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
益
课
堂
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
人类从未停止对美的发掘和描绘。大约两万年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到现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跨越了漫长的历程。“美”是相通的,“美”是认知能力,“美”是生命价值。
因此,自2020年2月起,鸿美术馆将同时推出两栏线上美术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艺术史、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作为线下暑期公益课堂的延续,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转折性的案例和典型性作品,给孩子们讲讲艺术发展过程上的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人物、一件作品。

五代两宋绘画艺术14:武宗元
12
绘画艺术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首都汴梁,画家云集,名手如林,原在西蜀、南唐的一些画家也相继来归,是继唐代长安、洛阳之后的又一古代绘画中心。宋代绘画与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商人市民等对宫廷绘画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及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的创造。
北宋初期,宗教人物画继承了唐以来的传统,创作仍较活跃,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稿与绘制。如宋初的高益、高文进、石恪以及武宗元等人。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宋代道观修建甚繁,最有名的是真宗时为掩饰对契丹战争的失利而修建的玉清昭应宫。为绘制壁画曾在全国三千多画家中选拔出以武宗元、王拙为首的一百余人。据史料记载,玉清昭应宫壁画场面宏伟,人物众多,王拙曾画五百灵官、众天女朝元;张昉画三清殿天女奏乐,人物高长余。令人惋惜的是,玉清昭应宫毁于火宅,只见于历史的记载中。
武宗元是北宋重要的画家,宗法吴道子,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年十七即能画北邙山老子庙壁,颇称“精绝”。曾在洛阳上清宫画三十六天帝,其间赤明阳和天帝画成宋太宗相貌,真宗赵恒见之,叹其画笔之神。曾在广爱寺见吴道子画文殊、普贤大像,武由此杜绝人事旬余,专在广爱寺刻意临摹。




武宗元目前存世作品仅《朝元仙仗图》卷一件,而此件作品从形式来看应是宫观壁画的稿本,或为武氏绘制玉清昭应宫壁画时所制。武宗元作为享誉一时的著名道释人物画家,曾经创作过大量的壁画作品。据记载,他在洛阳、开封等多处寺观中画过大量壁画,可惜均已无存。而另一件传为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实为后人摹本,可信为其真迹者只有《朝元仙仗图》卷一件了。
《朝元仙仗图》卷所表现的是道教故事,描绘众神朝觐道教最高天神——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全卷由两个帝君、十一名男性神仙、八名神将、六十六名女装神仙(其中男性的金童亦作女装)组成了庞大的仪仗队列。队列由武士型的神将开路,两名头上有圆光的帝君——南极天帝君、东华天帝君分别由男仙、女仙们簇拥着;金童、玉女是天上诸神的侍从,在队列中,他们分别手持旗幡、伞盖、香花诸物,有的还弹奏着乐器。这个队列于祥云托浮的天桥上、在清雅的乐曲伴奏下缓缓前行。




画中人物身份特征及性格特点通过面部的细致刻画和所持物品装饰的不同,都十分鲜明地表现出来。帝君的形象庄严雍容,神将武士威猛雄壮,仙人们则表现出智者的聪睿,女仙们更是身姿妙曼、顾盼生辉。图中人物位置高下参差,安排得错落有致;衣袂虽然有些相近,画家却把它们处理得流动多变,并不给人以凌乱的感觉。衣袂、飘带的飞动之势,更增加了队列缓行于天际的动感。
在用笔上,衣纹用“铁线描”,线条圆劲,流利酣畅,笔力雄健。人物面部刻画细致,神态各异,与衣纹线条配合准确和谐。画家通过用笔疾徐、线条粗细的变化来表现不同人物,既使画面形象不过于呆板,同时也增强了对不同性格特征人物的表现力。武宗元的白描应该说是取法高古,他师法唐代画圣吴道子,年轻时就曾在寺观中见吴画损毁而奋笔补之,并且达到了与原画神形相合的境地。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手机:18621536111
11F, NO. 1818 Huangxing Road, Shanghai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