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谢丽·利文
Sherrie Levine
1947-
1947年4月17日生
她不仅解放了摄影的观念,亦为绘画、雕塑等领域注入了更多创作手法——以各式的方法和媒介,复制、重现他人的作品,将“挪用”变成了新的创作,激发了观众对创作时代、文脉的反思。
在创意产业和流行文化领域惯用“挪用”、“致敬”手法的今天,谢丽·利文的艺术更是闪现了划时代的意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
【1】《仿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984年;
【2】《仿皮特·蒙德里安》,1983年;
【3】《仿胡安·米罗》,1985年;
【4】《仿亨利·马蒂斯》,1983年。
“在《仿亨利·马蒂斯》中,利文以墨水和石墨,重绘了马蒂斯的作品。
其中,利文原封不动地复制了马蒂斯笔下抽象的女性面部轮廓。这种重复工作,为作品赋予了新的语境,展示了在时光长河中,艺术的意义如何被累积,又被重新阐释。”
——波士顿当代艺术中心
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线条绘画均不约而同地被视为他们最广为人知的标志性作品,也是艺术家本人最喜爱的作品系列之一。
与毕加索如出一辙,马蒂斯也广泛探索线条艺术的无限可能。他以充满动势和张力的线条去描绘亲密主题,如裸体人像、女性形态和神话传说。

“身为女性,我看不到发展空间。现在所有新的绘画,都体现着男性的欲望。整个艺术生态,都垂青那些投射了男性欲望的东西。
而我要揭露的正是:过往几代艺术家之间的俄狄浦斯式的关系是如何被压抑着;而我,作为一名女性,却只被允许表现男性的欲望。”
“这些纸上绘画如同一件完整的作品涌现出来,画面的元素与动笔前的分析思考没有明显的关联。
每件作品都包含着大量看似难以捕捉的丰富情绪,而它们聚合的速度使人惊讶……它们是我好奇心的载体。”
——亨利·马蒂斯(Henry Matisse)
谢丽·利文(Sherrie Levine)
《仿亨利·马蒂斯》,1984年
纸本水彩
35.4 x 28厘米
八十年代以后,全球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马蒂斯的热潮,包括皇后博物馆(The Queens Museum)和波特兰艺术博物馆(Portland Museum of Art)在内的七个美术馆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巡回了著名展览《马蒂斯之后》(After Matisse,亦可被理解作“仿马蒂斯”)。谢丽·利文亦参加了该展。


此外,她的作品亦已频繁亮相于许多美术馆和机构的重要群展中,例如:《非我:飞掷的声音(公元前1500年——公元2020年)》,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2020);《崭新:1980年代的艺术与商品》,华盛顿特区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2018);《普通图像》,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2016);《难以得见的美国》,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15);《首要材料》,弗朗索瓦·皮诺基金会威尼斯海关大楼博物馆(2013);《图像一代,1974—1984》,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9);圣塔菲的SITE机构(2004)等。
艺术家的作品已被珍藏于世界各地近八十余家博物馆收藏中,包括: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