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上海市杨浦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城区发展理念,与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和科教资源外溢相结合,共同孕育出来的丰硕成果。它创造了“政府引导、学科支撑、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是中国大学产学研和学科建设的杰出示范,也是我国传统工业城区向知识创新城区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
面向“十四五”,锚定2035,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作为杨浦区“四大功能区”之一,将不断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核心理念,全力推进建设世界级创意产业核心区、国家级创新创业集聚区和上海未来生活引领区,形成宜创宜居宜业的创新氛围,打造“无边界”创新街区。
为强化、提升和打造环同济创新街区,带动区域发展,此前由我院承办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设计大赛因受疫情影响各项工作开展有所延迟,在春回大地之时特此公告奖项评定结果。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本次大赛共邀请了五位学界与业界专家担任大赛评委:
  • 娄永琪 :同济大学副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世界设计组织(WDO)执委

  • 韩家英:

    韩家英设计公司创办人

  • 朱德才:

    英途联盟创意总监/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艺术总、UBIES亚洲中国区负责人

  • 陆俊毅:

    上海创之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媒体运营总监

  • 刘治治: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大赛共收到逾300件作品,评选过程共包括三轮:第一轮通过邮件评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筛选出入围作品36件;第二轮以在线会议的方式筛选出一、二、三等奖候选作品6件,并由评委对每件作品加以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设计师根据评委反馈对作品进行最终的改进与润色;第三次轮再次以在线会议的方式对以上6件作品进行讨论并最终决定一二三等奖。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一等奖 获奖者:曾军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设计师理念阐述

LOGO图形通过由一个点扩展成的圈,再由一个圈辐射出更多的圈,传递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点带面,不断联结、衍生、融合、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寓意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以及带动城市区域多样化发展的蓬勃动力和生命力。
LOGO的设计概念来自数学中的一个方程式<单叶双曲面, hyperboloid>的演变。这是一个可变的符号系统,以多样的变化组合形成视觉系统,更加适用于未来城市空间中多媒介场景的使用。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二等奖 获奖者:王瑞 胡方超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设计师理念阐述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立足数字化、科技化与智能化,标志作为知识经济圈的凝练,调性也应体现如此特点。本作品关注于知识经济圈的各联系点位置关系、中心与副中心的关系,并用参数化的思路制作标志衍生系统。标志以圆圈作为字标依附的框架,弱化具体衍生图形的比重,字符本身构成圆弧线条,在这个框架中可动、可缩放、可立体化。


二等奖 获奖者:雷小庆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设计师理念阐述

标识以“同”字泛起的涟漪来传递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内涵。标识包含一“同”、一“圈”、一“水”。一“同”象征同济大学,同时“同”也是知识、学识、学问的代名词——“同”既有同舟共济之意,又含区域协同之音;一“圈”则是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如实写照;一“水”则象征博大、包容、开放的胸襟,又有“上善若水”之意。标识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知识经济的扩散传播三个方面来呈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涵。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三等奖 获奖者:王强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设计师理念阐述

标志设计灵感来于环同济中的“同”字;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老子云“有不同而求和谐,达和谐而存不同”。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一个大的经济综合体,大家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为一个共同目的去合作努力。
标志图形为经过设计的2个“同”字,以上下对称的形式构成一个崭新的图案,组合后的图案类似一个回形纹。回形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表达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也表达了经济圈的美好愿景。图形还融入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品牌理念:一核、一圈、多点。图形中间为黄色的矩形块,代表着一核;黄色代表着阳光、能量和知识;用蓝色和绿色线条块状,环环围绕;蓝色和绿色分别代表着科技、艺术以及环保。图形还类似于一个喇叭的图形,象征着经济圈发展越来越好、为上海发声。


三等奖 获奖者:黑一烊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设计师理念阐述

我们分析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资料,对文化的不断更迭、多学科叠加的创新社区的现状有所洞察,再从港口文化、水的状态、智能社区三个来源获得灵感、提取关键元素,结合具有环中心聚集特征的漩涡意象,打造一个感受直观又富有未来感的超级符号。
通过点、线至立体的动态,演绎一个社群由点出发,发展至圈层,再随着时间逐渐由平面化圈层形成多圈层环绕一个中心聚集、不断自我驱动而如浪潮般涌动的发展过程,形象地展现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优势区域联带紧密连接的整体状态,从最初的起点演变成多业态学科叠加的过程,印证“海聚城集”的概念。
该作品还可以通过3D动态演绎从一个点延伸到线圈、从平面到立体环绕的多层线圈的过程,通过波动模拟水如同时代浪潮的涌动,直观地传达区域的多学科叠加与中心驱力。动态的logo带来了驱动感,也迎合当下设计的发展趋势,从极简的抽象元素到立体的观感富有现代感。


三等奖 获奖者:那天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设计师理念阐述

标志的核心图形来自于环同济的标准英文名称“Pan-TongJi“的首字母,将三个字母体积扩充边界至可识别极限形成线框化形式感并交错组合,意指“三区联动”,“三区融合”。将相交错的节点隐去形成明显的亮点,并将负形的多个几何碎片提取成品牌的辅助图形应用到延展视觉中,将“城市雨林式多点共创”的概念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整体标志采用科技感饱满的蔚蓝作为品牌主色调,搭配严谨简洁的黑色几何线条,从视觉上平衡了稳重与年轻态共存的基调。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设计大赛组委会向以上获奖者表示由衷的祝贺与感谢!



阅读更多:


招聘丨欢迎加入同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
徐江教授领衔《设计管理》课程荣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一等奖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22丨弃:从牙膏看无微塑料认证
课程成果丨2020级媒体传达:严肃游戏设计与开发
课程成果丨2021级工业设计:探索想象力边界,幻宇叙事形象设计
同济大学Jarmo Suominen教授参加李克强总理同在华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
课程成果丨2019级媒体传达:数字化视域下的包容与可持续
课程成果丨2022 Studio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协同创新课程
课程成果丨2022 Studio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智能可持续时尚
课程成果丨2020级媒体传达:影像与心理
课程成果丨本科Studio5:不止娱乐——功能性游戏设计与开发
同济大学iDVX实验室荣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同济设创学院FABLAB实验室获评上海市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课程成果丨本科生Studio5:系统化视角下的学习设计与质量设计
课程成果丨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流动的舞台II
设计驱动,赋能社区!设创学子激活同济校园创新力与生命力
新书推荐丨“一点设计”丛书最新出版:《设计商业与管理》
回顾丨数据可视化工作坊:一场交换“隐私”的接力游戏
课程成果丨交互式数据可视化设计
《解放日报》专访娄永琪:上海,此刻,选择了设计!
《设计》专访丨胡飞:学科群建设将使同济设计教育更上层楼
课程成果⼁D&I与LVMH/DIOR的可持续时尚设计
《澎湃新闻》专访Aldo Cibic:以设计激发和创造生活的乐趣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设计」的呈现、思考与行动!
重磅!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发布,尖峰论坛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同济培养怎样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开创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济大学“智能设计本科双学位计划”启航!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一):虚实之间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二):时间之外
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
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
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
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
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LOGO大赛评定结果出炉!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