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蓝理捷珍藏即将瞩目亮相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著名中国艺术鉴藏家、学者兼古董商蓝理捷先生(James Lally)纵横艺苑四十载,是名震中外的业界权威。其悉心经营的蓝理捷艺廊(J. J. Lally & Co.)庋藏精绝。蓝理捷珍藏轶类超群,包罗万象,宛如一部中国文化、艺术的百科全书。本季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佳士得将于3月23日举行一场涵盖138件蓝理捷珍藏顶尖瓷器及工艺精品的现场拍卖,并将于3月15至30日举行一场蓝理捷艺廊珍贵藏书网上拍卖。
蓝理捷先生,1995年,Maggie Nimkin摄
蓝理捷先生学养深厚,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初出茅庐即受聘于一家大型拍卖行,任职中国艺术部门的多个重要岗位,于1974年创立其香港分部,至1980年代中叶晋升为北美总裁,担当纽约与亚洲的业务掌舵。1987年,从事拍卖业务近20年的蓝理捷先生自立门户,创办蓝理捷艺廊,选址曼克顿中城东区57街,吸引各地藏家同好热烈交流,更推动纽约成为中国艺术的国际枢纽。自成一家的蓝理捷先生专研热爱多时的艺术范畴,包括高古陶瓷、青铜礼器、高古玉雕以及雕塑等精辟门类。蓝理捷先生知识广博,撰写图录巨细无遗,十分注重学术精神,深受业界敬重,所刊书物被奉为必读指南。佳士得中国艺术品资深专家葛蔓琪(Margaret Gristina)表示:“蓝理捷先生早年的编目生涯已一鸣惊人,提倡以考古学及各类研究方向执笔,开创读者观赏器物的崭新角度。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往后经营艺廊的阶段始终如一,制作展览、图录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蓝理捷艺廊堪称一座艺术王国。营业至2020年的艺廊大厅,具有博物馆规格的陈列风格,背后的图书馆存放着1970至2020年各地出版的参考书、博物馆丛书及拍卖行目录,供人安静阅读、学习和沉思。蓝理捷先生的学术精神与鉴赏成就备受肯定,是环球各地顶尖博物馆、收藏家深深信赖的得力顾问。蓝理捷先生眼光独到,珍藏精辟广博。此次拍卖凝聚由商代到清代的数千年历史,涵盖青铜器、造像、高古陶瓷、宫廷御制瓷器以及各类稀珍艺术品、银器及石雕等等。蓝理捷先生钟情宋朝美学,所藏一件极为珍稀的南宋官窑胆瓶清雅绝尘,尽显宋瓷的永恒之美,印证一个经济、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璀璨世代。此胆瓶出自南宋官窑,反映中国宫廷极其精致的审美标准。官窑瓷器釉色泛蓝,釉质肥厚,遍身开片。器物先以素胎入窑烧制,每施釉后复烧,有时多达五回。瓷胎在燃烧中容易碎裂,因此复烧次数愈多,损毁的机会愈大,完好无缺的成品极少。开片脉络自然生成,变化多端,各器纹理独一无二,无法复制,也是世世代代对官窑瓷器求之若渴的一大原因。
青瓷胆瓶,官窑, 南宋,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馆藏编号故瓷017702N000000000

古玩图, 手卷, 1728年, 清雍正, 大维德爵士珍藏, 大英博物馆藏, 伦敦, 馆藏编号PDF,X.01, © 大英博物馆信托基金葛蔓琪说:“这件南宋官窑胆瓶不但十分罕见,而且品相极佳,来源显赫,先后由东方陶瓷学会创办人史提芬‧温克沃思(Stephen Winkworth)以及著名瑞典收藏家卡尔‧坎普(Carl Kempe)收藏,非常珍贵。坎普是工业家与慈善家,所藏的顶级唐宋瓷器举世闻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同类官窑胆瓶。"
珍藏中的一件北宋青白釉仙人吹笙执壶同样惹人注目。青白瓷渗杂蓝绿色调,在宋代大受欢迎,是中国最早大规模烧制的瓷器品类之一。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一件非常相似之器物,曾藏于塞缪尔·T·彼得斯,亦曾在洛杉矶县博物馆展出,并收录于H·特鲁伯纳《The Arts of the Tang Dynasty》,洛杉矶,1957年,页102-103,编号271。另亦收录于W.Watson《Tang and Liao Ceramics》,伦敦,1984年,第121页,图版92葛蔓琪说:“此形制非常罕见,是以仙人吹笙为造型,制作巧妙,设计独特。仙人身穿长袍,头戴花饰,维肖维妙。蓝理捷先生合作多年的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正藏有一例。”蓝理捷先生独具慧眼,珍藏中的另一件雍正孔雀蓝釉棒槌瓶,正是其搜奇选妙的代表作。瓶底刻有 “雍正年制” 四字篆书款,即清朝盛世雍正皇帝(1723—1735年在位)治下的御窑监造,极其珍罕。
孔雀蓝釉斑驳陆离,是以松石绿釉混杂铜及砷,调成繁富绚丽的釉色。葛蔓琪说:“紫蓝斑驳的釉面形态纷陈,更为常见的是炉均釉,与本瓶的孔雀蓝釉成分相类,但后者的纹理更为生动,犹如栩栩如生的孔雀羽毛。”棒槌瓶源自南宋龙泉窑。葛蔓琪指出:“历代例子相当罕见,棒槌瓶线条简约,360度均匀施釉,色调缜纷,纹理丰富。釉色千汇万状,使人目不暇接。”这个千锤百炼的世纪珍藏,不仅尽显蓝理捷先生的真知灼见与高雅品味,同时亦概括了这位传奇人物对鉴赏与研究中国艺术所作的非凡贡献。

纽约苏富比, 1993年11月29日, 拍品编号177;
John T. Biggs医生 (1942-1998) 珍藏, 密苏里州圣路易;
Christian R. Holmes夫人 (1871-1940) 珍藏;Hugh Scott参议员 (1900-1994) 珍藏;纽约苏富比, 1985年6月4日, 拍品编号37;H. Scott, 《 The Golden Age of Chinese Art: The Lively Tang Dynasty 》, 东京, 1966年, 页49, 编号12;R. D. Kinsman, 《 Chinese Ar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Hon. Hugh Scott, Fredericksburg, VA 》, 1968年, 编号17a-b;王伊同及 B. Wiant, 《 Chinese Art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the Honorable Hugh Scott, Pittsburgh 》, 1970年, 编号20-12;P. Singer, 《 Early Chinese Gold & Silver,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 纽约, 1971年, 页68, 编号98;蓝理捷, 《 Silver and Gold in Ancient China 》, 纽约, 2012年, 编号38阿伦敦, 宾夕法尼亚州, 阿伦敦艺术博物馆, 1968年;弗雷德里克斯堡, 弗吉尼亚州, 玛丽华盛顿大学美术馆, 1968年;费城, 宾夕法尼亚州, 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馆, 1969年;里士满, 弗吉尼亚州, 弗吉尼亚美术馆, 1969年;匹兹堡, 宾夕法尼亚州, 匹兹堡大学美术馆, 1969年;匹兹堡, 宾夕法尼亚州, 卡内基·梅隆大学, 1970年3月1日-29日;纽约, 华美协进社, 1971年10月21日-1972年1月30日;纽约, 蓝理捷, 「Silver and Gold in Ancient China」, 2012年3月16日-4月14日, 编号38
伦敦苏富比, 1999年11月17日, 拍品编号731;Francis Stewart Kershaw (1869-1930) 珍藏, 波士顿;纽约苏富比Parke Bernet, 1976年3月20日, 拍品编号83;Robert Ferris 珍藏, 佛蒙特州温莎, 1976-1997年;蓝理捷, 《 Brush & Clay: Paintings by Robert Ferris and Chinese Ceramics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the Artist’s Collection 》, 纽约, 1997年, 编号21纽约, 蓝理捷, 「Brush & Clay: Paintings by Robert Ferris and Chinese Ceramics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the Artist’s Collection」, 1997年9月19日-10月18日, 编号21Beaussant Lefevre, 亚洲艺术, 德鲁奥, 巴黎, 2011年4月29日, 拍品编号15巴黎佳士得, 2009年6月10日, 拍品编号125;
John E. Berwind伉俪珍藏, Edward Julius Berwind传承, 纽波特, 罗德岛州;波士顿Skinner's, 2006年10月21日, 拍品编号395;


Harold Carter珍藏, 阿尔伯克基, 新墨西哥州;

香港佳士得, 1998年11月3日, 拍品编号926;

James A. Johnson旧藏 , 明尼阿波利斯;
蓝理捷
拍卖时间
3月23日 上午8:30(纽约时间)
拍卖地点
佳士得纽约
20 Rockefeller Center
查询
葛曼琪
asianartny@christies.com
+1 212 636 2180
蓝理捷艺廊藏书(网上拍卖)
拍卖时间
3月15至30日
查询
Kathleen Coyne
asianartny@christies.com
+1 212 636 2180
版权所有 © 2023佳士得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