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Hi艺术》
作者:晓晨、史哲、林昕、天琪
以人物具象作品为主的“存在于世”, 邀请领导伦敦白教堂美术馆20年的伊沃娜·布拉兹维克担任策展人,近150件(组)作品,呈现、不同族群中的人物形象。另一个展览是集中呈现抽象作品的“多重景观”,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120余件(组)作品,堪称一部当代抽象艺术简史。
01
世界美术史里的鼎鼎大名
高更、莫迪利亚尼、马格里特,这些出现在艺术史书中的名字,后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原作出现在龙美术馆一层展厅的入口处。尽管作品外面加了保护罩,但这些艺术史上的经典绘画还闪耀着历久弥新的迷人光彩。
保罗·高更《戴花的年轻人》
45.4×33.5cm 布面油彩 1891
图片版权© 2015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宝丽特·茹丹肖像》
100.3×65.4cm 布面油彩 约1919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苏富比
宝丽特·茹丹的肖像是意大利表现主义画派先锋艺术家莫迪利亚尼最后创作的绘画之一,丰富的色彩、巨大的尺幅加上模特以完全正面、庄严的方式出现,创造出莫迪利亚尼独树一帜的复杂视觉效果。
勒内·马格里特《万向镜》
116×89cm 布面油彩 1938-1939
图片版权© 2015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02
西方当代重磅之作
大卫·霍克尼、马克·罗斯科、尼奥·劳赫、里希特、苏拉吉、琼·米歇尔……这些在西方顶级美术馆做过个展的重磅艺术家,作品全部出现在了龙美术馆的展厅里,数不完的名单,数不完的惊喜。
大卫·霍克尼《一张狮子图片》 121.9×243.8cm 布面丙烯 2017
图片版权©大卫·霍克尼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佩斯画廊

米利亚姆·卡恩《妈妈的大脑, 25./26.4.04》
181.1×261.5cm 布面油彩 2004
图片版权©米利亚姆·卡恩 摄影:弗朗索瓦·杜里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乔斯林·沃尔夫画廊

米凯尔·博伊曼斯 《震教徒》 300×200×4.5cm 布面油彩 2016
图片版权©米凯尔·博伊曼斯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卓纳画廊

乔治·康多《C大调布鲁斯》 299.7×266.7cm 亚麻布面油彩 2021
图片版权©乔治·康多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豪瑟沃斯 摄影:托马斯·巴勒特

翠西·艾敏《你是最后的大冒险》 74.5×188×5cm 霓虹灯 2014 版数2/3
图片版权©翠西·艾敏 DACS 2020 版权所有 ©白立方(摄影:乔治·达雷尔)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白立方
约翰·柯林《开心果》 127×101.6cm 布面油彩 2016
图片版权©约翰·柯林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高古轩画廊
马琳·杜马斯《关爱他人》 100.3×300.4cm 布面油彩 1994
图片版权©马琳·杜马斯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卓纳画廊

阿历克斯·卡茨《准时》
259.1×548.6cm 亚麻布面油彩 2001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 纽约VAGA at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格莱斯顿画廊
阿历克斯·卡茨(Ale× Katz)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波普艺术家之一,他以独特风格的人物肖像画和风景画闻名于世。《准时》是他创作的人物肖像画,他将3组不同的人物并置在一起,用分割线将其区分开来,既强调了空间布局,又增加了画面的秩序感,同时让观者对于同一空间中的人物产生好奇。
尼奥·劳赫《夜间弥撒》 300×250cm 布面油彩 2012
图片版权©尼奥·劳赫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卓纳画廊

劳赫的作品常用隐晦的标题使我们对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一种模棱两可的感受。他在绘画中,将具态图象与超现实的抽象结合在一起,熟悉而陌生的观看体验再加上强烈的互补色调,展示出极具个人特色的绘画魅力,以及超强的辨识度。
马克·罗斯科《第36号(黑色条纹)》 157.1×170.1cm 布面油画 1958
图片版权© 2021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丹·弗拉文《无题》 模块单元,每块由两个4英尺(122cm)垂直固定装置与三个4英尺(122cm)水平固定装置组成装置总长至少为62英尺(19米) 粉色荧光灯 1974
图片版权©丹·弗拉文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卓纳画廊

丹・弗拉文( Dan Flavin)是极简主义运动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装置艺术利用建筑、环境、光线与空间的特质优势,给人带来氛围极佳的沉浸式体验感受。
斯坦利·惠特尼《有点蓝调》 243.8×243.8cm 亚麻布面油彩 2020
图片版权©斯坦利·惠特尼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高古轩画廊
惠特尼用色彩的魔法在画布上切割出不同色调和区域的丰富质感,展示出了他作为调色师的用色直觉和神奇的创作能力,将几何构图法的潜力进一步挖掘,用颜色和区块展示抽象绘画的魅力。
沃尔夫冈· 提尔曼斯《畅游者 176》 365×290.6cm 版数1/1+AP1 收藏级喷墨印刷 2011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苏富比

沃尔夫冈· 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是来自德国的摄影师,他的作品面貌丰富,创作主题不仅包括现实、自然,也涉及一些政治性和社会性极强的相关议题。他的作品里,始终有爱流露,在看似随意实则讲究的照片里,展示出内在的柔软与与细腻的温情。
格哈德·里希特《930-7条纹》 200.4 × 1101.1cm 纸本数码印刷 铝塑板 Perspe×®压克力装裱 2015
图片版权©格哈德·里希特 图片来源:亚历克斯·尤宗,致谢艺术家及玛丽安·古德曼画廊
乔治·马修《对刺杀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刺客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处以极刑,1610 年 5 月 27 日,巴黎格列夫广场》
250×400cm 布面油彩 1960
图片版权 ©乔治·马修 /ADAGP 巴黎 & SACK 首尔 2022 图片提供: 艺术家与贝浩登 摄影: 克莱尔·多恩

达米安·赫斯特《稍纵即逝》
213×183cm 布面 蝴蝶 家用光泽涂料 2019
图片版权© Damien Hirst and Science Ltd
版权所有, DACS 2022 照片 © Prudence Cuming Associates Ltd)

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是当今最著名的英国艺术家。蝴蝶⾊彩系列作品是他大学毕业后,受黏在画布上的虫蝇启发开始创作的,他将蝴蝶标本固定在单色亮光漆的布⾯上,将不同色彩的蝴蝶拼贴在一起,组成复杂的⼏何图案,借用万花筒的形式,不断重复,为人们创造了一种信念。
维克托·瓦萨雷里《原子-2》 200×200cm 布面丙烯 1967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邦瀚斯拍卖行

维克托·瓦萨雷里是欧普艺术的杰出代表,他善于在作品中融入光学知识和几何效果。《原子-2》运用典型的网格状结构和透视空间效果,营造出变幻无穷的动态感,以新奇的视觉效果广泛渗透于20世纪的国际平面设计中。
琼·米歇尔《午后》
260×160cm 布面油彩 1969-1970
图片版权© 2015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午后》的灵感来自于琼·米切尔在法国乡村的新家,她从花草树木、雨后新鲜的空气中捕捉到轻盈的大自然精神,这些自然景物与不断变化的光线延展在画布上,变成了高亮的色块与纯白点缀的彩色条带,呈现出乡村生活的惬意快乐。
田中敦子《作品》 128.8×96.7cm 布面瓷漆 1975
图片版权© 2015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皮埃尔·苏拉吉《绘画 222×157厘米,1979年8月31日》
222×157cm 布面油彩 1979
图片版权 2022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纽约 / ADAGP,巴黎 皮埃尔·苏拉吉 图片摄影:龙美术馆(韩小易)

布莱斯·马登《元素III》
213.4×92.1cm 布面油彩 1983-1984
图片来源:2022 富艺斯拍卖行
白发一雄《海炎》
194×130cm 布面油彩 1999
图片版权© 2014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海炎》是白发一雄晚期作品中相当成熟且颇具气势的作品,画布上的湛蓝颜色清澈如海水、墨黑刚劲有力、朱红则是画龙点睛之笔。“海炎”在日文中原意为“大海的深度”,与天之苍穹相比,大海更无止尽、深邃且神祕。
李禹焕《从线》 112×145.5cm 布面矿物颜料 胶水 1977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苏富比
名和晃平《方向 #28》
250×200cm 布面油彩 2012
图片版权©名和晃平
图片来源:阿拉里奥画廊与洗澡堂画廊 摄影:Sandwich工作室Nobutada OMOTE

“方向”是日本艺术家名和晃平广为人知的绘画系列,他通过倾斜画布,使颜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呈15度角穿过画面,在看似随意的创作中,控制并决定着每条线间的距离和整体构图,在严谨的绘画表面背后,是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冥想般的创作过程。
斯特林·鲁比《BC (4805)》
320×243.8×5.1cm 织物、胶水、颜料、染色帆布于面板 2014
图片版权©斯特林·鲁比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施布特-玛格画廊

马克·布拉德福德《洛杉矶》
304.8×304.8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9
图片版权 ©马克·布拉德福德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豪瑟沃斯
摄影:约书亚·怀特
石田彻也《无题》 103×145.6cm 布面油彩 1998
图片版权© 2015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2005年,石田彻也死于事故,享年32岁,据悉其油彩作品仅存世二百余件。石田彻也以超现实绘画闻名,以悲悯而批判的眼光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的不安、恐惧和孤独。他笔下的形象多是人与机械、楼房、飞机等工业产物的合体,画面带有一种黑色幽默。
03
中国当代经典
何多苓、艾轩《第三代人》 180×190cm 布面油彩 1984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保利拍卖

这件由何多苓和艾轩在1984年共同创作的《第三代人》是他们对所处时代,以及周围人的生动描写。画面中间的红衣女子是诗人翟永明,站在她两侧的是艺术家张晓刚、周春芽和建筑师刘家琨等人。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整齐而拥挤的站在一起,即将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这件作品既是时代的佐证,也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艾轩 《有志者》
94.5×74.5cm 布面油彩 1980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中国嘉德
艾轩创作于1980年的《有志者》曾参加1981年“全国青年美展”并获二等奖,这件作品是艾轩在“伤痕美术”期间的代表作,画的是一位残疾女青年拄着拐杖站在图书馆里看书的情形。当时正值恢复高考不久,《有志者》是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真实写照。
罗中立《春蚕》
208×125.8cm 布面油彩 1980
图片版权© 2013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陈丹青《康巴汉子》
100.5×75.5cm 布面油彩 1983
图片版权©陈丹青
图片拍摄:龙美术馆(韩小易)

耿建翌《洗头》
173.5×103.5cm 布面油彩 1985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匡时拍卖
这是耿建翌在“85美术新潮”时期的创作,也是其“理发师”系列当中创作时间最早的一件作品。艺术家以一种简洁的、不带个人色彩的、灰调子的创作方式,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片段进行陌生化处理。
刘炜《革命家庭系列︰哥哥》
103×84cm 布面油彩 1991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苏富比

夏俊娜《城市边缘》
180×180cm 布面油彩 1997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上海天衡拍卖

这是夏俊娜的早期代表作,曾获得青年油画展的优秀奖。画面中的两个女孩站立在田园之间,与远处的工厂城市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人物造型纯朴,色彩含蓄,画面充满魔幻、神秘感,同时又意味深长。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
150×150cm 布面油彩 1998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保利拍卖

周春芽《剪羊毛》 167.5×234cm 布面油彩 1981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中国嘉德

尚扬《黄河船夫》 140×381cm 布面油彩 1981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保利拍卖

曾梵志《面具系列》 200×180cm 布面油彩 1996
图片版权© 2011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面具”系列是曾梵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在市场中奠定曾梵志“中国当代艺术天王”的系列。此画中的三位男子衣着相仿,姿势和位置彷佛经过精心安排,就像在拍摄团体照一样。他们的肢体动作略显僵硬,脸上的面具画着小丑般的笑脸。曾梵志通过“面具”系列讽刺这个充斥商业广告与消费主义的现代社会,尽管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身处其中的个人却彼此疏离。
王怀庆 《与佛对话的人》
90×120cm 布面油彩 1987
图片版权© 2013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朝戈《极》
130×160cm 布面油彩 1988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中国嘉德
与作家鲍尔吉·原野、歌唱家腾格尔并称为“草原三剑客”的朝戈,1982年从美院毕业,在内蒙古经历了数年艰苦而又充实的绘画苦修后,朝戈于1988年回到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任教,早先的累积也在这个时期集中爆发。这一年,朝戈创作了《极》,这件作品参加了“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可以说是象征着八十年代末期人性解放的代表作。
李天元 《冶子》
91×73cm 布面油彩 1991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北京翰海拍卖

段建伟 《乡村兽医》 160×115.5cm 布面油彩 1993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华艺国际拍卖

毛焰 《尖角黑玫瑰》 200×100cm 布面油彩 1995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保利拍卖
1992年起,毛焰开始以周围的文化界友人为主角,开创“朋友“系列的肖像创作。这件《尖角黑玫瑰》无论在人物的情绪或笔触和构图的安排,皆属“朋友“系列的重要代表,并曾于1996年展出于上海美术双年展。
陈箴 《水晶体内景观(虎)》 95×190×70cm 水晶 金属 玻璃 2000
图片版权©陈箴-ADAGP ,巴黎 摄影:艾拉·比亚考夫斯卡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常青画廊
丁乙《十示 95-8》
120×140cm 布面综合材料 1995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上海泓盛拍卖

宋冬《无用之用-多变窗19号》 164.7×153×7cm 旧木窗框 镜子 镜面板 玻璃 2019
图片版权©宋冬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佩斯画廊

宋冬将生活中的“无用之用”收集起来,以艺术的形式阐释其被忽视的意义和价值。如这件作品中,他将老北京已经废弃了的窗框组合起来,拼凑出历史、记忆中的形象。
尹秀珍《壁器-秋》
94×91.4×4.8cm 陶瓷 穿过的衣服 2019-2021
图片版权©尹秀珍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佩斯画廊
尹秀珍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她的创作从社会现实出发,依靠个人经验,将私人的生命传记编织进历史的集体叙事之中。《壁器-秋》是她瓷系列作品之一,她将瓷器和布面衣物的肌理并置、融合,原本光滑、冰冷的瓷板在艺术家的手中诞生自然的起伏、褶皱与裂缝,旧衣物的残片携带着人的温度与经验从缝隙中挤出,使得瓷物仿佛也带有了生物皮肤般的质感。
刘建华《白纸》
200×120×0.7cm 瓷 2009-2018
图片版权©刘建华
《白纸》极为特殊地把当代极简风格和古典幻视艺术融于一体,以坚硬的白瓷代替了柔软的纸张,相较于对外部环境的思索,刘建华揣摩更多的是如何呈现瓷的内在、抽象性质,这种性质含而不露,只能通过物质自身表达出来。
04
中国“70、80”一代
王光乐《34罐丙烯》
180×180cm 布面油彩 2004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匡时拍卖

欧阳春《我的故事》
220×280cm 布面油彩 2006
图片版权©欧阳春 图片拍摄:龙美术馆(韩小易)

尹朝阳《飞翔的歌声》 130×150cm 布面油彩 1997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北京翰海拍卖

刘韡《紫气VI-15》 190×300cm 布面油彩 2007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苏富比
宋琨《齐云山》
44×59cm 布面油彩 2008
图片版权©宋琨 图片拍摄:龙美术馆(韩小易)

《齐云山》属于宋琨“寻隐者不遇”系列作品中的一件,这个系列的画面凝重、神秘而又沉默,画中僧人独自伫立于群山中间,在宋琨出色的绘画技巧下,人与景被时间化,边界的模糊与反复覆盖构成了层次间的独特属性与信息。
黄宇兴《穿过城市边缘的火车》
150×200cm 布面丙烯 2014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开拍
黄宇兴的作品近两年在艺术市场呈现明显飞升,并受到年轻藏家追捧。《穿过城市边缘的火车》将自然元素与抽象立体化,仿佛一列火车穿梭驶入一座积木搭建的城市,作品没有宏大叙事的主题,而是更加注重自我表达与个体生命和生活体验的感知。
梁远苇《2016.10》
190×160cm 亚麻布面油彩 2016
图片版权©梁远苇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北京公社

屠宏涛《洛神赋》
180×280cm×2 布面油彩 2018
图片版权©屠宏涛
《洛神赋》是屠宏涛于2018年间创作的巨幅绘画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屠宏涛凭借想象将古代卷轴转译成当代语汇进行表达,从不同视角完成他对于山水、人文和自然的认知。
熊宇《静谧的风》
200×150cm 布面油彩 2011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开拍

谢墨凛《悬刀系列9号》 70×51cm 布面丙烯 2020
图片版权©谢墨凛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北京公社

谢墨凛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不停地探索“人与机器协作绘画”的可能,“悬刀”系列就是他近年来的实验成果。他让操作台上的异形锯刀保持不触碰操作台面的方式,做直线运动,在铺开的两层或三层的色彩结构上,探索或密集或疏朗的节奏关系,以此带来视觉上的稳定感受。
赵要《很有想法的绘画 I-192》
250×200cm 织物、丙烯 2013
图片版权©赵要
图片拍摄:龙美术馆(韩小易)
赵要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院设计艺术系,其创作主要是对现有艺术模式和经验进行思辨,并以出人意料的形式传达他对文明或自然的看法,此件作品将抽象的彩色平面几何相互连接,创造出新的关联,就像一场充满趣味与形式感的视觉游戏。
季鑫《有维纳斯的房间》 150×120cm 布面油画 2021
图片版权©季鑫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这件作品是季鑫的代理画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参展2021年ART021的作品,也是2021年ART021的海报作品之一。墙面上的作品来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乔尔乔内的《如水的维纳斯》,与沙发上现代装束的女性形成有趣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暧昧的、温馨的气质。
05
中国二十世纪精品
无论学术还是市场,二十世纪板块都是绕不过的重要一环。对于美术馆而言,展示二十世纪作品也是实力的象征。该板块的作品存量本就有限,得以穿越战火及各类社会运动保存下来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以往市场中出现的二十世纪重磅作品均会得到热烈追逐。龙美术馆本次展出的二十世纪作品,名单可谓星光熠熠:吴大羽、徐悲鸿、赵无极、常书鸿……
吴大羽《京韵》 64×45cm 木板油彩 1950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上海天衡拍卖
吴大羽《京韵》取法于法国现代绘画诸流派,作者以强烈的色彩、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线条,将浓郁绚丽融入抽象与半抽象的形体之中,笔触流动畅达,舒展自如,形色交融间突显出东方艺术的韵致。
徐悲鸿《杨仲子全家福》 59.5×79.5cm 布面油彩 1928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1928年10月至1929年1月间,徐悲鸿担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仲子时任音乐系主任兼教授,杨夫人燕妮 (原名Jenny) 任公共系法文教师。在彼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徐悲鸿尽心为好友创作了这幅全家福,可见二人情感之深厚。
常书鸿《姐妹俩》 164×130cm 布面油彩 1936 图片来源:法国里尔拍卖

张蒨英 《自画像》 80×64m 布面油彩 1936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匡时拍卖
赵无极《25.06.86》 195×130cm 布面油彩 1986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中国嘉德

《25.06.86》诞生于赵无极国际声望如日中天的背景下,作品除展现其在创作上的完美、挥洒自如,亦反映了他辽阔、悠然自得的心绪。在直式的宏大构图中,施以亮丽的蓝紫色基调,并加入大量松节油,让原本以浓稠厚重为特色的油彩变得流利轻快,将东方意象与西方抽象完美融合。
袁运生《无字碑》 180×288cm 纸本水墨 1991-2015 图片版权 ©袁运生 图片来源:袁野

06
当红新星与种族热点
达娜·舒兹《渔夫》 228.6×243.8cm 布面油彩 2021
图片版权© 2021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加藤泉《无题》
187×131cm 布面油画 2020
图片版权 ©加藤泉 图片提供: 艺术家与贝浩登
莎拉·休斯 《我配不上这花束》
121.9×121.9cm 布面油彩 丙烯 瓷釉 喷漆 2010
图片版权© 2021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作为近几年在二级市场上飞升最快的艺术家之一,“80后”美国画家莎拉·休斯以明快与鲜艳的色彩,创造出一个狂想的乌托邦世界,这件创作于《我配不上这花束》描绘了一个平凡而缤纷的室内场景,与她近几年热衷的自然题材有所差异,但已经能看出艺术家绘画技巧的高度纯熟。
洛伊·霍洛韦尔《站在日出中》 182.9×137.2cm 亚麻布面油彩 丙烯混合物和高密度泡沫 画板 2020
图片版权©洛伊·霍洛韦尔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佩斯画廊

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是美国近年最受关注的艺术新星之一,她的作品持续探索身体景观与精神隐喻性的图示,作品有着丰富而精巧的材质细节。她利用几何图形与光源的微妙变化展现出情感、思想乃至更为广阔的自然能量的流动,并借由身体与感官上的提示带领观众探索与自身有关的体验。
艾芙瑞・辛格《苏打枪》 241.9×216.5×5.4cm 布面丙烯 木板 2020
图片版权 ©艾芙瑞・辛格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豪瑟沃斯,摄影:兰斯·布鲁尔
艾佛莉·辛雅(Avery Singer)是美国“85后”女性艺术家,2019年被国际顶级画廊豪瑟沃斯代理。辛格在艺术创作时通常先将图像投影到巨幅画布上,再通过丙烯颜料、空气喷枪来创作。她曾表示:“我对艺术家通过使用技术手段来将双手从绘画中抽离出来的方式很感兴趣。”她利用先锋性的技术,在作品中探索了绘画与科技之间互相融合的更多可能性,也通过作品向当今世界中图像及其传播日渐受新媒体与新技术左右的现象发问。
张子飘《Position 10》 230×180cm 布面油彩 2021
图片版权©张子飘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空白空间
“Position”是艺术家张子飘自2019年起开始创作的系列绘画,她通过对普通女性身体的描绘,将其与当代艺术语境中符号化的形象区分开,用纯粹而混沌的“肉”模糊了性的特征,挑战和回应了对女性身体作为理想的物化对象的认知。
瑞秋·琼斯《Say Cheeeeese》 253×360cm 布面 油画棒 油彩 2022
图片版权©瑞秋·琼斯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达太·罗帕克画廊,摄影: 伊娃·赫尔佐格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跳水》 220.9×276.8cm 布面丙烯与纸本拼贴 1992
图片版权© 2016 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托印·奥吉赫·奥杜托拉 《东门》 130×110cm 纸本炭笔 粉彩 铅笔 2016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苏富比

巴克利 · L · 亨德里克斯《大笑》 183.2×106.7cm 布面 丙烯 油彩 1975
图片来源:艺术家及苏富比

巴克利 · L · 亨德里克斯除了是一位画家之外,还是一位多产的摄影师。他为黑人肖像和概念主义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他创作了许多诙谐和讽刺的作品。
相 关 展 览
01
预约 / 主馆展览
预约龙美术馆(西岸馆)主馆展览
存在于世: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多重景观: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
长按识别以下小程序预约看展

门票价格、开馆时间等请点击这里
02
预约 / 西楼展览
预约龙美术馆(西岸馆)西楼展览
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
长按识别以下小程序预约看展

门票价格、开馆时间等请点击这里
LONG MUSEU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