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太平广记》收录唐传奇《李黄》,1924年鲁迅结合社会新闻写下《论雷峰塔的倒掉》,到1992年边演边唱、大胆反串的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1993年徐克镜头里的《青蛇》,国漫新近演绎的《白蛇·缘起》……白蛇题材向来是中国文艺作品最经典的主题。2022年11月初,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也焕新演绎一台舞剧《白蛇》。
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上海小囡”谭元元带领多位海内外华人顶尖舞者,融合西方芭蕾舞与东方中国舞语汇,共同诠释女性议题。作为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又一力作,舞剧《白蛇》还邀请到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和荷兰舞蹈剧场(NDT)的前舞者Edwaard Liang创作编舞,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操刀作曲,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导师周可担任导演,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撰写剧本,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设计舞台,和“奥运会开幕式”和“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当代艺术家丰江舟、服装造型设计大可等共同参与。
舞剧《白蛇》去年于上海大剧院世界首演,深受观众喜爱和各界好评。今年3月,“舞蹈风暴”人气选手敖定雯、王占峰、谭一梅、宋雨将以“水月”之名再度汇集,以舞抒情,探索现代女性精神世界的自我修炼与蜕变。
该剧的艺术总监谭元元以及编舞Edwaard Liang目前身在美国,同样心系演出,他们分别以视频的形式发来了祝福——
在去年世界首演结束后,观察网的记者采访到了舞剧《白蛇》的编舞Edwaard Liang。他与谭元元是二十多年的好友及搭档,在收到她的邀请之前,生活在美国的Edwaard对“白蛇”故事知之不多,为此研究了包括古代文本在内的大量资料。
但他强调自己成长于一个“非常中式”的家庭:“我在中国台湾出生,我母亲一家是上海人,父亲一家来自福建。我们从小到大看了很多中国连续剧,家里只说中文,只吃中国菜。我们从来没有丢失自己的亚洲传统。”

舞剧《白蛇》编舞Edwaard Liang
对Edwaard而言,舞剧《白蛇》非常吸引他的原因之一,是有机会加入了一支全员华人团队,他用“舒服”这个词来描述自己来到中国、在《白蛇》剧组的感受。
在美国,他往往是团队里唯一的华人,是美国芭蕾舞团唯一的华人艺术总监。在主流舞台上,大概只有五位亚裔编舞,其中只有两位懂芭蕾,Edwaard是其中之一。他说这是荣幸,也是一种遗憾。他开玩笑地说,这听起来像是“凡尔赛”,但是有时候,孤独一人并不容易,可能会被误解,或者不被真正理解。

Edwaard与导演周可、执行编舞杜佳音在线探讨创排细节

Edwaard指导舞蹈编排中
总有人这样问他:“你要怎么让你的芭蕾更‘中国’?”
“为什么我必须让我的芭蕾更中国?我就是一名华人艺术家。”Edwaard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在美国,大家不会问‘你要怎么让你的舞蹈更苏格兰、更英国’,那为什么要问‘如何做到更中国’?”
在工作中,他会因材施教,根据舞者的个人特质调整编舞。比如“镜花”组和“水月”组的法海,跳的是完全不同的舞步。大家都能够理解他讲的东西,没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够中国,这给予了他很大的创作空间。Edwaard为这支华人团队感到自豪,从舞者、导演、音乐、布景、灯光等等,都是“合作起来感觉很棒的中国艺术家”,也让他大有收获。


Edwaard与“镜花”、“水月”组主演们(摄于去年定妆照拍摄间隙)
在时而精致摩登、时而传统江南的大剧场舞台上,舞者依照惊蛰、清明、端午、中秋、秋分的中国传统节气与节日顺序,带领观众穿梭于现代与千年以前、现实与意识空间之间,重构解读了家喻户晓的东方故事。舞剧的剧情涉及了现代和古代、现实和意识空间,Edwaard坦言他还没见过哪部电影、戏剧或芭蕾舞剧能够处理如此复杂的故事。
芭蕾舞者出身,做过百老汇音乐剧,再加上学过武术,这位艾美奖得主几乎可以编任何舞蹈,在Edwaard看来,这些都是他创作这部“东方舞台美学”作品的优势。尤其在中国、在舞剧《白蛇》的剧组里,他从不会被质疑够不够代表性,他可以尝试用自己的优势,以融合多舞种的“前所未有的舞蹈”解读中国传统故事。“对外国观众来说,东方自带神秘感,我想这也是一种优势。”




舞剧《白蛇》剧照—“水月”组
Edwaard这样评价舞剧《白蛇》:“它不单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推动《白蛇》未来赴海外演出,是他和好友谭元元共同的希望:“《白蛇传》故事流传千年,是中国最著名的浪漫爱情神话。而我们期待用当代女性视角、中西融合的艺术语汇去重新创造一个舞台作品,更期待这部舞剧未来能走向世界。”


Edwaard Liang
← 可滑动阅读更多
【演出信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