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迎接立社120年,西泠印社策划编纂了“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丛书,以彰前贤美德,以志后世不忘。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百年“博雅之社”,一代又一代西泠印社中人坚守“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立社宗旨,胸怀“爱社如家”大爱担当。
官方微信公众号特辟栏目,分期推荐已出版的大系丛书,精选书中文章及藏品,以志华诞,并飨读者。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之《李叔同卷:印藏》
李叔同与西泠印社(二)
在西泠印社丁仁、王禔、叶为铭、吴隐四位创始人中,丁仁有定位之功,王禔有标示之绩,叶为铭有守护之劳,吴隐有联络之力。这四位名家,对西泠印社而言,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李叔与四君子都交谊深厚,由于叶铭日常在孤山主事,是西泠印社的总管家,故交往最多。

关于李叔同与叶铭(叶为铭)的交往实证内容,最多可见来自杭州博物馆内收藏的十帧弘一法师致叶为铭的书信。杭州博物馆研究员洪丽娅曾专门撰写《弘一法师致叶为铭信札》一文,最早发表在一九九八年《收藏家》第三期。
这些书信行文随意流畅,语言简洁质朴,娓娓读来,那个谦恭温良、品格高尚的弘一法师形象近在身旁,感受其人格的力量。这些书信既是珍贵的艺术资料,更是研究李叔同生平的重要史料。这批书信信笺大多特制,有壬子秋浙师运动会的『锻炼』笺;有浙一师第一次陆上运动会的纪念专笺;还有法师的自画造像笺,留有岁月的痕迹,也体现了李叔同在美术设计方面的雅趣和审美理念。
九一八年李叔同出家之前,不忘他作为社员的心意,为向西泠印社赠礼致信二封。二封信都写得颇为随意、匆忙,没有抬头,没有日期,书法潇洒、流畅,一气呵成,在信尾分别注明品三先生、叶舟社长,表明了收信人。这种没有客套、寒暄的文字方式,恰恰表明双方关系熟稔自在、真挚平实,可以不必拘泥于礼。第一封是送珍藏的书画给西泠印社。第二封是感谢叶为铭介绍的法门之路,又送若干收藏给西泠印社,并留照片给叶为铭。按照信中所述『后日入虎跑寺』,可推算出此信写于农历七月十一日。
第一封:
送上弟旧藏之书画数轴,请赠西泠印社,以供补壁。近日弟多忙,稍迟当走谒,同访高僧。品三先生。弟婴顿首。
第二封:
前承绍介澹云和尚,获聆法语,感谢无量,兹奉扇头一,又瓮庐印纸百张,便乞交龙丁,此外有日本畴村印人手镌丁未朱白历,滨虹所藏印稿,日本滨村藏六手制刻印刀,皆赠社中,弟定于后日入虎跑寺,通讯乞寄:闸口大街裕丰南货号转交虎跑寺李收,即颂叶□□舟社长大安。李婴顿首。小影一叶呈奉足下。
这二封信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李叔同出家之际,除了将所用印章赠西泠印社外,还有其他赠物,只是世事茫茫,遗物渺渺。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弘一法师皈依百年之年际,西泠印社社员陆镜清向西泠印社捐赠三件李叔同一九一八年出家时『检奉西泠印社』的赠物,这三件分别为李叔同篆刻老师天津唐静岩的信札,好友、南社社长柳亚子一九一五年五月游杭时的诗稿,李叔同学生《清平乐》『还琴』诗笺,其中二张上有李叔同朱墨记录事由:『戊午(一九一八)仲夏演音将入山,检奉西泠印社。』三件文物系陆先生通过市场购买所得,历经百年回归西泠印社,也算得上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百年后的佳话。

唐静岩的信札

柳亚子诗稿
李叔同出家后,回想前世尘缘,聆妙法音,有超脱无极之快乐,饮水思源,依旧没有抬头、没有日期,以工整古朴的楷体致书叶为铭,感谢他的介绍,称谓也改为叶舟大居士,落款不再称弟了,用演音法名,行佛家顶礼。
不慧已于十三日卯刻依了悟大师剃度,命名演音, 字弘一。向依仁者绍介之劳,乃获今日之解脱。饮水思 源,感德靡穷。敬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奉诸坐右,愿他年同生极乐,聆妙法音,回施有情,共圆种智。当来沙门演音顶礼。叶舟大居士坐下。
本文作者:申俭
(未完待续)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会文物管理处
编辑:许齐、陈榕
推荐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