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斯佛陀唐卡是记录在内的最重要的早期西藏绘画之一。当它在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于中藏受命时,它在东北印度帕拉佛教传统与此后的西藏诠释之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正如珍妮·凯西(Jane Casey)在她的文章中详细描述的(本拍品专用数字和印刷目录以及我们网站上均已发表),这幅画是西藏唐卡传统成立之初的“非常精美且保存完好”的例子,这一传统略早于迅速被西藏新兴修道院接受的严格视觉规范。

Lot 511
佛陀唐卡
西藏 十二世纪晚期/十三世纪早期
画心:93.7 x 77.5厘米
装裱:145.3 x 82.5厘米
估价待询
著录:
Wisdom Calendar of Tibetan Art, Schneelowe Verlagsberatung und Verlag, Haldenwang, May 1992.
Michael Henss,《The Image of the Buddha》,Stuttgart, forthcoming 2023/24
引述:
Christian Luczanits,『Beneficial to See: Early Drigung Painting』,见David Jackson,《 Painting Traditions of the Drigung Kagyu School》,New York,2015,p. 252.
Steve Kossak & Jane Casey,《Sacred Visions:Early Paintings from Central Tibet》,New York,1998,p. 197,fig. 27 (detail).
来源:
Benny Rustenberg,Amsterdam,1992
Michael Henss Collection
汉斯佛陀唐卡是记录在内的最重要的早期西藏绘画之一。当它在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于中藏受命时,它在东北印度帕拉佛教传统与此後的西藏诠释之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正如珍妮·凯西(Jane Casey)在她的文章中详细描述的(本拍品专用数字和印刷目录以及我们网站上均已发表),这幅画是西藏唐卡传统成立之初的“非常精美且保存完好”的例子,这一传统略早于迅速被西藏新兴修道院接受的严格视觉规范。在这里,艺术家的值得信赖的专长使他能够自由地表达和插入自己的创意元素,例如从中央宝座底座两侧触及佛陀膝盖的显著长的向内卷的莲花瓣,以及装饰两层瓣尖的精美滚花而非仅仅是内层的惯例。帕拉传统的直接转移表现为组成整体构图的多彩垂直条,这些条代表了在存活下来的帕拉石雕中的岩洞和山顶。例如,一个11世纪的观音像坐在布达拉山上的碑(现展出于Victoria & Albert博物馆罗伯特.H.N.何家家族基金会佛教艺术展厅,HAR 16001),以及位于印度加尔各答博物馆的另一个(Huntington档案编号6900)。
滑动查看更多细图
汉斯佛陀唐卡的许多风格元素与西藏佛教第二次传播形成时期(10世纪末至12世纪)的重要古迹中的壁画有关。例如,两侧菩萨、罗汉和辟支佛的分层排列,与德然寺(Drathang Monastery)壁画中的毗卢遮那附近的侍者相呼应,该壁画可追溯至11世纪末(图 A)。就像目前的这幅画一样,德然寺壁画中的菩萨也以三分之一的侧面和各种跨腿姿势入座。他们的面部和服饰同样源于帕拉艺术。汉斯佛陀两侧立即相邻的菩萨与11世纪的耶马寺(Yemar Monastery)中的现存壁画相符(参见Eberto Lo Bue,《西藏:失落的寺庙》,Torino,1998,图87)。这幅画与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现藏的一幅重要的阿弥陀佛唐卡(图B;M.84.32.5)也可作紧密比较,该唐卡拥有两位菩萨,他们的腰带上悬挂着长长的金色流苏,并根据铭文约定于1170-89年。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还收藏了一幅早期的唐卡,描绘了Ratnasambhava,源于藏中的一所Kadampa修道院,大约1150-1225年,坐在一个绣有绿色花卉纹样的大红色垫子前(图C;M.81.90.5)。

Lot 511
佛陀唐卡
西藏 十二世纪晚期/十三世纪早期
佛教图像学杰出学者Lokesh Chandra确定了这幅唐卡的主题是Akshobhya佛的一个方面,在1992年的智慧日历中写道:“这幅画中的阿閦佛与瑜伽密续(Tattva-samgraha)有关,该瑜伽密续是8世纪著名的印度学者和哲学家Shantaraksita所著的《原则汇编》。在24个金刚界曼陀罗中,这幅绘画以图形方式呈现。在金刚界系统的24个曼陀罗中,第一个曼陀罗将东方的阿閦佛描绘为化身(nirmanakaya),即僧侣的袍子。他的身体呈金黄色,右手垂下触地,示现降伏魔(bhumisparsha mudra),左手平放在膝盖上打坐……他触地使身心达到菩提。此前波士顿美术馆的一幅类似画作被错误地认为是Ratnasambhava,因为宝座底座上有两头狮子。在金刚界-大自在天曼陀罗中,阿閦佛的坐骑是马,但是这幅画中的两头狮子属于一般的狮子宝座/狮座(simhasana),并没有特定的涵义,表明它们是如来阿閦佛的特征坐骑/神兽。”
在曾在拍卖会上出现的早期西藏绘画中,汉斯佛陀唐卡的品质和保存状况堪称少有。与之相关的例子,如12世纪的释迦牟尼佛Zimmerman唐卡,以及描绘佛陀和来自《本生故事》系列场景的Neumann唐卡(分别于2008年9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售出,拍品编号5;以及2013年3月19日,拍品编号321),以及最近在巴黎邦瀚斯拍卖会上售出的塔克隆寺第三任住持桑给雅玛的利普顿肖像唐卡(2022年10月4日,拍品编号101),都充分展示了市场对同类品质和规模的早期绘画的重视。

更多亮点
滑动查看更多细图
Lot 506
佛陀双神续曼荼罗
藏中 夏鲁寺 十四世纪
88.6 x 78.4 厘米
估价:150,000-200,000美元
来源:
Sundaram Gallery, South Extension, New Delhi, February 1968
Private Collection, California

Lot 509
大日如来唐卡
西藏 十三世纪
43.2 x 31.1 厘米
估价:60,000-80,000美元
出版:
Jan Van Alphen (ed.), The All Knowing Buddha: A Secret Guide, New York, 2013, p. 19, Fig. 6,
展览:
The All Knowing Buddha: A Secret Guide, Rubi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4 October 2014 - 13 April 2015.
来源:
Private Collection

Lot 523
密勒日巴唐卡
西藏 十五/十六世纪
94.5 x 66 厘米
来源:
Galerie Koller Zurich, Auktion 79/3, 24/25 Mai 1991, tafel 6, nr. 175
Richard R. & Magdalena Ernst Collection
Sotheby's, New York, 22 March 2018, lot 932
滑动查看更多细图
宝帐大黑天黑唐卡
藏中 十八世纪
画心 71 x 65 cm
装裱 116 x 82 cm
估价:200,000-300,000美元
出版:
Ann W. Norton, Gods, Saints and Demons: Hindu and Tibetan Art, Storrs, CT, 1989, p.18, no.65.
展览:
Gods, Saints and Demons: Hindu and Tibetan Art, The Benton Museum at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T, 23 January - 12 March, 1989.
来源:
Belgian ambassador to China, early 20th century
Henri Kamer, New York, circa 1970s
Private New England Collection
滑动查看更多细图
Lot 505
铜鎏金锤揲喇嘛像
西藏 约十八世纪
高 38 cm
估价:50,000-70,000美元
出版:
David Weldon & Jane Casey, Faces of Tibet: The Wesley and Carolyn Halpert Collection, Carlton Rochell Ltd., New York, no. 51.
来源:
The Wesley and Carolyn Halpert CollectionCarlton Rochell Ltd., New York, 2003
The Rapoport Collection, New York

纽约邦瀚斯

长按上图中二维码浏览图录
谭远卓
dora.tan@bonhams.com

版权所有©2023邦瀚斯拍卖行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