本项目综合运用当今前沿的数字交互技术,实现青州历史文化多角度、多形式的再现,实现游客的互动、参与,在古城墙建筑体内实现空间和时间的穿越,在感受青州繁荣历史文化的同时体验数字文旅的魅力。
文化挖掘
该项目立足地域文化,利用半年的时间搜集和整理史料素材,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通过查阅青州历史文献,咨询当地文史专家和政府文旅工作者,走访非遗手工艺人等方式,最终落定以自然史、城池史、人文史三个板块作为时间轴,再以沉浸、交互、文创作为空间轴,两条轨迹交错融合展示青州文化。

施工建设
该项目的在古城墙隧道内部进行施工,总长258米,高8米,主体呈正梯形,内外部墙面均为斜面,每隔8米就有一组立柱,立柱上方5米处有横梁,且均匀分布在整条隧道之内,内部环境极为复杂。
主创团队需要在不破坏古城主体原有结构的同时,呈现出最初创意,还能同时容纳大量游客进入参观的经济诉求,是此次项目的最大挑战。
▲ 青州古城时空隧道内部
经过各个专业团队专家共同论证与反复测试后决定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将梯形的结构进行重建与破坏,第一空间内采用镜面原理打造无界万花筒效果,第二空间采取立面梯形叠加纵向梯形的结构方式展示佛窟效果,第三空间采用立方体的结构去还原古城的人文效果。
概念设计
项目设计总顾问、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洪鑫博士说:“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被无数多元世界包围着。探索与发现,融合与跨界,是联通虚拟世界之门。我们的设计不仅是所见即所得,更多的是在探索哲学、道德和信仰等与文化息息相关的诸多因素,并将其转化为实物化的表现形式。扎根于文化是识别性和竞争力的产出之本。
青州乃九州之首,文化延绵至今,在3000平米的隧道空间内,讲述好青州故事,是团队创作的首要任务,经过为期一年的打磨,即将拉开帷幕,迎接社会各界的评说。设计与用户是信息转化的两个端点,我们通过数字的形式连接彼此,不止步于现实,不受限于当下。
内容设计总监、中国美院创新学院副院长于朕说:本次青州古城时间隧道项目是数字文旅的一次新形式、新方法、新现场的研究实践全过程。对于作品先从将“九洲源起”开启以沉浸体验、多维感知为主要技术导向,多维环屏矩阵为展演形式,对“宇宙混沌”、“天地初开”,“九州骤生”三大章节进行环境叙事的展开。

再到利用三维扫描、点云算法、裸眼呈像、实时渲染等计算机图形技术重塑以“古窟造像”为主题的沉浸式数字景观。最后以青州山水,诗人意境以现场观众的空间轨迹为数据来源,生成鲤鱼、仙鹤的动态群像,以此来探讨人与空间、数据与现实之间的联动关系。再现青州古今交错的前生今生。
“青州古城时空隧道”为青州文化的对外展示,起到了良好推动和示范的作用,为疫情之后文旅产业振兴增添了亮丽色彩。
- end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