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悠然《窗外12: 53PM》,布面油画、丙烯,190x150cm,2022


阿明·勃姆《微风低语》,布面油画、纸张、编织,140x160cm,2022









陆向怡,1992年出生,策展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部总监。策展围绕艺术家群体代际研究、性别研究、时尚与虚拟艺术等方向,尤其关注于90后、00后艺术家所带来新兴艺术现象;致力于挖掘年轻艺术力量。策划的展览包括:“分形之维”由金个展(2023)、“数字原始主义”高航个展(2023)、“氵”吴晶玉个展(2022)、“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美术馆(2022)、“工具已验证”皆藤斋个展(2022)、“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2022)、“李珺个展:牙齿与剧场”(2022)、“一间自己的房间”(2022)、“武艺个展:心源日记”(2022)、“朱金石个展:意外美学”(2022)、“岳敏君个展:拈花一笑”(2022)、“间有闲时多云到阴”草场地春季艺术季(2022)、“记忆、戏谑与意识流”(2022)、“全球之歌”(2022)、“低烧的绘画”(2021)、“控制”李尓鹏个展(2021)、“今天的天实在是太蓝了”郭宇恒个展(2020)等,曾入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1972年生于亚琛,现生活工作于柏林。1998年获德国国民学术基金会资助。1995年至2001年师从康拉德·克拉菲克(Konrad Klapheck)和约尔格·伊门多夫(Jörg Immendorff)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2001年获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资助,驻留巴黎国际艺术城。
他的个展包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与牟桓合作,狮语画廊,上海,2023),“滚动在路上的眼睛”(Christoph Hefti合作,Peter Kilchmann画廊,苏黎世,瑞士,2022),“从晦暗到黑夜”(Choi&Choi画廊,首尔,2022),“Wider die Zumutungen der Gegenwart”(Anita Beckers当代艺术与项目画廊,美因河畔法兰克福,2021),“夜间咖啡厅” (pas d'assurance pour la Nuit,Hans Alf 画廊,哥本哈根,2021),“Auf der Wunde hält die Farbe nicht”(Meyer Riegger画廊,柏林,2020),“激进存在”(Meyer Riegger画廊,卡尔斯鲁厄,2019),“北”(Hans Alf画廊,哥本哈根,丹麦,2019)等。
个展“从晦暗到黑夜”,Choi&Choi画廊,首尔,2022

他曾被美国前沿杂志《Complex》评选为“二十五位一定要认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并入选福布斯2020年度30岁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此外,他亦涉足艺术创作与品牌的跨界合作,合作品牌如沃尔沃(2012)、路易威登(2013)、阿迪达斯 (2015)、 宝马(2016)、卡地亚(2017)、虎牌啤酒(2018)、卡地亚(2020)等。
他最近的个展包括:“尘”(白石画廊,香港,2022);“虎年虎肆”(唐妮诗画廊,上海,2022);“定然”(白石画廊,台北,2021),“复苏”,唐妮诗画廊(上海,中国,2020);“临界点”(白石画廊,台北,2020),“自然平衡”(Mazel Galerie,布鲁塞尔,比利时,2020),“隐云龙”,东区艺廊,台北,2020),“极”(AISHONANZUKA,香港,2019),“文化符号:醒狮”,东亚当代艺术画廊,芝加哥,2019),“无形之象,无所不形”,唐妮诗画廊,上海,2018),“Tx2 虎啸”(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元洲仔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中心,香港,2017),“艺术品鉴会陈英杰作品展”(BMW上海体验中心,上海,2016),“大地之灵”(Galerie F,芝加哥,2015)等。
他的作品也展出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明珠美术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芳草地画廊、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艺术科学博物馆、伦敦GraffitiStreet、悉尼Penrith Regional Gallery、台北白石画廊等。他的作品被新加坡虎牌啤酒公司,中国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新加坡凯德置地集团,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北京山水文园集团,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中国上海卡地亚等收藏。
作品展出于“重彩万重山”现场,复星艺术中心,上海,2022
作品展出于“暖流”现场,宝龙美术馆,上海,2022

作品展出于“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

程起天霖1996年生于台湾,现工作和生活于台湾和伦敦。
程起天霖将绘画视为ㄧ种对自我与整体社会,乃至ㄧ切存在进行思辨过程所诞生的哲学性形下表现之产物,藉由绘画以探索生命界线中的时间性、流动性与超越性。透过日常中仰观俯察于外在物象之有形,万物内在情感精神之无形,捻合于心,以表现他对于宇宙微妙道性的主观体悟。如此的命题使他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对于古圣先贤的无比崇敬与向往皈依。通过不断地在颜料层间堆栈破坏、消融模糊、以破为立、与即兴偶然的共舞中,发掘边界与轮廓中所蕴含的故事可能性。运用寓言式、象征性的叙事手法表现了其对于历代各宗教性、文学性典故与艺术形式,以探索当代社会中绘画艺术于今日存在价值的好奇与可能。更是实践在于手与画笔、颜料与画布、 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一种无限平衡,演绎ㄧ种人与天地万物的形神之间的存在关系。
他的个展包括“时间之轮”,Linseed Project画廊,兰心大戏院,上海,2022。群展:“层叠之肤”,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3;“隔岸观火”,Linseed Project画廊,上海,2021;“明信片”,Hellvi Kännungs项目空间,马格努斯·卡森画廊,哥特兰岛(瑞典),2021;“具化光线”(与艺术家Yi To共办双人展),怀尔德画廊,伦敦,2021;“深切”,庇护堂,Maverick项目组,伦敦,2021等。
个展“时间之轮”,Linseed Project画廊,兰心大戏院,上海,2022
作品展出于“隔岸观火”,Linseed Project画廊,上海,2021
作品展出于“无髓之髓”,地窖画廊,伦敦,2020

双个展“A Fund of Gifts”,Gallery Func,上海,2021
作品《大丹的集装箱》,展出于“初次见面,后会有期”,悦美术馆,北京 2021
作品《面皮》展出于“第四届墙报艺术家展”,时代美术馆,北京,2019

江上越1994年生于日本,目前工作于东京和纽约,是日本战后崛起的第三代当代艺术家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家之一。她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留学。丰富的海外经历和个人体验,让她对语言和交流的学科非常感兴趣。江上越的作品包含了声音、视频和绘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她通过这些探索人类的本能和交流的真实性,提供了更人性和更国际的视点。
江上越因杰出的创造力屡获殊荣:2021年和2020连续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2021年被评为Artsy最受欢迎的国际的艺术家之一,获中国文旅部、日本文部省、韩国文化厅举办的中日韩东亚文化都市2022二等奖;2020年获日本文化厅杰出艺术家,入围日本当代艺术基金会奖,并被选为日本文化厅杰出艺术家派遣纽约;获索福林基金会亚洲杰出艺术家奖(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2019);第十六届千叶市艺术文化新人奖(2018),第17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外务大臣奖(2017)等。
江上越曾于多个城市举办展览,个展包括“彩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2022),“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彩虹 ”(轻井泽新美术馆,轻井泽,2021),“Facebook”(前波画廊,纽约,2021),“彩虹”(白石画廊,台北,2021),“社交距离”(A2Z画廊,巴黎,2021),“星球时间”(银座GSIX,东京,2021),“Entrance gallery Vol.1江上越”(千叶市美术馆,千叶,2020),“对话4000年”(千叶市文化中心,千叶,2018),“被掩盖的真相”(银座,东京,2017),“这不是误听 ”(德萨画廊,北京,2016)等。
此外,她的作品也展出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巴黎大皇宫、上野之森美术馆、UNESCO文化馆、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日本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韩国文化厅、日本富冈市美术馆、日本南城美术馆、东京日中友好美术馆、中国油画院美术馆、第二届北京国际媒体艺术双年展、第三届 CAFAM双年展、天津古海岸文化馆、北京树美术馆、炎黄美术馆、元典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韩国麦粒美术馆、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等。
她的作品被众多美术馆和公共机构收藏,包括:轻井泽新美术馆、日本广岛wood one美术馆、日本南城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莫斯科车库美术馆、德国Galerie99、元典美术馆、和美术馆、 树美术馆、达美美术馆、依恋集团、韩国顺天市文化中心等。

个展“彩虹”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2022


“VOCA2020展:当代艺术的展望” ,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 2020




贡坎个展“心境”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
贡坎个展“自省”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1
贡坎参展“2021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现场,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2021

高航,1991年生于保定,现工作生活于美国休斯顿。2013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系,2018年硕士毕业于休斯顿大学绘画系。高航的作品以幽默和荒谬的状态描绘了当代人类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举止,同时用画面调侃人们在电子屏幕中不断寻求瞬间刺激和满足感的执着。
高航近期在美国及欧洲的个人展览包括:“数字原始主义”(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23);我的一些破想法(Pulpo画廊,木瑙,德国,2022);沙发套件(L21 画廊,帕尔马,西班牙,2022);你完全是特别的(Breach 画廊,迈阿密,美国);高航!(The Hole 画廊,纽约,美国,2021);稍稍别扭(Waluso 画廊,伦敦,英国,2021);离卓越就差一点(Winter Street 画廊,休斯顿,美国,2021);21 世纪写实主义(COVA 画廊,埃因霍温,荷兰,2021)等。他的作品也展出于英国伦敦Sunny艺术中心,韩国吉坡CICA美术馆,美国芒诺Masur美术馆,美国休斯顿KBR大厦等。
他的作品及文章报道的国际刊物包括:《巴黎时尚潮》《艺术论坛》《艺术新闻》《美国绘画》《次世代生活态度》和《RADII》。
个展“数字原始主义”,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23

个展“高航!”,The Hole 画廊,纽约,美国,2021


个展“沙发套件“,L21 画廊,帕尔马,西班牙,2022

三人展:“新感知”,每日画廊,安特卫普,比利时,2022
奥斯卡·古特海尔,1980年生于德国拉芬斯堡,2000年后生活工作于柏林,2007年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
古特海尔的具象绘画以风格鲜明的构图与华美色彩为显著特征,作品叙事性由漫画美学以及富于表现力的线条共同呈现。在不同的系列创作中,古特海尔关注性别、性别规范以及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同一性,他以风趣而不失睿智的方式解构社会投射,刻板印象和个人欲望,将其消解和转换为全新的内容。他的画作中汇聚了各式各样的人、杂合动物、梦幻生物和童话景观,幽默中透着怪诞。在日常现象中将荒诞与梦幻嫁接到一起。
古特海尔近期个展包括众多机构展览,如:耶拿艺术收藏馆,耶拿,德国;“Övre”,波茨坦艺术空间,德国;“FitzFatzPeng”,乌尔姆艺术空间,德国。他的代理画廊包括RussiKlenner画廊,柏林和Krinzinger画廊,维也纳,奥地利。他也在世界多地举办个人展览,包括Krinzinger Schottenfeld画廊,维也纳,奥地利;1969画廊,纽约;NunoCenteno画廊,波尔图,葡萄牙;MikeWeiss画廊,纽约,Angell画廊,多伦多;SorryWeareClosed画廊,布鲁塞尔,比利时等。
他的绘画作品展出于德国马尔堡美术馆和马尔堡博物馆;霍尔艺术基会-SchlossDerneburg美术馆;ASU艺术博物馆,菲尼克斯,亚利桑那州;香港歌德学院,香港;松本市美术馆,日本;Hort 家族收藏,纽约;Albertz Benda画廊,纽约;JoshLilley画廊,伦敦,英国。



黄冰洁1994年生于湖南湘潭,201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为人文艺术平台RED·MOON的创办人。
“我的世界中,绘画由物与精神构成,艺术就像⽣命⼀样,它是⽣命中的太阳。现阶段的我如同⼀只 ⻦⼀⽚叶,⽆法拒绝太阳的光芒、追逐的渴望。对于“阳光”的需要使我孜孜不倦地跟随,并努力满⾜⾃⼰。”黄冰洁对自己创作中, 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象征,彼此相互联结,亦追逐。在她的作品中的“在这⾥,我将所有物“⻦类化”,从⻦的身体中构造世界;视点从⾃然环境转⼊感知领域,⽤“⻦”作为引⼦给出⼀种象征性的、特定的提示,去邀请进⼊由⻦这种能够翱翔天际、执着⽽渴望于⾃由的⽣物打开的精神世界中。”





黄进曦1986年出生于香港,200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现居于 香港。他的作品主题围绕自然风景绘画,早年以电玩游戏中的景观作写生,突显出虚拟映像于视觉的冲击,近年专注到香港郊野写生,加入想像,描绘和自然之间的角力和共存。
他近年展览包括:个展“麦理浩径”(邦瀚斯,香港,2022)、“斗室物游 & 斗室岛叙”(Touch画廊,2021)、“梦前集碎”(Knowhere展览空间,香港,2020)、“孤高的旅程”(安全口画廊,香港、2021)、“眈天望地”(安全口画廊, 香港,2018)、“退步自然”(方由美术,香港,2016),联展“自在风景”(香港艺术馆,香港,2019)、“These Painters’Painters”(ROH Projects,雅加达,2018)等。他的作品为香港艺术馆收藏。


个展“Dream Travel”,Unit London,伦敦,2022

作品展出于“SHINING MOMENT”,唐人艺术基金会,香港,2021

1995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2016 年到意大利, 同年11 月份入读意大利国立罗马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跟 随意大利宗教艺术家VERONICA PIRACCINI 学习。 2016-2019获BFA学士学位,2019-2021 获MFA硕士学位。
孔慧东的作品一方面关注于最切身的个人生活经验与过往经历带给现时的反馈和影响,跨过时间线去使现时状态创作的画面具有过去和现在的双面性。像那些圆形带有略小瞳孔的眼睛表现的出来的一样,是多重的复杂的经过时间糅合出来的没有准确单一指向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他开始重新关注古老的宗教画,但是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他更多的想表现一种对于当代隐藏的阶级,和所谓绝对真理的一种质疑,或者说给这些看似已经被描述的足够饱满的事情一个开放的出口。
他参加展览包括:“复眼计划·灼眼的星河”(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艺境新声”(百空间卜内门洋行,上海);“愿你不会感同身受”(伯年艺术空间,北京);“Genesis,Galleria Vittoria”(胜利画廊,罗马)等。
“复眼计划·灼眼的星河”,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2022

作品展出于“断片集”,伯年艺术空间,北京,2022

冷广敏,1986年出生于山东青州。作为80后绘画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冷广敏早在天津美院油画系学习的时期就已然极为自觉的摸索出打破传统油画创作范式的个人化路径。与用颜料堆积的笔触相对,冷广敏以切割的动作在画面中打开全新的物理空间。切割既是他的创作手段,也是他对于艺术的态度,锋利、果决、不容置喙。冷广敏以相对恒定的绘画技法来不断解剖物质或图像,它们或许会由一定的线索牵引,却不曾存在某种可被精准概括的主题。冷广敏绘画最具魅力之处在于画面之中无处不在的由于对峙而形成的张力,是色彩上的对撞与互补,是材质上的平整与刮痕,是质感上的硬边与渐变,是结构上的负形与正形。冷广敏正是在以此提炼某种纷繁物象之下的内在秩序,一种极其抽象的唯有借物象以显形的不断流变中的状态。
冷广敏的重要个展包括:2023“壳,仅如蝉翼一般”(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日本);2019西岸博览会个人项目(上海,中国);2018“涟漪”(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日本);2017 “完美破坏”(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4“冷广敏”(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3“看见表象”(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等。
个展“壳,仅如蝉翼一般”,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2023

作品展出于“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美术馆,上海,2022
她的展览包括:“一间自己的房间”群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2;“穿越时空的调色板”,草场地青年艺术家群展,伯年艺术空间,北京,2022;“白日梦”群展,禾器艺术,宁波,2021; 2021“反向生长”群展,虹美术馆,苏州,2021 ;“逆向旅行”群展,上海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上海 ;“他们”群展,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2021等。

作品展出于“反向旅行”,上海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上海,2021





个展“氵”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2

作品展出于“EXODUS”,K11美术馆,香港,2022
作品展出于“The Artist's Oracle”, White Crypt Project Space,伦敦,2021








个展“月亮水晶宫”,贝浩登,巴黎,2022

作品展出于“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

1992年生于浙江温州,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期间曾赴巴黎国际艺术城交流学习,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她的作品多与儿时记忆、民间游戏、希腊神话和童话故事有着密切联系,使用了诙谐且混杂的元素来描绘日常奇观。画中事物往往游走于真实与虚拟之间,充斥着拟人化的、互相矛盾的形象。在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中,她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还原了记忆里被遗忘的“乐园”,从而构造出一个温暖、浪漫又充满童真幻想的世界。
她近期的个展包括:因为当时阳光普照(清影艺术空间,杭州,2022)、天上掉下个苹果(逸空间,南京,2021)。群展包括: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美术馆,上海,2022)、鸽子迷信(新氧艺O2ART, 北京,2022 )、乐园·双人展(库比森画廊,上海,2021)、新西湖·湖中岛(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21)、秋实(金杜艺术中心,北京,2021)、 没展(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2018)等。




闫镜州,1995年出生于中国河北邯郸,2018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油画系,2022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在北京居住及创作。
闫镜州的作品执着于个人化视角的现代性探索。 作品中的主角们是光怪陆离的扭曲人偶,荒诞的扮演着一个个充满趣味又略带辛酸的故事。剧情通常是欢乐世俗的,甚至是有点无聊庸俗的, 素材灵感通常来自于大众轻松随意的生活本身,细细品味又总能察觉到一丝黑色幽默的荒诞反讽。这种主题的编排具备着难以言表的压抑欲望和蒙昧的象征主义,也有一些轻松的灵光乍现,是一种有着90年代影子的中国式思考方式。产生一种游离在现实世界外的边界感。 通过对荒诞人偶的时刻凝视且同时保持着疏离感,来表现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怀疑与自省。
他的展览包括:“初次见面”(悦美术馆,北京,2022):“万相丛林”(海汇美术馆,郑州,2022);“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22);“第五届诗意生活节《给生活的诗与歌》”艺术展(天桥艺术中心,北京,2020);“循循展 第五回——小径分岔的花园”(北京侨福芳草地艺术中心,北京,2020)等。
作品展出于“万相丛林”,海汇美术馆,郑州,2022
张皓言,1996年出生于山东淄博,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专业,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张皓言的创作涉及绘画、影像、写作等多重媒介,他通过对世界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多重经典荧幕形象的考古,将艺术家个体经历、流行文化与全球化/去全球化的社会现实相杂糅,通过展现角色完整性,并借此创作对象还原至其同时期的社会情境中,以此让观者重临历史现场,也线性的将历史内容和个体记忆得以进一步的扩充和修补。
近期个展/群展包括:个展"大地边缘的人,狂醉中空想",弥金画廊,上海,2022;"一片盛大的记忆",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上海,2022;第九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弥金画廊,上海,2022;"Global Citizens-Asia", The Shophouse, 香港,2023等。
个展“大地边缘的人,狂醉中空想”,弥金画廊,上海,2022
作品展出于“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艺术空间,上海,2022
"Global Citizens-Asia", The Shophouse, 香港,2023
北 京 | 香 港 | 曼 谷 | 首 尔
BEIJING | HONG KONG | BANGKOK | SEOUL
香港黄竹坑业勤街39号Landmark South 20楼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