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大竹茂夫:芳集托皮亚”,系日本艺术家大竹茂夫在中国的首次个人展览。展览囊括了艺术家自1980年代至今的绘画创作,其中“塔罗之书”单元,则呈现了大竹茂夫以塔罗牌作为题材的主题创作。
塔罗牌不仅是大竹茂夫将菌物王国与人类思维互联的缝合术,更是观者进入不可思议真菌世界的智识之门。2005年由PIE BOOKS出版了大竹茂夫的画集《TAROT 塔罗牌》,集中呈现了大竹茂夫1995年连续创作的22件大阿卡那牌。该书的序言为寺山修司在1974年撰写的《占歌留多手稿》,寺山修司也是一位塔罗牌收藏家。此外该书也收录了大竹茂夫对于大阿卡那牌系列创作的自述。

“塔罗之书” 展览静场,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22件大阿卡那牌
真菌塔罗牌
文 / 大竹茂夫
译 / 墨涵
我第一次听说「塔罗牌」是在35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在读到一篇江户川乱步少年侦探系列的评论《约翰 · 迪克森 · 卡尔问答》时,文中提到了在《宝剑八》这部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名叫「塔罗牌」的神秘扑克。当时,这个独特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四、五年后,一种名叫「TAROT」的占卜牌传入了日本。那时,我突然回想起了那被我遗弃在脑海角落的词——「塔罗牌」。
塔罗牌在当时的日本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百货公司纷纷举办塔罗牌主题的展览,市面上陆续出版各类价格昂贵的塔罗牌指南手册,更不用说牌本身了,它被人们奉为至宝,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甚至还有许多关于塔罗牌应该被翻译成「塔罗」还是「塔罗特」的争论。
无论什么事物,我通常都在人们对此大惊小怪的时候选择对它敬而远之,所以我对塔罗牌真正产生兴趣也是在那股热潮退却之后。那时,「塔罗牌」的知名度在日本比较普及了,它作为一种经典占卜牌有了比较稳固的一席之地。
我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画家,但依旧收入不高。初次「邂逅」真菌时,我还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有一天,我在工作室附近散步时出其不意地在路边发现了一株高约40厘米的高大环柄菇。从那时起,我对真菌的兴趣与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自那以后,我发现附近的神社与山林中生长着大量的真菌,每次出门散步,都有几株新物种映入我的眼帘。不但如此,出乎我意料的是它们中的许多品种都可以食用,于是我家的餐桌也顿时变得丰富了起来。就这样,各类真菌开始陆续出现在我的绘画作品中。
有一天,我灵机一动萌生出了一个想法——为何不以真菌为主题设计一套塔罗牌呢?这样就,我一头扎进图书馆和二手书店,开始了学习和研究。我一本接一本地阅读塔罗牌指南手册,又如饥似渴地翻阅市面上的各类真菌图鉴,像塔罗牌中的倒吊人(The Hanged Man,XII)牌一样,每天悬梁刺股,废寝忘食,思考哪些真菌适合画成塔罗牌中的人物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真菌们终于在这本书中以塔罗牌中的各种角色的身份登场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如皇帝牌(The Emperor,IV)与死神牌(Death,XIII),我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与它们相呼应的真菌,但也有些情况我自己都会觉得真菌和牌面的配对难免有些牵强。我希望读者能看懂我隐藏在画作细节中的含义,并能对此会心一笑。最后也顺便声明一下,我自己并不打算用这套塔罗牌来占卜算命,但如果刚好碰到好奇的你想用我的塔罗牌来玩占卜,那我推荐你摆一个属于自己的真菌牌阵,牌以真菌的形状进行排列——我想这可能是用来占卜采集真菌的日期与地点的最好方法了。

2005年大竹茂夫塔罗牌画集《TAROT 塔罗牌》封面
占歌留多手稿
文 / 寺山修司
译 / 墨涵
关于塔罗牌的起源有各种说法。然而,对我而言,最有趣的说法来自R · 伯努利(Rudolf Bernoulli)所著的《炼金术——塔罗牌与愚者之旅》一书。作者伯努利认为,塔罗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大阿卡那牌
愚者 The Fool
日本文学评论家种村季弘先生在翻译伯努利的作品时提到了一种有趣的说法。「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厄琉息斯秘仪(Eleusinian Mysteries,古希腊时期雅典秘密教派的年度入会仪式,这个秘仪的崇拜内容和仪式过程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的祭司们遭受教会当局的迫害,不得不将他们古老的传统寄托于流浪四方的吉普赛人。完成了向吉普赛人机密传授之后,他们命令吉普赛人只能将这些机密传给合适的人。同时,秘仪之书被拆成离散的卡牌形式,并披上了表面上人畜无害的占卜算命和游戏玩具的外衣进行巧妙伪装,完美地躲过了当局者之眼。」这种起源论让我不禁心生想象,令人着迷。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本秘仪之书在古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毁后奇迹般地留存了下来。为了避免任何个人独占这本机密之书,它被拆成了离散的卡牌形式,作为塔罗牌游戏一直流传到今天。另一种说法认为,塔罗牌最初是犹太人的律法之书,还有一种奥妙的起源论:它源于古埃及最古老的秘密魔法之书——「托特之书」(Book of Thoth),这些说法各有特色,其中「托特之书」的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大阿卡那牌
魔术师 The Magician
无论是哪种起源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事实令我回味无穷:这本巨著最终未能以书籍的原貌留存至今,而是被分解成了离散的卡牌。正是这种断片化的结构引发了人类对宇宙的深度思考与解读。现代人被无情地扔进了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只能与它的一小部分进行交互。虽说人类向来要求自己对世界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由于各种科学发展的局限与重重阻碍,至今依旧未能实现。一副塔罗牌就像是一本书,被肢解的一张书页(卡牌)与另一张书页(卡牌)之间的「相遇」,以及书页相遇后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排列与组合,正是人类试图寻找一本不存在的断片之书的过程——这是他们在套用熟知的因果律,尝试以一个整体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戏剧性的过程。第一张牌是原因,第二张牌是动机,而戏剧化则通过不断地重构和重塑那本断片之书的全貌(结果)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卡牌中发现了自己与宇宙之间微妙的关联,探究着那些似乎无法想象的概念和意象。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大阿卡那牌
倒吊人 The Hanged Man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化」让本来应是偶然「相遇」的事物变得不可避免,并被各种科学所分割与整合。然而,我始终坚信且捍卫「相遇」的偶然性,并希望能够通过人类的想象力,重新组合这种偶然性。正是因为这个信念,我才投身于戏剧创作,试图将手中卡牌中的某一张与隐藏在日常现实中的某一张卡牌相对照。在这种偶然的「相遇」基础上,将它们视为一本完整的书,以期能对世界有一个整体统一的理解。我试图将戏剧带离剧院,带入城市,因为我深信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掘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卡牌。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22件大阿卡那牌
皇帝 The Emperor
对我而言,戏剧是由人类渴望「知道」这一基本欲求所催生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戏剧就像一场以观众「有多想知道」为起点的赌博。无论是一个现成的浪漫故事,还是一个本身结构完整、但又陷入死胡同的虚构脚本,只要这个故事是从一个预先知道的地方开始的,我就会对它失去兴趣。因为一部没有被「赌博化」的戏剧无法唤起人的想象,也无法组织那些偶然的「相遇」,更无法将戏剧带入日常现实的巨大黑暗魔窟之中让它产生化学反应,因此也就无法唤起观众的共鸣,难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大阿卡那牌
女祭司 The Magician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如何创作或发布一部能在家里表演的概念剧本,它将像魔咒一样具有非同寻常的力量。我想到的是,这部剧本将让那些认为自己在扮演虚构角色的夫妻,在念着台词的同时慢慢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产生自卑感或开始对彼此的感情纠缠不清。又或者,戏剧剧本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随着戏内戏外产生叠影,导致矛盾激化,夫妻争吵,甚至分手。一册看似简短的戏剧文本会像一句诅咒,或引发一场家庭谋杀,或让其中一方性格大变,或让和睦的一家倾家荡产。我所追求的是一种「终极戏剧」,它不需要任何专业演员作为戏剧的代理人,在无法替代的日常生活中诞生出不可思议的「相遇」。而我必胜的赌注则是超越政治意义的世界,引领人们探索创造与消失的边界。为此,我长期以来一直对催眠术、降神会、透视法、占星术和秘教等神秘学术领域颇感兴趣。随着这套塔罗牌的完成,我终于可以向实现「终极戏剧」迈出一大步。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大阿卡那牌
塔 The Tower
卡牌占卜,是由一个如同小丑角色的占卜师来选择命运走向的游戏。说白了,这是一场戏,没有尽头,也没有输赢,而所有围坐在桌子周围被占卜的人都是演员。由于我是唯一知道如何用塔罗牌占卜的人,因此我总是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每次占卜,我需要四名男性与四名女性的算命者(其中至少包括一名处女)。在这个游戏中,我的力量绝对,而「演员们」则被我牢牢地掌控着。我的能力不仅是预言他们未来的命运,而且还能支配他们一周后的行为。尤其对于他们坐在桌前两小时内的行为,我有着绝对的约束力。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大阿卡那牌
太阳 The Sun
古斯塔夫·梅伦克(Gustav Meyrink)的小说《泥人哥连》(Der Golem)中,主人公佩尔纳特(Pernat)的故事以塔罗牌中的「倒吊人」(The Hanged Man,XII)为原型。主人公「倒吊人」佩尔纳特所对应的数字为12,而「倒吊人」正是大阿尔卡纳牌中的第12张卡牌。12象征着世界上的圆环之数。正如书中描写的,故事主人公「在那广阔的圆环之中孤独地活着」(摘自《泥人哥连》)。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就仿佛是一个倒挂在空中的人,孤独地看着这个世界。他的故事是一场无休止的戏剧,一场命运的轮回,而他的命运,则由塔罗牌中的「倒吊人」所主导着。一位住在布拉格犹太人区贫民窟的中年「倒吊人」被做泥塑的人、聋哑男人,与红发的淫荡少女所包围着,他们分别象征着黄道十二宫。在佩尔纳特的故事中,他被描绘成灵魂净化的隐喻——试图扭转火灾、排水与悬浮在犹太教卡巴拉主义宇宙中向下流出的趋势,以此完成他所说的灵魂净化的隐喻。在我的卡牌占卜中,我想将佩尔纳特的故事与聚集在我的牌桌上的人们相叠加。这些人都是我的演员。他们被日常现实的原则所掩盖,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塔罗牌中的「女力士」、「倒吊人」或「撞球师」。即使在他们的生命中,他们扮演着保险外交官、已婚妇女、贸易公司雇员或编辑的角色,但通过与塔罗牌的对照,我轻而易举地发现那都不过是一种虚构。
滑动观看
大竹茂夫于1995年绘制的大阿卡那牌
审判 The Judgment
注:1974年,寺山修司为前妻九条今日子所经营的画廊的开幕写下了这段文字。当时,他与画家薄奈々美为了庆祝画廊的开幕,共同创作了一套原创塔罗牌。对于寺山修司而言,塔罗牌一直是一个非常吸引他的领域,他也是一位塔罗牌的收藏家。这套原创塔罗牌只限量生产了50份。在这套卡牌中,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卡牌,例如「撞球师」和「女力士」。
寺山修司(Shuji Terayama),1935年12月出生于日本青森县弘前市。入读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国语文学科,后中途退学。1967年31岁时,与横尾忠则等人共同创建了剧院实验室“天井栈敷”,以戏剧活动为中心,留下了许多电影著作。1983年5月4日去世,享年47岁。
相关文章
🔗:未定义的奇景:一位真菌学者的魅感世界 | 策展人赵小丹评大竹茂夫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Beijing)
正在展出 | ON VIEW
2023.3.4-4.16


艺术家展讯 | 正在展出
2023.3.11-4.16
夏禹:浮光与沉璧
Xia Yu: Glittering Light and Sunken Jade
季鑫:袅晴丝
Ji Xin: Glimmering Gossamer in Spring
松美术馆 | Song Art Museum


艺术家展讯 |正在展出
2023.2.24-5.3
张季:火焰 | Zhang Ji: Manas
龙美术馆 | Long Museum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总部位于北京市798艺术区内,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拥有五个标准展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机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旨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实现跨文化、超视域的多元话语交互,希望以优质的展览及艺术顾问服务构建中国最专业、权威的当代艺术机构,促进艺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was founded by XIA Jifeng and stated to operate as a gallery in 2013. Located in the renowned 798 Art Zone in Beijing, the gallery owns five exhibition spaces in a 4000m² building. By representing outstanding artists and providing high quality artconsultant service,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itself as one of the most professional contemporary art galleries in China.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E06 798 Art Zone, 100015, Beijing, China
Tel. 北京 Beijing +86 010 59789530 / 59789531
官方微信:蜂巢艺术 (ID: HIVEART2013)
官方微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Instagram: @hivecontemporaryart
Facebook: @hiveartcenter
info@hiveart.cn www.hiveart.c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