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 · 三人
谢春彦、李向阳、顾村言等疫中画展
展览日期:2023年3月18日~4月12日
开幕时间:2023年3月18日 下午3时
观展时间:周二至周日 11:00-18:00
策展人:江砚 出品人:雍景
展陈设计:庄艺岭
展览地址:上海 黄浦区茂名南路1号二楼
文/ 顾村言
三月当然不是残忍的季节,旅途之间,想起来,距庚子之疫,居然三年,真“旅枕春风底,倏然一梦惊”。
言话而言画,终至于被无言,亦已三月。
人间三月,荒原与诗已远,雨水与尘土,草长与莺飞,生活似乎早已如常。吾友砚公说,“如常才好”,当然是这样。然笔墨仍在,记忆仍在,所有那些细节,一旦被唤醒,那些无可奈何的痛,便纷至沓来,痛彻心骨,深夜里的无眠,长叹,清晰如昨,如右军《丧乱帖》中所言的“痛当奈何奈何”……三年之痛,又何止三年……
好在,终于惊醒。
言或画,所谓“无用之用”,阿Q也罢,非阿Q也罢,被不见不响的言话,或言画,到底记录过,也见证过。
《望江南+葱姜蒜菜》 68x35cm
《武康大楼的五一六》 68×35cm 2022/5/16
《方舱钉子户》 71x35cm 2022/12/9
三年之疫前,几乎从未有过失眠。
三年前的 2020 年 2 月 6 日晚到 2 月 7 日清晨,居然整整失眠了一夜。这失眠,却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早在 2019 年岁末,李医生被指谣言,被训诫,被签下“能,明白”。2 月 6 日那一夜,李医生因染疫而逝,犹记那天凌晨五点多仍难入眠,写了一些句子与感触,算是送别李医生:
灰蒙蒙的春天
一直弥漫着的那些谎言
从未见过的口罩里的那个你,真的走了吗
黄鹤楼下的孤城
日暮与江边的痛哭……
你当然是凡人
否则,鲜红手印里的墨迹
何以有那么多的无力,
与单薄的明亮
我们“能”“明白”
—— 那一夜的失眠与悲愤,有感于人生自在之难,言说的冲动之下,遂有《言话言画》。
犹记第一篇《杂草 • 采薇》,所记即杂草与哨音——《诗经》与《采薇图》里的薇。此草三四月茂盛,结实后可做哨,摘下去籽,置口中吹之,呜呜然,三四月间听来,空气里也有着一种动人的清芬与人生自在处。
《静逸+水仙》 68x35cm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说的是一种高洁,故宫所藏宋代李唐《采薇图》在中国书画史上名声很大,清代张庚论此画有:“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所谓“殷殷凄凄”——真是读画皮相之论,此画跋尾所记的宋杞一段话倒不无道理:“……且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于周者,为宋之南渡降臣而发也。”
《优游+菖蒲与石》 70×17cm
(三)
《言话言画》以“辞达而已,写意而已”为副题,所言即文字与笔墨,且文且画,直抒胸臆,如此而已。
东坡先生在《与谢民师书》中记有:“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胸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一千多年后的辞达之难,并不在不能“了然于口与手者”,而在于无法言说的痛……庚子之痛,言话而言画,终开始不断被消失与被不响。
《辜负春光,奈何奈何》68×33cm 2022/4
辞达,何其难哉!写意,何其难哉!畅神与自在,更何其难哉!真诚与家常,又何其难哉?就像《笔墨志》中的青蔬图所记,“原本家常之物的小青菜与萝卜皆成奢侈品,岂不痛哉?!”
壬寅之春,海上隔离酒店事件后,上海小区陆续隔离管控,言话之,记录彼时疫情的《上海封闭的“屋檐”下》,当夜点击十万,次晨即被消失,其后陆续刊发《上海闭居札记》之一二三四……复陆续被消失,有的仅刊出数分钟,即告消失……遂重归且文且画,是为“言之画”,即《笔墨志》与《村言笔墨志》系列,且于画中长文题之记之,遂复仍被消失一些,但隐显之间,春秋自知。
《有葱真富贵》 55x27cm 2022/4
《走出汇贤居》 70×34cm 2022/5/24
《三亚滞留》 70×25cm 2022/8/5
上海隔离管控第五日,《清明 • 无解》中记有:“壬寅之岁,暮春三月,闭门不出,禁足于沪。江南春日,柳花入水,丝桐哀鸣,三千年来,此真最魔幻、最无奈之清明,亦古今中外之奇观,2500 多万人,连续五日,无解而继续,清明时节,无处归里,无法上坟,无可踏青…… 此真愧于己,愧乎列祖列宗,愧乎天地与‘清明’二字,奈何,奈何……”书“清明何解”、“费解”、“无解”八字……
《清明而无解》 70×31cm 2022/4/5
解封后的《笔墨志|上海 70 日》、《笔墨志|上海解封 30 日》等阅读量至四五十万,最后,都无可例外地消失了。
《解封以后芍药开》 70x25cm 2022/5/2
《小提琴》 70x27cm 2022/4/13
然而,如何能忘,正如《如何能忘》中的长短句:
如何能忘?
那些荒诞与绝望
那些大悲,抗争,声嘶力竭,阴阳颠倒……
华山路夜色,消毒与入户,汇贤居解封,虹桥站离沪
四月,五月?……
如何能忘
那些无法抢救的,老人,护士,教授……
那些阳台上的鼓盆,
那些那些冷眼里的蝇营狗苟
那些虚幻中的虚幻
那些荒诞中的荒诞
如何能忘
那些笔尖上残留的热血,欲言又止
那些反反复复的倔强与书写


蒙雍景、刘骅、江砚、建邦、艺岭、一茗等诸兄的支持襄助,脱胎于《言话言画》“笔墨志”系列的“村言笔墨志—— 顾村言画展”壬寅冬月终于在上海展出,彼时防疫政策仍在收紧,无论画与文字,皆节制而又节制。
展览开幕当天的核酸要求忽从 72 小时升为 48 小时,且需凭邀请函,师友发言的感慨、激情与悲愤,观众观展后的相拥而泣…… 犹记开幕当天上海的深夜,马路风起,枯叶残纸,参加展览的雍和老师宴后即带相机奔至街头……其后又风雨欲来,哀思无绪……而其间之防疫政策一天一变,从展览之初的进沪受限与 48 小时核酸,到展览落幕的 2022 年 12 月 7 日,防疫“新十条”同日宣布,核酸方舱退出,手忙脚乱,处处缺药,然后,“群羊”毕至……
—— 一个小小的记录疫情的展览,居然与历史的巨变同步而互动,无论如何是当初始料未及的。
“村言笔墨志 —— 顾村言画展”开幕现场
“村言笔墨志 —— 顾村言画展”现场
其后出门数日,一回沪,立马“羊”,发烧,酸痛,咳嗽,折腾两三天,全凭体质,终于“杨康”。
《无碍+海上处处羊》 68×35cm
《高烧图》 71×31cm 2022/12/18
然而,突如其来的巨变,几无准备,几如就地扑倒,所谓“打滚拆烂污,吃相惊龌龊”……那些天的朋友圈,讣告似在刷屏,前所未有的密集,背后都是一位位活生生人的不见……仿佛潮水,一波波涌来,起初尚在远方,然而那潮水终于来到熟悉的人身边了。
犹记十多天前尚在一起畅谈艺术与文献的学者—— 近代文献研究学者、67 岁的张伟先生意外辞世……才 44 岁,爽朗而阳光的曹光兄突然走了,所有的一切,无一例外地让人意外而悲痛。
……真“忍看朋辈成新鬼”。
《张伟在土山湾》 70×29cm 2023/1
《残余》 70×27cm 2022/12/20
故乡也在折腾,处处哀鸣。2023 年元旦,作寒夜里的故里之行,选 2022 所记之笔墨作一汇总,折腾颇久,终而发出,结果三分钟后即被不见,次日即被告知:言话与言画,彻底被无言。
虽然意外,然而并无哀意,言话者,言说也,三年处处可见的被不见与被不响,居然可以苟活三年,幸哉。
《不语+静心静观》(红衣达摩) 70×17cm
《不气+小区大礼包》 68×35cm
迅翁曾言:“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 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书法《言话言画》局部 77x55cm
手稿《言话言画》 (部分)
年关岁尾,被不响的,委实是多。
彼时岳兄曾嘱书“不响”二字,不响者,上海闲话也。书此二字,末题:“言而不可胜记,然而,岂可以‘不响’应之?!”
《 岂可不响》68x23cm
《静观》 68x23cm
《平常心+小葱豆腐》 68x35cm
有友人忆言:“儿时玩鞭炮,偶有不响的,我不会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将其丢弃,而是等下几次玩鞭炮时再遇到‘不响 ’的积攒起来,积攒到一定的份儿,用废报纸把它们包裹起来,然后把包裹在外面的纸点燃,待外火烧到里层,那些‘不响’的都会一起响了起来。”
未知,“村言笔墨志”与“三年 • 三人”这样的志疫之展,是废报纸乎?
其后遂重开“村言笔墨”,继续“辞达而已,写意而已”。
——“言话言画”没了,但“村言笔墨”仍在。
人心在,则笔墨在。
是为“言话言画”三年记。
“三年·三人”展览现场,右为作者《言话言画三年记》手稿
顾村言手卷 《家蔬抵万金》 26x360cm
《家蔬抵万金》跋:
壬寅之春,清明前一周,上海忽疫起,抢菜遂成为二月中自始自终之主题,其间之苦痛岂可以言语形容之?
老杜《春望》有“烽火连二月,家书抵万金”句,化而改之为“疫情连二月,家蔬抵万金”,真写实也。
因略写春蔬以志上海春夏之荒唐不堪之时光也。
顾村言于云间。
顾村言手卷 《清明上核图》23x380cm
《清明上核图》跋:
壬寅之岁,暮春三月,闭门不出,禁足于沪。时上海因新冠奥克密戎而隔离管控第五日,每日惟以做核酸为第一要务也。江南春日,柳花入水,丝桐哀鸣,三千年来,此真最魔幻、最无奈之清明,亦古今中外之奇观,2500多万人,连续五日,无解而继续,清明时节,无处归里,无法上坟,无可踏青……
此真愧于己,愧乎列祖列宗,愧乎天地与“清明”二字,奈何,奈何……
诗云: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做核酸;洛阳亲友如相问,大家都在做核酸……
清明之际,每日“上核”不止,因写此《清明上核图卷》,后之览者,叹之乎,叹之乎。
顾村言写于云间。
- 艺术家 谢春彦 -
画家、美术评论家、策展人。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墨指墨画国际研究会副会长。出版画集、文集《春彦点评录》《春彦三卷》《浅草丛书》《王诗谢画》《江南江北》《春彦观止》《春彦师友》等数十种。
- 艺术家 李向阳 -
山东青岛人,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 艺术家 顾村言 -
资深媒体人,书画家,上海书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市美协会员。出版《人间有味》《在水边》《三柳书屋谭往》等著作。画作曾在北京、上海、东京等地主要美术机构展出,并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2022年底呈现记录上海疫中的“村言笔墨志”个展,策划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大展”等大型展览。
- 艺术家 雍和 -
1956年出生于上海。摄影人,前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 艺术家 潘顺祺 -
上海市人,1946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在日本、前苏联、南斯拉夫等国举办的世界漫画大赛中获奖。
- 艺术家 王震坤 -
平面视觉设计师,漫画插图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上海诗人》编辑。漫画作品《魔都絮语》组画获2019年度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美术奖佳作奖。
- 艺术家 徐兵 -
1969 年生于上海。就职于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师从徐梦嘉先生。
展 厅
观展地址及交通路线
停车信息:
巨鹿路地面(茂名南路至瑞金路,工作日晚上6:30后及周末全天);中城大楼地下停车场(巨鹿路242号);花园饭店(茂名南路58号);锦江饭店(茂名南路59号);延安高架下停车场(近陕西北路)
公共交通:
地铁1/10 陕西南路站;地铁2 /12 南京西路站;地铁13 淮海中路站;71路公交茂名北路站
关于大沪联合艺术空间
由上海建筑设计师社团“大沪社”发起创办,于2019年3月开幕,以打造城市会客厅理念,推广和传承上海文化,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先后举办多场艺术展览及空间美学活动。大沪联合艺术空间2019年入围上海最美公共空间,并成为打卡上海城市文化的不容错过的精彩站点。
展览回顾 请点击下方链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