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经芳&王令杰

郝经芳 1985 年出生于山东,王令杰 1984 年出生于上海。
2008 毕业于法国梅斯高等艺术学院,法国国家艺术造型文凭,学士学位。2011-2012 毕业于法国洛林高等艺术学院,法国国家高等造型表现文凭, 艺术硕士。现工作生活于法国米卢斯和上海。
Q:策展人:高江波
A:艺术家:郝经芳&王令杰
Q: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你是工学背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你怎么看待科技与艺术?
A:一定程度上这和现实相符。我们大学的时候就读于工学院,之后之后我们也有在IT、互联网等技术高度关联的行业有从业经历。现在我们还是一家技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科技”这个词是“科学”和“技术”合在一起的简称。而“科学”和“技术”是两个相关但截然不同的概念。艺术行业内经常将之混为一谈。
我们经常觉得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未知的世界里。我们的现代科学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其累累硕果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已经超过了日常经验所能涉及的范围和深度。也就意味着,我们日常生活里遇到的所有问题,科学都能给出回答(当然,“我明天会不会发财?”这样的概率论问题除外。)
一切都太容易知道答案了。尤其是在互联网媒介,甚至人工智能(ChatGPT会一本正经地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离题千里的“回答”)如此发达的当下。所有困惑都可以快速找到回答。人们不再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不那么需要想象,也不那么需要去感受。
艺术可能在这个时候能够陪伴着我们,在我们认知极为发达的时候,推进我们的感知的边界,对这个确定世界的不确定的看法。
Q:在你平时的创作中最关心的是什么?
A:这取决于创作的定义。
如果以理想主义的视角界定“创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体现其本质,即是否能拓宽我们认知的边界。
如果我们取一个职业性的视角,以调动人力和物资,以在公共场域发表为目的的艺术生产作为“创作”的话,可能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为什么要做?”和“值不值得做?”
这样的艺术生产并没有天然的正当性。它消耗物资,带来污染。如果它无法在可预见和可评估(这点很重要)的范围内带给社会足够弥补其耗费的正向价值的话,那么一个创作计划/作品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通过个人意志加以推进,那看上去似乎是不怎么负责任的。


《Sun Drawing》
光、 热敏纸 尺寸可变
2012 - 至今
A:虽然艺术本身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以”职业艺术家”这么个非常职业性的角度来看的话,不得不承认,大部分我们工作中所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和艺术无关。
疫情以后愈发感受到,生活中有太多的内容比“艺术”“工作”要重要得多。
当然,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的确是大大拓宽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A:在这个时间点上,窗户非常容易带给我个人,一些比较负面的联想。类似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就“开窗”和“拆屋顶”之间的辨析。这个问题可以和下面第七个问题一起思考和理解。
A:感谢策展人高江波的邀请。
A:身份是我们之间所有差异中最最不重要的。国籍更是如此。
忘记我们之间所有的这些身份相关差异,才能提出更有普遍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吧。



WINDOW GAZING:
SAY HI TO JOUISSANCE
窗凝:原乐何在
展期 Date:
2023.1.1-2023.3.12
地址 Venu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