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4 年,创始人奥莱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LEGO”,LEGO 源自丹麦短语“leg godt”,意味着“玩得快乐(play well)”,1932 年,乐高的历史从家庭木工作坊生产的木制玩具开始,最早的产品木头鸭子成为了乐高公司的经典玩具形象。1946 年奥莱砸下重金购得了一台英产注塑制模机,乐高集团的产品线也正式加入了塑料分支。3 年后,乐高开始生产制造出我们熟悉的上有圆形凸起,可组装拆卸的乐高积木。

Lego Visitor Center / BIG
1958 年,二代创始人戈德弗雷德为现如今人们所熟知的乐高积木申请了专利,耦合系统为创意拼搭提供了无限可能。这距离奥莱制作出第一个木头玩具,已经过了 26 年。后来,戈德弗雷德开创了“乐高玩乐系统”,他认为模块化的积木数量越多,拼搭的可能性就越丰富。“如果你有六块八颗凸起的长方体 LEGO 积木,这六块积木可以砌出 1 亿多款组合,这个数字还仅仅是限制于垂直、水平的基本组合方式、不考虑斜向等特殊组构法的结果。”有数学家证实,简单的 6 块 2×4 积木颗粒,有足足超过 9.15 亿种拼法。
来自多伦多艺术与建筑设计工作室 Atelier RZLBD 历时 100 多天,仅用 2X4 的乐高模块创造了 100 件虚拟建筑作品,这些作品不能被定义为是建筑,更多的是作为对空间构成的探讨,存在于一个模糊的领域,介于客体和主体的概念之间。这些作品做到了丰富、细腻的变化,每一个结构都充满了巧妙的构思。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100 ABJECT TOWERS / Atelier RZLBD

从积木演化为建筑

Lego Visitor Center / BIG
2017 年,由丹麦建筑事务所 BIG 设计的“乐高之家”落成于品牌的家乡比隆。建筑由 21 块白色体块互相叠加,建筑师试图“使整个建筑看起来像一块来自谷歌地球的乐高积木”,同样诞生于丹麦的 BIG 深刻理解乐高的基因,以一种看似浅显的方式体现了乐高积木的玩法和价值精髓:“乐高体块已经以一种简单而巧妙的方式融入了这个建筑,并使乐高游戏系统的核心创造力更加形象化。”

Lego Visitor Center / BIG
“乐高建筑是乐高本质思想的一种体现,”同一年,Airbnb 和乐高推出了迄今为止最具乐高精神的居住体验:空间由两间卧室和一个客厅组成,房间所有的物品,包括装饰品全部都是由乐高积木制成,床放置于装满乐高系统和乐高积木池中。




Lego House Project / LEGO & Airbnb
2016 年乐高曾经推出了一个名为“天际线”的新系列,试图通过为每一个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一组乐高微观模型,来重现城市天际线,以此纪念建筑和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年,威尼斯、柏林和纽约的乐高天际线模型发布。2017 年,悉尼、伦敦的城市天际线也获得了自己的模型。
而早在2008 年,建筑艺术家 Adam Reed Tucker 用乐高积木设计出了第一个属于他的家乡芝加哥的建筑模型——西尔斯塔大厦。他对建筑进行的高度还原远远超出预期,相比其他乐高玩具来说,塔克的西尔斯塔大厦建筑模型更像是一件收藏品,这便是最早的乐高微型建筑模型,标志着乐高建筑系列的开始。
Tucker 致力为此探索解决之道,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建筑经验告诉当地人和游客,摩天大厦这种凝聚了人类想象力和证明了人类建设水平,人类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而不是对此产生惧怕一类的情绪。“无论是重建一个世界著名的地标,还是发明一些完全原创的东西,我都利用乐高积木作为一个创造性的媒介来捕捉它设计的本质。乐高建筑是通过我和乐高团队的共同愿景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一个几乎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媒介来体验、理解和享受建筑。”他首先提出了以让建筑与玩具结合的创意。

Nakagin Capsule Tower, Tokyo, Japan, 1972, Kisho Kurokawa.
Credit: Matthew Allum
乐高的游戏模块无疑为建筑师带来了无穷创意,而建筑大师们的作品也为乐高组件带来了生命力,流水别墅、范斯沃斯住宅、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等套组陆续被推到玩家面前,然而相比于这些现代主义经典之作,用方方正正的乐高积木表达建筑中更多细节以及曲线似乎成为一个难点。“对于希望尝试自己的手,也许从一些更简单的东西开始的粉丝,从观察建筑开始,弄清楚最难的部分是什么,然后首先建造它。”对于乐高设计师来说,以参数化设计为代表的建筑师,如 Frank Gehry、Zaha Hadid 和 Daniel Libeskind 的形式代表着最大的挑战。“对于以方块的方式看待世界的系统来说是一个独特的挑战,但这难不倒全球各地狂热的乐高粉丝。”
乐高粉丝 Vida Andras 用乐高模块搭出了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Milwaukee Art Museum)展现了乐高粉丝设计师勇气的惊人考验,作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乐高积木尝试,建筑师大胆而优雅的比例和线条完全体现在模型作品上。

Milwaukee Art Museum pavilion / Santiago Calatrava
Credit: Vida Andras/Lego Ideas
随着挑战进一步升级,除了拥有曲线的造型,更大体量、具有更多丰富细节的建筑,也成为乐高迷们想要尝试的任务。一位名叫 Spencer_R 的网友在看到 Apple Park 建筑工地的早期无人机航拍镜头后,他花费两年的时间,他用约 85,000 块积木“还原”了一个 1:650 的 Apple Park,配有 1647 棵树,重 77.5 磅,它占地 19 平方英尺,包括 28,500 个方形铆钉。从建筑到环境,实现了无数迷人的细节。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Apple Park / Foster + Partners
另一个创作,由意大利 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设计的“垂直森林”自 2014 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城市绿色建筑的亮点,两栋建筑包括 113 间公寓,集成了 2000 多种不同种类的树木、灌木和植物,俯瞰整个米兰新区。在米兰城市系列中,乐高设计师借助不同尺寸的积木体块表达建筑的比例,阳台的玻璃围栏,天花板到地板的窗户,以及立面上的绿色植物,这座意大利的当代建筑通过积木将绿色建筑的细节融入设计中。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Bosco Verticale / 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由玩具变为艺术媒介

THE ART OF THE BRICK / Nathan Sawaya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意人玩乐高,乐高积木已不单单是一种玩具,还成为艺术家们喜欢使用的装置之一。2019 年,当代艺术家 Nathan Sawaya 在纽约科学馆展示了用超过一百万块乐高积木制成的 100 多件艺术品。除了他的原创作品,展上还包括有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品的重构版本。当乐高玩具不再只意味着卡车或汽车模型、而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艺术一直跟寻常人如此接近。
“砖的艺术(THE ART OF THE BRICK)”作为全球巡回展览,被 CNN 评为世界“必看展览”之一,这是第一个将乐高积木作为艺术媒介的展览尝试,而艺术家 Nathan Sawaya 也将这个儿童玩具的品牌推向了新的高度。
Nathan Sawaya 是第一位将乐高带入艺术界的艺术家,他与摄影师 Dean West 花费了几年时间,将乐高积木组合而成的装置融入自然、文化、社会环境的图片中,带来视觉冲击和惊喜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THE ART OF THE BRICK / Nathan Sawaya
另一边,德国艺术家 Jan Vorman 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方式探索了这一概念。经过 10 年的探索,从意大利的博奇尼亚诺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再到德国柏林,他在欧洲、中美洲、亚洲和美国的近 40 个城市实施了这种“彩色的修复”。他在全球旅行并寻找场地和创作灵感,使用色彩斑斓的乐高积木修复摇摇欲坠的建筑或城市空间,为儿童玩具赋予了新的功能,同时也为城市或街道带来了一些奇思妙想。
一些人认为 Jan Vorman 的拼接是为了唤起更严肃的永久性修复决策,因为他的彩色砖块因为引起关注而在几天内就被替换成真正的砖块和灰泥。但他更愿意将这个 Dispatchwork 项目描述为一种“夺回公共空间的方式”,他通过吸引人们的脚步的驻留,试图让人们停下来思考城市空间中的时间感,为什么这些乐高积木在这里?这里以前又是什么?


Dispatchwork / Jan Vorman
如果说 Jan Vormann 的艺术是夺回公共空间的方式,那么 Jaye Moon 的作品则代表另一个观点——用艺术来治愈创伤。这个布鲁克林的街头艺术家让那些由乐高积木搭成的新建筑倚靠在树枝上,或者包裹在树干上。她考虑到树木自然生长的形态,精心设计体块的形态和树的关系。
当人们在街上发现她的树屋时,你的思绪就会跳到你头顶上的一个迷人的微型世界,你的手可能会条件反射地打开一扇小人国的门,或者用手指轻敲一扇小窗户。莫恩说,她选择乐高积木作为媒介,是因为它们是模仿工业和机械用途的现成物品,还因为它们唤起了某种童心和游戏感,试图缓解纽约持续的住房危机给人带来的压力和沮丧。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Lego Housing Units on the Street / Jaye Moon

从社区创作到未来城市

The Cubic Structural Evolution Project / Olafur Eliasson
2019 年,丹麦裔冰岛艺术家 Olafur Eliasson 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立方结构进化项目(The Cubic Structure Evolution Project)”的展览,巨型展览空间里放满了白色积木,他邀请观众沿着两张 10 米长的桌子建造一个形状像伦敦地图的“未来之城”,策展人 Mark Godfrey 说:“你必须几乎一直待在那里,才能看到形态是如何变化的。”
到了第二周,一座类似朝鲜柳京饭店的巨大金字塔式建筑俯视了附近的摩天大楼,周围是纹理华丽的瘦骨嶙峋的摩天大楼,还有一座长而细长的意大利通心粉形状的高层建筑,看起来像是芝加哥马林城和比萨斜塔的未来主义混合体。“Eliasson 将体验简化为基础,看看社区如何建造和重新建造一个建筑环境。”无需遵循任何指示,艺术家让观众尽情发挥想象力,用乐高积木来共创未来的城市设计。


The Cubic Structural Evolution Project / Olafur Eliasson
Credit: Tate/Joe Humphrys
2021 年,加纳裔加拿大艺术家 Ekow Nimako 展示了他用大约 10 万个黑色乐高积木渲染了一个非洲未来主义的城市景观——被摧毁的中世纪城镇Kumbi Saleh,这座占地30多平方英尺的的雕塑是对古老而繁忙的西非贸易中心的未来主义再想象。
“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审美上,这件作品都代表了一种不间断的、不受限制的黑人文明叙事,它寻求恢复历史,缓解祖先的创伤,并为所有非洲人民想象解放的未来。”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中世纪加纳王国的首都,并以其命名以示敬意。这座古城的辉煌历史在一千年前,提前塑造了这个非洲国家的未来愿景。“这个未来主义雕塑不是在奴役、殖民和暴力的背景下建造的,更多是对民族的庆祝和再想象。”乐高作为雕塑媒介从自然世界中捕捉建筑形式和元素,超越了媒介的几何形式,进一步唤起了未来主义美学。”


Kumbi Saleh / Ekow Nimako
自 2014 年以来,Ekow Nimako 一直在使用乐高积木探索和实践,他以一种独特的建筑方法,展示了对流动性和形式的关注。作为黑色雕塑建筑系列的最后一章,Kumbi Saleh 立于中世纪王国的文化象征主义、著名学术和建筑独创性的基础上,为观众叙述了一个复杂而宏大的史诗。



Kumbi Saleh / Ekow Nimako

未来:VR/AR时代来临
同样在 2017 年,由乐高创意玩法实验室开发的乐高 AR Studio 正式发布,在 2019 年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 ARKit 的开发人员展示了一个由乐高公司推出的 AR 游戏。“我们的核心是专注于触觉建筑,”乐高高级副总裁 Tom Donaldson 这样解释说。
乐高研发的 AR 不是为了替代传统的玩具, 而是提供了通过新动作和元素增强物理乐高体验的机会,我们创造了一种新型游戏,物理世界实际上也影响了 AR 体验。当 AR 精彩的虚拟世界内容与现实中的乐高作品结合,将会爆发出更强烈的视觉体验,那么这个诞生接近百年的品牌会走向何处?

*
本文图片来源于LEGO官网
部分来自于网络
分享动态 ▾
点亮“设计上海”公众号“星标”与“在看”标志,
随时把握前沿行业与峰会资讯。
欢迎”分享”、“点赞”传递设计理念,分享设计动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