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庆雁 2023:一场默剧
文 / 张营营
第二性质
在“胡庆雁:2023”展览中,机械式复制的大理石作品与其活生生的原型别无二致,这些大理石表面呈现了一种过分真实的客观,这种视觉特性带来了艺术作品对“第二性质”的考量。
作品的第一性质通常是基于表面的,是真实、自然、温和、善良的,也是流动性与临时性的。作品的第二性质,是基于本质的,是仿真、乖癖、冷静与质问的,也是相对恒定与长久的。这不仅仅关涉材料的性能。
胡庆雁 《售罄》31 × 53.5 × 37 cm 大理石 2022
艺术可以在第一性和第二性之间转换,在类似于匮乏与满足、沉睡与清醒、真实与复制之间显化情节。
多余的石头
当活生生的原型挪了位置便容易产生“分歧”,而这种分歧恰好是引发反思的诱因。比如,一块“多余的石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它原本的空间在展厅外两百米处,一片茵茵草丛中,艺术家使用“乾坤挪移”或“移形换影”的手段将展厅的空间与石头进行了巧妙置换。“多余的石头”因此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艺术唯有借助这种独一无二性才能构成历史。

(石头:44 × 97 × 45 cm)现成品石头 图片 2021-2022
当观众知晓这不是一块“真石头”,而是机械复制的大理石制品时,会如何看待眼前的这片草坪?又会报以何种目光看待大理石版本的这块石头呢?
一瞬间,就连石头周围的空气都变的极具趣味性了,思索的行动也在脑海中被调动起来。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增加了一种复杂性,增加了人们对眼前事物的思考,也增加了异质性的气息。
躺平的围栏
“地上的蓝色”是一大块平躺的围挡板,它是现代中国城市景观的标志之一。
它的躺平,如同一场纪念……它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拼贴式造型,营造了一种很轻盈的视觉效果,它看似随意,实则坚定。大理石板的重量绝非轻易让人抬起,但手绘的蓝色颜料却剥开了一层源自现实的沉重,露出轻松、透气的大理石白,仿佛湛蓝色的天空飘进一缕清爽的气流。
胡庆雁《地上的蓝色》局部 749 × 272 × 6 cm
(44件 每件68 × 68 cm)汉白玉 水性漆 2022
无论如何,颜色在社会制度背景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地面的蓝、墙上的红、大理石的白,都是先于艺术家的描摹而存在的。当色彩的文化性能一旦形成,它便成为一种思想材料和一种语言供人使用。
微型纪念碑
理解胡庆雁的作品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理解他形而下的图像所从属的本质是什么。这些作品的图像与社会复杂情节之间有着直系亲属关系,它们从属于大众化的社会生活。它们是社会图像的一种大理石版本。

胡庆雁《蔬果店I》尺寸可变 9× 31 × 53.5 × 37 cm
大理石 2022
胡庆雁《礼物VII》29 × 99 × 37 cm 大理石 2022
大理石材质是经典的,它记录了活生生的原型们的每一天,也记录了它们显而易见的悲剧式结局——从快递运输箱到菜篮子,无一例外都会被过期的功能所遗弃,它们被运载到这里,替换上坚硬且光滑的外壳。它们一旦被凝视,就有了成为“烈士般”微型纪念碑的可能。
始于减法
胡庆雁的作品始于一种减法,始于传统手工雕刻和大理石材质,我暂且称它是一种“自然古典主义”,即用古典的手段描摹现实,并置入焦灼、反思等思想条件,却不做出任何道德上的判断。艺术家不以评判世界为己任,而是观察和记录,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除了传统雕刻手法,作品中也使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工具,这些机械的或手工的复制,将活生生的原型带到了它本身无法达到的境界。毫无疑问,艺术家挖掘了这个时代中人们精神文化的构成因素,并揭示和再现了近几年尤为特殊的社会生态景观。这种景观悲壮但不欢腾,忧愁却不卑不亢。
胡庆雁《呼吸》73 × 58 × 44 cm 大理石 2022
禁锢空间
“寂静的世界”、“废品”、“蔬果店”、“呼吸”、“塔”这些活生生的原型,与其说它们是艺术家一次有关造物的想法或观念,不如说是一次坚决的行动,是艺术家在经历了一种非比寻常之后的心中阵痛。
胡庆雁带着自己独有的、极致的完美主义情结,对一文不值的旧纸箱、塑料框、菜叶子进行了十分严苛的复制,似乎想要疯狂的改变现实,并欲凿出对“美丽新世界”的幻想和对旧世界的祭献。
胡庆雁 《家》110 x 130 x 110 cm 青石 2019-2022
在作品“家”的石洞中,也有一种声音呼之欲出。它被包裹在艺术家凿出的石料空间中,那声音来自民间,来自个体,也来自社会的整体氛围。它透着光,极力呼吸着空气,当你望向石块洞口时,你会发现,空间明明是敞开的,却又明显能感受到空间被禁锢,像极了那场“人与空气的厮杀”。
默剧般悲剧主义
展览中作品的肆意散落,制造了一个沉静、不动声色的戏剧场面,就像一场默剧。玩笑的背后往往是浓郁的悲剧主义色彩。
“胡庆雁:2023”中的作品是在一种特殊而强烈的精神气候中得来,它们带着朴素的平民主义精神,而非英雄主义情结入场。这些熟悉的材料和造型,代表了一个阶级,一种平民的语调,但却与压迫和反抗无关。相反,它们在用每一寸大理石的肌肤、每一口质感的呼吸与大众深度共情。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1
艺术家往往不会回避抵抗与紧张的契机,他们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操心这个社会,使之恢复统一。他们琢磨身边的材料与思想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才能被标识出来,他们操心于一种解答,却不会停留在其中,而是当一个问题和作品被提出后,转而前往下一个问题和作品中。2
Where is the art?
展览中有一撇“惊鸿”,是作品“Where is the art”中的红。
当我将Where is the art?作为一个问句进行搜索时,一个明确的答案是“艺术在当代艺术的空间、时间和地点中”。即是说,在当代艺术视线范围内的东西都是艺术。然而,艺术的发生却绝不仅仅是在艺术空间,而是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里。

胡庆雁 《Where is the art》74.5 x 85 x 4 cm
大理石 油画颜料 2022
“艺术在哪里?”或“艺术应该出现在哪里?”是艺术家胡庆雁对于艺术整体性的一次询问,抑或是在询问一种缺失——在艺术应该出现的地方,它却消失不见,或它处于失声状态中。这种情况着实让人唏嘘。
“Where is the art”也是艺术家的一次呐喊:我们信赖、仰仗并实践、探索多年的艺术,在人们遭遇的事实面前到底有无功效?艺术的能动性在哪里?艺术与社会的连接处又在哪里?
Where is the art?这个问题亦是有关利用与效用的。“艺术在哪里?”是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如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而“艺术应该在哪里?”则是有关艺术效用的,即艺术应该出现在需要它发生作用的地方,并承担起一部分责任来。
Where is the art?这句话的含义,我想也同样适用于艺术家。
1-2.《艺术哲学》,丹纳著/傅雷译,中信出版集团。第1章“艺术品的本质”,略改写
胡庆雁:2023
2022.12.10 - 2023.3.19
麦勒画廊 北京
延伸阅读
【Hi艺术评论】胡庆雁:一场对人造复制品的复制
【时装男士】胡庆雁 雕塑家的倔强与浪漫
【展览现场】“胡庆雁:2023” | 麦勒画廊北京
【艺术家动态】胡庆雁近期展览及公共项目
胡庆雁参加“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 |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
【画册出版】《必要的冗余:胡庆雁作品展》由广东美术馆和书艺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
【评论文章】顾振清 | 必要的冗余:胡庆雁作品
在流逝与凝固间喘息——谈胡庆雁个展《必要的冗余》
胡庆雁:“创作不见得是爬台阶,也可能是兜圈子”
展讯 | 必要的冗余:胡庆雁作品展
【图库】胡庆雁作品
墨虎恺:“加拉泰亚困境,抑或弗兰肯斯坦博士和皮格马利翁先生的奇案”|胡庆雁个展“空洞的,多余的”将持续开放至12月30日
【媒体报道转载】ARTPLUS|“你给我说说,它也是艺术吗?”| 胡庆雁
【瑞士卢森展览预告】“胡庆雁:空壳”将于11月18日(本周五)开幕
媒体报道IART 艺术汇|胡庆雁 以借尸还魂至永垂不朽
媒体报道|艺术论坛 ARTFORUM展评|胡庆雁:永垂不朽
媒体报道|【Hi艺术】胡庆雁 雕塑不是指鹿为马
MAMALA - 胡 庆 雁
【个案】向京X胡庆雁:我希望把物质材料、物体都还原成平等的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