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光影江湖——金庸电影宇宙”大师影展上周末顺利完成了第一轮展映,精美的场刊也受到观众的欢迎,15元/本的价格不仅实惠,还极具有收藏价值。本周末将于大光明电影院进行第二轮放映(排片和购票方式见文末)。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今天电博君又特别邀请了重磅嘉宾,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老师,为我们撰写他对金庸小说的理解。因为原文过长,我们将分两期发布。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周立民


1

我知道,提起金庸的小说,有的人会像吃了春药一样兴奋不已。然而,四十年前,金庸小说“随风潜入夜”之时,它完全享受不到这个待遇。那时,金庸小说只能藏在课桌下面偷偷地看,完全不敢堂堂正正地摆到桌面上来。忧国忧民又为我们的“思想问题”操碎了心的老师们当时还保留着在课间操检查同学们课桌的习惯,我忝为“猪头小队长”紧随其后。倘若在某同学的课桌里搜出《在烈火中永生》或《雷锋的故事》啥的,老师喜上眉梢,溢于言表,大有买上发奖状和贴小红花的架势。可是,倘若翻出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则立即多云转阴,皱着眉头,忧心忡忡,他表情变化之明显,我看得清清楚楚。接下来的班会上必然要讲“有益身心健康的书要多读”,私下谈话则是:你怎么能读这样的书……他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读金庸的小说,是一件不名誉的事情。

还有一个铁律,有些事情就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金庸的小说也是,最初是以传阅的方式在同学中蔓延。从哪里长出来的已经不可查考,最初书店里没有卖的,街上的书摊也不曾恢复,大约都是家长们从“南方”直接带回来的吧。毛毛雨之后,是倾盆大雨,大部分都是翻印本。我读的第一部金庸小说是《神雕英雄传》,记得是十六开本,某杂志的翻印本,大约在1984-1985年间,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记不清是哪位同学,又怎么传到我手里的,纸也软了,页角都卷了,要在现在,我是不大会看这种书的,那时候却如饥似渴,而同学能把书借给我则是恩重如山。我必须在几个夜晚读完它,还有一群同学在排队等着呢。幸好,那时候没有要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也没有操闲心的专家提出什么家长与孩子共读,也就是说我有相当充足和自由的时光可以把一本大书酣畅淋漓地读完。读完了才发现更大的麻烦,那是上册,同学并无下册,“下回”无法分解,好长一段时间,郭靖黄蓉欧阳锋……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直到搂入怀里才算心满意足。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好像没过太久,另外一味药治了很多人的“相思病”——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登陆了,捷足先登的依旧是《射雕英雄传》,那主题歌和剧情中特有的音乐至今还是我相当熟悉的声音。村子里还不是家家都有电视,有电视的人家每逢播《射雕》的夜晚,院子里月光下则重现了当年挑灯学习最高指示的场面,不同的是,我这个年龄的小屁孩围观的多起来了。看完回家,夜深人静,有一段漆黑的路,风吹树枝,仿佛天地跟着摇动,吓得我浑身发紧,尤其是想到刚才电视上看过的梅超风狰狞的笑声和练功的那些骷髅,更是毛骨悚然,赶紧壮起胆子抱头鼠窜,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打不出降龙十八掌。那段时间,《武林》杂志风靡一时,老师偶尔透露,有人要去少林寺、武当山学武的“荒唐”行径。多年后想起,不知道那些老兄是迷途知返,还是早已练成了绝世武功,反正我一个体育经常不及格的学生,还买过一本《梅花枪》,在家里房后的菜地里拿一根长棍比划了好久。

这就是金庸小说,在老师摇头叹息中,在堂而皇之的盗版中,在租书摊上,在黑白电视机里……走进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它仿佛从天而降,又似曾相识,迷魂的效果十分显著,不经意间就超过了以往任何的小说。接下来,是关于它的吵架,喜好者视为金丹,不爱者弃作泥丸,吵吵嚷嚷,到今天也没有停歇,前两天我看到还有人在捍卫新文学传统。金庸先生好像并没有去跟谁争一日之长的意思,1969年在与几位朋友的谈话中,他很平静地说:“武侠小说虽然也有一点点文学的意味,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读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比较好些。”(《金庸访问记》,《寻他千百度》第299页,中华书局2014年1月)他说这话的十四五年之后,我才读到他的小说,而此时,他的武侠小说写作早已封笔,如此不同步,一方面是封闭的文化环境所致,另外一方面,又不能不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它吹开了大门,也唤醒了这片土地上沉睡已久的事物。比如说文学中的“娱乐性”。这本是文学至为重要的一个基本功能,然而,有一段时间,我们却把它们打入十八层地狱,文学仿佛只能是皱着眉头教导人的文件,它必须一本正经一脸严肃,而不能活泼、活跃、活力十足。“娱乐性”即便是偶尔现身,似乎只配到“低俗”的地下室里待着。人整天吃喝拉撒却不可以多谈这些世俗需求和欲望,否则就不够崇高;要么,吃饭也得是“为了革命”才行。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再一次使“人”获得解放。人的解放,从身体到头脑,再到具体的个人生活。这是观念开放带来的生活解放,与之相关的是人的娱乐性需求的极大释放,从“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到武侠、言情、侦探小说的流行;从港台片、电视剧的盛行,到歌厅、舞厅、台球厅、游戏厅挤满人……人们明白,在为革命干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也为自己求欢乐。金庸的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涌到我们面前,猝不及防地征服了很多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不到三十年,仅仅十多年之后,金庸的小说出现在最高学府北大的课堂中,金庸也把他的同乡茅盾挤出了大师排行榜,以至他也大踏步地走进了文学史,成了“经典作家”。这是摇头叹息的老师们所想象不到的吧。从某种意义上讲,“金庸现象”是身体现象,没有号召、提倡、推动,它是在打压中产生的。读者的阅读感受、“身体感受”——就像肌肤感受到冷热,舌头感受到酸甜,耳朵感受到安宁和喧嚣一样——把他抬进了文学史。


2


从最初读金庸到现在,我都算不上一个“金迷”,然而这些都挡不住我“迷金”——拿起他的小说就会被迷住,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这令我不能不去想,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我首先想到的是上小学读书时走过的一段路:过了一个村庄,走在两边是农田的深谷。夏天,两旁是密不透风的玉米和高粱,一阵风过,绿叶沙沙,深不可测;冬日,倒是一览无余,但是北方劲吹,呼吸都困难。我跟同学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走过,倒是不觉得怎么样。倘若一个人走过,感觉就大为不同。印象深刻的是大雪后,有阳光却不温暖。路面上的雪踩上去有一种艰涩的吱吱声,几乎不能抬头,风灌进脖子里是寒冷,迎面的是从山坡上吹落下来的雪霰。抬头看,远处有坟包,上面的枯草随风摇动。两边的坡上,灌木或矮树迎风独立。周遭是一片白的雪世界,偶尔有单薄的飞鸟掠过。我有一种错觉,仿佛走进了《雪山飞狐》的某一个场景,又似蒙古大漠的寒冬,还像闯进了某一个高手如林的神秘峡谷。那一刻,我会觉得很孤单、很无力,前后无人,还有些惊心。转念间,我好像有一匹快马,纵身跃上,一路披荆斩棘,疾驰而去。我好像有一身轻功,一转身,在雪上不留痕迹,凌波微步吧。我也幻想过对面跳出几个江湖兄弟,大家拥抱、谈笑、烤野物、喝酒,一切都变暖了。当然,倘若有一声“靖哥哥”,那心里更是暖得要化了……多少次,我就是这样走过那一段路。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倚天屠龙记》(1978) 


多少年后,我学会了“心理分析”,想起这一段记忆,一个很深切的感受是人离不开幻想,尽管它有时候看起来荒唐、可笑、一文不值,似乎只有麻醉的作用,然而,有了它,我们在现实的泥淖中不至于狼狈不堪,不至于半途而废,不至于“咽不下这口气”,它缓解和释放了我们内心的很多东西。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正是如此,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都幻想能有一身绝世武功,能遇到那么多痴情的姑娘,最好能有一座桃花岛,实在不行,有一对大雕也好……这样,就不怕受人欺负,不再孤单一人,不愁生活里没有四时美景和依靠。这样,遭到凌辱时,可以出手自卫;遇到不公平的时候,可以拔刀相助;有了冤仇,追到天涯海角也要以血还血。这是多么快意、多么舒畅、多么潇洒的事情啊。

但凡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放下金庸的小说都知道,这些在现代社会里,每一条都难以实现。武侠小说里津津乐道的“绝世武功”,不过是舞台上的表演节目而已,现实的世界中,没有给施展拳脚留下多少空间,更不要说飞檐走壁了。可是,金庸的小说中亦真亦幻的武侠世界竟然让人如醉如痴,这是阅读者内心在被现实挤扁之前的自我充气的结果吧。一个人再渺小、再微弱,都需要一个山峰或出口,山峰不是居住地,可以偶尔站一站,荡胸生层云;出口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却可以舒一口气,让我们有超越现实和自身能力的幻想,以填补现实的虚空。在金庸小说中,“侠”之精神里,充满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不论是有头有脸的帮主、掌门,还是藉藉无名的草莽之士,行走江湖,都要讲武林规矩、江湖道义。一旦有谁违反,就是大逆不道,人人共诛,本人也无颜立世。尽管绝对公平和正义的世界,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却很难有一个现实的社会能绝对做到,然而,金庸用他的小说做到了。在他的小说里,不仅呼唤着公平、正义,而且大侠们基本上解决了正义,江湖有危难时,少林、武当等总会德高望重之士站出来主持公道,维护正义。而小说中那些人物的结局,基本上也做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英雄们虽有遗憾多遂心所愿。这样的书,读起来,自然无不觉得“过瘾”。毕竟,人活在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里,也得活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世界中。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1992) 

  影展排片及购票信息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购票方式:淘票票、猫眼APP,票价70元/张;百老汇APP票价65元/张
场刊售价:15元/本,展映现场有售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快意与自由——我读金庸小说(上)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