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种种民间故事中的兔,似乎是矛盾的集合体:它耳聪目明,行动敏捷,却在赛跑中输给迟缓的乌龟;它弱小,是肉食动物们的口中餐,但又强大得足以庇佑凡间百姓。


在兔年的开端,PSA邀请熟知兔文化掌故的嘉宾们话兔,讲述自己眼中的兔形象,分享那些寄于传说与民俗中有关兔子的故事。




黄永松

出版人,设计师,《汉声》杂志创办人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Q如果用两个词概括您眼中的兔子,您会选择哪两个词?原因是?

A

兔子是最可爱的了。长长的耳朵非常灵敏,很乖巧地瞪着他的眼睛看着你,所以小朋友最喜欢。它跑动起来非常快,小朋友去抓它的时候,它就会马上会跑掉。古时候,兔子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飞奔”,逃逸的“逸”,要溜掉的时候它溜得最快。所以连古人都知道,兔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奔跑。“动若脱兔”,都是过去逐渐观察得到的成语。我查资料,现在科学的调研发现兔奔跑的速度每个小时可以多达70多公里。



Q今年《大过兔年》是汉声“大过新年”系列的30周年,可以请您分享一个印象深刻的兔子形象吗?

A

《大过兔年》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制作了,所以我们对兔子了解也蛮多的。和大家讲兔子的时候,我觉得我要讲讲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很精彩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都做生肖,已经做了30年。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 2023年《大过兔年》海报书,图片由嘉宾提供。


你走出去望眼一看,所有我们中国人哪一个没有生肖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成立生肖?有一次跟一个老外朋友见面,他就提到说,“很奇怪,中国人为什么每个人要自己去配属一个生肖,老鼠,猪,狗,猴子……你看我们西方以天上的星座来定我们的顺序。”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在这里完全看得出来。


我们中国人就讲阴阳,两两相对。鼠与牛里,老鼠是最鬼怪的,最不乖的,昼伏夜出去偷东西。但是它配了牛,牛既庞大,又努力耕作,他们两个个性跟形状都相反的。虎跟兔,老虎是最凶猛的,兔子是最温顺的;龙跟蛇,龙飞翔在天,蛇穿在草丛里头;马跟羊,马一马当先,跑得快,羊慢慢来,合群;猴跟鸡,猴最鬼怪,也常常最偷懒,鸡是最老实的,天天早起报时;狗跟猪很明白了,狗更忠厚,替你看门,跟在你身边,猪最懒,才不跟你跑,躺在那里睡大觉。你看我们十二生肖的文化配合多好,这才是人间的配合。我们的追求是祥和,生肖中很大程度地帮我们做了祥和的安排。



Q您印象最深的与兔子有关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A

我们中国人讲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兔子在十二生肖里,不像六畜跟我们关系这么久远,民俗界里头延伸下来,大家熟悉很多。但是兔子又温顺和善,所以也变成大家喜欢的祥瑞动物。


汉代《五经通义》里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玉兔和蟾蜍一起,是西王母的侍从。西王母掌握着长生不死的药。药哪里来?也就是玉兔拿杵捣出的药。所以民间风俗里,尤其在北方,人们都会供兔儿爷。兔儿爷就是玉兔为了救治人间疾病下凡变成的。尤其在北京,我碰到有专门做兔儿爷的师傅,手工艺做得非常好。兔爷坐在那里的姿势,好像将军一样。另外,北方人所说的“兔儿爷”,其实是雌的兔子,不是雄兔。“兔儿爷”的意思是表示尊敬,不一定是来分别雌雄,这很有意思。


兔年到了,我们就希望它赐给我们人间很多很好的灵药,或者它化在我们每个人吃的药物里头,大家都可以平安,祛病祈福。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 清代拜月所用《月光马儿》,描绘了月宫捣药的玉兔。选自汉声2023《大过兔年》,原图为黑白线版,汉声上色。




郑土有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Q如果用两个词概括您眼中的兔子,您会选择哪两个词?原因是?

A

我认为兔子可以用“聪明智慧”、“胆小谨慎”来概括。聪明智慧——兔子在动物界属于弱小动物,体型小,性格温顺,但它能在肉弱强食的动物界生存下来就凭它的聪明智慧,如独特的逃跑技术,兔子后腿长、肌肉发达,奔跑速度快,利于逃跑;但同时它又不是蛮跑,而是视追敌的情况来决定奔跑的速度,以节约体力;遇到强敌时,还会突然收住脚步,改变方向,让追敌蒙圈。又如其强大的繁殖能力,每年可产5-8窝,每窝产仔4-15只,确保了种群的繁衍生存。胆小谨慎——兔子虽然在奔跑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但毕竟很弱小,是许多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为了生存处处小心、无时无刻不竖着耳朵过日子。相传,兔子在掘洞做窝时,除了有“前门”外,还留有几个“后门”,一旦前门被堵,它便会立即从后门逃走。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来历。



Q可以请您分享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兔子形象吗?

A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汉画石中玉兔捣药的形象,憨厚可爱,一丝不苟。玉兔是中国古代的瑞兽,屈原《天问》中就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之问,据考证菟即兔子,月中有兔是一个中国古老的传说,流传至今。马王堆汉墓帛画,太阳中有扶桑、三足鸟,月亮中有蟾蜍、玉兔,月亮下面是飞向月宫的嫦娥。汉画石中,西王母御前总有捣药的玉兔。唐代流行的“月宫嫦娥纹镜”,往往是镜背中央一棵枝繁叶茂的桂树,一边是嫦娥作飞舞状,一边是玉兔捣药。现在民间传说中月亮里有玉寒宫、吴刚砍桂花树、玉兔捣长生不死药。由于月亮有盈亏现象,再加上中国先民对长寿的追求,逐渐虚构出了长生不死的仙人。玉兔在月宫捣制长生不死的仙药,理所当然成了瑞兽。




山河跳!

艺术家组合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 郑诣摄影。


Q可以请您分享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兔子形象吗?

A(黄山)

这次我想讨论一下兔子的威严。我在10年前于北京梅兰芳故居旁的“吉兔坊”露天摊位结缘了一只兔儿爷。这是作为粤语地区的人首次亲眼见到兔儿爷泥塑,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惊艳。和通常软糯的兔子形象不同,兔儿爷威风凛凛,身披甲胄,端坐在一头大老虎背上,既幼态又威严,让我一见倾心。而2017年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另一种风格的唐代兔首人身陶俑,飘逸端庄而风雅。这些年在二次元世界兔子经常化身战斗力强大的勇士,这种反差广受欢迎。作为十二生肖的兔子和作为月宫捣药的兔子都被赋予了时间和永生的含义,而充满威仪的兔子形象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 兔儿爷泥塑(黄山收藏),图片由嘉宾提供。



Q您和兔子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分享吗?

A(黄河)

《山河跳!中国动物成语占卜卡》中有五张卡牌有兔子按顺序是:龟兔赛跑,狡兔三窟,兔子不食窝边草,兔子急了要咬人,乌飞兔走。这些小兔子是人格化最后是神话化的。可爱的是在工作坊里常有孩子包括婴儿抽到“兔子急了要咬人”这张卡,有主见和小脾气。而山河跳!在2022年前往瑞士苏黎世驻留时遇到国内封控、回程机票取消,我们抽到“乌飞兔走”,意为斗转星移日新月异,人当顺其自然尽量自在。看到它时紧绷的神经瞬间平和舒缓了。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 来自《山河跳!中国动物成语占卜卡》,图片由嘉宾提供。




朱琺

文献学博士,小说家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Q如果用两个词概括您眼中的兔子,您会选择哪两个词?原因是?

A▲向上滑动查看

两个词可以是:“明视”和“背飞”。


“背飞”有典故,出自《山海经》,说的是在天池之山有一种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也有说是“以其背毛飞”。这种长得獐眉鼠目(这个词当然不够确切,是鼠眉鼠目鼠头鼠脑)的兔子如何能用它的脊背或者背上的毛飞起来?是很多个世纪中读者与学者百思而难解的。但如果参照欧洲人的经验或许就可以豁然:德国一本极有意思的书《敏思豪森男爵历险记》中提到,吹牛大王敏思豪森男爵声称他见过一只兔子,怎么跑也不会累,因为它长着八条腿:四条在腹,四条在背——甚至也难分腹背。四条跑累了,打个滚儿再用另四条跑。这应该与兔子善于奔跑有关。


中国古代将善于奔跑的马都曾叫作“赤兔”或者“飞兔”。所以,“背飞”富有想象地反映了兔子的迅捷:动如脱兔,盖以背飞。


至于“明视”,也有出处,见于儒家经典《礼记》,是兔子很古老的别名。这或许与大家现代的经验并不对接:自幼耳闻目见的小白兔,都犯红眼病了,视力能好到堪称明亮么?须知,有一个客观的知识是:大家所熟悉的红睛小白兔,可能只有千把年的历史:因为这种纯白的皮毛,在自然界并不普遍存在。只有一些偏寒地带生存的雪兔,冬季会换毛,换上近乎雪白的保护色。而又有红宝石般眼睛、又皮毛纯白的,只可能是白化种;自然界中白化种偶见,所以会被人赋予象征意味,在中国早期的正史中,会将某地出现了一只白兔都郑重其事地记录下来作为祥瑞,偶尔也视之为怪异莫名的征兆。白兔在生活中常见起来,则是中古时候利用遗传性状选种长期培育的结果。


但“明视”可能还不单单指兔子视力好的问题。依乐府民歌《木兰辞》著名的互文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有一种理解认为,指的是雌兔雄兔俱扑朔迷离,所以蹦蹦跳跳的一对兔子,何以区分它们的牝牡呢?这几句诗要提示大家,不止是兔子眼力堪忧(迷离),看兔子的人眼力也不怎么样。但依据另一种回头看起来颇耸人听闻的看法,这两句诗要么不成立,要么可以说答案很直接:能辨!雌的:因为兔子周身八窍,大地上并没有雄兔,就只有雌兔!



Q可以请您分享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兔子形象吗?

A:▲向上滑动查看

印象深刻的,我想起一个平时我经常会讲的故事,兔子是怎么来的。这个物种起源的时间点,在故事中,要比大家想象得晚太多,一点也不合乎动物学史,只能追溯到商周鼎革之际: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文学史上,那是个“封神”的时代——有一部《封神演义》将武王伐纣的历史戏说成了姜子牙封神;殊不知,那个时代也造物。话说当年姬昌也就是武王姬发的父亲、后来被追封为周文王的那位,被商纣王捉了起来,关在羑里监狱。史载,他在那里完成了对《周易》的升级,就此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纣王正提防这个,时逢姬昌长子、姬发的哥哥伯邑考带着西岐周人的几件宝物来到商都朝歌,想要走关系通路子营救父亲,孰知捅了窭子,按照《武王伐纣平话》和《封神演义》的说法,他献给纣王一只善晓礼乐的白猿,炼有火眼金睛,一眼看穿妲己的狐狸精本相,劈手来抓——惊了妲己,惹怒了纣王,将伯邑考醢了,也就是剁成了肉酱。妲己还恨恨地给纣王出了个主意:不是因为姬昌圣明才捉起他来的么?不妨把伯邑考的肉做成饼子去考验他,姬昌不肯吃饼就意味着他真的无所不知,知道是自家亲生儿子的肉,父子天性,不忍吃;假如吃得很痛快,就说明不过就是个糟老头子而己,浪得虚名,不足为虑,索性放了就是,省得再有黑猿、灰猿献来败人兴致。纣王点头称是,让人把肉饼送到羑里。谁料姬昌的伟大不是昏君和狐精所能理解的,他连他们的恶意与阴谋都一清二楚,于是强忍悲痛,假装吃得津津有味还不忘谢主隆恩。于是,他被释放。等到出了羑里十里之外,一说见到了他的文武百官和九十八个儿子之后(俗传文王有一百个儿子,《封神演义》里说最后一个是雷震子,是他在去朝歌路上逢雷雨在一个墓穴里蹊跷地捡得一个婴儿,刚认作义子,就来了神仙带走了孩子,所以不在场。收了雷震子凑齐了一百个,之后他就被关起来了,长子伯邑考就死了,还是九十九个),放声大哭,以手探喉,干呕起来,没想到:他居然把在羑里监狱里吃下去的肉饼都吐了出来。更没想到,那些肉团居然长出了一身毛、四条腿和两个长耳朵,变成了三只小动物,蹦蹦跳跳着,自顾自钻到草丛里去了。自此繁衍生息,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一个著名物种。那时候的人们知道它们最初怎么来的,是伯邑考的肉变的,是圣人周文王吐子而成,所以就叫它们“吐子”;后来的人渐渐不明真相,以讹传讹,遂成了“兔子”。


当然,这是前人的一种想象,古人对兔子的想象形诸笔墨流传下来的,很多、很有趣。说到兔子的形象,我想起广见于各处,在敦煌也曾多有发现的“三兔共耳”,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兔子形相了,可能有着犍陀罗文化的渊源,见下图中心位置。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 莫高窟隋代407号洞窟藻井,图片由嘉宾提供。



Q您和兔子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分享吗?

A:▲向上滑动查看

追溯到我年少的时候,我在乡村长大,住自家建的房子,有一间平房,未事修葺,在其中堆杂物,我母亲曾在那里面养过几只兔子以及若干只鸡,定时喂食,平日把门一关,与世隔绝,自成一个幽暗封闭的空间,它们吃了睡,睡了吃,面壁成长。


但与我在课堂上所知的“鸡兔同笼”问题不同的是:那间屋子里究竟有多少鸡(包括多少公鸡和多少母鸡),我是知道的,偶尔发觉少了一只,看一下餐桌也就明白了,哦,不可逆转地变成一锅鸡汤了;但到底多少兔子,这数目却成谜,忽而某几次推门而进,四散跑开的灰白团团似乎比前一阵子少一些了。我很迷惑,曾经去问母亲,家里最近哪个菜是兔肉?没有。来过客人送人家几对小兔子了?没有。发生兔瘟死掉了一批?没有。难不成是捉了拿到市场上去卖掉了换钱?没有。母亲不卖关子了说一开始她也纳闷,后来才渐渐明白,兔子除了能生,还能打洞,会把肚皮上的毛扯下一些来垫在窝里暖暖和和,狡兔三窟,那间杂物间没有浇水泥地,还是泥地,很有可能有的兔子打了洞向往外面的世界(屋外是菜园)出去了不回来了;也有的兔子觉得此间乐,有人定期投喂物资,就始终留在屋里;或者是我进门清点时正有兔子在外休假没赶回来吃饭……也有不少时候,我去看鸡兔共屋,会发觉灰白团团明显增多,这当然直接理解了:兔子素以繁殖力旺盛而著称,在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茬又一茬小兔子很快就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王欢

写作者、艺评人、策展人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Q可以请您分享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兔子形象吗?

A:▲向上滑动查看

可能是“兔儿爷”这个指代驳杂又毁誉参半的形象,与其说是印象深刻,不如说是因困惑而记住。在中国的民间信仰里他被视为掌管消灾治病和同性爱情的神明,“消灾治病”说的是月宫里的玉兔下凡救济百姓的故事,这几乎是一套通用叙述,而支撑“保佑同性爱情”这套说法的“证据”,几乎指向了清代袁枚的志怪小说《子不语》卷十九中那篇名叫《兔儿神》的小说。故事说的是在清初,有一位年轻的巡按御史被派到福建,当地一位名叫胡天保的男子垂涎他的美貌,于是常常在远处偷窥他,甚至“阴伏厕所窥其臀”,巡按知道后勃然大怒将他赐死埋于枯木下,后来胡托梦说“我以非礼之心干犯贵人,死固当,然毕竟是一片爱心,一时痴想,与寻常害人者不同。冥间官吏俱笑我、揶揄我,无怒我者。今阴官封我为兔儿神,专司人间男悦男之事,可为我立庙招香火。”


讲到这里故事就可以潦草结束了,说实话,这篇小说放在当代颇有《故事会》里地摊文学的味道,但与此同时,这又是一则来自前现代的与LGBT在民间信仰中文化投射有关的重要文本。至于一开始我说的毁誉参半,是因为“兔儿爷”在后续的文化意味里又变了些味道,比如被用来形容指代“男娼”的脏话,又或是如《霸王别姬》与《笑傲江湖》里那样来描述不具“传统”男子气概的男性形象。被崇拜和被诋毁竟如此矛盾地存在于同一个形象里,而一种形象如何被一套话语所描述一定有极其复杂的文化根源支撑的,这种矛盾性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又似乎有些“合理”。这篇故事的最后,也并没给出为什么是以“兔”来形容,事实上很多民间故事或许都漏洞百出,乏善可陈,但有趣的往往是在于故事经历历代的讲述和流传的过程里发生的那些变化,经验会诞生现实,现实会活成历史,历史会传成神话,以不可考的姿势重新登场。那些无论于志怪小说还是神话故事,其实都有一种战术性顾左右而言他的意味,以鬼神代人类,以自然代社会,迂回着迫近关于同时代人的问题。




田晓耕

出版策划人、首届乡村儿童美育艺术展策展人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Q如果用两个词概括您眼中的兔子,您会选择哪两个词?原因是?

A

“灵动”和“吃货”。说兔子灵动,主要是和我几次在野外看到兔子的经历有关。野生的兔子很警觉,相对于松鼠和各种鸟类,看到野兔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但如果你恰巧能见到,灰色的野兔顶着一个白色的尾巴,像白色乒乓球一样在灌木丛中快速的蹦跶,划出折返跳跃的弧线。或是在林间小道上,一个快到看不清的身影从眼前掠过,然后突然在路中间停下和你深情对视的兔子,你很难不联想到他们是大山的精灵,不到一秒又消失了,在黄昏里留下残影。


我养过的兔子全是吃货,说他们是蔬菜粉碎机一点也不过分。而且兔子吃的很杂。我尝试过各种办法都不能让一只吃菜的兔子停止咀嚼。



Q您和兔子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分享吗?

A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月宫大盗》封面,图片由嘉宾提供。

我作为编辑出版过一本关于兔子的童书,这本书的创作经历很有趣。《月宫大盗》讲的是广寒宫里的玉兔因为无聊极了,偷了嫦娥的霓裳羽衣跑下人间,因为霓裳羽衣能折射所有的华彩,所以这只玉兔来到灯火绚烂的城市,走到哪里就折射出了成千上万个“影分身”,搞得城市乱成一团。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翻阅了很多关于玉兔的资料,觉得玉兔住进了月亮里,身上阳刚的一面就消失了,可能是受到兔八哥这类角色的影响,所以借由这个故事把中国兔子调皮顽劣的一面展现给小朋友看。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 《月宫大盗》内页插图,图片由嘉宾提供。




// 当前入馆预约方式

根据最新《上海市美术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观众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皆需提前预约,包括已购票、持会员卡以及其他各类票种的观众。含未成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军人、残障人士、医护人员等免票群体。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入馆预约”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可至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预约凭证”中获取二维码。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大年初一,兔年话兔!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