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舞的观众们,近期因微信改版,不常读、不设星标的公众号的消息会被折叠。请⭐️星标我们,不要错过一手消息~
点击上方“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后,点击右上角菜单栏“…”,点选下方“设为星标⭐️”即可哦~
让我们给这位会设星标的生物点个赞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文
上海金星舞蹈团青年编导专场《速说、交流与表达…》即将在3月10日至11日上演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今天让我们有请孙主臻、汪涛两位编导讲讲作品背后的故事。
孙主臻作品

《迷雾之路》《致巴赫》都选择了巴赫的曲子。
创作者的艺术表达和生活状态紧密相关,巴赫的作品非常治愈,《迷雾之路》《致巴赫》都创作于2020年,对我而言是一个需要被治愈的时期。
《迷雾之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在我的年龄段,工作和家庭赋予了我很多社会角色,我时常感觉自己走在十字路口,难以抉择,但角色带来的责任会让我打消顾虑,时候到了,也并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在当时的心境下,我排了《迷雾之路》,站在社会的某个角落,与自己对话。我倾向于表现画面的流畅和美感,以一种静水流深的方式,而不是将痛苦与纠结外露。


《迷雾之路》剧照
《致巴赫》缘起于我想在空间处理上做创作尝试。我们团里有两位长得很像的女演员,相互之间也很默契,我决定为她们编创一支双人舞。后来无意中听到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很受触动,它像是伸出手,引领我往前走,于是我用了其中的部分。


《致巴赫》剧照
舞蹈是我表达生活感受的方式,这两个作品非常感性,记录了我当时的生活状态。
编舞过程是怎样的?
编舞过程痛并快乐着,同时在进行。《迷雾之路》出现的契机并不美好,如果它美好,那么我的创作冲动大约不那么强烈。往往是被触及了内心深处,我才会创作。皮娜·鲍什说:“我跳舞是因为我悲伤”。在我上学的时候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悲伤的时候人会沉静下来,反而会重新审视自己:原来我是这样的吗?我需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
跳舞只需要完成编舞意图,而作为编舞,作品的思想性更为重要,同时需要独立、果断完成更多的工作。比如与人沟通,我和同事们朝夕相处,看似相互了解,但是创排过程中,我们又要重新相互认识,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希望挖掘对方和自己的另外一面。我相信每一个编舞、舞者都希望自己可以胜任多元的创作。
我们就像拉链一样,并肩往前,形成一条线。
作品得到过怎样的反馈?
我按照舞蹈的结构,对音乐的结构进行了拆解,没有完全按照巴赫作曲的顺序来,有的观众喜欢,但也有对曲子有既定印象的观众会觉得不满足,《致巴赫》给他的视觉感受,与他之前对《哥德堡变奏曲》的听觉印象不符;还有的观众觉得两位舞者就像两个音符,配合完成变奏;专业音乐人则对巴赫曲子的节点、断点,乐曲拼接有很不一样的分析。


《致巴赫》剧照
我会倾听观众席不同的声音,我相信舞蹈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从各种声音中,我能够检验自己的作品,同时进一步启发创作思路。
相比之前的演出有什么变化?
每一分每一秒,一切都在变化。
我没有改动作品,但演员换了很多,我会根据他们的个人特质进行小小调整,比如张力收放的程度。但《迷雾之路》整体依然表现的是一种内心强韧的状态。
我想一部作品如果太完美、完整了,没有变化了,它是不是就可以进博物馆了?
会更加关注女性题材吗?
此次的青年编导专场,恰巧把《迷雾之路》《致巴赫》安排在一起,两部作品都采用女演员演绎、使用古典音乐,源自我在特定时期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并非刻意进行类型化题材创作。
我非常关注女性艺术家,包括电影、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在审美经验、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中,还是会继续尝试女性题材的创作。
上海金星舞蹈团
孙主臻
“
之间
BETWEEN
在矛盾与虚伪之间 在贪婪与欺骗之间
在幻想与疑惑之间 在简单与善变之间
在伟大与渺小之间 在中庸与可怜之间
在欢乐与痛苦之间 在战争与平安之间
在路与路之间 在人与人之间
在……之间

✦+
+
灵感来源是什么?
有一个元素贯穿在我所有作品中——“行走”。我喜欢不时到外面咖啡馆坐着,观察行人的状态。每个人的行走速度不一样,交错时会形成很多画面。《之间》的入手点也是“行走”。
作品一开始叫《抵拢倒拐》,我在成都生活了6年,在问路的情境下,这句四川方言的意思是,从这里一直往前走,走到尽头再拐弯。
后来我突然发现在行走中的某个瞬间,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关系很奇妙。表面上互不相干,但在观察者的角度,擦肩而过的他们之间好像是有故事的。在这个基础上,我才把作品的方向放到了“之间”。

作品分成三段,第一段行走为主,第二段在行走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身体状态,比如虚伪、矛盾、贪婪、平和、伟大、渺小……我并没明确的所指,而是希望观众看到画面,接收到这种状态后自由联想。
✦+
+
描述一下您的创作风格?
我一直在延续金老师的创作理念:一定要与观众交流。
我的作品里线、面的变化快且多,方向和角度一直在流动变换,不太会出现整齐的大舞段,所以会带来丰富的画面。台上一直在动,观众可能不知道该看谁。这个特点从2006年我开始第一次创作的时候,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当演员的时候会接触不同的质感。观察和学习其他舞者的跳舞方式,融会贯通,慢慢地出现我自己独特的身体认知和舞蹈风格。
我的很多创作灵感则是来自于生活中不经意的某个点:某种质感、某个画面、某种情绪、某个技术……切入之后,形成一个舞段,我再从编导的位置跳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观看,从这个舞段带来的感觉出发,再去顺着方向寻找。成熟后就会变成完整的作品。

我的生活比较简单,波澜不惊,独来独往,没有琐务缠身,在工作上可以更全神贯注。长久的独处会给人带来一种气质。当你往那一站,就会弥漫出孤独感。我在做第二个独角戏的时候,就把孤独放到很大,在台上自我对话。现在我也有意识在避开这个主题。因为以孤独为主题的创作,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它是我生活的常态。
✦+
+
在舞台呈现上,这个作品相对素朴。
舞蹈聚焦在身体,还是以身体语言为主。从2006年到现在,我尝试过许多不同的表达形式:多媒体、道具、弹力威亚,和音乐家合作……我的作品就差开口说话了,也许下一个独角戏就会说话。但最终还是会回到身体本身。
金老师说,一部作品在排练厅里在不借助舞美等情况下观看,如果能完整呈现,是一部好作品,那么可以走进剧场,与观众见面。舞美只能让作品锦上添花,作品在创作之初不能依赖于舞美帮助完成。

手段只是辅助,出于表达需要,才会被采纳。我特别认同金老师的创作理念,基本上属于我的职业价值观了。任何方式你都可以尝试,但最终是为了寻找到你自己的表达方式。
✦+
+
形容一下《之间》。
流畅、集中。
《之间》给予观众的空间比较大,它的指向性不那么强,需要观众把自己代入,积极地联想和想象。中间我一度想把它变成一个纯肢体作品,沿着肢体逻辑创作,什么都不说,连情绪都没有。由一个动作元素发展变化,再发展,最后可能折回来或继续走向远方……整个作品的呼吸、动能形成一个能量场。

《之间》很集中,在行走这条线索上,从上坡的状态,持续攀爬,慢慢力量越来越大。到了第三段倒带,所有的动作、画面全部倒着进行,非常流畅,就跟看电影一样。
上海金星舞蹈团
金星舞蹈团青年编导集结
多位新锐创作者各展风格
来一场自我与时代的对话

速说、交流与表达…
Sketches of Life.
《卯时》 编导:刘晓彤
《涟漪》 编导:宗涔洋
《之间》 编导:汪涛
《漩涡》 编导:刘晓彤
《致巴赫》 编导:孙主臻
《线向》 编导:宗涔洋
《迷雾之路》 编导:孙主臻
* 演出顺序以现场为准
金星舞蹈团青年编导作品专场
《速说、交流与表达…》
此次金星舞蹈团青年编导作品专场集结了来自上海金星舞蹈团青年编导们共七部风格各异的作品,分别是《卯时》、《涟漪》、《之间》、《漩涡》、《致巴赫》、《线像》、《迷雾之路》,这些作品源于编舞者们对世界的感悟、对生活的观望、对自我的探索,在舞台上写一封给人生的信笺,探讨在当今的时代如何寻找前路、如何表达心声、如何在天空与海洋包裹的土地上找到自己。

演出团队:上海金星舞蹈团
演出时长:约9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
演出时间:
2023年3月10日19:30
2023年3月11日19:30
演出地点: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大剧场
演出票价:
80/180/280/380/480/580元
双人套票:280元及以上票价购买两张享85折,即476(280*2),646(380*2),816(480*2),986(580*2)

咨询热线:
021-52990372,021-52995821
购票攻略
现场购票:请至虹桥路1650号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1F售票处购买;
在线购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均可在线选座购买。

扫码购票
购票须知
1.购票方式:采取在线选座,可选择电子票或纸质票寄送;
2.取票方式:为避免演出前取票人员大量聚集,售票处将进行人员分流,请于演出日之前取票或者于演出当天提前90分钟到场并遵循剧场安排有序取票;
3.入场时间:为避免演出前观众大量聚集,演出提前60分钟可进入剧场,提前30分钟可进入观众席;
4.入场条件:观演期间请全程佩戴口罩。
5.购票时请确认订单信息(场次时间、票价、张数、座位等),演出票一经售出,不支持退换。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