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巴塞利兹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
/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重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巴塞利兹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
巴塞利兹的绘画题材广泛,难以简单地概括,然而他的颠倒的手法却成为他最容易辨认的元素。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巴塞利兹陆续画了许多颠倒的风景、动物以及人物肖像。虽然颠倒的画作在本质上是具象的,但倒挂的行为被认为是迈向抽象的一步。这种描绘方式受到巴塞利兹童年偶像费迪南德·冯·雷斯基(Ferdinand von Rayski)的影响,这位艺术家经常说,把作品倒过来是为了刺激视觉,因为人们在受到干扰时,会更加专注。

其中最为经典的《橙食者》(Orange Eater, 1981-82)系列,让巴塞利兹的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作品描绘了一些似人非人的生物,他们留着常常头发,只露出上半身,正在吞食一种水果。
1979年,巴塞利兹开始创作具有纪念性的木雕。最著名的雕塑系列之一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11尊女性半身像,这些半身像是为了纪念了“废墟中的妇女”,他认为这些妇女是战后重建这座城市的支柱。他用锯子把木头锯开,使这些木头看起来粗糙而又具有挑衅感。该系列的情感强度与上世纪60年代的《英雄》系列画作相呼应。
除了女性半身像,巴塞利兹的其他雕塑也都未经细致刻画,有的十分粗糙,它们用斧头或锯子制成,表面涂了一些颜色,大部分表现了人物形象或人体的某些部分。巴塞利兹拒绝打磨自己的雕塑,宁愿让它们看起来好像是粗制滥造,他说,使用木材是因为“它可以避免任何形式、任何工艺或优雅的吸引力……木材制品是独特的、简单的、朴实无华的”。



与60年代盛行的观念艺术和波普艺术不同,巴塞利兹选择更深入地挖掘一种怪诞的表现主义形式,他用原始的风格和强烈的色调,揭示出战后德国持续蔓延的一种情感上的恐惧。巴塞利兹说,“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社会,这里的风景、人民和秩序都被摧毁了。我不想重建秩序:我已经看够了所谓的秩序。”巴塞利兹的颠倒艺术仍然很受欢迎,但可以说,他在作品中直面德国二战留下的恐惧和创伤的意愿更加持久。在他的绘画中,令人震惊的主题对世界各地的新表现主义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小编介绍/Editor introducti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