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瑟沃斯宣布代理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 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下沉僧侣》(Sinky Monk),2015,房屋涂料 丙烯 油彩 安全毯,315 x 236.2 厘米/124 x 93 英寸 © 哈莫尼·科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osh White
豪瑟沃斯宣布代理
艺术家兼电影人
哈莫尼·科林
Harmony Korine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独特的艺术实践涉及各种不同领域,超越了简单的分类;其作品中的即兴、幽默、重复、怀旧与诗意统领着各种不同的层次,也让他蜚声国际。近年来,绘画与摄影逐渐成了艺术家的主要创作媒介,借助不断的实验与反复的试错,科林发展出了一种被其称作“错误派艺术”(Mistakist Art)的实践方向。受到物质文化的启发,科林经常会将各种日常物件(如刮水刷、房屋涂料、牛排刀、旧录像带等)融入作品之中,并在其间点缀以被扭曲的语言与故意拼错的单词。科林的作品一方面是深思熟虑的,但另一方面又往往飘忽不定,兼容具象与抽象;和他的电影一样,这些作品打破了“高”“低”之间的界限,并营造出一种催眠般的、超越尘世的氛围,让观众既想要靠近又难以触及。▲ 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 哈莫尼·科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Rachel Korine“我们热烈欢迎艺术家哈莫尼·科林的加入。在过去三十年的跨界实践中,哈莫尼以他自己的方式对当代美国进行了某种实时的精神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自己无所畏惧、绝不逢迎、也无意寻求共识的态度。
科林的作品包括了电影、写作、素描与绘画等多种媒介,而我们这个时代对年轻、物质的消费及弃置、暴力与浪漫反英雄的痴迷,也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哈莫尼正好能与我们项目中的其他艺术家形成很好的呼应,比如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迈克·凯利(Mike Kelley)、丽塔·亚克曼(Rita Ackermann)。我们非常期待能在未来与哈莫尼展开合作。”
科林是他那一代中最具影响力和创新精神的电影创作者之一,他最早从为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导演的作品《半熟少年》(Kids,1995)撰写剧本开始崭露头角。此后,引导其创作的就一直都是记忆、情感和身体知觉,而不是策略和理性思考。他曾如此形容自己的艺术,“我正在追寻的更多是一种感觉,一种更难以捉摸的东西,一种与颜色、泥土与性格之间的联系,一种循环、出神的东西,更像是一种药物体验或幻觉。”▲ 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Fex Chex》,房屋涂料 丙烯 油彩 拼贴 画布,315 x 236.2 厘米/124 x 93 英寸 © 哈莫尼·科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osh White科林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进行展出,其中包括比利时根特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2000);纽约惠特尼双年展(2000);法国波尔多CAPC当代艺术博物馆(2001);日本水户艺术馆当代艺术馆(2002);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馆(2009);纽约瑞士学院(2010);卢森堡赌场当代艺术中心(2013);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艺术馆(2009);纳什维尔费斯特视觉艺术中心(2016);以及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7)。科林的小说《种族骚乱中的裂痕》(A Crack Up at the Race Riots)最初于1998年由Mainstreet/Doubleday 出版;而合作图像集《Pass the Bitch Chicken: Christopher Wool & Harmony Korine》则由Holzwarth出版社于2002年发行。
关于艺术家
▲ 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儿戏大片》(Child's Play Blockbuster),2018,油画棒 油性颜料马克笔 喷漆 房屋颜料 家庭录影带与封面 裱于板上,152.4 x 127 厘米/60 x 50 英寸 © 哈莫尼·科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Rob McKeever哈莫尼·科林1973年生于加州博利纳斯,现工作生活于弗罗里达州迈阿密。科林与家人在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公社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1980年代初,他们一家又搬到了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郊外的一个以工人阶级、多元文化为主的社区。青少年时期的科林经常陪同他的父亲(一位纪录片工作者)去拍摄南方的另类文化发展,比如狂欢节和马戏团。这些重要的经验深刻地影响了科林后来的艺术发展,使其对美国社会中那些最古怪、最边缘化的部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少年科林搬往纽约,和他的祖母一起生活在皇后区。他在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学习戏剧写作,一个学期后又辍学从事滑板运动。1993年,某天他在曼哈顿的华盛顿广场公园玩滑板的时候,认识了摄影师兼导演拉里·克拉克。克拉克非常欣赏科林跟他分享的剧本作品,便邀请当时只有19岁的科林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去创作一个剧本。三周后,科林就完成了《半熟少年》(Kids,1995)的剧本;这部真诚又写实的邪典电影描述了一群迷恋嗑药与性爱的青少年,在艾滋病肆虐危机下的纽约所度过的24个小时。《半熟少年》这部作品既被一些人誉为醒世箴言,又被另一些人斥为是在公然剥削青少年,而科林则凭借这部作品开启了自己作为电影人与艺术家的职业生涯。科林随后开始的一个电影项目也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奇异小子》(Gummo,1997)由一系列莫名其妙且往往令人不安的小故事组成,并通过手持录像机、超8毫米胶片以及宝丽来等非传统方式,讲述了两个被抛弃的青少年在俄亥俄州一个被飓风蹂躏过的小镇上游荡的故事。《奇异小子》的灵感来自于科林童年时期在纳什维尔及其周边生活的经历,并在威尼斯和鹿特丹电影节上斩获好评。后来,这部作品也为科林其他的作品提供了不少原始素材,其中就包括科林创作的第一件装置《安妮·弗兰克日记,第二部》(The Diary of Anne Frank, Part II, 1997)——这是一件循环播放的三屏投影作品,并曾在圣莫尼卡的Patrick Painter 画廊展出。同年,科林在片场拍摄的照片也以「哈莫尼·科林新片《奇异小子》中的摄影与剧照」(Investigations of New Photography and Film Stills from Harmony Korine’s new film ‘Gummo’)为题,在纽约的 Andrea Rosen 画廊举办了一场展览。▲ 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Caker Plino》,2015,油彩 丙烯 房屋颜料 墨水 画布,256.5 x 182.9 厘米/101 x 72 英寸 © 哈莫尼·科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Josh White此后不久,科林为音速青年(Sonic Youth)乐队的歌曲《星期天》(Sunday)导演了他的第一支音乐录像作品,并邀请了前童星麦考利·卡尔金(Macaulay Culkin)及其当时的妻子瑞秋·米纳(Rachel Miner)参与演出。后来,科林以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拍摄的照片为内容,出版了一本题为《坏儿子》(The Bad Son, 1998)的艺术家书,而这也是艺术家对卡尔金1993年的电影《好儿子》(The Good Son)的一次调侃。这本书也成了科林1998年在著名的东京画廊Taka Ishii举办的下一场个展里的配套手册。同年,Mainstreet/ Doubleday出版了科林的首部小说《种族骚乱中的裂痕》——这本书以虚构的场景去捕捉到媒体、电视和少年迷的狂乱镜头下碎片化的生活片段,并以摄影、绘画、新闻剪报、手书、诗歌、图表和剪贴画等形式点缀其间。在科林完成了自己的第三部电影《驴孩朱利安》[Julien Donkey-Boy,1999,维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在其中饰演了一个错乱家庭里的家长]之后,他便离开了纽约前往欧洲,并在那里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电影休憩期。2017年,他重回导演事业,与弟弟阿维·科林(Avi Korine)共同执导了电影《孤独先生》,并在其中讲述了一位独居巴黎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模仿者的故事。随后,科林又先后于2009年、2012年、2019年自编自导了荒诞喜剧片《垃圾保险杆》(Trash Humpers)、《春假》(Spring Breakers)以及由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主演的《海滩流浪汉》(The Beach Bum)。近年来,科林还将镜头对准了商业摄影与电影制作,并用他独特的眼光为众多知名品牌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宣传活动。 2004年,科林的作品受邀参与了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美丽的失败者:当代艺术与街头文化」(Beautiful Losers: Contemporary Art and Street Culture),并在美国与欧洲各地的艺术机构巡展至2009年。在科林之外,该展览也呈现了马克·冈萨雷斯(Mark Gonzales)、巴里·麦格里(Barry McGree)和克里斯·约翰森(Chris Johanson)等艺术家的创作——对他们来说,滑板与涂鸦等青年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科林开始在许多重要的美术馆里举办个展,其中包括2009年在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艺术馆举办的「Pigxote」;2016年在纳什维尔费斯特视觉艺术中心举办的「阴影与循环」(Shadows and Loops);以及2017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同名大型研究展。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