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ika Grzymala 1970年出生于波兰扎布热。10岁那年,她和家人举家搬迁到德国汉堡,并在德国开始接受艺术教育。
作为一名以用柔软灵活的胶带创作当代艺术装置而成名的艺术家,Monika Grzymala 最初接触的却是石雕这种坚硬冰冷的古典艺术。在凯泽斯劳滕学习了4年雕塑后,Monika 在卡尔斯鲁厄、卡塞尔和汉堡的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在此过程中,Monika 逐渐发现自己对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对物体本身更感兴趣,其艺术创作也从雕塑向当代艺术转变。

Monika Grzymala 在汉堡美术学院学习时期作品《循环 01》
2001年,Monika 在汉堡斯泰灵根地区的一个滑冰场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型艺术装置《零度以上》“Ein Grad über Null”。艺术家先在冰面上画满线条,然后关闭滑冰场的制冷设施,让作品在“零度以上”融化成一片混沌。“线条”这种元素从此始终贯穿着 Monika Grzymala 的装置艺术创作。

《零度以上》,德国汉堡市斯泰灵根,2000

2002年,她在汉堡 Kaispeicher A(今“易北爱乐厅”)展出了艺术装置《领地》“Territorium”。长达10千米的电工胶带在展厅的墙壁和柱子间缠绕,如巨大的蛛网占据着场馆空间。该作品是“空间绘画”系列作品的雏形,也是让 Monika 在当代艺术界扎根的初始“领地”。

《领地》,Kaispeicher A,2002
之后的几年,Monika Grzymala 接连创作了《茧》“Kokon”、《世系/扭曲》“LineAge/Twisted”、《转变》“Transition”等以胶带为材质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Monika 采用了多种不同颜色和质感的胶带组合形式,她的艺术风格也日趋成熟和丰富。

《转变》,纽约 Marian Goodman 画廊,2006
2008年,Monika 创作了装置作品《空间绘画(线)》“Raumzeichnung (Linie)”。从这件作品起,“Raumzeichnung”这个 Monika 很早就曾提出的概念开始成为其艺术创作的标签。而随着《破裂》“Ruptures”、《没有两个》“Pas de Deux”等一系列“空间绘画”作品的展出和传播,“Raumzeichnung”逐渐成为了被欧洲艺术界和媒体认可的专有名词。

《破裂》,伦敦 Drawing Room,2008

而实际上,除了以胶带为载体的“空间绘画”装置外,Monika Grzymala 对纸艺也情有独钟。古典艺术中的纸通常仅作为架上艺术的背景和支持媒介,而 Monika 则将“纸”作为表现空间张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她在工作室使用桑树纤维造纸,用纸创造出起伏和线条,让纸本身成为作品中的主角。

《蚀》,东京艺术博物馆,2010
2010年,Monika Grzymala 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里程碑事件。她的作品《无题(绘画的骨骼)》“Untitled (Skeleton of a Drawing)”受邀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虽然该作品仍然被艺术家归为“空间绘画”系列,但这次 Monika 使用的创作材质是软陶。这件悬挂在 MoMA 马龙中庭的装置让 Monika 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Raumzeichnung”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无题(绘画的骨骼)》,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0
此后,Monika Grzymala 开始在全球各地的知名美术馆和艺术展会展出自己的“空间绘画”系列作品。除了作品和展览的体量逐渐扩大,“空间绘画”的表现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如《空间绘画(漩涡)》以黑白两色的胶带在维也纳著名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中编织出相互纠缠的复杂结构,而在沃尔夫斯堡美术馆展出的《空间绘画(石油)》中,Monika 用胶带将美术馆的中庭变成了布满黑色藤蔓的“工业雨林”。

《空间绘画(漩涡)》,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2015

《空间绘画(石油)》,沃尔夫斯堡美术馆,2021

前文曾介绍过,Monika Grzymala 在学习艺术之初接触的是石雕这种古典艺术形式,而雕塑的技艺也对 Monika 的当代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空间绘画”的创作中,她不允许自己将已经完成的线条去掉或修改,就像雕塑家无法将已经雕刻过的石料复原一样。Monika 曾在采访中说,她在创作时会将想法注入到线条中,这些不可撤销的线条记录了她在创作时的情感和思绪,就如同艺术家在创作时的自画像。而这也是为什么 Monika 形容自己是“绘画的雕塑家”。

《空间绘画》,伦敦 Sumarria Lunn 画廊,2011
对 Monika Grzymala 而言,作品所存在的空间是她创作的“缪斯”之一。与在平面上完成二维绘画的过程相似,Monika 会在创作前仔细的观察空间,并将对空间的印象变为在纸上的草图。而随着在布展过程中对空间的进一步感悟,艺术家也在时刻调整着作品的表现形式。因此,每个“空间绘画”作品都是为展出的空间特别定制的,这让 Monika 的“空间绘画”作品不可转移、不可复制。

《空间绘画(低音)》,柏林 Crone 画廊,2012
也正因如此,“空间绘画”作品的存在总是短暂的。它的生命周期从一个展览的布展开始,到一次展览的撤展结束。而在这个过程中,作品的外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 Monika 完成作品的创作后,时间、重力和环境开始对创作的介入。它们在“空间绘画”的生命周期内一点点改变线条的位置和形态,和艺术家一同塑造作品的最终形象。

《空间绘画(液体/液体重力)》,德国锡根当代美术馆,2015

《空间绘画(外/内)》,伦敦 Lisson 画廊,2016
Monika Grzymala “空间绘画”系列的创作还远未结束。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她继续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入一个个空间,用丰富的“线条”创造出更多的当代艺术奇观。

《空间绘画(阵列)》,诺伊马克特 Lothar Fischer 博物馆,2017

《空间绘画(环线)》,安特卫普 Sofie Van de Velde 画廊,2020





👇点击下方海报查看展览详情👇
一、预约方式
1、观众需通过北京时代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仅接受个人预约;
2、关注北京时代美术馆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展览活动 – 预约通道】进行预约观展;
3、预约成功凭二维码入馆参观。
二、参观注意事项
1、观众参观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入馆和观展时请保持距离;
2、严禁携带饮料及食物入馆,严禁触摸展品;
3、如有任何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13240806818。
* 我馆每天进行三次全馆消杀工作。观众体验各类设施设备(vr眼镜/键盘/手机/平板电脑等)后,由专人负责及时用酒精对设备进行消毒,并提供消杀用品,观众亦可自行取用,保障每位观众安全参观。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