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萬空间(北京)呈现新展“石之海”,展览于2023年2月18日开幕,持续至2023年3月26日。本次群展荣幸地邀请了旦儿、经傲、梁姝妮、梁伟、沈瑞筠、魏颖、解群、朱荧荧参展,她们的创作都带有一种神秘的气息,同时交融着坚毅和柔美。展览通过创作者对生命起源、转化和消亡的臆想,对自我痛苦之身的内在和外在的回应,以及对文明发展中宗教、政治、工业科技和需求的反思……试图清明一缕现代社会中日渐模糊的感受力。
经傲在万物中聆听喘息,她的探索则是围绕声音展开,以“纯然物”为主材料,在大小各异的装置中寻觅声音的节奏悦动,由此反观她的绘画,便更像从脑子里溜出来的精灵,随遇而安、随性发芽。
对谈|TALK
你的创作是围绕声音展开的,雕塑或装置更像一个声音的容器?还是,它们的形体感里就带有着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两者都有。我是感受先行的创作模式。作品完成时,反观它,会让我重新认知自我。我相信人自有本然能量,所以创作中的声音是以原始的、自然的碰撞为基础,直接与观众产生连接,不带有屏障。我不会在我的作品中用任何可放大声音或变换音效的电子设备(扩音器、音箱等)。声音装置或雕塑并非只是为了创造声音,整体的节奏在我看来也是必要的。一件作品所自带的节奏,包括:质感、光泽、颜色、尺寸等,还有作品与空间的节奏,作品之间的节奏,都是我会考虑的。在雕塑创作中,我会选取一些乐器上的材料——鼓皮、琴弦、琴栓等。它们脱离了自己本来所属的位置,转换到我所创造的场域中。对我来说发不发声音,也不用由我来刻意地安排。但是,在小雕塑中,它所带来的沉默,在各种材料的交织之下,也是同样有节奏,有情感的。

《Hold in Play*01》的展览现场

《Hold in Play*01》局部

透过《Hold in Play *01》看《哼的咳嗽》

《石之海》展览现场
拾萬
你会从身边选取一些物件,之后感受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而后形成一个联合的状态。“哼的咳嗽”里有邻居家自然死亡的树、妈妈种的葫芦、珊瑚等自然物。作品的形态感比较松弛,一如这个它的名字。在这次与物的相处和创作中,有什么体验可以分享?
每件作品的创作状态是不同的,创作“Hold In Play”时我的状态是焦躁、紧张和谨慎的,可以从作品完成后的状态中感受到。“哼的咳嗽”是很快就成立出来的一件作品。我将它挂在工作室里,时时刻刻地“瞥见”它,与它相处很多天,不断地调整我与它的关系和距离。树或纯然物是非常不容易用的材料,我要将自己放回到与纯然物平等的位置时,我才可能把它的位置在作品中最好的呈现出来。

悬挂在工作室的《哼的咳嗽》的枯树枝

在《石之海》群展中,由于展厅空间有限,担心观众在观展中会撞击到在晃动中的作品。最后的呈现选择,将《哼的咳嗽》有铃铛的一端做了触墙的安放。

《哼的咳嗽》的展览现场

《哼的咳嗽》局部

《哼的咳嗽》局部
拾萬
雕塑装置是你目前核心的创作媒介,能看出你较着劲儿的感觉,画画更像你的随淌?
我喜欢从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时不时地抽离开来,以避免我的过度控制。随机的状态是比刻意创造的形状更吸引我,于是出现了Hold In Play(2022),“停顿” (2023),“逃走的计策”(2023),“ 迷信的管束” (2023) ,“哼的咳嗽”(2023),“忧郁病的根苗”(2023)。而绘画更像是我单方面的输出,情感的倾泻。我不期待它的回馈,也不在意它是否可以被展出,被观看。相比雕塑和装置,画画更像是我自己的私密日记,是每一天的不同的状态,或是每一阶段我自己对自己的解读,或者就是单纯的潜意识游走。我有一系列马克笔、彩铅的手稿,是从2017年左右开始慢慢积累下来的。而把这些手稿画成油画的目的十分单纯——宛超前的颜料每次都剩下很多,我觉得浪费,就把它用掉了。

工作室一角落

手稿

《石之海》展览现场

经傲|Jing Ao
别做声 | Shush !
油画和彩铅于木板 | Oil and color pencil on wood panel
25 x 25cm
2022

经傲|Jing Ao
拐角 | The corner
油画和彩铅于木板 | Oil and corlor pencil on wood panel
20 x 30cm
2022
拾萬
神秘性与你创作的关联是什么?
自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始,女性就有通天地神灵的能力,相对于男性对自然有更强的感受能力。处于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中,我会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感受力和觉知力,在快节奏中试图保有自己纯净的状态。女性好像不需要所谓的辩证法或理论依据就可以感受到事或人的状态。相信自己,体认自己,用自己天然的能力去感受这个世界。
神秘的自然体系每时每刻都运作在我们的眼前,但我们能看到多少?我们该将自己置于何处?我们如何与其他的物种相处?作为一个个体,如何通过觉知力来引导自己的走向?我对自我的认知又有多少?我试图将这些思考诚实地呈现在我的作品中。
“均衡的当下”之前被放在了住处的顶层,风吹起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时常会有鸽子在空中划飞过。

夕阳下

月升时
拾萬
你平常喜欢什么音乐?有常玩的乐器吗?可以分享下你创作的音乐吗?
我喜欢迷幻摇滚,爵士,氛围,电子。常玩的乐器目前有手碟,手鼓,合成器。吉他弹得很烂,但是在作曲时又是必不可少的,正在努力自学贝斯, 不过全是为了去创作自己的曲子,和弦和乐理完全不懂。我创作音乐的动机和画画有异曲同工之处。
艺|术|家
ARTIST

经傲
1993年生于河北。201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2019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实践专业公共研究⽅向。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经傲的创作探索主要围绕声音展开,最终呈现的媒介形态会根据内容和语境的不同需要而相应而生。相对于辩证思维,她更偏好于叙事性和文学性,在疑问中游走。过程中,她将自身与外界的实时反应,真诚地转化到创作中。
Hold in Play
Hold in Play原初是来自于儿时的连线图的游戏,顺着上面的数字画线,完成已经设定好的唯一答案。在反观规则时,经傲去掉既定的排序,将生活里的所见之物都变成可被“连线”的点。她参与了一场,自身与物,物与物的多向交流,不断地体验“本然”“ 我力” 与“外力”的关系,生成最终的物像实体形态。
关于绘画
在进行雕塑或装置媒介创作时,经傲与其的关系更像是寻求一种力的平衡,身体的参与感也偏强。相对于绘画,她主观上的预设会少些,画面呈现的状态相对轻松随性,像从脑子里溜出来的精灵。她不会太较着劲,也不会刻意从绘画里索求更多,承载画的材料成为了倾听者。
Jing Ao
Born in Hebei in 1993, Jing Ao graduated from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in 2017 and from the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program at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in London in 2019, majoring in public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S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Beijing. Jing Ao's creative exploration mainly revolves around sound, and the final form of the medium presented will var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ntent and context. She prefers narrative and literature to dialectical thinking, wandering in doubt. In the process, she translates her real-time reaction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nto her creations sincerely.
Hold in Play
Hold in Play originally came from a childhood connecting-the-dots game, where you follow the numbers to draw lines and complete the unique answer that was already set. When looking back at the rules, Jing Ao removed the established order and turned all the objects seen in life into points that could be "connected". She participated in a mult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herself and objects, and objects and objects, constantly experie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ate," "self-power," and "external power," resulting in the final physical form of the object image.
About Painting
When creating sculptures or installations, Jing Ao's is more like seeking a balance of forces and a strong sense of physical involvement. Compared with painting, she has fewer subjective preconceptions, and the images are relatively relaxed and spontaneous, like a genie slipping out of her head. She does not try too hard, nor does she deliberately ask for more from the paintings, the materials that carry the paintings become the listener.
相关链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