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 · 三人
谢春彦、李向阳、顾村言等疫中画展
展览日期:2023年3月18日~4月12日
开幕时间:2023年3月18日 下午3时
观展时间:周二至周日 11:00-18:00
策展人:江砚 出品人:雍景
展陈设计:庄艺岭
展览地址:上海 黄浦区茂名南路1号二楼
三年之痛 —— 关于《三年·三人》展
文/ 雍景(出品人)
三年。三人。
又是三月,上海大沪联合艺术空间的《三年·三人》展,并非偶然。
这个三月的生活平静如常,却时时令人忆起去年春日的上海封控静默的不可思议,冬日的全国处处见“羊”、发烧阳康…… 三年之疫,相信于史于国于家于每一个人,于这个时代,都是浓而厚重的一笔。
顾村言 《长亭外》 70x35cm

李向阳 《朋友圈语录》局部 24x16cm

记得2022年11月《村言笔墨志》展览时,开篇即是书法“静观”二字,一束白光里两个宽博厚重而又灵动的大字,题跋记有:“上海封城解封后,且静观世道人心之变”,其后则是手稿《如何能忘》。而这,也正是上海《三年·三人》展览策划的初衷与意义,所有的一切,惟静观之,记录之,反思之,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顾村言 《静观》 68x23cm
上海大沪联合艺术空间的“三年·三人”展览的策划缘起于记录壬寅上海疫情的“村言笔墨志 —— 顾村言画展”,2022年12月7日这一展览闭幕的当天,持续三年的疫情封控居然于当天突然解封,而展览开幕的核酸要求的逐步升级,展览期间,上海冬日的暮霭夜深,浦江之畔的举国哀思……一个记录疫情的展览,与历史如此同步与互动,可以说是极罕见的。
2022年11月,记录壬寅上海疫情的“村言笔墨志 —— 顾村言画展”现场
有感于三年之间的种种,闭幕后数日便与刘骅、顾村言等一起讨论,想延续“村言笔墨志”的思路,再策划一个记录三年疫情的画展,几经讨论,最终确定了以谢春彦、李向阳、顾村言三位为主,邀江砚策展,庄艺岭展陈,其后又增加了雍和、潘顺琪、王震坤、徐兵等各选数作参展,仍以“三年·三人”为题。
之所以选择三位画家为主,是因为这三位在疫情三年,都一直在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日常,记录疫中所思所想,有着大量的疫中画作,且三位都有着真正读书人胸怀天下、悲悯人生的情怀。
生于四十年代的谢春彦先生是知名艺术评论家与书画家,亦文亦画亦评,师丰子恺、叶浅予等先生,与刘海粟、贺友直等大家亦师亦友。新冠初起的2020年,谢公年满八十,新晋为“八零后”。因为意外的疫情,宅于家的他每天拿笔作剑 —— 作画写诗,一笔一笔继续着自己的专栏,解封后又筹备“庚子艺事展”。他曾说因为对这前所未有的疫情,触动极大,想的是“以艺事记录疫事”。彼时谢公在展览序跋中说:“庚子之岁,遽降大疫于斯世、斯民。此亦吾地球万古唯一遇之者。吾固属万物刍狗之属,然斯民又何罪何孽耶?吾不解甚甚,惧之甚甚。书生老去,更不能对之狂且狷也。然吾亦不甘于斯孽,不甘任新冠怪逆小儿之欺也。”
谢春彦 《抬起你头颅之高贵》 70x130cm
谢春彦 《庚子口罩风流》 68x53cm
生于五十年代的李向阳先生,是知名画家,对上海美术事业贡献甚巨。他曾主持了上海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改制与重建,领导筹建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疫情初起的2020年,他即以手中的画笔与创作札记,记录下疫情的所见所思所感。2022年上海封控时期,他绘写了一组“朋友圈语录”,说:“最好看是朋友圈。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活生生一部《人世间》。那些被拆解、被搅乱,因而也被放大了的善与恶,忽而叫人黯然泪下、拍案而起,忽而又让你心领神会、忍俊不禁。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这里的人们居然还是满屏的俚语、谐音和戏话,潇洒地面对无奈,优雅地表达倔强,金句迭出,才情爆棚,讲述着这座城的教养,理智而宽容。”
李向阳 《哭花》 32x24cm
李向阳 《朋友圈语录·抢菜》 24x16cm
李向阳 《朋友圈语录·葱自由》 24x16cm
生于七十年代的顾村言先生,是知名媒体人与书画家。早在2020年,即以且文且画的方式,以其独有的视角大量记录疫情,包括参与筹划上海“庚子艺事展”等。2022年上海封控期间,他以《言话言画》为载体刊发了大量生动记录上海疫情的笔墨画作,影响极巨,微信单篇文章点击曾达三十多万次。不妨摘录一段去年“村言笔墨志”展览的前言:“说实在话,我与村言兄认识多年,知道他撰写大量文艺评论文章,参与不少艺文活动的策划,工作之余醉心于笔墨字画,但倒真的没想过在2022年的上海,他会以“笔墨志史”的方式让人如此印象深刻。他的那些或文或书或画的“笔墨志”作品,初见之即以纯正的文人笔墨,及内在的犀利、洞察力、担当感,以及苦涩中的幽默,让读者产生巨大的共鸣,以至于形成口碑,这在2022年的上海,当会深深铭记。”
顾村言 《不能不明白》 35x111cm 2019/12/30
顾村言 《鼓盆之歌》 70x25cm 2022/4/28

“文人”二字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是沉甸甸的,即所谓“读书人”,或者更进一步说是“读书种子”,这并不是虚的,更不是所谓的风花雪月与小闲情,而是代表着一种责任与担当,也正如顾炎武所言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年·三人”中的“三”,只是概数,三者,言其多也。
同时参加展览的还有雍和、潘顺琪、王震坤、徐兵诸先生,也各以其独有的艺术方式纪录并呈现疫情,且各有让人感动处。
知名摄影家雍和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摄影家协会主席,但却全无“主席”的架子,《村言笔墨志》开幕时,他不请自到,让人惊喜,且在以他的摄影为蓝本的《深夜核酸图》前合影留念。雍和先生在上海疫情中的纪实摄影同样会被历史深深铭记,无论是《武康大楼的5.16》,还是《零点三十九分:深夜核酸》,抑或是《走出汇贤居》,黑白图片,平实而隐忍,有着巨大的张力,背后是无言的愤懑。谈及摄影,他曾说:“没有时代痛感,就无法创作出有情感的作品。”


痛感,这似乎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名词。
可以说,此次“三年·三人”,亦是艺术家以生命与真诚绘写的三年之殇,是从心底自然流出的人生之痛 —— 而这痛,是因为对这个民族、国家、这个城市深刻而广博的情感与爱。惟深爱之,方深痛之,方纪录之,方绘写之。
真正的艺术,从来并非名利场中物,真正的艺术,从来是与心灵相关的,也是与痛感相关的。
这个时代,最缺的,正是痛感。
希望读者诸君还是移步大沪联合艺术空间,直面“三年·三人”展,相信,一定有感怀处,有痛哭处,有无言处,更有深思处。
2023年3月3日,上海
王震坤 《子丑寅卯》 69x69cm
潘顺祺 《希望免年不再受码之困扰》 33x37cm
徐兵 《外滩青青草》 篆刻
图说:谢春彦等 《三人捅》 手卷(局部)
顾村言 《清明上核图》 手卷(局部)
- 艺术家 谢春彦 -
画家、美术评论家、策展人。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墨指墨画国际研究会副会长。出版画集、文集《春彦点评录》、《春彦三卷》、《浅草丛书》、《王诗谢画》、《江南江北》、《春彦观止》、《春彦师友》等数十种。
- 艺术家 李向阳 -
山东青岛人,1953年10月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 艺术家 顾村言 -
资深媒体人,书画家,上海书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市美协会员,出版有《人间有味》、《在水边》、《三柳书屋谭往》等著作。画作曾在北京、上海、东京等地主要美术机构展出,并被国家博物馆等典藏机构收藏,2022年底呈现记录上海疫中封控的“村言笔墨志”个展。策划有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大展”等大型展览等。
- 艺术家 雍和 -
1956年出生于上海。摄影人,前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 艺术家 潘顺祺 -
上海市人,生于1946年10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作品曾多次在日本、前苏联、南斯拉夫等国举办的世界漫画大赛中获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艺术家 王震坤 -
平面视觉设计师,漫画插图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上海诗人》编辑。漫画作品《魔都絮语》组画获2019年度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美术奖佳作奖。
- 艺术家 徐兵 -
1969 年生于上海。就职于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师从徐梦嘉先生。
展 厅
观展地址及交通路线
停车信息:
巨鹿路地面(茂名南路至瑞金路,工作日晚上6:30后及周末全天);中城大楼地下停车场(巨鹿路242号);花园饭店(茂名南路58号);锦江饭店(茂名南路59号);延安高架下停车场(近陕西北路)
公共交通:
地铁1/10 陕西南路站;地铁2 /12 南京西路站;地铁13 淮海中路站;71路公交茂名北路站
关于大沪联合艺术空间
由上海建筑设计师社团“大沪社”发起创办,于2019年3月开幕,以打造城市会客厅理念,推广和传承上海文化,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先后举办多场艺术展览及空间美学活动。大沪联合艺术空间2019年入围上海最美公共空间,并成为打卡上海城市文化的不容错过的精彩站点。
展览回顾 请点击下方链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