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王茜瑶庞大的画布前,你会发现你的目光会在画布表面来回游移,特别是在挥洒其上的明亮鲜艳的痕迹。有时,你的目光会落在某条浓郁的线条上,或某个点上。在其他地方,则绘有大面积的红、黄、蓝色块,中间显现的清晰轮廓,与边缘模糊的质感相互交织。这位居住在柏林的艺术家在她创作大尺幅作品时找到了自由。“我喜欢那种无边无际的感觉。”她告诉我。“当我够不着画布的边缘时,就像我不是在游泳池里游泳,而是在大海里游泳一样。”
左:《Like a Firefly Chasing the Waves no.3》(2022),王茜瑶;右:《The Crystalline Moon Palace no. 6》(2022),王茜瑶,图片由艺术家和MDC画廊提供
她想要挣脱束缚的渴望源于她早年接受的艺术教育。出生于重庆,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那里她感受到了传统氛围和严谨的艺术创作方法的局限。她说“我学会了重要的技能:画肖像和静物,到户外去画山、人物和建筑,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的世界,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一幅画。但我也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转移到画布上。”2014 年,她移居德国,在汉堡美术学院(University of Fine Arts of Hamburg)继续学习,并在当代艺术中找到慰藉。受到了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等抽象画家的启发,以及对家乡被长江边群山环抱的记忆,她找到了自己松散、随性的风格。
《The Crystalline Moon Palace no. 6》(2022),王茜瑶,图片由艺术家和MDC画廊提供
王茜瑶用油画棒在一层混合了丙烯颜料的底料上作画,在色调微妙的背景上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笔触。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上,她的三件作品将分别在三家画廊中展出,包括《Carve the time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no.2》(2022),一幅充满炽热橙色线条的夏日画作,她目前与Massimo De Carlo画廊的在伦敦合作举办她的个展“森林里的狂欢”。她说道:“当我在画廊或博物馆发现一幅我喜欢的画时,我会花时间去观察它:一个小时,也可能是两个小时,去享受作品、氛围和它讲述的故事,我希望当人们看到我的画时,也能有类似的经历。”
本文作者Chloë Ashby是一位驻伦敦的作家与艺术记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巴塞尔艺术展的精彩内容。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的非洲及非洲裔艺术家


—
更多巴塞尔艺术展社交媒体
微信&微博:巴塞尔艺术展
Facebook: Art Basel
Instagram: Art Basel
Twitter: Art Basel
Youtube: Art Basel
*内容版权归巴塞尔艺术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与文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