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春暖花开,生活回到正轨,对他乡的探索也终于重获了可能性 —— 还有什么时候比此刻更适合重启对远方的想象?《想像荷兰》已于2月17日于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幕,在北京的伙伴们不妨从这里开始探索荷兰。



开幕现场
由荷兰驻华使馆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想像荷兰》是一场围绕荷兰当代摄影艺术的调查展,展览包含了在荷兰生活和工作的11位资深艺术家与新秀的创作。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们试图探讨荷兰历史、社会、文化等议题,也为观者了解当代荷兰摄影构建了脉络。
📷
约翰内斯·博斯格拉
Johannes Bosgra
(b.1979,Hardegarijp,荷兰)
在以古典乐为灵感的荷兰艺术家约翰内斯·博斯格拉的世界里,音乐和图像不可分割。就如他这次展出的作品系列《喃喃》中捕捉的,百万只椋鸟在克莱因蓝的天空中颇具韵律的飞过,仿若起舞。
展出作品《喃喃》
大流行病迫使约翰内斯·博斯格拉于2020年和2021年待在家附近。在家附近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他看到近百万只椋鸟有节奏地飞过深蓝色的天空,它们的剪影就像音乐运动的小黑点。这些椋鸟以俯冲、复杂协调的模式飞行,在天空中形成抽象的景观,形成一种崇高的音乐节奏。
博斯格拉完全被这不断展开的编排迷住了,他并不仅仅只是记录鸟群的行为,而是以自己的极简主义风格呈现它们的“芭蕾舞”。在图像的抽象形式中,博斯格拉强调了椋鸟的节奏和流动的能量的本质。自1990年以来,由于我们的物种对地球的影响椋鸟的数量减少了40%。通过椋鸟这种美丽生物的消失,博斯格希望诱导人们讨论这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源,寻找为传承一个更好的星球做出贡献的方法。




《Strepen | Stripes(条纹)》
此次展出的《喃喃》可以说是博斯格拉的标志性风格,同样的音乐性和抽象化在他的作品《Stripes》中也得以完全体现。
在这一系列中,海面、落日和海边潮湿的空气在他的镜头中成为韵律,颇有日本摄影大师杉本博司的风韵。这个系列也被美国作曲家菲利浦·格拉斯青睐,并合作了音乐影响装置《Facades》。
博斯格拉现在的工作室仍位于他的出生地——位于北荷兰的Friesland省。近年来他斩获了国际上不少奖项,他的作品也在世界各地展出,除本次展览外,他的作品还出现在瓦塞纳尔(荷兰)的Voorlinden博物馆、迈阿密的新世界交响乐厅、莫斯科摄影中心、鹿特丹的De Doelen音乐厅、伯克利的ACCI画廊、阿姆斯特丹的Muziekgebouw aan 't IJ和杜塞尔多夫的Tonhalle等。
📷
波林·奥斯登
Paulien Oltheten
(b1982,Nijmegen,荷兰)
本次展出的新冠疫情期间的作品还有波林·奥斯登的影像作品《保持健康》。《保持健康》是创作于阿姆斯特丹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15个视频短片。城市被封锁,奥斯登在新冠病毒所带来的沉默和无菌环境中寻找人类互动接触的例子。
展出作品《保持健康》
作品展示了人们在新冠疫情中寻找新的方式与他人、与周围重新相联结。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奥斯登出色地寻找到了一些富有诗意和节奏的蛛丝马迹。在辨别确认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程序后,奥斯登用镜头将其捕捉,再将这些研究材料进行结构化和注释,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精心叙事,向观众描绘一个正在以荷兰方式践行新冠防疫规则的城市。
展出作品《保持健康》
奥斯登笑称自己为“当代城市人类学家”,喜欢混迹在人群中观察人类,她的作品中常有随机和路人的互动。探索着人群中或诗意或有韵律的瞬间,奥斯登关注着路人尴尬地拖着难搞的行李箱、值得注意的举动、常规动作中有趣的地方,甚至是由于重复动作人们在环境中留下的轨迹。
“你不需要一直拍摄非凡的事件和场景。真正的挑战在于注意到日常中不起眼的片刻,没人注意到的日常行为,恰恰是当今人类生活核心的行为。”
作品《慢下来的一瞬间》在阿姆斯特丹Stedelijk博物馆展出
而热闹多元的阿姆斯特丹作为一个人类观察场所,再适合不过。波林·奥斯登于2006年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学院(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自毕业起,奥斯登热衷于带着相机和笔记本的环球旅程。她曾获得荷兰文献奖,并在2018年获得阿尔勒摄影节的新发现奖。她现在仍在阿姆斯特丹工作和生活。
📷
汉斯·艾克尔布姆
Hans Eijkelboom
(b1949,Arnhem,荷兰)
同样热衷人类观察的还有摄影师汉斯·艾克尔布姆。在本次展览中,艾克尔布姆呈现了《数字中的阿姆斯特丹》系列。
在五个星期的时间里,艾克尔布姆走遍了整座城市为衣服上有数字的人拍照。随着项目的进行,这成为艾克尔布姆的一场解谜游戏——在混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某种严格的模式。艾克尔布姆找到了衣服上印有从1到100的一百个数字的一百人进行拍摄。
《数字中的阿姆斯特丹》
人群常被解读为熙熙攘攘的乌合之众,而汉斯·艾克尔布姆希望透过作品,触碰到这些由偶然的数字所记录的个体与其他人群的某种微妙关系。
汉斯·艾克尔布姆于1971年开始从事艺术创作。他的艺术生涯始于他与约瑟夫·博伊斯和埃德·拉斯查共同参与的一场群展。自那时起,这位概念艺术家和摄影师便开始了对身份结构与解释的持续探索。
《购物者》
艾克尔布姆曾用了25年拍摄街上疾行而过的路人。带着一台简单的相机,他寻找着人群中的关系和相似性——同样的军绿色外套配牛仔裤,牛仔裙搭配黑色裤袜,滚石乐队的T恤等等。只有当观者仔细看时才会发现每个个体为时下流行穿搭带来的不同——在消费主义框架下个体性的微小却精心的体现。
目前艾克尔布姆已出版了作品40余册,如《报纸上的故事》(1978年)、《10欧元的服装》(2010年)。在2014年,费顿出版社收集了他在50个不同城市拍摄的照片笔记,为他出版了《21世纪的人》。安静而不张扬的他创造了一个非凡的世界,思考我们是谁以及如何描绘我们自己。
📷
马维尔·哈里斯
Marvel Harris
(b.1995,荷兰)
相比于前几位聚焦人群,摄影师马维尔·哈里斯更多地将镜头对向自己。
“当我拿起相机开始自拍,这多数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情绪的时刻,焦虑、孤独或是对于未来的急迫乃至绝望。通过拍摄我得以拉开一段距离观察自己,以免我因负面情绪失控。摄影于我是疗愈——它使我管理情绪,理解复杂的自我,并在我最需要的时刻与周遭连接。”
展出作品《马维尔》
哈里斯在遭受饮食失调和抑郁症的折磨时,决定用一台相机拍摄自己,从而表达一些无法诉诸言语的情绪。由此诞生了他正在进行的长期项目“内心之旅”。这组作品有一种惊人的真实和坦率之感,拍摄的对象没有丝毫装饰,径直展现在镜头前,被一束单色光优雅地捕捉下来。出于一种强烈的想要与世界发生联结的渴望,这组摄影作品向观众展示了摄影师自身的脆弱,并且向他们提供了一条进入他心灵世界的道路。在这组自传性质的作品中,摄影和作者的人生缠绕、交织。在五年的时间里,马维尔·哈里斯使用单色光叙述自己与精神疾病、自爱、自我接纳以及性别认同等问题斗争的历程。
📷
黛娜·利申博格
Dana Lixenberg
(b.1964,阿姆斯特丹,荷兰)
同样是人类观察,黛娜·利申博格在其2011年的系列《市长》中则将目光聚焦在公务员身上。她受荷兰国立博物馆的年度摄影项目的委任,为荷兰市长拍摄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她对这些公务员居住的世界、举行会议的房间以及他们放在办公桌上的简讯产生了兴趣。
展出作品《市长》
在一年的时间里,她走遍了荷兰的各个城市,从阿姆斯特丹到泽沃尔德,拍摄荷兰市长的日常活动。利申博格通过捕捉每个市长的肖像、记录他们的工作场所和景况,向观者提供一个窥探这些与同样是普通人的公职人员的机会,并让观者了解他们对公共服务责任的看法。这些照片阐明了荷兰内部细致的行政管理,似乎在传达市长的本质是连结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键纽带。
《Imperial Courts》影像节选
黛娜·利申博格常使用大画幅相机进行创作,她标志性的肖像手法采用减法的逻辑,突出被拍摄对象的基本特征,强化肖像表现。她关注社会边缘化群体,比如在《Imperial Courts》影像中,她捕捉了这个在大众印象中与黑帮、暴力等词紧密相连的社区中,平凡甚至温馨的日常瞬间。这一作品获得德意志交易所摄影基金会奖。
利申博格于80年代先后毕业于伦敦印刷学院及阿姆斯特丹Gerrit Rietveld Academy。她现在工作及生活于阿姆斯特丹和纽约。
🎬
以上是《想像荷兰》影展的部分参展艺术家信息,近期我们还将发布其余艺术家的介绍,敬请期待!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