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 罗尼·霍恩(Roni Horn),纽约,2011,摄影:Juergen Teller © 罗尼·霍恩,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适逢豪瑟沃斯香港空间成立五周年我们将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位1B15)全面呈现画廊旗下重要艺术家的当代新品与历史佳作。本篇文章将带您走进罗尼·霍恩(Roni Horn)诗意盎然的玻璃雕塑《无题(因酣睡错过流星雨的感伤)》。

今夏六月,罗尼·霍恩的亚洲最大型个展将于广东和美术馆举办。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 3月21日(周二)上午11点,豪瑟沃斯资深总监蔡荔馨将于「一条」小程序与app举办一场快闪直播,带您于展会开幕前抢先预览豪瑟沃斯展位亮点作品。
长按扫描海报二维码,届时进入直播间。





无题(因酣睡错过流星雨的感伤)
Untitled (“The sensation of sadness at having slept through a shower of meteors.”)
2012-2014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 本次香港巴塞尔展出作品: 罗尼·霍恩(Roni Horn ),《无题(因酣睡错过流星雨的感伤)》(Untitled [“The sensation of sadness at having slept through a shower of meteors.”]),2012-2014,固体压铸玻璃 带孔铸态表面,91.4 x 91.4 厘米 / 36 x 36 英寸 © 罗尼·霍恩,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Keith Park

罗尼·霍恩令人着迷的《无题(因酣睡错过流星雨的感伤)》属于霍恩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一组重要的压铸玻璃雕塑。七十年代以来,冰岛壮丽的景观一直为霍恩这些尺寸颜色各不相同的雕塑提供着灵感来源。本作中,鲜艳的绿色让人想到北欧岛国的丰富地形——在冷蓝和冰白中那一片片亮丽的绿色旷野。

制作这些作品需先将彩色的熔化玻璃倒入一个模具,在三到四个月的时间里逐渐退火,形成模具的形状和质地。雕塑的侧面和底部留下了铸模的粗糙半透明印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顶部的表面以火抛光,如液体般在张力下微微弯曲。诱人的光泽表面邀请观众凝视纯净的雕塑内部,如同透过一颗水光潋滟的晶体望穿水体的底部。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 本次香港巴塞尔展出作品: 罗尼·霍恩(Roni Horn ),《无题(因酣睡错过流星雨的感伤)》(Untitled [“The sensation of sadness at having slept through a shower of meteors.”]),2012-2014,固体压铸玻璃 带孔铸态表面,91.4 x 91.4 厘米 / 36 x 36 英寸 © 罗尼·霍恩,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Keith Park

霍恩的玻璃雕塑依靠天气等自然元素来彰显她在颜色、轻重、稳固性和流动性等方面的二元实验。根据雕塑周围的光线和观众的位置,作品或惊人地透明,或戏剧性地反射,呈现出炼金术般的二元性。霍恩对探索易变、易逝的体验充满兴趣,她邀请人们在物体及其周遭环境之间、在因时因地的变化中进行比较和沉思。

文学主题在霍恩的大部分作品中反复涌现,并反映在她的玻璃雕塑中。艺术家的作品标题常来自于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汉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或安妮·卡森(Anne Carson)等人的写作,而《无题(因酣睡错过流星雨的感伤)》的标题源于霍利斯·弗兰普顿(Hollis Frampton)的《弥散之圈》(Circles of Confusion,1983)。霍恩的标题总是描述性的,它们提供了一个得以进入和探索作品的叙事入口,同时仍保持着开放和模糊的特质。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 本次香港巴塞尔展出作品: 罗尼·霍恩(Roni Horn ),《无题(因酣睡错过流星雨的感伤)》(Untitled [“The sensation of sadness at having slept through a shower of meteors.”]),2012-2014,固体压铸玻璃 带孔铸态表面,91.4 x 91.4 厘米 / 36 x 36 英寸 © 罗尼·霍恩,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Keith Park

尽管霍恩的玻璃雕塑并不会在字面意义上变换形状或材料,但在观看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效果。玻璃的实质是变化多端的——它既非液体也非固体,这使得霍恩的固态巨型雕塑充满矛盾。作品外观无休无止的微妙变化使其处于永恒可变、不断形成的状态中,因而拒绝固定的视觉身份。在稳固性和奇异性的孕育之中,正是雕塑的外观变化使人发现意义,并将她的作品与流动的、受外部因素影响的身份概念联系起来。


相关阅读
罗尼·霍恩与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双人展 @巴黎皮诺收藏
罗尼·霍恩个展「你认出了在水中你的倒影,可你看到在你身体中的水吗?」 @日本Pola美术馆
罗妮·霍恩大中华地区首展 @豪瑟沃斯香港
罗尼·霍恩:从冷冽纯净的冰岛汲取灵感,探索二元性中未知的矛盾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Hong Kong

豪瑟沃斯展位 1B15


展会时间
3月23至25日
展会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线上展厅

即日起于 hauserwirth.com 开放


参展艺术家

丽塔·亚克曼(Rita Ackermann)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弗兰克·鲍林(Frank Bowling)

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

埃德·克拉克(Ed Clark)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

彼得·多依格(Peter Doig)

尼可·艾森曼(Nicole Eisenman)

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

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

罗尼·霍恩(Roni Horn)

迈克·凯利(Mike Kelley)

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

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

安杰尔·奥特罗(Angel Otero)

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

温弗雷德·伦伯特(Winfred Rembert)

皮皮乐迪·里斯特(Pipilotti Rist)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加里·西蒙斯(Gary Simmons)

劳娜·辛普逊(Lorna Simpson)

艾弗瑞·辛格(Avery Singer)

帕特·斯蒂尔(Pat Steir)

亨利·泰勒(Henry Taylor)

张恩利(Enli Zhang)






全球展览
点击图片浏览展览详情

- 亚洲 -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 欧洲 -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 美洲 - 

香港巴塞尔抢先看 | 罗尼·霍恩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