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上,我们将于各个研究计画中明确观察到一份对土地政治的共同关注,进而演变到一种与图景互动的关系美学。在整个亚洲,艺术家们正在与自然接触,就环境正义、宗派主义与灵性,并与基础设施和农业劳动力等问题发表评论,同时通过阐述该地区的民间传统和创伤,使亚洲本土化的概念更加多元。
Joydeb Roaja的钢笔画和表演以身体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展示了朱玛人(Jumma,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Roaja家乡的 11 个土著民族)和该国大多数的孟加拉人之间权力动态的逆转。例如,Roaja的钢笔画系列“Submerged Dream”(2022 年)扩展了他对吉大港军事化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1962年竣工的Kaptai大坝建设导致朱玛地区洪水泛滥的历史,探索围绕土地正义和政治生态的跨代斗争。
将由Jhaveri Contemporary艺廊在“艺术探新”展区呈现,Roaja的图画描绘了朱玛的男女站在画面中心,他们的身体一半淹没在为 Kaptai 大坝创建的人造湖中,该湖淹没了 Chakma皇家宫殿等社区地标。图中可以看到人物举起手臂将宫殿和其他物品拖出水面。他们携带的物品中有一个编织篮子,它承载着下一代,他们将继续在孟加拉国的国家基础设施内为获得承认和权利而斗争,这里以测量员、军队和潜水员的缩影为代表。
由左到右: 《The Outlaw’s Flag》局部(2017),Jakkai Siribut,图片由艺术家和纽约弗劳尔斯画廊提供
但是,尽管缺乏国家的承认不断给朱玛人民带来痛苦,但在多民族国家的叙事中,有时会动员土著的概念来排除少数移民。Jakkai Siributr的混合媒体和视频装置《The Outlaw's Flag》 (2017) 对此进行了研究,该装置将由弗劳尔斯画廊在“亚洲视野”展区呈现,专注于罗兴亚难民危机。Siributr的手工挂毯将缅甸、泰国和孟加拉国的国旗重组为一个虚构国家的符号,为这四个国家排挤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罗兴亚人设想了一个家园。悬挂的纺织品由渔网、塑料珠和贝壳编织而成,这些材料让人想起缅甸若开邦首府实兑(Sittwe)的海滩,艺术家于2015年在新一轮暴力事件爆发后访问了该海滩的罗兴亚人。难民从沿海城镇逃离这个佛教国家,前往泰国西海岸的拉廊府,却发现他们自己在抵达后被地方当局和泰国海军推回海中。
《Ritual object 1》电影静帧(2022),Ngoc Nau,图片由艺术家和Vin艺廊提供
除了政治议题之外,亚洲的在地性还体现在探索人与精神关系的作品中,例如由Vin艺廊于“艺术探新”展区呈现的Ngoc Nau的视频装置《Ritual object 1》 (2022)。是艺术家在越南太原城工业景观中拍摄到的生动画面,内容是祭拜被称为Đạo Mẫu的三界母神,这是民间传统精神的鲜活场景,是当今越南普遍盛行的习俗。作为天堂、水域和森林的守护者,女神通常被认为是植根于本土万物有灵论的自然力量的融合者。
《The Pendulum》(2023),卡葳塔・瓦塔娜嫣恩,图片由艺术家和Nova Contemporary艺廊提供
卡葳塔・瓦塔娜嫣恩的系列作品“Field Work”(2020至今)则将战争体验植入景观中,该系列将人类劳动的未来状况拓扑为普遍的。由Nova Contemporary艺廊代理的《The Scale of Injustice 》(2021)和该系列的新作品《The Pendulum》(2023)将在“艺术探新”展区呈现。在前一个视频中,艺术家的身体同时充当着放置在泥土地面上的一组巨大的天平支点和盘子。象征着印度棉农为种子主权和公平收入而进行的斗争,天平从未达到平衡。棉花种子落在两端的篮子里,而艺术家扛着重物砸在地上,洒出种子。
从王凝慧对现实难以察觉维度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标量游戏产生了类似的兴趣,这导致了她的新项目《Quantum Dream Machine》(2023 年)的展开,该项目由胶囊上海在“艺术探新”展区呈现,并即将在雷克雅未克的 Kling & Bang 艺廊与UCCA沙丘展出。
《Untitled》(2023),王凝慧,图片由艺术家和胶囊上海提供
王凝慧项目的灵感,源自一张酷似外星文明制造的水晶吊灯形状的量子计算机图片,这引发了艺术家将量子计算机视为水晶球的想法。这一想法有效地成为构成她最新作品《Untitled 》 (2023)的雕塑作品的原型。作品由3D 打印的不同原子轨道的基础几何部件模型铸造而成,并以原子核周围电子的概率分布排列,构成作品的雕塑是成对制作的。一个部件是超哑光黑色的,另一个部件是反光不锈钢的,每组作品通过加倍观众的感官体验来激活周围的空间。
这些时间和空间的叠加,与亚洲当代艺术家探索图景作为重新分配与排列的物质、政治和技术领域的方式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抽象。当他们从对现实的表现转向形而上学领域的社会历史分析和映射时,为了适应超越人类的社会性,他们的艺术作品将关系美学的范畴定位在土地本身。
本文作者刘曼堃是一名常驻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当代艺术研究者和作家。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巴塞尔艺术展的精彩内容。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的非洲及非洲裔艺术家


—
更多巴塞尔艺术展社交媒体
微信&微博:巴塞尔艺术展
Facebook: Art Basel
Instagram: Art Basel
Twitter: Art Basel
Youtube: Art Basel
*内容版权归巴塞尔艺术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与文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