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难理解

看看《少年日报》的
小记者们是怎么说的
什么是
当代艺术?
有点复杂
又很简单
跟着馆长畅游
美术馆
走进“年鉴展2021”

一提到当代艺术
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是看似无厘头的绘画
还是简单又深奥的雕塑?
也许很多人会说相比古典艺术
当代艺术总是难以理解
前不久,《少年日报》的小记者们走进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在曾玉兰馆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1”,通过现场展出的数件作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
看看小记者们
是怎么说的
采编五中队:李璐洋

当代艺术是什么?在没有看过2021年艺术年鉴展之前,我对这个话题是完全陌生的。随着周末记者团的走访,近距离接触当代艺术并聆听了讲解,老师带我们开启了解当代艺术的大门。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当代艺术难以理解,不能算真正的艺术。确实,与古典艺术相比,当代艺术更加抽象,更注重情绪的表达。不同于看古典艺术时视觉上的“美”,看当代艺术更多的是要了解作者心灵上的故事。它可能是揭示当代社会上的问题,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因此,它也是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才能感受到当代艺术的美好。
小记者:张清昀

令我印象最深的艺术作品当属《莱茵河》。莱茵河流经了多个城市,它更是政治和文化交叉的地方。艺术家程新皓在莱茵河的源头捡一块石头,沿河将它带到下游,交换新的石头。并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沿途看到的风景和人,以及各色动物。在这样一次特别的旅行中,捡石子扔石子是贯穿始终的,它像是一种特殊的仪式感,同时也在考验体力的极限,并不断探索未知。
据曾馆长介绍,这位艺术家是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他的老家在云南,之前也曾在云南澜沧江边和森林中徒步旅行。同时也是在海外艺术驻留时,想到拍摄《莱茵河》这样的作品。相比之下,云南是未知的地形,而莱茵河的一路上的景观,在地图上则标注的非常清楚,这也体现了西方东方的差异。
在这次观展之后,我感受到其实当代艺术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这些作品还让我们反思现实中的问题,比如网络直播带货的利弊,比如智能手机的迭代带来的亲人间的疏远,又比如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协调……我也愿意在课余多抽出时间,多多欣赏这样的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也能放松身心,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小记者:焦亦旸

此次我跟随小记者的队伍来到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参观“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1”,并且也有幸采访到了曾馆长。
很多人对于当代艺术并不理解,总觉得看不懂。其实现在我们看不懂当代艺术,就和以前的人看不懂毕加索是一样的。曾馆长告诉我们,之所以我们看不懂,是因为有很多现代艺术展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他们不是不欣赏传统的艺术,但是他们不会去做传统的艺术,像很多博物馆中已经存在的绘画或者雕塑。因为在他们看来,当代艺术是非常多元化的,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艺术板块。
小记者:孟沁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楼的作品《雪藏——困》。刚一进门,我的目光瞬间就被这个巨大的作品吸引住了:蚕丝铺满整个桌面,蚕丝之下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许多老式的手机静静地窝在那里,它们仿佛无视滚滚向前的时间车轮,只是恪守在那里,任凭自己渐渐被世人遗忘......
三楼玻璃房的艺术家名册中,我一眼就发现了自己喜爱的艺术家——蔡国强,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这让我感到这么多的艺术品一下子就与我自己的生活拉近了。参观结束,我的眼前仿佛还像幻灯片一样播放着展馆中的件件艺术品,久久不能回过神来。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现代艺术的理解,也增加了许多对艺术作品的兴趣——期待下次与艺术的碰撞!
小记者:赵若然

当代艺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不过我们没有更深入地了解而已。展厅二楼,一大堆盐映入眼帘(李勇政的作品《有盐2》),在温差下颜色与形状都各不相同。盐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被誉为神圣的象征。曾馆长介绍说,艺术家曾经受到留守儿童遭遇的不幸事件的触动用盐创作过另外一件作品。我想作者是想用盐来代表不同的孩子们,有的孩子生活环境艰苦,没有家长的陪伴,在作品中便是那些变了色的盐;而那些生活安逸且舒适的孩子,则是那些白色纯洁的盐。这种强烈的对比,着实让我们感同身受。
小记者:陈奕婷

刘商英老师的《荒原计划》令我深深震撼!他用粗狂的笔触、狂野的画法,向我们展示了罗布泊无人区的荒凉与厚重。其实,印象派正是如此,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理解与感触!曾馆长告诉我们:艺术家与他的团队在罗布泊无人区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完成了这个作品。艺术家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我认为:当代艺术简单了说就是:用一切可用的技术形式把自己心中的艺术展现出来。
小记者:葛羽尘

在我们眼中,当代艺术似乎离我们很远,也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内容。但其实,当代艺术也有一些有趣又富含哲理的作品。其中一件名为《雪藏——困》的作品吸引了我。手机带来的看似是方便、快捷,就如蚕丝一般洁白纯净,但是却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人们也在无形中“作茧自缚”,将自己困在虚拟世界里。其实,在这个手机与游戏横行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现实的美育空间来感受身边的美好。我觉得,馆校联合或许是个好办法。建议美术馆能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多多开展参观学习等活动,这类活动不仅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缓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年鉴展2021
观展
in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说到梁绍基的作品
《雪藏——困》
大部分小记者最喜欢的作品
有了手机以后,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呢?


家庭聚餐时,大家明明围坐一桌,却都捧着手机,完全没有聚餐热烈的氛围。

是啊!是啊!
有时候我想和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心情或者困惑,但看到爸爸妈妈专注刷手机的样子,瞬间就没有分享欲了。
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也被困在了虚拟世界里。
作者想借助作品与观众交流互动,呼吁大家注意与反思电子产品、虚拟网络带来的副作用,回归自然,重启对话。

说到如何理解当代艺术

曾馆长,我的同学们经常说当代艺术很难理解,不知道艺术家想表达什么,也很少走进美术馆,对此您有什么好方法吗?
从小接触当代艺术,多观展、多听讲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从古至今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各个艺术时期的区别。与古典艺术展现更理想化的完美不同,当代艺术讲究对话:艺术家用作品与生活对话,而观众又可以通过作品与艺术家对话。此时的艺术作品形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只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

📍
当前展览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INFORMATION
观展须提前预约,来现场的观众须出示当日有效的“预约码” 。
扫描 乐游上海“一码畅游”
进行预约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创建于2003年,是中国第一家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当代艺术发展服务的公立美术馆。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

小红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