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喜报!我院教务团队荣获“2022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喜报!我院教务团队荣获“2022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崇真艺客


3月8日,同济大学隆重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暨“同心绘蓝图  踔厉更扬帆”表彰会。我院教务团队荣获“2022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喜报!我院教务团队荣获“2022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崇真艺客


这是一支“一专多能,为学院多元化人才培养保驾护航”的巾帼团队。基于学院“成为一个兼具时代使命、全球视野、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前瞻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的使命与建设目标,学院教务团队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人才培养中心(learning support center)”的创新型职能定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支撑部门,全面落实学院、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力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一个可以设计教育的设计教育”。

喜报!我院教务团队荣获“2022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崇真艺客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背景,既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教育经历,也有龙头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这为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基础。基于学院工作实际,团队充分发挥成员的个人优势,用设计思维科学构建“一专多能、协作联动”的团队分工协作模式,满足学院创新性、多元化且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

团队成员有超过百分之五十是党员,其他成员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团队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提升,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种模式。

团队始终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为工作指导思想,践行学院构建的三全育人格局,强化科教协同育人、产教协同育人、国际合作育人,强化育人生态和学生成长环境建设。多年来,团队积极参与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和同济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15年和2017年团队成员参与的《创新移动课堂国际化跨学科协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立体T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教学项目分别获得同济大学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队成员在学院年终评优中屡获佳绩。

喜报!我院教务团队荣获“2022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崇真艺客


目前,学院本科共设4个专业、1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及2个交叉学位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生共设9个研究方向;学院下辖设计学和艺术设计2个硕士学位点,1个设计学博士学位点;同时招收学历学位留学生、近50个交换项目的外籍学生、12个双学位项目的外籍学生及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时全英文硕士项目和“设计博士”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因素。

这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的巾帼团队,以专业和敬业精神有效保障了学院创新性、多元化且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有力地支撑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科发展。






祝贺人才培养中心!

设创前行的每一步,

都凝结着不平凡的女性力量,

感谢为设创学院发展贡献力量的每一位“她”!





编辑 / 榴莲

责编 / 雪青



阅读更多:


招聘丨欢迎加入同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
「东看西看」展览开幕:在艺术与设计之间
【重磅赛事】2023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设计赛道正式发布!
《She Ji》学报第三十期导览
入选MFA示范课程、产学合作育人立项、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同济设创喜报频传!
《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之同济设创Aldo Cibic教授和Kostas教授
徐江教授领衔《设计管理》课程荣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一等奖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23丨弃:如果给海上垃圾建个国……
课程成果丨2020级媒体传达:严肃游戏设计与开发
课程成果丨2021级工业设计:探索想象力边界,幻宇叙事形象设计
同济大学Jarmo Suominen教授参加李克强总理同在华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
课程成果丨2019级媒体传达:数字化视域下的包容与可持续
课程成果丨2022 Studio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协同创新课程
课程成果丨2022 Studio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智能可持续时尚
课程成果丨2020级媒体传达:影像与心理
课程成果丨本科Studio5:不止娱乐——功能性游戏设计与开发
同济大学iDVX实验室荣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同济设创学院FABLAB实验室获评上海市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课程成果丨本科生Studio5:系统化视角下的学习设计与质量设计
课程成果丨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流动的舞台II
设计驱动,赋能社区!设创学子激活同济校园创新力与生命力
新书推荐丨“一点设计”丛书最新出版:《设计商业与管理》
回顾丨数据可视化工作坊:一场交换“隐私”的接力游戏
课程成果丨交互式数据可视化设计
《解放日报》专访娄永琪:上海,此刻,选择了设计!
《设计》专访丨胡飞:学科群建设将使同济设计教育更上层楼
课程成果⼁D&I与LVMH/DIOR的可持续时尚设计
《澎湃新闻》专访Aldo Cibic:以设计激发和创造生活的乐趣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设计」的呈现、思考与行动!
重磅!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发布,尖峰论坛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同济培养怎样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开创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济大学“智能设计本科双学位计划”启航!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一):虚实之间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二):时间之外
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
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
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
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
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喜报!我院教务团队荣获“2022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