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诞生400多年来,一度成为昆剧名作的代言,它是每个昆曲演员的梦,也是每个昆剧团的梦。

上海昆剧团重磅推出的昆曲巅峰之作全本55出《牡丹亭》,作为文旅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晋京展演剧目,将于2023年3月8-10日在中央歌剧院倾情上演,呈现汤翁原著精髓,复原昆曲风流雅韵。
汇聚顶级团队,
倾情打造全本《牡丹亭》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凝聚毕生心血创作的《临川四梦》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人类戏剧作品中的瑰宝。汤显祖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自剧本诞生400多年来,《牡丹亭》一度成为昆剧名作的代言,以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海昆剧团建团四十五年来,对昆剧《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十余次之多。在此期间,凭借不同演员各具特色的多版本艺术呈现,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享有盛誉。2022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讲话精神,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昆剧团从研究原点出发,探本溯源,创排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力求打造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昆曲艺术佳作。

此次全本《牡丹亭》凝聚业内顶级专家团队和主创团队,汇聚业外高端平台和专业力量,更为当下一批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舞台实践机会。上昆特邀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担纲本剧导演,并在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剧本缩编的基础上,亲自参与本次全本《牡丹亭》的剧本缩编工作,特邀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等著名昆剧艺术家传承指导,已故著名作曲辛清华、著名作曲周雪华、已故国家一级作曲李樑担任唱腔音乐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黄海威担任舞美设计。该剧还特邀并汇聚了业外多方力量,在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产业合作联盟的特别支持下,联合梅鹤堂(上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遂昌县委宣传部等出品单位,深挖剧目底蕴,共攀艺术“高峰”。
上昆“五班三代”的强大演出阵容参与了演出,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扮演者由“昆四班”的罗晨雪、胡维露挑梁“全本”,“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在剧中分别饰演“判官”和“完颜亮”,上昆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55出“全本”的创演。

全本《牡丹亭》的创排凝聚着上昆几代人的心愿,接棒这部传世大戏,是压力更是难得的机遇。在老艺术家们的带领下,青年演员们苦练技艺,迅速成长,接续传承,让这部青春靓丽的全本《牡丹亭》精彩亮相于舞台,让青春满堂的新一代观众邂逅属于他们的“杜丽娘”与“柳梦梅”。


上昆全本《牡丹亭》定妆照
探源昆曲经典,
呈现呈现原著精髓
此次全本《牡丹亭》的创排吸纳当代艺术元素,以全新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重新创作,实现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创新。全本《牡丹亭》充分保留原著的丰富内涵和人物性格,坚持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词曲完整,包括原著每出戏结尾的集唐诗,也通过剧中人物首次呈现在舞台上,不仅做到原著精神的完整解读,也体现了新颖别致的舞台样式和艺术表达。

上昆全本《牡丹亭》定妆照
全本《牡丹亭》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使全剧尤其是中、下本充斥着爱情、理想与社会的联系与碰撞,提升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除了《惊梦》《寻梦》《写真》《闹殇》《玩真》《幽媾》《欢挠》《冥誓》《回生》《硬拷》《圆驾》等表现爱情主线外,该剧涉及的战争、宗法、礼教、文化、历史、民俗……丰富宏大,在爱情主线的一波三折中,社会现实与时代背景成为贯穿全剧的副线,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牡丹亭》所蕴含的人文艺术价值。此外,发挥上昆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势,演绎塑造好杜夫人、春香、陈最良、石道姑、判官等剧中配角,为以文雅见长的生旦戏增色增趣。

该剧的唱腔音乐根据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的《纳书楹曲谱》整理改编。在遵循传统昆剧艺术的前提下,对南曲唱腔柔婉流丽有余而刚劲跌宕不足等特点进行调整与丰富。唱腔配器和配乐充分发扬民族器乐个性较强的特点,剧中多次采用古琴、古筝、笙等乐器,包括全剧开幕曲也采用古琴奏的昆曲主调,创作出贴近情节人物、清新流畅、细腻隽永的音乐形式风格。
舞台呈现结合宋明历史文化和美学特征,将诗化的境界和巧妙的场景充分融合,完整传递原著戏剧精神。导演坚持“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创作理念,结合昆曲本体与现代审美,将传统戏曲的身段程式、夸张表演、科诨武戏等表现手段熔为一炉,以虚幻朦胧、诗意唯美的舞台氛围,典雅端庄、妍丽明亮的演出气质,烘托表现杜丽娘和柳梦梅多彩壮观的人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生命意义的追寻,再现汤翁的艺术精神和东方式奇幻的“爱情神话”。

郭小男导演认为,“要不断开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是我们这代人重要的文化使命。不偏颇、不简化、不丢失原著文脉,保留和发掘作品中弥足珍贵的价值体系,忠于原著精神,创新表现形式,让全本《牡丹亭》通过本次创排获得正本清源式的回归与重塑,使之更为持久地表达和弘扬原著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义。”
讲好中国故事,
唱响中国声音
汤显祖《牡丹亭》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极高,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作为全国唯一复原全本55出《牡丹亭》“真国色”的院团,此次创排是上昆守正创新的一次潜心创作,也是上昆清醒而自觉的文化选择,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与仰望,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环境和人文内涵的深度探源和重塑。
全本《牡丹亭》是一部诗情画意、结构复杂、篇幅宏大的奇幻作品。上昆力图以创新的戏曲演出模式,在集成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基础上,将这部文学价值极高的作品以全新表现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发展出让未来年轻观众群、世界其它文化圈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并欣赏的国际文化语言与文化符码体系,将昆曲以新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国内外观众。



上昆全本《牡丹亭》定妆照
该剧2022年11月在上海首演大获成功,被观众认为守住了汤翁原著深沉的历史品味与美学风范,同时又注入了新时代大众的审美精神和鉴赏情趣,赢得了新老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一致好评,被专家誉为“以今人视角,实现了古典经典的当代回归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了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最新提炼成果,传递着文化的自信自强。”

演绎全本《牡丹亭》是一次浩大的艺术工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全本《牡丹亭》凝聚着上昆几代人对昆剧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是我们每一个昆曲人的守望和梦想,其价值意义远超出创排一出戏、一部古典名著的意义本身,是一次超越性的回归与创造。全本《牡丹亭》的创排是昆曲人在新征程上,秉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向经典致敬的一次再出发,也是切实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转换为重塑经典的一次生动实践。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本《牡丹亭》受邀作为全国两台“经典复排剧目”之一参加文旅部展演,这也是该剧在创排后首度来京展示汇报。上昆深感荣幸,倍受鼓舞,并将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向世界传播华夏最古雅的声音,铸就中国昆曲文化新的辉煌。
—— 谷好好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
上海昆剧团团长
—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上本丨3月8日(周三)19:30
中本丨3月9日(周四)19:30
下本丨3月10日(周五)19:30
【演出地点】
中央歌剧院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78年,首任团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团长为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以保护和传承昆剧艺术为己任。自建团以来,抢救、整理、演出近300出精品传统折子戏,近70部整本大戏。剧团在致力于艺术继承的同时,有效推动新剧目的创作,曾四次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三次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剧协等部门授予“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剧目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艺术奖励。
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先后共有12人13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2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2人29次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1986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
上海昆剧团以精彩的剧目、精湛的演出为艺术追求,曾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捷克、比利时、希腊、丹麦、瑞典、荷兰、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获得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享有盛誉。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