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空间将在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联手卡洛斯/石川共同呈现八位艺术家的作品,展位号3C04。展出艺术家包括双方共同代理的艺术家王伊芙苓韬程,天线空间代理艺术家亚历桑德拉·诺艾尔、丛丛、程心怡、Owen Fu和周思维,以及卡洛斯/石川代理艺术家伊西·伍德和本特·艾克曼斯。
Antenna Space is delighted to announce our participation in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at booth 3C04. The exhibition will feature eight artis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Carlos/Ishikawa, including Evelyn Taocheng Wang (represented by both), Alexandra Noel, Cong, Cheng Xinyi, Owen Fu, Zhou Siwei (of Antenna Space), Bendt Eyckermans, and Issy Wood (of Carlos/Ishikawa).
王伊芙苓韬程
Self Portraits with Roppongi Peach, 2022
亚麻布面油彩,石墨和剪纸
200 x 200 x 2 厘米
作品及细节
尽管在视觉上同样呈现出水墨颜料笔触的感性一面,王伊芙苓韬程、丛丛、程心怡和Owen Fu四位艺术家的着重点和表达风格却截然不同。王伊芙苓韬程延续了她对于文化差异、女性议题、彩妆与美、个体身份、文学语词等的关注与融合。她个人形象的融入赋予作品更多的俏皮体验和个人视角。
Despite the similar visual sensuality of ink and brushstrokes, the four artists — Evelyn Taocheng Wang, Cong, Cheng Xinyi, and Owen Fu — differ in their focus and style of expression. Evelyn Taocheng Wang continues her emphasis on and fus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feminist issues, cosmetics and beauty, as well as individual identity and literary discourse. Her cartoon self-portrait gives the work a witty experience a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
丛丛
你的树, 2022
布面油画
190 x 200 厘米
程心怡
情绪肖像, 2022
250克BFK Rives 牛皮纸上单版绘画,实木立体手工装裱
71 x 55 厘米(带框)
丛丛潇洒肆意的用笔流露出野生的力量与豪情,交叠的色彩一方面呈现出树的纹路与沧桑,另一方面亦神似芦苇杂草,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细犬是程心怡作品中一个常见的意象,单版印刷在有限的、受控的画面中放任水墨交融和流动的可能性,每位观者都能从狗的身上看到的身影并体验私密的情愫。
The unrestrained brushstroke of Cong reveals the power of wildness. The overlapping colors convey the texture of tree barks, which also resemble reeds and weeds, bringing out the vigorous vitality and love of life. The dog is a one of the more recent motifs in Xinyi Cheng's work. The monotype leaves the occasionality of pigments and water intermingling in a controlled image, mirroring the feeling that everyone sees themselves and experiences intimate emotions in the dog.
Owen Fu
无题(罗曼蒂克消亡史), 2023
纸上水墨
70 x 120 厘米 (带框)
亚历桑德拉·诺艾尔
Two Watering Cans, 2023
木板上油彩与珐琅漆
12.75 x 9 x 1.9 厘米
周思维
苹果 (抹茶、珍珠奶茶),2023
布面油画
100 x 150 厘米
Owen Fu带着墨水和纸本踏上了一个三个月的旅程,在不同的酒店和陌生的房间中,他不断描绘“家”这个概念,具象成了一个个可爱的生灵、雅致的盆景和寻常的物件。Owen Fu的系列作品因而有了一种承上启下的效果,场景的构建和描摹引出亚历桑德拉·诺艾尔和周思维的作品。亚历桑德拉·诺艾尔的作品聚焦于日常生活的场景。画面中不着一花一蕊,却因有喷壶和蝴蝶而令人能轻易想象出画面外一片繁盛多彩、生机盎然的花圃。周思维的视野则更为集中,透过平静的珍珠奶茶的“水面”能看到沉浸其中的苹果标志,仿佛被苹果标志刺破的小口,亦或是一颗漂浮的珍珠影射着流行语境中的消费主义。
Owen Fu recorded his impressions of his home in Los Angeles in the mind when living in different, unfamiliar hotel rooms during the journey. Each creature, bonsai and thing details the concept of "home" in diverse scenes through a faint layer of ink. Owen Fu's series thus form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Alexandra Noel's new works spotlight scenes from ordinary life. There are no flowers in the painting, yet the sprinkling cans and butterfly make people imagine a colorful and vibrant garden outside the picture. Zhou Siwei concentrates more on a glance through a certain appearance. Logos of Apple are soaked in bubble tea, with a pearl – or an Apple logo – "piercing" the calm surface, implicating consumerism in pop contexts.
致敬艺术家,卡洛斯/石川(伦敦)与天线空间
Courtesy of the artist,
Carlos/Ishikawa, London and Antenna Space, Shanghai
王伊芙苓韬程|Evelyn Taocheng Wang
王伊芙苓韬程(b.1981,成都)现工作和生活于鹿特丹。2006年,她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她于法兰克福Städelschule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王伊芙苓韬程的作品应当被视作一个整体的“星群”, 它们涵盖了众多既定艺术门类,包括绘画、书法文字、环境装置、录像短片、服装设计和表演。她的作品作为媒介、载体,为她所设定的多种主题服务,例如中国传统与现当代艺术、以及殖民历史、酷儿、女性文化与女性主义运动等,并通过重叠混合,将这些相互独立的概念交融链接。
2012年至2014年,她作为驻地艺术家参与阿姆斯特丹的De Ateliers驻地计划。收藏其作品的机构包括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ABN AMRO Collection,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乌特勒支中央博物馆等。
近期个展:外滩美术馆,上海,中国(由朱筱蕤策展,即将展出);“Norwegian Music in Dutch Window”,Kayokoyuki,东京,日本(2022);“眼影之心”,天线空间,上海(2021);“读后感”, Kunstverein Düsseldorf,杜塞尔多夫,德国 (2021);“朝花夕拾”,Hermitage博物馆(ABN AMRO Art Prize),阿姆斯特丹,荷兰 (2021);“Sour Gnossiennes”,Museum Abteiberg,门兴格拉德巴赫,德国 (2020);“传播优雅”,FRAC Champagne-Ardenne,兰斯,法国(2019);“下午无血”,卡洛斯/石川,伦敦,英国(2019);“他害怕什么?”,KW当代艺术学院,柏林,德国(2018);“他害怕什么?”,Company,纽约,美国(2018);“女性悲剧的四季”,Galerie Fons Welters,阿姆斯特丹,荷兰(2017);“对于一个尴尬的人来说,总是很难避免尴尬的事情”,卡洛斯/石川,伦敦,英国(2017);“皱纹热浪”,Chateau Shatto,洛杉矶,美国(2017);“无常的寓言”,荷兰弗朗斯·哈尔斯博物馆 | 哈伦哈勒姆博物馆,哈勒姆,荷兰(2017)等。
部分群展:“Horizens”,东亚艺术博物馆,科隆,德国(2022);“釜山双年展:We, On the Rising Wave”,釜山,韩国(2022);“Note to Self”,Sofie Van de Velde,安特卫普,比利时(2022);“To Be Like Water”, Tent,鹿特丹,荷兰(2021);“汲物之思”,金鹰美术馆,南京(2021);“墨城”,大馆当代美术馆,香港(2021);“|||: She spins the thread, she measures the thread, she cuts the thread”,Nest,海牙,荷兰(2021);“传统的频率”,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2020);“Risquons-Tout”,WIELS,布鲁塞尔,比利时(2020);“Global(e) Resistance”,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2020);“In the Presence of Absence”,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2020);“既不是黑/红/黄,也不是女人”,Times Arts Center,柏林,德国(2019);“在我的房间里”,天线空间,上海(2019);“Hollandse Nieuwe”,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2018);“It’s Get Better V”,ICA,伦敦,英国(2017);公共项目,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德国(2017);“野蛮人和哲学家:黄金时代的中国形象”,弗朗斯·哈尔斯博物馆,荷兰(2016)等。
程心怡(b. 1989,武汉)现生活工作于巴黎。2012年,她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她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跨媒介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在程心怡的绘画实践中,她常通过对人们生活状态的细致关注以及对画面中内部层次与结构的细致处理,体现人物之间的互动与亲密瞬间,从而映射内心世界并营造丰富的情感与感官体验。
2019年,她获得了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洛斯奖。2016至2017年她参加了荷兰皇家艺术学院(Rijksakademie)的驻留项目。2014年她参加了美国缅因州Skowhegan 艺术家驻留项目。
近期个展:“Seen Through Others”,老佛爷百货基金会艺术中心,巴黎,法国(2022);“The Horse with Eye Blinders”,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柏林,德国(2020);“2019巴塞尔”,Galerie Balice Hertling X程心怡个人展陈,巴塞尔,瑞士(2019);“Parure”,Condo伦敦:天线空间X卡洛斯/石川,伦敦,英国(2019);“微风之劫”,天线空间,上海(2018);“The Hands of Barber, they give in”,Balice Hertling,巴黎,法国(2017)等。
部分群展:“Together in Time: Selections from the Hammer Contemporary Collection”,哈默博物馆,洛杉矶,美国(2023即将展出);“Significant Form”,Matthew Marks Gallery,洛杉矶,美国(2022);“Smashing Into My Heart”,The Renaissance Society,芝加哥,美国(2021);“The Displacement Effect”,Capitain Petzel,柏林,德国(2021);“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1);“Antibodies”,东京宫,巴黎,法国(2020);“Drawing 2020”,Gladstone Gallery,纽约,美国(2020);“More, More, More”,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0);“Private Passions”,Karpidas收藏,达拉斯,美国(2020);“晴空紊流”,天线空间,上海(2018);“Noise! Frans Hals, Otherwise”,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哈莱姆,荷兰(2018);“Painting Now and Forever, Part III”,Greene Naftali画廊X Matthew Marks画廊,纽约,美国(2018);“Ormai”,Balice Hertling画廊,巴黎,法国(2018);“Rijksakademie OPEN 2017”,Sarphatistraat 470,阿姆斯特丹,荷兰(2017);“Coiffeur”,弗里兹国际艺术博览会,伦敦,英国(2017);“杂毛连须公”,胶囊画廊,上海(2017);“深巷陷凹”,天线空间,上海(2017)等。
Owen Fu(b.1988,桂林)现工作生活于洛杉矶。2018年,他获得了美国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16年,他分别从纽约石溪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了哲学和纯艺双学士学位。
近期个展:“美丽而不自知”,天线空间,上海,中国(2022);“Ordinary Things”,O-Town House,洛杉矶,美国(2022);“下班后”,Balice Hertling,巴黎,法国(2021);“6 self-portraits and one lamp”,Gallery Platform LA,洛杉矶,美国(2020);“Bubbly Hills”,Mine Project,香港,中国(2020);“Small Talk”,O-Town House,洛杉矶,美国(2020);“No Story”,Art Center Main Gallery,洛杉矶,美国(2018);“Body Obsession”,Art Center PPR,帕萨迪纳,美国(2018);“Emoji Expression”,纽约艺术博览会,纽约,美国(2016)等。
部分群展:“Together in Time: Selections from the Hammer Contemporary Collection”,哈默博物馆,洛杉矶,美国(2023即将展出);“恐怖谷:肉身”,高古轩香港,中国(2023);“北京艺术双年展 –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北京友谊商店,北京,中国(2022);“Exposition N°120 (maybe)”,Balice Hertling,巴黎,法国(2022);“The exhibition formerly known as ‘trace image’”,Deborah Schamoni x O-Town House,慕尼黑,德国(2022);“Space”,Laurel Gitlen,纽约,美国(2022);“晦暗里,身体循光深潜”,北丘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The Going Away Present”,Kristina Kite Gallery,洛杉矶,美国(2021);“Who’s Afraid of the Great Indoors”,Redling Fine Art,洛杉矶,美国(2021);“Pathologically Social”,O-Town House,洛杉矶,美国(2021);“Winterfest”,阿斯彭艺术博物馆,阿彭斯,美国(2020);“Gennariello (part II)”,由Daniel Balice策展,Balice Hertling,巴黎,法国(2020);“About FACE: Cover Me”, Gallery Platform LA,洛杉矶,美国(2020);“Platform: Los Angeles”,卓纳画廊 X Gallery Platform LA,线上(2020);“Condo Complex: Lome x Gallery hosting O-town House”,Lomex Gallery,纽约,美国(2019);“Just Edging 2”,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帕萨迪纳,美国(2018)等。
丛丛(b.1982)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她于2008年获得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硕士学位。近期个展:“宫殿”,天线空间,上海(2019);“自恋”,5art space,广州(2018);“满月”,NUOART,北京(2018);“往光明里走”,NUOART,北京(2016)。
部分群展:巴塞尔艺术展 ArtBasel,香港(线上),(2020);ART021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19);北京当代博览会,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19);约翰 · 莫尔绘画奖(中国)2010—2014历届获奖者巡展,北京今日美术馆、重庆美术馆、澳门金光会展中心、上海民生美术馆(2016)。
周思维(b. 1981,重庆)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周思维聚焦于人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反之,文化对于人的作用这两方面话题。在周思维的画面中,他将几种视觉和文化惯性糅合在一起,让画面自己发展出新的意图和暗示,熟悉感和陌生感同时体现,留出让人任意解读的可能性。
近期个展:“每周一部新手机”,天线空间,上海(2020);“最后一座桥”,Kraupa-Tuskany Zeidler,柏林,德国(2019);“美化了家”,天线空间,上海(2017);“示意图 Schematic”,麦勒画廊,卢塞恩,瑞士(2015);“环形工作室”,艾可画廊,上海(2014);“晚霞”,82 Republic,香港(2007)等。
部分群展:“Blink – The Collection of Trond Mohn”,斯塔万格美术馆,挪威(2023);“众妙之家”,天线空间,上海(2021);“白日美人 Normal Days”,天线空间 x 游牧画廊,天目里,杭州(2020);“那看见万物的、知道万物的,就是万物”,798艺术中心,北京(2020);“Blasted Heath”,A.M.180画廊,布拉格,捷克(2019);“翡翠城”,K11 Art Foundation,香港(2018);“晴空紊流”,天线空间,上海(2018);“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天线空间,上海(2017);“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2017);“2016年华宇青年奖入围展:不隅之见”,三亚(2016)等。
亚历桑德拉·诺艾尔(b. 1989)现生活工作于洛杉矶。2013年,她于美国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获得纯艺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她于美国圣地亚哥大学获得视觉艺术专业学士学位。
诺艾尔的小尺寸绘画作品包含着离奇的图像组合。她创作的关注点介于超现实感与熟悉感之间——婴儿,家居用品以及一些郊区风景。她在作品中把这些随处可见的元素置于一些看似遥远的虚构场景、悲剧性的情节以及影视作品片段的二次创作之中。作品依附于小巧的木板暗示了人体与掌上电子产品之间的大小关系,仿佛它们就是屏幕上的图片——被放大、截取、缩小或重置。她邀请人们用亲密的视角观看她的作品,同时强调了雕塑与幻觉之间的张力。诺艾尔作为一个画家,也会写一些模仿诗集或剧本语气的小说,而这与她绘画中异托邦、虚构的元素形成了语言上的平行。
近期个展:“Three, Four”,Derosia,纽约,美国(2022);“Table”,克雷弗科尔画廊,巴黎,法国(2022);“相之可笑”,天线空间,上海(2021);“北京当代2020 – 天线空间共同呈献个展”,798艺术中心,北京(2020);“There’s always something”,Bodega (Derosia),纽约,美国(2019);“Just a head”,Atlantis,马赛,法国(2019);“Master Planned”,Freedman Fitzpatrick,巴黎,法国(2019);“Theatre Road”,Parker Gallery,洛杉矶,美国(2018);“伦敦弗里兹艺博会 – Bodega(Derosia)共同呈现个展”,伦敦,英国(2018);“军械库艺术展会 – Bodega(Derosia)共同呈现个展”,纽约,美国(2017)等。
部分群展:“Small Fixations”,ICA Milano,米兰,意大利(2022);“前沿国际-克利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Oh, Gods of Dust and Rainbows”,克利夫兰,美国(2022);“微妙之间”,克里斯·夏普策展,X美术馆,北京(2021);“洛杉矶制造2020(Made in L.A. 2020: A Version)”,哈默美术馆&亨廷顿图书馆,洛杉矶,美国(2020);“The Sentimental Organization of the World”,克雷弗科尔画廊,巴黎,法国(2020);“Bolthole”,Potts,洛杉矶,美国(2019);“A Cloth Over a Birdcage”,Château Shatto,洛杉矶,美国(2019);“Kiss in Tears”,XYZ Collective策展,Freedman Fitzpatrick,洛杉矶,美国(2018);“Condo NY – Hosting 克雷弗科尔画廊 (巴黎)”,Derosia,纽约,美国(2018);“Economy Plus”,Camille Blatrix策展,Balice Hertling画廊,巴黎,法国(2017);“Paris Internationale 2017 (Special Feature,Part 2)”,Libération de Paris,巴黎,法国(20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