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访谈 | 杨扬:抽象与文化拼贴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访谈 | 杨扬:抽象与文化拼贴 崇真艺客



杨扬首次个展“显现”即将于本周六3月4日在没顶画廊开幕。在与画廊进行的如下对谈中,杨扬将自己的抽象绘画描述为一种“跨时间、跨地域的文化拼贴”,并介绍了支撑其表达的材料研究方法论。



访谈 | 杨扬:抽象与文化拼贴 崇真艺客

杨扬《一整个光辉灿烂的虚浮3》2022,布面综合材料,210 x 150 cm



Q: 杨扬老师,可以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吗?


A:我出生并成长于敦煌,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得表现性绘画硕士。我的创作既渗透古代艺术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考,也建立在对西方现当代绘画的持续研究之上,从德国表现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再到波普和涂鸦艺术等等,这些影响都融汇并统一在我对于材料的创造性使用之中。


我早期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倾向于无、潜意识的表达,而这通常是与自己成长时期的视觉经验有关,比如敦煌壁画上人为或自然的层层破坏痕迹,比如西北地区风沙、暴晒等自然条件下褪色的一切景象。去年我在上海崇明岛上的没顶美术馆进行驻留,在此前后,我在绘画形式上出现更多取舍,以更理性的状态,反思自己对复杂性的追求,减少不必要的概念;同时在绘画语言上适当抑制自身地域性的折射,转而尝试更加多元化、普世性的图式。


访谈 | 杨扬:抽象与文化拼贴 崇真艺客

杨扬《具有形状记忆的欲望5》,2022,布面综合材料,300 x 200 cm



Q: 您的画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神秘、混沌的。您对于自己的创作是如何定义的?


A:我的构图可以说是一种跨时间、跨地域的文化拼贴。在同一画面中会发现抽象表现主义式的笔触和色块、行动绘画式的饱满有力线条、涂鸦式的自由随意笔触,同时又有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拙朴线条。这构成一种在全球化历史视野下,对不同视觉和文化经验的衔接与拼贴。



Q: 请问您为什么要以文化拼贴的方法来处理画面呢?


A:在我看来,这样的绘画饱含时间和思辨的深度,能够存续于媒介更替的当代社会。我希望画面有一种多重时空维度混杂的效果,在我的构想中,历史和时间表象的、无意识构造的虚拟与地域景观互相融合,这或许能解释画面中“神秘”的遐想质感。同时,我追求一种既稳定又不稳定的状态——通过反复的材料研究,我发现看似脆弱、容易流失的效果反而耐久保存。我也想以此宣告,绘画还是需要手工痕迹的,它理应是触摸性的、原始的、不被设计的。


访谈 | 杨扬:抽象与文化拼贴 崇真艺客杨扬《被贴附在聚酯薄膜上》2022,布面综合材料,200 x 145 cm



Q: 是的,绘画的观念性离不开“手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您对于绘画的探索和研究是从两条路径同时进行的。可否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些工作的“秘密”呢?一方面,现在艺术市场对于绘画越来越追捧,一方面,坦率地说,我们确实已经远离了绘画的时代,绝大多数人并不真的知道如何去“读”一幅画。


A:在目前阶段,我通常在落笔前会有预设的效果,但上述我所追求的画面质感很难通过一般绘画材料达到,所以我不断实验各种材料碰撞后发生化学或生物反应的结果。有了材料研究的支撑,我才能迅速准确地表达和输出。


我的研究工作有两个层面:在平面绘画技术上,我研究前辈大师们都在做什么、怎么做,也尽量避开已经广为人知的手法。在色域、方法、材料、构图等方面,我在游戏规则内寻求和之前大师些许的不一样。


另一方面,通过训练,我能够抓住特定材料的控制变量范围,比如温度、干燥时间、用量比例等。举几个例子:某些胶容酸碱形成一种微弱氧化反应,使不同颜料层融合而不互相吞噬;溶于油的材料氧化后会形成稳定的整体,能确保控制图像的范围和规律性;醋酸乙烯树脂和钛白粉会产生强吸附性(吸水吸油),同时保持柔性大和胶性大的特点,一遍遍吸附同一颜色后会产生由深到浅的效果;丙烯酸和矿物质颜料稀水后,渗透吸附在粗纹黄麻、粗纹雨露麻布面,产生特定效果,干后再稀水和碱性墨水交融,而不会破坏上一层的颜色。


这样一来,我可以随时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常常不稳定,难以保存。为此,我还接触到古代壁画修复,借助敦煌研究院古代壁画保护的病害模拟实验,最终达到对综合材料的成熟处理。但与此同时,我也欢迎一定范围内偶尔出现的随机性效果,从而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找到平衡。








杨扬:显现



开幕:2023.3.4 16:00-19:00
展期:2023.3.4-4.28
地点:没顶画廊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1号‍‍



 关于杨扬 

杨扬,1989年出生于敦煌,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于201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表现性油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通过一种当代的、全景性的感知,杨扬反思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技术、主题与图示,并且融合了古代宗教艺术、表现主义、以及街头涂鸦的元素。杨扬强调绘画的过程性,从而令时间在其创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时间面前,自然风貌、艺术史、个人生活经验等各种元素被巧妙整合在一起,使得杨扬的画面立体化和富有层次感。

 

杨扬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包括:杨扬个人项目,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广州,2021;“第四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8;“中国-俄罗斯青年艺术家展” ,圣彼得堡新美术馆,圣彼得堡,俄罗斯,2017;“洛杉矶当代艺术特别邀请展”,洛杉矶,美国,2017;“Artist in Art San Diego”,圣地亚哥,美国,2017;“情节手感”,合艺典藏,北京,2016等。他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个人资助项目立项(2018年)和“最绘画—第二届青年油画展佳作奖”(2015年)等奖项。





 关于没顶画廊 

没顶画廊成立于2014年上海,由当代艺术创作及策划平台没顶公司所发起创办,公司创始人徐震是一位深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没顶画廊致力于推广优秀的艺术家和项目活动,推动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交流。自成立至今,画廊已为新锐艺术家和知名艺术家举办了众多具有策划性的、高品质的个展与群展,成为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艺术平台。没顶画廊善于挖掘和培育具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活跃于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舞台。


没顶画廊代理艺术家包括:蔡坚、陈英、丁力、冯至炫、傅斯特、何岸、李汉威、刘成瑞、陆平原、苗颖、莫少龙、佩恩恩、商亮、沈莘、苏予昕、汪建伟、王思顺、王梓全、徐震®、杨深、杨扬、尭、郑源、周子曦。

没顶画廊合作艺术家包括:边云翔、陈冷、艾略特·多德(Elliot Dodd)、方阳、葛辉、刘娃、郎港澳、陆博宇、蒲英玮、善良、史莱姆引擎、宋琨、夏诚安、夏云飞、张联、张文怡、钟慰。

madeingallery.com

info@madeingallery.com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1号
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周一闭馆)

访谈 | 杨扬:抽象与文化拼贴 崇真艺客

访谈 | 杨扬:抽象与文化拼贴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