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国梵像卷
纸本设色,主画:30.4x1636.5 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故畫 001003)
PNG图像 - 1.82 GB
此《大理国梵像卷》又名《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画卷纸本,高30.4厘米,长1635.5厘米,画卷分为134开,画人物628个,傅色贴金,极为精采,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由南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绘。全卷分为一百三十四图,画人物六百多人。画卷题材以描绘佛教故事为主,全卷精描细绘,衣冠特征符合文献记载,绘画风格则与唐宋道释画、西藏佛画、东南亚造像密切相关,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史、艺术史、民族史的重要资料。
此图原来为长卷,明朝正统年间,《大理国梵像卷》卷的收藏地金陵(今南京)天界寺被水淹,画卷被浸湿,遂改为册页装,后又恢复为卷轴。画卷上下边缘均绘装饰图案,天头为佛教法器金刚杵、金刚铃,地脚为佛教圣物莲花或卷云,中间部分即为图画、题记。因此画卷还保留有册页的折痕。一百三十四图后有盛德五年(1180)庚子岁正月十一日释妙光题跋云:“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描诸圣容,以利苍生,求我记之。” 盛德是段智兴的第二个年号,这也可能是该画卷完成的时间。画卷中第 6 图题记明确标名「利貞皇帝 信畫」,“利贞” 是段智兴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 1172 至 1175 年,这应该是是张胜温奉皇帝段智兴之命的作画时间。
全卷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利贞皇帝礼佛图
描绘大理国第十八代国王利贞皇帝段智兴带领朝内文武百官到苍山脚下的寺院中礼佛的情景。
2、诸佛、菩萨、佛母、天王和护法等数百位佛教人物
大致描绘四金刚护法、八大龙王、十六观世音菩萨、五佛会图、七佛图、维摩经变、四大菩萨、六佛母、十六罗汉、禅宗六祖、人大高僧、十二天神等。
3、梵文多心(心经)和护国宝幢
宝幢(经幢)是刻有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多心(心经)、护国宝幢均用梵文书写而成。
4、十六国王图
描绘南诏劝丰祐时期,大理地区周边十六个国家的国王到大理来朝圣的情景。
引首拖尾有跋六则:
1、引首清乾隆 跋
大理國畫。世不經見。歷代畫譜亦罕有稱者。內府藏其國人張勝溫梵像長卷。釋妙光識。盛德五年庚子月日。宋濂跋謂在宋理宗嘉熙四年。曩閱張照文集。有跋五代無名氏圖卷。疑與是圖相表裡。其考大理始末甚詳。以篇首文經元年。為段思英偽號。計其時則後晉開運三年。今此卷乃南宋間物。相距幾三百載。彼所紀有阿嵯耶觀音遺蹟。而此遍繪諸佛菩薩梵天應真八部等眾。不及阿嵯耶觀音號。則非張照所見明甚。顧卷中諸像。相好莊嚴。傅色塗金。並極精采。楮質復淳古堅緻。與金粟箋相埒。舊畫流傳。若此信可寶貴。不得以蠻徼描工所為而忽之。第前後位置。蹖舛襍出。因復諦玩諸跋。知此圖在明洪武間。初本長卷。僧德泰藏之天界寺中。至正統時。經水漸漬。乃裝成冊。不知何時復還卷軸舊觀。既已裝池屢易。其錯簡固宜。且卷端列旌幢儀從。貌其國主執鑪瞻禮狀。以冠香嚴法相。頗為不倫。卷末復繪天竺十六國王。釋宗泐謂是外護佛法之人。亦應以類附。爰命丁觀鵬仿其法為蠻王禮佛圖。而以四天王像以下。諸佛祖菩薩。至二寶幢。另摹一卷。為法界源流圖。兩存之使無淆紊。此原卷則仍其舊。在昔道子楞伽輩。以繪事演象教。華嚴變現。摹儗無邊。不聞於獅臺鹿苑中。參以塵俗軌躅。雖佛無人我相。即合即離。豈復存分別想。而欲於色界畫禪。探尋須彌香海。則法流一滴。自判淨凡。遂識緣起如右。乾隆癸未孟冬月望。御筆。
2、宋濂 跋
右梵像一卷。大理國畫師張勝溫之所貌。其左題云。為利貞皇帝𤾛信畫。後有釋妙光記。文稱盛德五年庚子正月十一日。凡其施色塗金。皆極精緻。而所書之字亦不惡云。大理本漢楪榆。唐南詔之地。諸蠻據而有之。初號大蒙。次更大禮。而後改以今名者。則石晉時段思平也。至宋季微弱。委政高祥高和兄弟。元憲宗帥師滅其國。而郡縣之。其所謂庚子。蓋宋理宗嘉熙四年。而利貞者。即段氏之諸孫也。夫以蠻夷竊彈丸之地。黃屋左纛。僭擬位號。固置之不必言。然即是而觀。世人樂善之誠。胥皆本乎天性。初無華夷中外之殊也。東山禪師德泰。以重購獲此卷。持以相示。遂題其後而歸之。翰林學士金華宋濂題。
3、釋宗泐 跋(洪武戊午秋)
右大理國人張勝溫所畫佛菩薩眾像一卷。繪事工緻。誠佳畫也。然既畫佛菩薩應真八部等眾。而始於其國主。終之以天竺十六國王者。蓋國王為外護佛法之人故也。大理即今之雲南。唐封南詔王。至懿宗時。其酋龍始僭號改元。而稱驃信。其國人有禮禮儀。擎誦佛書。碧紙金銀字間書。若坦綽趙般若宗之大悲經是已。坦綽。蓋官名。亦酋望也。德泰藏主請題。故及之。洪武戊午秋。天界善世禪寺住持釋宗泐識。
4、釋來復 跋(洪武十二年)
天界藏主泰東山所藏大理國工張勝溫所畫佛菩薩阿羅漢及諸祖等像一帙。設色精緻。金碧爛然。瞻對如存。世稱希有。東山徵予題其後。於是焚香稽首而作讚曰。諸佛法身。遍虛空界。含攝一切。無襍無壞。示有應化。應化非真。世出世間。敻超色塵。隨感而通。無刻不現。利物應機。或隱或顯。百億須彌。龍宮魔窟。蠻貊羌夷。覩相聞名。悉皆敬禮。頂戴歸依。涌躍歡喜。或施寶聚。珂貝珠珍。或作臺殿。黃金白銀。迺至五采。繪形圖像。惟心所求。功德無量。滇池之南。有國大蒙。作藩中夏。惟佛是宗。王妃宰臣。以善為寶。膠彩糜金。成此相好。菩薩羅漢。慈威儼然。亦有龍鬼。擁護後先。幡蓋旌幢。樹林池沼。蓮花交敷。旃檀圍繞。集茲眾妙。間錯莊嚴。回向菩提。十方普瞻。內根外塵。互相涉入。根塵俱消。真妄不立。轉境為智。妙觀在心。非空非有。亙古亙今。我及眾生。與佛同體。贊之仰之。永垂來裔。洪武十二年歲次己未秋季月。前靈隱住山沙門釋豫章來復拜贊。
5、曾英 跋(永樂十一年)
右大理國張勝溫所畫佛菩薩聖像一帙。金碧焜煌。耀人耳目。雖顧虎頭李伯時輩。亦可與頡頏者矣。或謂佛者覺也。非聲色可求。殊不究世人溺於昏濁。自昧靈臺。故假之形像。俾其觀相生善。豈徒然哉。東山泰藏主。乃全室禪師之弟子也。自游方時。獲此卷。珍藏什襲。亦有年矣。自東山遷化。此卷流落他所。今明上人重購而歸。蓋不忘其先師手澤也。夫物之離合。亦有其時。與合浦之珠。延平之劍。豈相遠乎。一日命余跋其後。故不媿題其卷尾而歸之。且以示其後人云。永樂十一年歲在癸巳嘉平月西昌晚生曾英書
6、天順己卯歲秋九月望後一日 跋
天順己卯歲秋九月望後一日。慧燈寺住持鏡空出示所藏其師祖東山泰上人。曩居天界時。得大理國工張勝溫所繪佛像阿羅漢及諸等像一帙。殆謂不幸師祖圓寂之後。斯圖流落他所。幸其師月峰復購歸于本寺。至于正統己巳。洪水驟漲。遽漫斯帙。鏡空旋拯於水。得完其圖。奈被水漸漬。卷為脫落。弗遂披閱。請里之士尹希怡裝潢成帙。干余言以識三世珍襲之志。予備玩之。前翰林學士金華宋濂。天界善世禪宗渤(應作泐)。同門僧來復。述之詳悉。奚容予言。辭弗再致。遂概述緒餘以復。予惟大理國工。善繪斯圖。筆力精緻。金碧輝煌。前列諸佛。儼現空界。超出塵凡。隨感應化。隱顯百億。無端無量。形像百千。咸在敬仰。以故知夫東山泰上人得慕斯圖於天界。天界歸而藏諸慧燈。其嗜之志。(下缺)
卷末释妙光题记
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掜諸聖容。以利蒼生。求我記之。夫至虛至極。有極則有虛。虛極之中。自生明相矣。明相生一氣。一氣成大千。有眾生焉。有佛出矣。眾生无量。佛海无邊。一一乘形。苦苦濟沷。知則皆影像。濟也實如神。慕張吳之遺風。怜武氏之美跡者耳。當願眾生心中佛。佛心中眾生。唯佛與眾生。无一聖凡異。妙出於手。靈顯於心。家用國興。身安富有。盛德五年庚子歲正月十一日。釋妙光謹記
钤印信息
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祕殿珠林、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祕殿新編、珠林重定、乾清宮鑑藏寶、乾清至寶、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壽、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鑑璽、水月兩澂明、千潭月印、得大自在、雲霞思、筆花春雨、筆花春雨、妙意寫清快、清吟寄遐思、中心止水靜、見天心、歡喜圖、如如、如是觀、心清聞妙香、研露、經史笥、吟詠春風裡
附:田怀清:段王爷崇佛记 大理国国王段智兴与佛教
佛教从唐代开始,分别由中原内地,印度、缅甸、西藏等多条线路传入南诏、大理国境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佛教不可避免地要与历代南诏、大理国国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佛教自传入大理地区后,得到了南诏、大理国王的扶持,他们之所以扶持佛教,是因为佛教以息心去欲、清净善性为劝世宗义,能有助于南诏、大理国统治者宁邦御民的治国方略。
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是大理国段氏第18代国王,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嗣位,当年改元利贞。后又改元盛德、嘉会、元享、定安。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段智兴卒,在位二十九年。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记载,段智兴在位期间,曾遣李观音得等至广西横山砦(今在广西南宁府江上)求市马。光宗庚戌绍熙元年(1190年),修十六寺。宁宗乙庆元元年(1195年)修龙首、龙尾二关,三阳城。从现在保留的文物资料来看,段智兴统治期间,不仅维修了大理地区的十六座寺庙,而且还敕令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绘制了一卷《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又称作《张胜温画卷》。同时又敕命大理地区的能工巧匠雕琢了剑川石钟山石窟1~8窟佛、观音、明王、护法神及南诏、大理国王造像。从中不难看出,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是一位好佛、信佛、崇佛、对佛教十分虔诚的皇帝。由于他带头信仰佛教,一度使大理国佛教的发展及佛教信仰更显示出普及性和社会性。
一、大理国国王段智兴与《张胜温画卷》
《张胜温画卷》,又名《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画卷纸本,高30.4厘米,长1635.5厘米,画卷分为134开,画人物628个,傅色贴金,极为精采,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为我国佛教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佛教图像画中的瑰宝。画卷63~67图是释迦牟尼佛会图,在63图上有“奉为皇帝白票信画”,这位皇帝就是段智兴,第6图题记明确标名“利贞皇帝白票信画”,“利贞”是段智兴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1172~1175年,这是张胜温奉皇帝段智兴之命的作画时间。画后有盛德五年庚子岁正月十一日释妙光题跋云:“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描诸圣容,以利苍生,求我记之。”盛德五年段智兴的第二个年号,盛德五年即公元1180年,是该画卷完成的时间。也就是说张胜温奉皇帝段智兴之命,大约先后花了9年(1172~118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巨型画卷。
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史、艺术史、民族史的重要资料。在《张胜温画卷》中有显教释迦牟尼牟尼佛会图,又有密教的大日遍照佛;有显教观音,也有密教观音,还有具有地方特点的密教观音,如阿嵯耶观音,梵僧观世音、建国观世音、真身观世音、易长观世音等像②。阿嵯耶观音像全身板直,双腿并拢,下着裙上多刻双U形线,秀美纤长,高耸的束发,尖瘦的脸型,细蜂腰和纤细的手臂,具有浓厚的大理国佛像特色,接近邻国泰国、柬埔寨等所谓印度支那半岛地区的造像风格。国立新加坡大学的古正美教授在研究画卷中的“真身观世音像”时说“所谓真身”,在观音佛王传统的用词上,应有帝王的观音身或佛王身的意思。因此,此“真身观世音”像也是一尊观音佛王造像。……可以指谓段智兴的观音佛王造像④。”从《张胜温画卷》可以看出,大理的阿吒力教不是单纯的密教,而是显,密二教相融。在密教形成的过程中,有印度僧人普立陀诃,赞陀崛多等僧人传入的密教,也有中原内地,西藏等地传入的密教。
二、大理国王段智兴与剑川石钟山石窟
剑川石钟山石窟被誉为“南天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剑川石钟山石窟分为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片区。现重点谈谈石钟寺区和狮子关区的石刻造像。石钟寺区和狮子关片区的石窟中已发现二处“盛德四年”的题记,“盛德”是大理国段智兴的第二个年号,盛德四年即1179年,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成画的时间相当。
剑川石钟山石窟第1号窟雕王者造像,王者头戴金刚宝塔式宝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端坐于龙椅上。王者左右侍者7人。窟内雕像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是南诏王“异牟寻议政图”,也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是大理国国王段思良(思胄)及相国与宫廷侍从的礼佛造像,另外还有多种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石钟寺区第2号窟雕王者造像,王者头戴金刚宝塔之冠,端坐龙椅上,左右共雕侍者15人,整窟雕像十分精美,细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该窟雕像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南诏王“阁逻凤出巡图”、“阁罗凤议政图”,也有学者说是大理国“段思平雕像”。
石钟寺区第3窟雕地藏菩萨像。雕像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106幅的地藏菩萨造像相同。
石钟寺区第4窟雕华严三圣像。正中雕毗卢遮佛,左右雕文殊,普贤像,毗卢遮那像背后为阿难,迦叶二弟子。
石钟寺区第5窟维摩诘及观音像。窟正中雕维维摩诘居士,盘膝坐于岩石上,头顶鬓上缠帕,身着交襟宽袖衣,右手结印陈胸前,左手执羽扇置左盘足上,面容清瘦,俗称“愁面观音”。敦煌,北京等地的部分佛学研究专家认为,窟内雕的是一位大理的高僧像,而不是维摩诘像。窟的左侧雕一耳龛,龛的正中雕阿嵯耶观音像,善跏跌坐于方形束腰须旅座上,跌足踏二莲花,手结妙音天印,像左右有二供养人。下台正中雕一替身佛(李霖灿先生称为“替身僧”),结定印,左右有二供养人。窟的右侧,耳龛正中雕杨枝观音,右手持柳枝,左手托钵,结跏趺坐于方形须弥座上,左右雕二供养人。下台正中雕一替身佛,左右雕二供养人。
石钟寺区第6号窟雕一佛二弟子八明王二护法神像,窟长11米,高3米。是石钟寺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窟,俗称“明王堂”。龛台正中雕大日遍照佛,袒右胸,左手结定印,右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面。其造像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84幅“南无大日遍照佛”相同。佛像左右雕阿难、迦叶二弟子,两像站立莲台,双手合十于胸前,后龛壁有二榜题,左榜题墨书“是无上咒,是无等咒”;右榜题墨书“泛淡祥光,泛淡慈光”。大日遍照佛两侧雕有“八大明王”。旁有题书,自左至右为:“大圣东方六足尊明王”,“大圣东南方降三世明王”、“大圣南方无能圣明王”、“大圣西南方大轮明王”、“大圣西方马头明王”、“大圣西北方大发(笑)明王”、“大圣北方步掷明王”、“大圣东北方不动尊明王”。八大明王后背有火焰纹身光,身光上面雕有5尊禅定小佛,八大明王身光上共雕40尊小佛。在八大明王的左右两侧,又雕护法神多闻天和大黑天神。大日遍照佛及八大明王的底座高1.4米,上面雕有狮、虎、象、牛、马、鹿、麒麟等动物。八大明王造像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一窟,对研究大理国佛教密宗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据李正觉先生研究,石钟寺第6窟的八大明王造像是根据唐朝达摩栖那所译的《大妙金刚大甘露军茶利焰鬓炽盛佛顶经》记载雕刻的⑤。罗炤先生对此窟有较深的研究,他在《剑川石窟石钟寺第六窟考释》一文中说:“剑川石窟第六窟应名为‘尊胜佛顶曼荼罗窟’或‘大妙金刚佛顶窟’”。……是依据《大妙金刚佛顶经》开凿雕造的,此窟之佛,明王像与图五的标示完全相符。至此,我们基本明了了此窟的宗教内涵—它是一座展示佛顶信仰与金刚界教法(特别是大乐金刚法与忿怒明王法)有机融合的曼荼罗窟。
石钟寺区第7号窟雕杨枝观音像,又称甘露观音,俗称“剖腹观音”。石窟长12.5米。观音像高1.52米,头戴化佛宝冠,身着短袖长衣,项饰璎珞,右手举柳枝(稍残),左手托钵于腹部。左右两侧有二侍女。龛顶的石壁上有六行白粉题书的藏文题记,汉译大意是:“将世间受无边苦难的众生,从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的,是佛!当把您的尊颜刻在岩壁上时,恳请佛的保佑,把我等福薄的罪恶众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吧!吉祥!”。石钟山石窟第7号窟有藏文题记,说明西藏僧人古代曾到石钟寺区石窟朝拜。
石钟区第8号窟雕女根、佛、佛母、天王像。石窟正中雕一莲花座,莲座上面雕一“女根”,即“女性生殖器”,俗称“阿姎白”。窟壁内两侧各线刻一佛像,右边为毗卢佛,左边为阿弥陀佛。毗卢佛下又刻一尊“替身佛”,左右刻四臂尊胜佛母,阿修罗像;阿弥陀佛下刻地藏菩萨像,左右刻观音像、大势至菩萨像。窟外左右两边雕多闻天王和持国天王像,左天王龛外侧,又有一小龛,龛正中莲座上雕毗卢佛,座下雕一“替身佛”,左右雕四臂尊胜佛母像和六臂阿修罗像。窟顶有墨书题记“盛德四年作□已亥八月三日记”。“盛德四年”,即1179年。窟内壁及窟左侧均雕有四臂尊胜佛母像,像的名称与西藏密宗供奉的尊胜佛像相同,大理地区信奉的尊胜佛母像有四臂,西藏密宗供奉的尊胜佛母像有八臂,大理地区信奉的密宗胜佛母像可能由西藏传入。”
剑川石窟狮子关区第9号窟雕王者造像。窟正中雕一王者像,头戴莲花瓣形王冠。左边雕王妃及小孩;王者右边雕1小孩,左右有2侍从。民间称此窟为“全家福”。王者与王妃之间有一题榜书:“大圣耳呈躅□□大王及后妃男女从者等尊容元改造像昌宁记之”。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此窟雕像是南诏王细奴罗像。
狮子关区第10号窟雕梵僧观世音像,窟正中浮雕梵僧立像,头戴二层方形赤莲冠,头后有圆形浮雕佛光。左手持净水瓶,右手结论辩印。梵僧像左脚傍雕有一犬。梵僧左肩外有一题榜书:“紫石云中信境兰若盛德四年六月七日造像施主工匠金榜杨天王秀创”。该窟梵僧造像是南诏阿嵯耶观音的化身,其造型与《南诏图传》中的梵僧像相同,是南诏开国梵僧化斋故事的再现。同时还与大理国《张胜画卷》第58幅的“梵僧观世音菩萨”像和第86幅的“建国观世音菩萨”像相同,其雕琢的粉本就是来源于《张胜温画卷》上的“梵僧观世音菩萨”像,雕琢时代为大理国段智兴盛德四年(1179年)。
狮子关区第11号窟雕护法力士像。龛的正中浮雕一护法力士像,面部已毁坏,发卷曲,双手执一法器,法器尖部作回卷状。像旁刻“波斯国人”四字。其造像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第128幅“守护摩醯首罗众(即大自在天像)”,像左下方绘一牵牛的侍卫像,卷发,足穿长筒靴,左手执一尖部卷曲的法器的护法金刚力士像相同。
剑川石钟山石钟寺区,1-8窟雕像工程浩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少数几个施主就能完成的。石窟开凿的时间正好是大理国段智兴盛德年间,当时可能是由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敕造的,也就是说石窟从设计、规划、施工开凿都是由官府主持营造的。前面谈到的大日遍照佛、阿嵯耶观音像、梵僧观世音像等雕像的粉本就来源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特别是剑川石钟山石窟中和《张胜温画卷》中都有相同的“替身佛”(替身僧),地方特点较为突出。据杨郁生先生研究“替佛僧”、李霖灿先生称为“替身僧”,白族地区的阿吒力又有“魂佛僧”、“化佛僧”、“引佛僧”、“现佛僧”等多种叫法,叫法不同,但宗教职能是一致的,即是一位替佛在现世说法传教的僧人。‘替佛僧’是阿叱力教的创造,但不是发明,他明显是来自巫的巫术和巫仪。白族地区的巫师在作法中经常自称是神的代言人,是神附体而胡言乱语、手舞足蹈,巫术中的‘跳神’,实际上是‘神在跳舞’。我们没有见过阿叱力‘替佛僧’在法会中的表演,但在剑川石窟、《张胜温画卷》中能经常碰上那熟悉的面容。剑川石窟石钟山区八号窟(俗称‘阿姎白’)龛壁线刻‘阿閦佛’宝座正前方,有一位结跏趺坐的僧人。第五号窟阿嵯耶观音和甘露观音的正下方,亦分别有两位跏趺坐的僧人。《张胜温画卷》‘南无释迦佛会’图,释迦牟尼佛宝座前也画了跏趺的僧人。‘南无逾城世尊佛’画中亦有一位。以上各尊‘替佛僧’的造型均僧相、趺坐,身后有头光或背光,严肃端庄,与佛或菩萨处在同一条垂直中心线上。‘替佛僧’是阿叱力教的一种最有地方民族的‘土特产品’也极大地丰富了南诏大理佛教艺术的个性化和民族化。”
三、重修十六大寺,再现南诏、大理国寺庙辉煌
由于佛教的不断发展,南诏、大理国时期曾在大理地区建造了众多的寺庙,但大理地区是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很多寺庙在地震中被毁坏。到大理国段智兴时,被地震毁坏的十六寺、龙首城、龙尾城、三阳城等古建筑得到了修复、重建,再现了南诏、大理国寺庙的辉煌。
四、设置僧官完善佛教管理制度
大理崇圣寺是南诏、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大理国国主段智兴曾在崇圣寺内设置僧官管理僧尼及佛事活动。姚安县阳派镇阳派村兴宝寺内立有一块大理国段智兴元享二年(1186年)的《兴宝寺德化铭并序》碑,题《大理国上公高踰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皇都崇圣寺粉团侍郎赏米黄繡手披释儒才照僧录阇梨杨才照奉命撰。“皇都崇圣寺”即大理崇圣寺,阿阇梨杨才照曾被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授予“僧录”之职,负责管理佛教僧尼事务。“僧录”的设置始于后秦,据《高僧传》卷六载,秦主命道契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掌僧录。……至唐重置,掌全国僧籍,僧官补授、寺院管理等事宜。日本圆仁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载:“僧录统领天下诸寺,整理佛法。”唐以后地位上升,相当于早期的“僧正”、“沙门统”,为僧官之最高职务。宋代因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化仿唐较强,故僧官的名称与唐、宋的名称相同。
综上所述,大理国国王段智兴在发展佛教信仰的过程中,曾掀起过三个大的高潮:一是敕令描工张胜温绘制了珍贵的《梵像卷》;二是敕造了剑川石钟山石钟寺区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三是维修重建了被地震毁坏的十六座寺庙,使佛教信仰得到广泛普及。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后续将会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 特别推荐 |
▼

▼
本平台收集整理了
百余部
晚清民国时的摄影图片及相关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达古斋古证录》
1930年出版、内容共计700余页
以图文形式将著者所经眼的各类珍玩分门别类列名
揭示了许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鉴定经验
是二十世纪初古玩考证的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此书出版年代久远,印刷数量有限
如今在古书市场售价便宜的也在四五千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研究
南山供秀平台特翻拍整理了此书全部内容
——————————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南山供秀】
感谢有您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